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燕燕两嫁受尽恩宠 皇帝竟然下诏书允她自称“朕”

萧燕燕两嫁受尽恩宠 皇帝竟然下诏书允她自称“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7 更新时间:2024/1/17 3:06:19

古今女子慧而执掌权柄的并非只有武媚娘一个,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有24位掌权或者“垂帘听政”的女性。当然,这还不是全部,韦后、天平公主这些野心勃勃的女性都未计算在内。这24位,应该是历史上予以承认的,当时也能让朝臣们臣服的女性。

萧绰是大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的三女儿,自幼聪慧、美丽,而且成熟的很早。

十六岁北辽景宗耶律贤选为贵妃,公元969年北册封为皇后。景宗身体不好,她代夫临朝,那时她才18岁。

萧绰小字燕燕,人们也习惯于叫她萧燕燕

后来辽景宗下了一道奇怪的圣旨,保宁八年(975年),辽景宗谕史馆学士:“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

这是多么大的特权,这等于她的丈夫给了她名正言顺的执掌政权的名分。

我想,一个婚姻的名分,男人或许都不容易给,更何况一个参政的名分。辽景宗是何等的爱她。

这一点,是武则天也无法与之相比的,毕竟高宗做不来这么洒脱。

十九岁的萧绰为辽景宗生下长子耶律隆绪后,辽景宗对她更加宠爱无比,她几乎可以算是专宠。在他们十四年的夫妻生活中,她不但在丈夫的默许下代行大权,而且生了四子三女共计七个孩子。

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辽景宗的儿子耶律隆绪即位,即辽圣宗

三十岁的萧燕燕当上了皇太后,却依然大权在握。因为辽圣宗只有12岁。

统和元年(983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如果按这样的命运轨迹,到了辽宁宗渐渐长大,萧燕燕交回权柄,一生也过得圆圆满满。

然而,她的命运偏偏与别的皇后不同,非要分个枝杈,拐到另一个全然不同的轨迹。

萧绰幼时曾许配给韩德让,未履行婚约就嫁给景宗。景宗死后,萧绰想改嫁韩德让。

可能是契丹风俗如此,不受汉人“从一而终”的影响。

她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

韩德让岂有不愿意的道理,切莫说30岁的女人风韵犹存 ,光是能当个皇帝的爹,就已经让人跃跃欲试。

何况,辽圣宗跟他父亲一样疼爱她母亲,表示愿意以对待父亲的礼仪对待他。

其实萧燕燕想改嫁韩德让,并非仅仅因为年少时的情分,更是看中他的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孤儿寡母,又在风俗野蛮的契丹,自然生出非同常人的心思——依靠男人,或者执政会变的容易。

大臣们对这一段感情心知肚明,萧燕燕满脸写着对韩德让的偏袒。

韩德让因争执砸死了人,萧燕燕只当没看见,在一场马球赛中大臣胡里室让韩德让落马摔伤,萧燕燕勃然大怒,竟将他斩首示众。

大臣们谁都不能冒犯韩德让,契丹显贵也得对他毕恭毕敬,哪怕他是个低人一等的汉臣。这俨然就是皇帝的做派。

为了扫清最后的障碍,萧绰派人鸩杀了韩德让的妻子,这样,他们名正言顺地住在了一起。”出则同帐,入则同车。“

公元988年的一天,秋高气爽,宫里张灯结彩,萧燕燕玉手执杯,让众臣饮酒,并多加赏赐。这次宴席很诡异,因为不是在皇宫,而是在韩德让军帐中。人人都知道,这是太后改嫁的喜宴。

一个汉官竟然飞来艳福,当了”太上皇“,并且得了一个儿子。

萧燕燕知人善任,重用汉官。她的治国才能被历练的十分优秀,被誉为”明达至道“,”善驭左右。“

不过,你要认为萧燕燕仅能治理国家,那就错了,她还是个军事统帅天才。

萧燕燕当政,屡次跟宋发生冲突,宋朝皇帝觉得辽国皇帝挂了,儿子小,女人当政,肯定孱弱,趁机收回燕云十六州。

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其中西路军中有宋朝名将杨业。(后宁死不降绝食而死。)

萧绰命耶律休哥守幽州,耶律斜轸抵御中路及西路宋军,她自己亲率辽圣宗驻扎驼罗口居中策应。七月,又命耶律斜轸对东路和中路宋军反击。由于东路军惨败,宋的北伐其实已经失败。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方,而后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御驾亲征,到达澶渊前线,宋军士气大振。

辽军败局已定。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平安撤回。宋朝此后每年需向辽朝缴纳白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

从此,辽宋百余年无大的冲突。

因为萧燕燕,辽国达到巅峰状态。谁能想到,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竟是出自一个女人的手笔呢?

