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髦为曹魏续命四年,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曹髦为曹魏续命四年,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26 更新时间:2024/1/19 11:43:19

公元254年,魏国权臣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改立年仅13岁的曹髦为帝。然而司马师或许不知道,这个在他眼中年幼识浅的少年天子,却是一位“文同陈思,武类太祖”的聪慧帝王。

司马氏本准备让曹髦做个傀儡皇帝以便自家改朝换代,可谁知这位新登基的天子,却拼尽全力来保护大魏的天下。那么,曹髦究竟做了什么?他又为何会这么做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01 司马弄权

自从曹髦登基后,司马家族一直都在搞事情。

公元254年,也就是曹髦登基的当年,司马师因为拥立之功,得到了“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上朝不用小步快跑,奏事只称官职,而且还可以佩剑穿鞋上殿的殊荣),不仅如此,司马师还得到了掌控全国兵马的军权。

公元255年,也就是曹髦登基的第二年,司马师终于去世了,但曹髦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司马昭就已经带着人马来了洛阳,逼着曹髦封自己做大将军。

公元256年,大将军司马昭又逼着曹髦加封自己为大都督,还要来了“赞拜不名”的特权。之后曹髦一直想要遏制司马氏的权力,无奈司马氏几代经营,早已权倾朝野,而曹髦的势力实在太小了,他宫中里里外外都是司马昭的人,结果虽然曹髦千不甘万不愿,还是不得不在公元259年加封司马昭为晋公。

哪知司马昭仍不知足,公元260年,曹髦被迫再次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置晋国。在三国时代,封公建国是篡位的一个必经步骤,司马昭这样步步紧逼无疑是他已经等不及想要让曹髦禅让了。

02 曹髦计划

曹髦虽然年轻,但并不是鲁莽的少年,否则他也不会一直隐忍司马氏6年之久,可眼下司马氏篡位在即,再隐忍下去无非是个汉献帝,但曹髦是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天子,他想要的并非是苟全性命于乱世,而是希望大魏江山不要落到他人手中。

如果按照司马昭的剧本玩下去,曹髦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既然如此,对于曹髦来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博。

曹髦召集了他的三个心腹进宫,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后曹髦告诉三个心腹自己准备去讨伐司马昭的计划,结果这三个心腹吓傻了,一个当场求他别玩命,另外两个一出门就去找司马昭告密了。

由此可见曹髦势单力薄到了何等地步。这场曹髦和司马昭的较量里,曹髦是妥妥的弱势方,作为弱势方曹髦的机会极少,因此曹髦必须抓住每个机会,哪怕只有一分希望。

而曹髦的身份,就是曹髦最大的机会。

虽然曹髦是傀儡皇帝,到底也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如果曹髦亲征司马昭,那么司马昭的处境将极其尴尬。若是曹髦能胜,那么说不定就能成为另一个康熙,就算曹髦败了,也能打乱司马昭禅让的计划,为大魏江山迎来喘息之机。

诚然,这次亲征中曹髦的胜算极小,但时局艰危,容不得曹髦犹豫。曹髦并非不知道危险,也并非不知道艰难,但他依旧愿意与命运来场豪赌,这是他骨子里流淌的英雄血脉,也是他作为帝王的最后尊严。

03 玉石俱焚

曹髦按照既定计划带着一群僮仆乱嚷嚷着出征了,他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守在东止车门的司马伷。面对司马伷率领的精兵强将,曹髦毫不退缩,他立于战车之上,手持长剑,大声怒斥对方,结果司马伷的人马果然不敢和天子交手,全都吓得逃走了。

曹髦的计划顺利进行了一小半,现在他要做得就是出宫去司马昭府上,闹出一个天下震惊的大事来。

然而正当曹髦走到南宫墙下准备出宫之时,司马昭的心腹贾充赶到了,跟着贾充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叫成济的背锅侠。

贾充指使成济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着众人的面杀了曹髦,以为这样就可以一了百了,永绝后患。

可贾充的算盘却并没有打响,曹髦死后,天下哗然,司马昭遭遇了严重的舆论危机,同时,司马昭策划已久的禅让计划也随着曹髦之死不得不临时中止了。

曹髦就这样用自己的生命做了献祭,将司马昭牢牢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或许在曹髦毅然决然的踏上战车的那一刻,他就把一切都料到了。他的鲜血没有白流,司马昭篡位的计划因此事被延缓了四年,并且晋国由于得国不正,成为了历史上少数不提倡忠君只提倡孝道的朝代,这也为后来西晋子孙争斗短折而亡埋下了隐患。

