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中项伯百般保护刘邦,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鸿门宴中项伯百般保护刘邦,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14 更新时间:2023/12/19 14:57:21

项伯(?-前192年),名缠,字伯,出生于下相,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对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来说,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公元前208年,项羽率40万大军开往咸阳,被刘邦的守军挡住。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刘邦到鸿门后,范增设计让项庄舞剑助兴,意在乘机杀了刘邦。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鸿门宴中,如果不是项伯的保护,刘邦很可能就要丢了性命了。

所以,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刘姓,并封为射阳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其他人背叛项羽,暗中帮助刘邦,是能够理解的行为,但是,项伯并不是一般人,因为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也即项羽是他的亲侄子。那么,问题来了,项羽是项伯亲侄子,为何项伯还要帮助刘邦,最终坑了项羽呢?

首先,项伯,名项缠,是项羽的叔叔。据唐朝《元和姓纂》和《大宋重修广韵》记载,项伯为周朝分封同宗姬姓项国后代,春秋时项国被鲁国灭后以国名为族姓。在鸿门宴之前,面对项羽的步步紧逼,刘邦感到自己力量不对等,决定软化双方的对抗,于是把项伯选定为拉拢的突破口。于是,在鸿门宴上,虽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是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除了鸿门宴上暗中帮助刘邦,项伯之后的行为,不仅是对项羽的背叛,更成为项羽败亡的原因之一。

项羽平定三齐之时,曾经邀请九江王英布一同合作,在英布犹豫不决之时,项伯“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尽杀布妻子”。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项伯的这一行为,导致英布在项羽和刘邦之间,自然是倒向了后者。并且,楚汉相争之时的荥阳对峙,项羽拿刘邦的父亲当作人质,以此要挟刘邦投降。项伯则对项羽表示:“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

在项伯的劝谏之下,项羽被推向到了尴尬的境地,项羽只能顺着项伯的意思放了刘邦的父亲。对此,在笔者看来,项伯的种种行为,表明他已经背叛了项羽,也即在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对于项伯来说,之所以坑死自己的亲侄子项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项伯早年行侠仗义,秦朝时期,项伯曾与张良有交情。到了秦朝灭亡时,刘邦对项伯极恭敬地以兄长的礼节约见、祝酒,结为亲家。对此,在笔者看来,项伯和张良之间的交情,加上刘邦作为一方诸侯,以恭敬的态度来拉拢项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项伯的立场。

原本项羽作为项伯的亲侄子,后者应该和项羽保持同一立场,不过,张良和刘邦的拉拢,促使项伯没有对项羽忠心耿耿。当然,仅仅是因为和张良之间的交情,或者说是刘邦的拉拢,不会让项伯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项羽。换而言之,项伯之所以背叛项羽,甚至坑死了这位亲侄子,还有其他原因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秦朝末年,项梁起兵之后,项伯也跟随他参与这件事。后来跟随项梁北上,拥立熊心为楚怀王,项伯被任命为楚国左尹。秦二世三年,项伯参与北伐援救赵国,后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又跟随项羽占领函谷关。在项梁战死沙场之后,项伯认为自己可以在楚国拥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对于后来执掌大权的项羽,一开始却对范增非常推崇。在秦朝末年,范增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在此基础上,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反而没有成为楚国的核心。

并且,公元前204年,范增去世后,失去了范增的项羽并未重视项伯,项羽越发独断专行,没有了范增的项羽开始走下坡路。由此,对于项伯来说,之所以选择背叛项羽,也有不满足自己在楚国地位的原因。换而言之,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其实拥有更大的野心,,但是,项羽并不愿意和他分享权力。

最后,此外,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当项羽封赏了杀害项梁的凶手章邯时,项伯已然心灰意冷,感情的天平慢慢偏离了项羽。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九月,项梁在东阿击败了章邯的军队,就领兵西进,等到达定陶时,再度打垮秦军。但是,不久之后,秦二世调动全部军队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对于章邯来说,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关中之地给秦人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从项伯的角度来看,章邯是害死自己兄弟项梁的罪魁祸首,现在项羽不仅没有除掉他,为项梁报仇,反而继续重用他,这体现出项羽不够重视宗室亲情的一面。

换而言之,项羽连项梁都不够重视,又怎么可能重视远不如项梁的项伯呢?当然,对于项伯来说,背叛项羽的行为,还是应该批评的,也即此人就是是一个“首鼠两端”之人,身在项羽阵营却一面交好刘邦,给自己留好后路,实在无法获得后人的推崇。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刘姓,并封为射阳侯。不过,到了西汉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项伯去世,他的后代项睢有罪,不能继承爵位,封国灭亡,他的封地归入西汉朝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文静有免死金牌最后也没能得以善终,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拿到免死金牌的大臣不管犯什么罪都能免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刘文静,生卒年南朝陈光大二年至武德二年(568-619),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与秦王李世民、好友裴寂三人并称开国元勋,且“身有铁券,可免二死”。就是这样

  • 井陉之战中韩信是如何打败20万赵军的?背水一战一词饿来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代名将。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背水一战,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成语典故,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也即来自于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击败刘邦,这使

  • 历史上深受武则天信任的狄仁杰最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狄仁杰字怀英,唐代名臣,武则天时期曾任宰相,杰出的政治家。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古往今来尽管有无数的王侯将相都烟消云散了,但人们追求成功的脚步却从未停止。人们会崇拜和模仿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模仿他们走过的

  • 明朝三才子之首的杨慎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其字用修,号月溪、升庵。是武英殿大学士杨延和之一个。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同时又是书香门第,是得到良好的家庭教的,再加上他学习刻苦,经过他的努力,最终在他二十四岁

  • 三国时期董允在蜀汉是什么地位?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蜀汉四位有名的治国能臣,都怀相国之才。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彼时,刘备册封诸葛亮为丞相。在此之后,丞相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事务必亲自

  • 寇凖作为一代名相,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寇准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寇凖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代名相,他的形象也曾出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可这位曾定下澶渊之盟的北宋政治家的结局却十分凄惨。寇凖的一生因自信而获得重用,最后因自以为是被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寇凖结局的前因后果。寇凖的自信是

  • 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最终会失败,诗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北伐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28年的春天,蜀汉大军已经准备发北伐曹魏。在大军出发之前,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魏延建议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

  • 作为唐朝第一任宰相,为什么裴寂的下场那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裴寂,唐朝开国功臣、宰相,他从名气上看不如房玄龄、狄仁杰等名相,但他的存在也不容忽视,他是大唐第一位宰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裴寂是什么人呢?裴寂字玄真,裴寂从小父母双亡,要没有他的兄长,估计他命运还未可知。在隋朝的时候,裴寂曾做过晋阳副监,而李渊起兵前留守太原,所以双方很

  • 邢颙是什么人?他在曹魏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是曹操集团中除战争和瘟疫之外“减员”最严重的一次风波。众所周知,曹丕曹植各有“羽翼”,另外他们各自又有一批支持者或拥护者。丁仪等人曾经陷害他人,蒙蔽曹操曾导致曹植一方占有巨大优势。但曹操身边不乏坚决拥护曹丕的大臣,有些是曹丕的党羽,而有些大臣的确是公正判断。在曹丕阵营中,就有一位

  • 唐宣宗幼年时为什么会被认为“不慧”?他为何要装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李忱,即唐宣宗,唐朝帝十六位皇帝,他幼年时为什么会被认为“不慧“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世民是大唐第二位皇帝,他在唐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李世民曾开创了贞观之治,将大唐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很多电视题材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那就是太宗子孙。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李世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