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曹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曹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15 更新时间:2024/1/3 12:27:00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曹爽在尚可抵抗的前提之下,选择了投降,一句“我不失作富家翁”被后世嘲讽至今。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就当时的局势而言,曹爽的确投降得太快了,但凡对峙一下,看看局势发展如何也可以啊,南下许都,整合兵力和司马懿再战也是有机会的,不过他还是选择了一条不归路,高平陵之变后,曹氏宗亲实力大减,已无巩固皇权的能力。

虽然曹爽的抉择看似太过儿戏,但去翻看历史记载的话,个人认为,曹爽乃至曹氏的失败,根本上不在于曹爽多么肆意妄为,祸乱朝政,本质上来说,是曹爽想要巩固曹氏皇权,打压实力快速扩张的士族集团罢了。

因此曹爽的失败,实际上是曹魏内部皇权和士族集团的激烈对抗,最后皇权大败,曹爽也自然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众多曹氏宗亲也成为了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的板上鱼肉。

这里要说下,三国乃至后世的两晋时期,恰恰是士族门阀崛起直至巅峰的阶段,九品中正制是令士族门阀快速壮大的根本。

而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最早可以追溯到曹操时期。

《三国志·鲁肃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牍车,从吏卒,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当时恰逢乱世,百姓流离不断,曹操因为出身不好,所以起兵之初,得不到地方豪强的权力支持,因此,曹操必须会打压代表着地方豪强利益的清议名士活动,但是想要割据一方,又必须要得到地方豪情的认可和支持。

所以说品第之法的雏形便开始出现,曹操专门设立执掌品第之人,用以选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自己的核心集团左右人才选拔的过程。

而且必须要说的是,在曹操时期还是主张唯才是举的,因此人才的选拔更多的是看重才能,而非出身,“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所以说曹氏才可以快速统一北方,成为后来三方割据中最强势的一方。

不过在曹丕时期,就变味了。

《三国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彻底成型,世家大族开始完全垄断了官吏选拔之权,毕竟各地的中正官往往就是世家大族的成员,他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自然是首要考量自己利益集团的利益。

很快就形成了大家熟知的局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这对曹魏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各方世家大族通过九品中正制,实力越来越大,更甚的是不同的世家大族通过联姻等手段,首先了利益联盟,皇权的影响力就被大幅削弱了,加之曹丕曹叡时期对宗亲的打压,更是让曹魏宗室无人可以抵挡世家大族的崛起。

显然,曹爽成为辅政大臣,大权独揽的时候,是直面如此局面的,他需要改革,需要找到压制世家大族的方法。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爽弟羲为中领军,训武卫将军,彦散骑常侍侍讲,其馀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咸有声名,进趣於时,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及爽秉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

历史记载中,曹爽任人唯亲,重用一些不被魏明帝看重的人,而这也恰恰是他的无奈,曹爽主政的时候,就是要对世家大族动手的,既然如此,他就只能用身边的人,这和才能无关,和品行以无关,这是生与死的利益争斗。

而曹爽主政时期,他是发动过对蜀汉的战争,结果大败而归,企图建立军功的计划失败了,不过他想要推行的正是改制,还是很能说明他的心思的。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太傅司马宣王问以时事,玄议以为: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来,有年载矣,缅缅纷纷,未闻整齐,岂非分叙参错,各失其要之所由哉!若令中正但考行伦辈,伦辈当行均,斯可官矣。何者?

今之长吏,皆君吏民,横重以郡守,累以刺史。若郡所摄,唯在大较,则与州同,无为再重。宜省郡守,担任刺史。

当时司马懿找到夏侯玄议事,夏侯玄明确提出了三点建议,而夏侯玄作为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显然,这也是曹爽的意思。

夏侯玄提出的改制主要集中在前两点,第三点是简化服饰排场,也就是提倡玄学的夏侯玄,反对在"礼"上花费巨大的成本,这个算不上动摇世家大族的利益根基,可以不去考虑,但是前两点就不同了。

简单来说,就是曹爽集团希望整顿九品中正之法,将人才选拔的权力收归中央,而不是各州中正,同时撤销郡一级行政区,精简机构,减少冗员。

可以说这两点对世家大族可谓是釜底抽薪。

一来削弱州中正的权力,将人才选拔之权收归中央,这就是在打破世家大族在官员任命上的垄断,以前上品皆为士族,朝廷能用之人只能从中选取,一旦让曹爽得手,那么其势必大量用有才能的寒门,用不了几年的时间,一个寒门组成的利益集团就可以纠缠世家大族了,那样的话,曹魏的皇权也就可以稳固一些了,他曹爽也就不用直面世家大族的威胁了。

同时撤销郡一级行政区,这对曹魏更加有利,秦代实行的郡县制,也是郡县两级,只是汉末随着州刺史级别官员权力的扩大,郡守的职权已经被大幅削弱了,取消这一级,可以让曹魏的政令得到更好的实施。

