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在夷陵之战后代宰白帝城是为何?出于什么目的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代宰白帝城是为何?出于什么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996 更新时间:2024/1/3 15:40:23

夷陵之战是蜀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在夷陵之战被陆逊击败之后,刘备退到永安白帝城。

并且,对于刘备来说,之后近一年的时间,他都留下白帝城,而没有回到蜀国都城成都。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从时间上来看,刘备完全可以回到成都,尽管身体抱病,不过,回到成都托孤,依然是比白帝城托孤更好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后,为何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这么做的原因并不简单。

首先,刘备之所以一直留在永安白帝城,而没有回到蜀国都城成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为了聚拢溃散的蜀军。在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的兵力,都在5万人左右。因此,虽然陆逊取得了胜利,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歼灭蜀军,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在这场战役中,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物资丧失殆尽。

在此基础上,因为部分蜀军四处溃散,所以刘备选择留在永安白帝城,以此聚拢这些士兵。反之,如果刘备匆忙逃回蜀汉都城成都的话,那么这部分溃散的蜀军,很可能就没有聚拢的方向,从而真的损失殆尽了。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

正是因为聚拢了夷陵之战中溃散的士兵,加上赵云带来的兵马,促使刘备手中握有接近2万人兵力的。在此基础上,刘备得以守住永安白帝城。众所周知,一旦白帝城被攻破的话,那么东吴将士就可以深入益州腹地,甚至灭亡蜀汉了。这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最不能接受的结果。于是,聚拢士兵,镇守永安,成为刘备临终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虽然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了陆逊,可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抵挡陆逊接下来的冲锋,蜀汉还有翻盘的可能。反之,如果刘备自己逃回成都,夷陵之战带给蜀汉的损失,很可能就不是数万大军的伤亡了。另一方面,刘备之所以没有回到成都,是为了反攻东吴。对此,可能有人要问了,夷陵之战中,蜀汉伤亡惨重,怎么还有实力反击东吴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夷陵之战后,东吴和曹魏矛盾激化,双方逐渐兵戎相见。而这,无疑给了刘备卷土重来的机会。

公元222年十月,也即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选择背叛曹魏。在此之前,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曾向曹操俯首称臣。现在,陆逊打赢了夷陵之战,蜀国这边的威胁得以解除,孙权也认为不必再向曹丕称臣了。对于孙权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东吴和曹魏之间的关系变化,尤其是曹丕征讨东吴的消息,刘备肯定会及时获悉的。于是,刘备留在永安白帝城,很可能就是等待曹丕征讨东吴的走向。公元222年,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 ,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不过,东吴还是艰难化解了曹丕三路征讨东吴的战役。

最后,在笔者看来,如果曹丕三路征讨东吴取得了胜利,甚至直接攻入到东吴境内。那么,此时坐镇白帝城的刘备,完全可以率领手中的2万兵马,以此反攻东吴。虽然规模上不如夷陵之战,但是,只要曹丕可以吸引东吴主力,刘备这一边完全可以浑水摸鱼,甚至收回关羽大意失去的荆州。当然,非常可惜的是,曹丕三路大军讨伐东吴,没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不过,不管怎样,刘备一直留在永安白帝城,还是给了孙权非常大的压力。就孙权来说,听闻刘备驻扎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请和,刘备同意。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夷陵之战中,虽然是东吴一方获得了胜利,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胜利一方的孙权主动派遣使者到刘备这边请和。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备一直停留在白帝城,给孙权带来了不小的威慑。特别是在曹丕征讨东吴的背景下,刘备这一举动所带来的威慑,显然是放大化了。而这,意味着之后蜀汉和东吴的结盟上,前者可以保持主动,至少不会因为兵败夷陵而处在下风了。进一步来说,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而不是回到成都,可谓是充满智慧的一招妙棋,不仅避免东吴趁势扩大战果,乃至于消灭蜀汉的奢望,还威慑孙权,促使其主动使者请和,为之后蜀吴联盟的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总的来说,夷陵之战后,刘备虽然锐气受挫,不过,一向坚毅的刘备,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最后的努力,以此为元气大伤蜀国谋取更多的好处。正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所言:“(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朝历史上有哪些本意不想登基最后却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皇位的诱惑是非常大的。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大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富足的王朝。在这一时期,文化及其繁盛,经济也非常的发达,堪称世界第一。但是宋朝从开国以来就重文轻武,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常常受到边境国家的侵犯。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有很高的文化水平的,最著名的就是

  • 邑姜是什么人?辅佐了两朝君王成就“成康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是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历史和神话故事也是非常的多,因此大家对姜子牙并不陌生,不过说起他的后人,却很少有人知晓。而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要聊的这个人就是姜子牙的女儿,并且是首个辅佐朝政的女子,她就是邑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关于邑姜是如何成为周武王姬发的妻子,有着不同

  • 赵武灵王在位时期都有哪些贡献?为何没有消灭秦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赵武灵王,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死后谥号武灵。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中国历史上帝王很多,当时真正能有划时代意义的,并不多,绝大多数都只是,沉睡在二十四史,千篇一律的帝王本纪,沉闷到时最好的睡前读物。大部分的君王,除了开国君主之外,都很少具有开拓精神,因为父

  • 曹魏皇帝曹芳的一生怎么样?最后为何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曹芳(232-274年),字兰卿。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任皇帝,239-254年在位。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实际权力。实权往往掌握在另一人(往往是权臣、太后)手里。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傀儡皇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汉献帝刘协。对于汉献

  • 大唐名将李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修著兵法的武将并不多见,我们熟悉的也仅仅是孙武、孙膑、吴起等等几个人,而唐朝就有这样一位战神,他所写的《卫公兵法》现在也流传在世,此外还有《六军镜》《阴符机

  •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为什么执政后期会性情大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高洋,即齐文宣帝,北齐开国皇帝,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厉行改革,但执政后期却以功业自矜,残暴滥杀,最终因饮酒过度而暴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高洋是北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帝王,他在父亲高欢和哥哥高澄创建的基础上,掌握了东魏的大权,不久之后,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改国号为齐,史称

  • 历史上唐玄宗李世民的后宫,有记载的妃嫔?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是从古至今君王臣工士人百姓们都评价很高的一位千古明君。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妃,史料中有记载的一共有十五位,其中长孙皇后崩逝于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其余后妃中,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后,明确记载仍然在世的仅有六位,其余妃嫔因史料记载过少,生卒年无法判断。具体介绍一

  • 历史上的司马芝是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封建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清官廉吏,他们爱民自律的品质深受百姓的拥戴和推崇。人们根据他们的事迹,以数字绰号、称号、雅号赠送给他们,以朴素的形式表达对这些好官、清官的爱戴和敬仰。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在曹操麾下效命的河南尹——司马芝。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生卒年不详。他年轻时正赶上

  • 唐中宗李显的一生都毁在了女人手中,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李显,即唐中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三子,唐朝第四位皇帝,他的一生都很憋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显的一生都毁在了女人的手里,作为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前面的两位兄长先后被武则天废除,于是这天子之位落在了他的手里。可惜这看似权力顶峰的宝座上,也弥漫着挥着不去的阴霾,来自武则

  • 朱瞻基有哪些功绩?为什么说他差点毁了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朱瞻基,即明宣宗,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的两千多年出过很多昏君,但是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这样,有那么多奇葩的皇帝。其中有一位帝王人称“蟋蟀天子”,平时最大的爱好竟然是斗蛐蛐,而且更难得的是,他还是位明君。他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