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很自卑?与他的出身有关系吗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很自卑?与他的出身有关系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67 更新时间:2024/1/22 17:01:22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极度贫苦的家庭,父母双双死于瘟疫,很小就成了孤儿,放过牛,当过干粗活的小和尚,天下大乱时又被迫落草为寇。在穷困时可能也曾偷拿过别人的东西,在底层社会受尽欺凌。因为他对文词中凡有“光”、“秃”、“僧”、“生”、“小偷”这类字眼十分忌恨。又因作过义军韩林儿部下的红巾军,曾被元朝官员斥之为“红寇”、“红贼”,所以当了皇帝后对“贼”、“寇”及形音相近的字都很忌讳。浙江府学徐一夔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僧)人,为世作则(贼)”等语,本来是极力颂扬朱元璋的,却被认为是嘲讽他当过和尚,立即被斩首。也不知多少文人学士、朝廷官员皆因为文章或上书中无意中用了这些字眼而莫名其妙地遭到杀戮,以至洪武一朝,谨小慎微成了风气。

从明朝开国以后的一百年中,文坛上一直比较黯淡,明前期文学一些优秀的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这也跟朱元璋的在思想和文化上的高压统治有关。其实这是由于朱元璋强烈的自卑心理作怪。他出身卑贱低微,虽然贵为皇帝,仍然怕人讥讽他的过去。朱元璋一直深以自己的贫民身份为耻,深怕别人还记得他曾经是个孤儿和小和尚,妄图利用上流社会的鲜血来强迫人们忘掉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无止境的屠杀对朱元璋的形象和明王朝的江山无任何补益,相反只能说明朱元璋是一个心胸极度狭隘的人物。

历代开国皇帝照例要拉扯古代同姓的有名人物做祖先。朱元璋的父亲、祖父都是佃农,外祖父是巫师,在当时的社会里都是极其卑微的人物,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朱元璋和他的文臣们商量修玉牒(家谱的皇家叫法)的时候,原来打算拉宋朝着名的学者朱熹(朱熹是徽州婺源人)做祖先。恰好一个徽州人姓朱的典吏来朝见,朱元璋打算拉本家,就问:“你是朱文公(后人对道学先生朱熹的尊称)的后人吗?”姓朱的典吏不明白底细,怕撒谎惹祸,就直说不是。

朱元璋一想区区的典吏小官尚且不肯冒认别人做祖宗,而且几代以来也没有听说自己的祖先和徽州朱家有过瓜葛,万一硬认上,白给人做子孙倒也罢了,被识破后反而要落人笑话。于是朱元璋只好打消了攀附朱熹的念头。

做不了名人的子孙,朱元璋只得讨好农民,提高农民的地位。他总是说:“四民之中,农民最劳最苦。春天鸡一叫就起床,赶牛下田耕种,插下秧子,得除草,得施肥,大太阳里晒得汗直流,劳碌得不成人样。好容易巴到收割,完租纳税之外,剩不下一丁点儿。万一碰上水旱虫蝗灾荒,全家着急,毫无办法。可是国家的赋税全是农民出的,当差作工也是农民的事……”他努力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杀官吏杀豪强,甚至鼓励农民扭送贪官污吏赴京。

朱元璋经常满口“淮右布衣”、“江左布衣”、“起自田亩”、“出身微寒”一类的字眼。表面看不忘本,其实自有深层心理因素。他可以自称“布衣”,但要是谁真敢称他布衣,估计连姥姥家都不能活。

大脚马娘娘的出身也比较低贱,在那个时代,女子都应该不出闺门,在家裹小脚,而马娘娘却天足一双,在当时看来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可却被朱元璋娶进了门,足见当时他俩的地位出身差不多。金陵百姓喜欢侮弄人,有一年元宵节观灯,有个灯上画了一个妇人伸着两只大脚,怀里抱着个西瓜。朱元璋勃然大怒,喝问是谁画的,没人敢承认,结果那一巷子的人都被杀了。