再者,撤销郡一级官员,可以裁掉众多无用的官员,而这深深地打击了郡望,也就是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因此撤掉郡一级,就是在拔掉各地世家大族的根基。

可以说曹爽借夏侯玄之口告诉司马懿的,那就是对世家大族的正面宣战,司马懿也是老狐狸,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草草地以时机不成熟,缺乏足够有才能的人去实施这个计划为由,拒绝了夏侯玄的提议。

司马懿的言外之意恐怕就是,“你让我自己断了自己的根,别做梦了”。

因此,曹爽想要推行的正始改制显然是不会得到有力推行的,直至高平陵之变,曹魏世家大族自然愿意支持司马懿,曹爽,他们早就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曹爽选择投降,也不是完全糊涂的决定,毕竟他也知道,曹魏各地对于他的支持早就没有了,不知道多少人盼着他死,他想要推行的改制动了太多人的蛋糕,自然也难逃败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给戚夫人留了后路,她为何自己作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死后,吕后逐渐掌权,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不可否认的是,吕后对戚夫人的恨是浸入骨髓的,不然不会下这么狠的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戚夫人的结局,除了吕后的心狠手辣之外,也不排除戚夫人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当太子的行为,引起了吕后的疯狂报复,毕竟如果刘如意顺利继位,那么吕后的下场

  • 她为65岁的康熙生下一子,一生得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在位时后宫妃子是有很多的,记载下来的妃子就有六十七个。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康熙在八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皇帝的位置,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开始亲政了,69岁的之后就离世了,这要是算下来的话已经是长达六十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么多年中,我们都有一定的计算,他的妃子可能已经是远远的超过了上百位

  • 他是清初著名摄政王,为何把孩子给吴三桂抚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清朝的故事,我们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摄政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摄政王是大清响亮的人物,这个人是一个善战的人,很有英雄气魄,为了大清立下了很多大功,于是就奠定了清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只是他的运气不是很好,他有帝王的才能,但是连续错过了两次皇位,一心都辅佐顺治,最后还受到了顺治

  • 萧淑妃被武则天虐杀之死 萧淑妃是怎么败给武则天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萧淑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淑妃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她最大的不幸就是遇上了武则天。当然历史上比较狠心的女人不只有武则天一个,还有一个吕后,但是最狠心的就是武则天了。吕后虽然狠心,但是她不会对自己的儿子下手,只有武则天杀死了自己所有的孩子,只剩下了一

  • 诸葛亮手里总是扇子不离手 这个扇子到底有什么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扇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在中国的历史书籍里边,我们总是能看到诸葛亮手上有一把羽扇,而且他对这把羽扇非常喜爱,不管做什么,总是带着它。特别是在电视剧中,他的形象也因为这把羽扇变得神秘、高大起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在刘备军队遭

  • 妃子生孩子后乾隆赏赐两根黄瓜 妃子见到为什么非常激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乾隆赏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后宫里,一向是母凭子贵,如果哪个妃子生了皇子或者是公主,那就是非常大的事儿,因为这个是龙种,而且在皇帝百年之后,这个妃子也算是有了着落,跟儿子的跟儿子,跟闺女的跟闺女,而无儿无女的妃子一般都是比较惨了。今天咱们要说的是

  • 太子刘启当初为什么要杀人 这事后来是怎么引发七国之乱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景帝刘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景帝刘启在做太子的时候,曾经因为杀人造成轰动一时的奇闻,而这桩命案也埋下了一粒仇恨的种子。在汉景帝即位后,种子开始发芽,最终冲破泥土,为汉景帝带来了大麻烦。数位诸侯王居然联合举兵叛乱,直接威胁到汉景帝和西汉王朝的命运。那么汉景

  • 汉景帝刘启死后 他的子孙后代为什么没有给他庙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汉景帝无庙号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先不说庙号,汉景帝的“景”,也只是一个“美谥”,而不是“上谥”。在礼法的安排中,“上谥”是最高等级的谥号,意味着对帝王的最高评价,譬如汉朝的太祖刘邦,谥号乃是“高皇帝”,但因为他是开国之君,本身就不会差,所以刘邦的也

  • 历史上的刘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贺真的是昏庸无道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汉朝刘贺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到刘贺人们给他下的标签往往是昏庸之类的,说他在位期间正事儿不干荒唐的事儿倒是干了不老少。从来也不管百姓的疾苦,只要是自己能够贪图享乐就可以了。为了能够让自己快乐,什么没有底线的事儿他都能够做得出来。人们对他的印象一向都是这个样子的,但是

  • 汉惠帝光儿子就有六个 汉惠帝为什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惠帝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汉惠帝(刘盈)确实是有六个儿子的,不过他的这六个儿子并不是皇后所生的。我们都很清楚刘盈的皇后是张嫣,同时他也是张嫣的亲舅舅。因此,他们的婚姻也并不是幸福,完全是政治婚姻。他们之所以会在一起完全也是因为汉惠帝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