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皇后毫无保留的支持着唐玄宗,为什么会被废黜呢?

王皇后毫无保留的支持着唐玄宗,为什么会被废黜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95 更新时间:2024/2/6 1:39:44

王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废后,因为无子和“符厌事件”被废为庶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王皇后既是唐玄宗的发妻,又是发小。玄宗李隆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王爷,成长为雄姿英发的一代帝王,王皇后一直陪伴着他。

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的偏支,父亲王仁皎时任晋州司兵,一个八品武官,官职虽然低微,但太原王氏这个帽子很大。这样的出身对一般仕宦家庭来说,是非常显赫的,但对于皇家,王家明显高攀了。李隆基的父亲,当时的皇嗣李旦,之所以降低门槛迎娶王氏姑娘,还要从他们的不幸遭遇说起。

李隆基出生时,李旦还是大唐皇帝。天授元年(690),李隆基六岁时,父亲李旦被迫将皇位让给了奶奶武则天。从此,一家人便被幽禁在了深宫大内。

长寿二年,李隆基九岁,母亲窦妃与刘妃一起去拜见婆婆武则天,结果一去不回,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李旦强忍着心中的悲痛,默不作声,要求孩子们在外人面前也不得哭泣,一家人对女皇不敢流漏出一丝不满。李隆基也从楚王被降格为临淄王,虽都是王,但前者是亲王,后者是郡王,云泥之别。

就在这时,或许是担心李隆基伤心过度,或许是想借喜事掩盖家里的悲伤气氛,李旦为九岁的李隆基迎娶了与他年龄相仿的王姑娘。

能高攀上皇室,王仁皎自然满心欢喜,但对八九岁的王姑娘是福是祸呢!她或许只知道,自己的一生,将彻底交给这个年纪相仿的男孩,除了对他好以外,别无选择。而对李隆基来说,没有选择是否接纳这个玩伴的权力,只有在漫长的幽禁岁月中,试着与她融洽的玩耍。

二人也算青梅竹马,但多了几分患难与共的感情。玄宗后来的嫔妃们,所认识的李隆基大都是意气风发的多才王子与雄姿英发的风流帝王,而见过他仿徨、失意与悲伤的,只要王皇后一人。所以,李隆基与王皇后不但是患难与共的发妻,更是两小无猜的发小。

后武则天时代的政局云谲波诡,政变频发,一群野心勃勃的女人想沿着武则天的道路问鼎天下。韦后毒杀中宗李显,一步步逼近帝位,李氏江山又一次面临危机。二十六岁的李隆基坐不住了,他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准备干掉韦后。稳妥起见,他并没有将计划告诉父亲李旦,但却毫无保留地告诉了王皇后。

据《旧唐书》记载,王皇后“颇豫密谋,赞成大业”。她也选择了毫无保留地支持李隆基。先天元年八月,李旦将皇位传于李隆基,李隆基并未嫌弃王氏的出身,第一时间立她为皇后。

虽然李隆基成为皇帝,但实权还在父亲手中,最大的对手太平公主依然权势滔天,力压皇帝,又到了关键时刻。这次不但王皇后出谋划策,还动员哥哥王守一参与其中。这个哥哥果然给力,先天政变中,王守一带领三百禁军冲在了最前面。

李隆基坐稳帝位后,王皇后虽文化水平不高,但与武则天、韦后这些野心弄权的皇后相比,也算贤惠,而且人缘颇好,后宫中人对她都很尊敬。看似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到底是什么令玄宗狠心废除她呢?

原因很简单,玄宗另有新欢了。这个小姑娘姓武,没错,她是武则天的后辈。是武则天的堂侄,桓安王武攸止的女儿。由于武攸止早逝,武氏自幼在宫中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出落得温婉贤淑、举止优雅,而且音乐歌舞样样精通,将玄宗迷得神魂颠倒。与这样的小姑娘相比,年逾三十的王皇后是真正的糟糠之妻。

其实,后宫从来不缺美人,在武氏之前,也有赵丽妃、刘华妃、皇甫德仪,无一不是才貌双全的美人,王皇后与她们都能和平共处。为何武氏一来,就闹到要废后的地步呢?

因为这个女人过于狐媚,就像当年的武媚娘一样,既聪明,又有野心,将皇帝的心与身死死抓住,不但使玄宗将整个后宫抛诸脑后,还一连生了三个孩子。使王皇后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王皇后遇到的问题,所有的皇后都会遇到,后宫历来如此,皇后年老色衰,新人一茬接一茬。当年高宗李治废王立武时,大臣许敬宗在朝中散布舆论,说:“田舍翁多收几石粮,尚且易妇。况天子立一后!”其实,天子换皇后,还真没这么简单。

天子,受万民敬仰,道德自当完美无瑕,如果皇后没有大的过错,如何能轻易废除!王皇后只要抓住道德制高点,不与小姑娘一般见识,自然会稳坐皇后位置。然而,她太爱玄宗了。已过而立的她,竟与一个小姑娘争宠,这不是鸡蛋碰石头吗!而且,她还选择一种十分愚蠢的方法,出言不逊,顶撞玄宗。

史书记载了王皇后拿他爹王仁皎当年用衣服换面,给玄宗做了一碗汤饼,给玄宗过生日的事情,来数落玄宗忘恩负义。虽然这件事有点失真,但类似的话,王皇后一定说了不少。

试问,一个功成名就的皇帝,谁能受得了老婆总是抖搂自己当年的糗事,还以此大吵大闹呢!天子颜面何在?于是,玄宗逐渐对她产生了厌恶,有了废后的打算。

与武氏相比,将门出身的王皇后还是缺少宫斗的心机,意气难平,失去冷静,以不理智的方式毁掉了自己。

王皇后被废的一般说法有二:一是无子,二是厌胜之术。其实,这两点都是玄宗厌恶了王皇后,要废除她的说辞。

在武氏入宫之前,王皇后就领养了杨良媛的儿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肃宗。在玄宗废除王皇后的诏书中,也未提及无子一事。而主要原因是“无将之心”,也就是说王皇后有谋逆之心。

这与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有关,王守一看到妹妹常年不得宠,没有亲生子,心里非常着急,于是请了一个名叫明悟的和尚为妹妹祈福,这个和尚估计脑子进了水,在祝词里写着: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

这问题就大了,像则天皇后什么呢?像她一样篡唐自立?还是希望生子以后再度获得玄宗的垂青,就像在感业寺的武则天,获得高宗眷顾?