虽然曹髦生前不算一个有作为的帝王,但他却用他的血凝聚了天下人心,延长了大魏江山的气数。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献忠曾在谷城投降,他后来又是如何养精蓄锐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明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从崇祯年间起义,到最终建立大西政权,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他的起义生涯可谓起起伏伏,多次投降明朝,后又反复叛明,这固然和其狡猾的个性有关,但是张献忠更多的还是从形势的变化来考虑自己的行动方向。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崇祯十一年(1638年),张献忠又一次来

  • 明朝百姓支持“杀人魔王”张献忠?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张献忠以“杀人魔王”的面目而留存于历史之中,固然不排除清朝统治者抹黑张献忠的因素,但是相比于其他农民领袖,张献忠的性格确实存在着暴戾的一面。然而,张献忠最终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而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显然是无法做到的。那么,明末的百姓们为何要支持张献忠这个“杀人魔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

  • 从不务正业的“流氓”到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堪称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刘邦的故事。刘邦从小就坚信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政客,守着家中田业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实非大丈夫所为。朴实的刘父对儿子这种“不务实”的想法十分看不起,常常呵斥其懒惰,不如其兄长会经营。傍晚时分,街坊邻居早已熟悉责骂声又从刘家传出,我的

  • 南明比历史上的东晋、南宋短很多,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假如南明没有灭亡,南宋时期为什么南迁,东晋和南宋哪个强

    南明,作为明朝的残余政权存在形式,时间持续很短,只有短短的18年时间(1644年至1662年),和西晋、北宋的残余政权东晋、南宋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后世之人通常喜欢将三者相提并论,并分析为何南明没能如东晋、南宋一般立国长久?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从皇位继承、经济实力、名将统帅和

  • 为什么说刘备的称帝是被迫的?他不是一直想当一国之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刘备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虽然刘备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上一国之君,但不得不说,刘备的一生都是被曹操牵着鼻子走。我想告诉你的是:刘备的称帝是被迫的,是没有选择的,无所谓合不合适。建安三年,也就是公元198年,当曹操被任命为大汉朝廷三公之一的司空时,刘备被汉献帝任命为左

  • 秦朝时期的王翦到底有多厉害 战国“四大天王”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国王翦,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王翦,神一样的男人。他与白起、李牧、廉颇一起称为战国兵家“四大天王”,可能是实力太强了,后来更是被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尊为的共同始祖。这位老王到底何许人也?一据史料记载,陕西人王翦很可能是周灵王的太子晋的后人。但是这个说法其实很无聊。第一,这个

  • 吴三桂一定要将永历帝赶尽杀绝,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在山海关时的选择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后人之所以不齿吴三桂,不仅仅是因为他引清军入关,导致华夏沦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深受明朝国恩,却忘恩负义、将已经逃亡缅甸的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擒获,并杀害在昆明街头。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天地君亲师是伦理之重

  • 李自成拿下北京城的时候,张献忠在做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明末的两位著名农民起义领袖,他们两人通常被拿来相互比较。虽然最后李自成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评价均要好于张献忠,但是在两人刚刚参加农民起义的时候,张献忠的地位是要高于李自成的。当张献忠已经是一支独立部队的领军人物、且号称“西营八大王”的时候,李自成还只是“闯王”高迎祥手下的一员将领,当高迎

  • 李岩是谁?揭秘李自成手下的重要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作为明末的农民起义领袖,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悲情人物,人们通常会将其与同为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作比较,很多人认为李自成之所以没能成就大业,是因为他没有文人的支持,或者不信任知识分子。在这一点上,李自成最为后世人所诟病的就是他不信任麾下举人出身、文武双全的李岩,甚

  • 李自成部下高杰,一心抗清,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李自成部下高杰,一心抗清,他是什么结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作为南明最初成立,也是实力最强的一朝,弘光的成立和之后的作为,实在是让人感到一言难尽。在他的管辖之下,外有左良玉率领的八十万军队,内有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等所谓的江北四镇。而弘光却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走下了不归路,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