在萧燕燕57岁那年,她将辽圣宗叫到身边,慈爱地跟他讲话,说,母后大限快到了,希望你以后能励精图治,发展大辽万事基业,我也就放心了。过了几个月,她笑着闭上眼睛,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辽宁宗一身缟素,将她葬乾陵。

生亦传奇,死亦传奇,做女人这样的一生,也是值了。(原文来自静说历史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汉年间如果没有邓后邓绥 可能皇位早已易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和帝于永元十四年得了一场大病,整整三年,始终没好。永元十七年他病得愈加厉害,卧床不起,为讨吉利,于榻上改年号为元兴。可惜新年未过,二十七岁的和帝就死掉了。和帝没有子嗣,因为他生前嫔妃贵人斗争激烈,谁若生下男孩就会遭至毒手,一些生育男婴的贵人便把孩子秘密送出宫,由民间百姓抚养,刘隆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母

  • 揭秘:康熙皇帝为成功除鳌拜是怎样装痴装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除鳌拜的真实历史,康熙皇帝和鳌拜,康熙杀了鳌拜为什么后悔了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一1722)也就是康熙帝,即位时才ll岁。按照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于是,由顺治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个顾命大臣辅助小皇帝执政。四个大臣中,鳌拜最为专权,他并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贪赃枉法,自行其事。众人都敢怒不敢言。康熙虽然年幼,但他从小就才华出众,他觉得鳌拜处处

  • 康熙皇帝驾崩之后雍正皇帝是怎样嗣位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清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帝。但雍正帝究竟如何嗣位至今仍是一个谜,是按遗诏之言登位还是篡位,众说纷纭。官书中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冬至(初九)前,胤奉命代祀南郊。当时,康熙患病住在畅春园疗养,“静摄”政权。胤请求侍奉左右

  • 乾隆皇帝母亲是汉人吗?乾隆皇帝身世之谜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清末,上自官僚缙绅,下迄妇孺百姓,几乎人人皆知这么一个传说,清初的某个皇帝是浙江海宁陈家的儿子。这个皇帝是谁呢?有人便说是乾隆皇帝弘历。这一传说也见于一些私家所写的稗官野史之中。《清朝野史大观》卷一《高宗之与海宁陈氏》一文有这样的记叙:雍正帝胤当皇子时,与海宁陈氏很好,两家来往频繁。这一年恰巧两家

  • 康熙皇帝东巡“三不做”具体指什么?康熙东巡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有过六次著名的南巡,而六次南巡又有三次在山东停留,东巡泰山、曲阜。这期间,他做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同时,也有三件事他坚决不做,这同样反映出他思想进步的一面……只祭山,不封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深秋,康熙第一次东巡来到泰山。他刚在山下的泰安城驻跸,侍臣便向他建议,应效法古

  • 明崇祯皇帝是怎么死的?崇祯是在煤山自尽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清军的铁骑虎视眈眈地守候在山海关外,中原的砍杀声却越来越动地惊天。公元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成立新顺政权,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他的政治目标,越来越远大。农历九月,农民军又向陕西进军,谋求更大的发展。十月,李自成亲率大军攻破潼关。第二年正月,李自成攻占西安,恢复西安的古名长安,定为都城,建大

  • 康熙皇帝是怎样平定三番的?吴三桂有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杀害永历帝后,清顺治帝给他很重的奖赏,封他做平西王,让他镇守云南、贵州,给他许多特权,管辖两省的文武官员,可以随意任免官员;处理军民一切事务,还可以开矿山,煮井盐,铸造钱币,清廷每年还要拨给他饷银九百多万两,占了国库的很大一部分。吴三桂自恃功高,在云南称王称霸。公元1662年,顺治帝去世,才八

  • 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什么?乾隆六下江南概况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帝关注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且为了稳定政治,每隔一两年,要到全国各地出巡,检查沿途地方的治理情况。从公元1751年到公元1784年,他曾经先后六次巡游江南。后两次南巡时,他已是七十开外的人了。乾隆帝每次南巡,都把视察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他在巡视淮河闸堰时,发现原有的土堤不安全,就下令添

  • 慈禧太后是怎样垂帘听政的?她为何要垂帘听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内忧外患一天天深重,咸丰帝却一味沉湎于酒色。一天晚上,太监领着咸丰帝在宫里闲逛,忽然听到一处院落里,传出了悠扬的歌声。走近一看,是一位十八九岁的姑娘,在咿咿呀呀地唱着小曲。姑娘自我介绍祖居叶赫,姓那拉氏,小名兰儿,是选来的宫女。咸丰帝喜欢上了她,当场封她为贵人。他哪里想到,正是这位“兰贵人”预先贿赂

  • 为何称慈禧太后“老佛爷”?“老佛爷”名称有何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慈禧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