一个年近四十,虔诚佩戴着明悟和尚的符咒,一心想要求子,重新博得皇帝欢心的女人,会突然冒出篡位当女皇的想法?不过,玄宗显然相信前者。因为要废除皇后,这是一个绝佳的借口。

开元十二年七月,王皇后被废为庶人,三个月后便郁郁而终。《资治通鉴》记载:“废后王氏卒,后宫思慕后不已,上亦悔之。”玄宗为何后悔呢,大概是想到幼时的患难与共,为之伤感片刻。而王皇后,却为自己的意气用事,付出了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张说成为宰相后,为开元盛世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开元盛世的宰相有哪些,张骞对我国历史做出了什么贡献,状元实业家张謇的后代

    张说,唐朝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曾二度为相,为开元盛世的创立作出贡献。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开元盛世是大唐开元年间,在玄宗李隆基与众多大臣共同努力下实现的。这一盛世的开创,是君明臣贤的典范,贤臣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便是名相姚崇与宋璟。他二人任内,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整顿

  • 三国时期曹魏的七位太尉分别是哪些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是秦汉的最高武职。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名义上掌管天下的兵马,也因为权势过重,所以秦朝太尉一职一直空缺。东汉时期,以太尉、司空、司

  • 历史上真实的牛皋是什么实力?岳飞为何那么器重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晁盖真实存在吗,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有多可怕,岳飞真有怎么厉害吗

    牛皋是抗金名将,身经百战之余,独冠三军之勇。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一种是历史形象;一种是文学形象;一种是民间形象,而最为读者所津津乐道的一般都是文学形象,道理也简单,古典名著太深入人心了,一定程度上,已经遮盖了人物本来的面目。很多读者对历史人物的第一反应,都是根据古典小说

  • 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抄家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是个名臣辈出的时代,在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之后,却出现了一个比宰相更难以驯服的权力怪兽,内阁首辅。明朝文官集团强大,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皇帝太懒,整个大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比较勤政之外,其他的皇帝

  • 甄宓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被赐死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甄宓几岁死的,甄宓是什么人,历史上甄宓为什么赐死

    甄宓,生于东汉,死于三国。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都知道曹植曾写过一篇《洛神赋》,其中赞美一位绝世佳人容貌倾城。三国时期美女如云,然而唯独她艳压群芳。可以说三国时期,唯有她引群雄垂涎,无数男人倾慕。她是一代佳人甄宓。乱世之中,她始终以仁厚之心善待世间事,面对纷争,她始

  • 何晏是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何晏字平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三国时代虽然历史很短,但其精彩程度却是所有朝代中知名度最高的,只要你是个中国人,你或多或少都知道三国的人物或者故事。三国才是真正做到了,老少皆宜妇孺皆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三国,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三国的乱象是从何进引董卓入洛阳开

  • 曹叡重用司马懿,他又是如何提防司马懿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睿压制司马懿,曹睿能否压制得住司马懿,司马懿怎么克制

    司马氏在曹魏的崛起,绝对离不开司马懿的经营,他也成了曹魏的掘墓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相对来说魏明帝曹叡是有机会避免曹魏被司马氏夺权的,但奈何,曹魏到最后也到了一定程度的人才匮乏期,因此曹叡只能即提防着司马懿,又重用司马懿,只是最后他也别无选择,让司马懿再一次成为辅政大臣

  • 李陵率5000将士击破8万匈奴大军,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匈奴逃跑路线,西汉三击匈奴,李陵给匈奴带过兵吗

    在汉武帝后期,大汉帝国和匈奴之间的战争,虽然一直在持续,但是汉军再也没有以卫青霍去病时期的辉煌战绩了,李广利这个将军的能力有限,估计汉武帝希望把他培养成为下一个卫青,但是奈何其天花板不够高啊。在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还变相坑了李陵一下,当时是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三万骑兵,突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

  • 太史慈为什么没有位列江东十二虎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江东五柱,司马懿出使过东吴吗,为什么东吴的大都督命都不长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可以说乱世之中,打天下靠的就是人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武将人才上,曹氏有宗亲集团以及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而提到江东孙氏,相信大家都知道十二虎臣,而有意思的是,在这十二位江东虎臣的名单中,没有太史慈的名字。太史慈可是孙策崛起早期所降服的悍将,也为孙氏的

  • 李密不采用奇袭关中的上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节度使威胁中央集权的史实,谏太宗十思疏用人纳谏的策略

    隋朝末期,李密主导的瓦岗军在当时属一流水准,而瓦岗军的崛起离不开李密的就让,翟让是无法让瓦岗军快速壮大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而李密也是在一段时间,接近于李氏父子所创造的局势的,当时谋士柴孝和就建议过,让李密派遣精兵,绕过洛阳,直袭关中,拿下关中则大事可定,这个计策堪称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