因为同病相怜的缘故,朱元璋在历代帝王里最崇拜刘邦。刘邦杀功臣,他杀得更凶;刘邦分封子弟,他分封得更多;刘邦对父老乡亲不错,他不错得更厉害(凤阳一直免税到明朝灭亡)。在中国所有创建大一统帝国的开国皇帝中,只有这两个人是平民出身,其他人则基本上是以豪门世族起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嫉妒有学问的人?因为他没学问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缺少做人的崇高理想和高贵情操,因此不可能把苦难身世演变为改造社会普济天下苍生的动力,相反因为自己没有学问,便对有学问有才能的人嫉妒得发狂。像胡惟庸、李善长、刘基等人,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囊策士,朱元璋的江山是他们三人智慧的结晶。宋濂也是出身贫寒,身世和朱元璋相近,

  • 揭秘:为何说明熹宗是史上制造冤案最多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明熹宗时的太监魏忠贤来了,他把玩权利的本领似乎更强,被御封为九千岁。顺魏者昌,逆魏者亡,魏忠贤利用“厂卫”杀人制造冤假错案,终于让明熹宗朝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制造冤案最多的一个皇帝。历朝历代以来,宦官擅权、祸国殃民的事都不少见,但为祸最烈者要数明朝。其实,从一开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知道宦官擅权是朝政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采用了哪些先人的治国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代,把盐的专卖权收归中央,食盐的开采、加工和销售,都由官府把持,不允许商人私下里做销售盐的生意。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食盐不仅一种必不可少的作料,还是我们血液里必不可少的元素。谁都离不开盐这种东西,几乎每人每天都要吃盐。汉代许慎说,盐是“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国之大宝”。不管是谁,

  • 曾国藩也是"微博控":将日记抄录数份在朋友圈传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年轻时的曾国藩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两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

  • 还原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杨广:在位期间所做的3件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隋炀帝这个人,他基本上和王莽一样都属于悲剧人物。当年的东汉王朝为了自己的统治,极力抹黑王莽。在唐朝时期也是这个德行,唐朝人变着花样的黑隋炀帝,后朝黑前朝自古以来就是这个德行。其实仔细分析隋炀帝的一系列政策,不难发现在唐朝时期仍在沿用。隋炀帝之所以会失败是由于太急功近利,没有做到一步步来。打一个比

  • 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是谁?明英宗身世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谁是英宗的生母?在这关系到皇家龙脉的大事上本不应成为问题,但英宗的生母的确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孙贵妃所生。《明书》、《明实录》等书持此说。《明书》记载孙贵妃于“宣德二年十一月,生英宗皇帝”。另一说是宫女所生,即孙贵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偷偷抱养宫女之子为己子,而那个宫女却销声匿迹了。《明史稿》记载

  • 明英宗朱祁镇:一个当过俘虏又成功复辟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开国以来的第六位皇帝,生于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十一日。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9岁登基,年号“正统”,14年后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也先所俘,失去帝位。被俘北居一年,南宫幽居7年,又于景泰八年(1457年)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宝座,年号“天顺”,在位8年。两阶段加起来共在位

  • 朱常洛是怎样的皇帝?为何说他是吝啬鬼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名朱由检,生于1610年正月,系太子朱常洛(即后来的明光宗)之子,崇祯五年即丧母,虽然贵为太子之子,但当时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并不稳定,长年蒙在万历欲废掉其位,改立郑贵妃之子的阴影之中,再加上万历是一个绝情于亲情的人--事实上历代帝王因为子孙众多,往往其中的亲情平淡如水,几乎从来没有过平民家庭那种天

  • 揭秘:为何说崇祯皇帝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27年,玩了一辈子木匠活的熹宗在临去见太祖的前几日,将他的五弟朱由检叫到跟前说:“来,五弟当为尧舜也。”他将一个内困外患的国家,而且还是阉党把持着的朝政的恐怖局面交给了他十七岁的弟弟。这就是后世称为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为他的朝政和国家奋力挣扎了十几年的崇祯皇帝。崇祯是个亡国皇帝,这是不可

  • 正当盛年之际:宋高宗赵构为何选择主动禅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在斧声烛影中不明不白地死去,当时天下就传言“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一百余年后的南宋高宗果然绝后,且其近亲后裔大都已被金兵掳去,只得“广选艺祖之后宗子”。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高宗居然在身体还相当强健的五十六岁盛年,主动让位给太祖之后的孝宗,这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绝对是罕见的。靖康之难,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