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不敢回家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不敢回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16 更新时间:2023/12/8 8:31:29

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的熟悉了,其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是平了水患,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那么在这13年时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真的就是为了革命工作吗?其实不然,我们来看《史记》中的原文是如何记载的。

“禹伤先人父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13年,过家门不敢入。”看到没?是不敢入。言下之意就是说他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敢回家。那么他为何不敢回家呢?这就要从他父亲鲧的死说起了。

当年鲧是因为治水不成而被舜杀死的。那么问题来了,鲧一没渎职,二没贪污治水资金,三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舜为何要杀他呢?治水不成功根本就不是理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如此低下,又没有前人的治水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的摸索前行,失败是很正常的。对于这点,作为舜那么英明的君主不会不明白的,所以说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网络配图

治水失败无非是一个借口,而杀掉鲧才是真正的目的。据《史记》载,鲧是帝颛顼的儿子,颛顼是昌意的儿子,昌意又是黄帝的儿子,可见鲧是根红苗正,又是帝王之后。当时对鲧和舜都是非常的信任和倚重的,但从他把治水的任务交给鲧来看,二人之间他更看好鲧,这样一来,势必就引起了舜的妒忌。

于是舜除了在给鲧的治水制造障碍之外,还在尧的面前说其坏话。前面我们就说了治水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但是由于舜的谗言,尧和天下人还是对鲧的治水能力产生了怀疑。后来舜一步步骗取尧的信任,夺取了政权之后便迫不及待地以治水不利的罪名将鲧给杀了,结果不明真相的天下人都说杀得对。

正所谓斩草要除根,舜自然要杀了鲧的儿子,大禹。但是当时苦于没有正当理由,心想还是让他去治水吧,如果不成,剩下的就好办了。大禹是个聪明人,这所有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所以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治水成功,必须要接受父亲的教训,必须赢得天下的信赖,从而使得舜不敢轻易对自己下手才行。

他不但将杀父之仇深深埋在心里,同时还不断地向舜表忠心,为了讨好舜,他甚至不惜卑躬屈膝。《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黧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意思就是说,大禹敢怒不敢言,只有老老实实、小心翼翼地侍奉着舜,以赢得舜对其信任。走路的时候紧紧地跟在舜的后面,不敢超越半步,大气都不敢出,千方百计地使舜开心。这种行为怎么看怎么有点儿像当年的林某人。

网络配图

此外,大禹还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当年鲧就是只知道治水,而不懂得宣传自己,才导致最终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舜的手里。所以大禹很注意宣传自己,他不仅对舜宣传自己怎样卖力的工作,同时还经常对当时负责宣传工作的皋陶讲述自己的治水事迹,他说:“予娶涂山,癸甲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处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意思就是,我当年结婚娶了涂山氏,只在家住了三天,便为了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为了舜的治水大业离开了家里,后来儿子启出生时我都没时间看一眼,一心在工地上忙碌着,生怕辜负了舜和天下百姓的期望。

这席话说得皋陶热泪盈眶,“皋陶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则刑之。”意思就是说,皋陶十分敬重其人品,立刻命令天下人向其学习,爱岗敬业,三过家门而不入。谁不学习,就收拾谁。

网络配图

就这样,大禹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一下就成为榜样和英雄,影响力大增,是为“禹德大明”。然而,这13年间,真的是否像他自己表述的那样孤身一人,一心治水呢?其实不然,我们可以从舜当时对他的警告中看出端倪,“毋若丹朱傲,维幔游是好,毋水舟行,朋淫于家,用绝其也,予不能顺是。”言下之意就是警告大禹说,你不要像丹朱那般傲慢无礼,不要只喜好怠惰游乐,戏谑胡为,在没有水的地方,你还坐在船上,强迫民工为你推舟游乐,你还和众多的女子在屋里放纵淫乱,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决不会听之任之。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舜所说的这一切,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后来大禹羽翼渐丰,得到了四方诸侯的拥戴,舜也就无可奈何了。终于,大禹见时机成熟,便夺取了王位,而后放逐帝舜,最后舜惨死在南方苍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岳飞的“莫须有”罪名居然还可以这样理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的英雄事迹,岳飞的死因,岳飞是什么

    解释一:难道没有?这是近些年来出现的观点,学者李傲通过对宋朝书籍的考证,认为“莫须”是宋朝的口语,是“难道没有”的意思。在现存宋朝的书籍中,至少可以找到数十条在对话中使用“莫须”的例子,比如《曾公遗录》中曾记载,“曾布问:‘不审陛下以光等为有罪、无罪?’徽宗答:‘莫须是有罪?’曾布回:‘圣意如此,臣

  • 乐进凭借什么被评为魏国的五子良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蜀国有五虎将魏国吴国有什么,魏国四大将军,魏国的五虎上将

    乐进,生于东汉末年,本为卫国人,因天生胆识过人,英勇无比而被曹操赏识,曹操将其招归于魏国,从此乐进便一心追随于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他凭借着自己的辛勤付出,终于由小小的下吏,逐渐积累军功,直至升迁为魏国的右将军,个中艰辛不为常人道。在乐进逝世后,被后人评价为魏国的五子良将之一。从这点来看,乐

  • 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什么样的?真的一无是处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墓没有尸骸,历史中的王安石,欧阳修是什么样的人

    胸怀天下的王安石为何蒙尘一千多年,被污蔑得一无是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读《宋史.王安石》本传,看到“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不禁摇头,王安石又是祢衡、杨修之辈,恃才放荡,刚愎自用。这种人最终聪明会被聪明误,没有好下场,当时

  • 不杀生的苏东坡,是如何制作出著名的东坡肉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东坡做的东坡肉,苏东坡的东坡肉是怎么发明出来的,东坡肉是不是苏东坡发明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苏东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苏轼是大文豪,是北宋的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美食家。东坡肉,就是他发明制作的一道名菜。但是苏轼却主张不杀生?下面几个故事就是证明。1.不惜捐钱,大量购买禽鱼放生当年苏轼从歌舞班赎身了一位十二岁的小姑娘,叫王朝云,朝云脱

  • 秦武王派甘茂攻打宜阳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鞌之战讲了什么,甘茂攻宜阳,秦国攻打宜阳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秦武王的文章。秦武王公元前310年继位为王,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秦国国君,秦武王想东扩中原,窥视东周。韩国的宜阳是秦国东扩的桥头堡,所以秦武王要派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最后因在东周的都城举鼎折断了胫骨而死。1.宜阳之战公元前308年,秦武王对樗里疾和甘茂说:“寡人生于

  • 曹操是如何处置荆州世家大族的?帮了刘备大忙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江南世家大族,刘备为何不归还荆州,世家大族什么时候出现

    曹操对荆州世家大族的处置为什么在客观上帮了刘备的大忙?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汉末三国历史进入“荆州时代”,曹操、刘备、孙权三方都围绕荆州展开争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南征,占据荆州的刘琮望风而降,让曹操在荆州的争夺上占据先机。但赤壁之战的失败却让曹

  • 庸芮是什么人?他是如何劝说宣太后不杀男宠魏丑夫陪葬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宣太后和谁葬一起了,魏丑夫与秦太后的关系,芈月传庸芮喜欢谁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庸芮是什么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宣太后就是经典历史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历史原型。她是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也是第一位临朝执政的太后。《史记秦本纪》记载:“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史记楚世家》记载:“芈”姓是从西周

  • 武庙十哲之一的韩信能扫平天下,那诸葛亮有什么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庙十哲诸葛亮,名将十哲,武庙十哲排名

    大家好,说起诸葛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唐朝是一个武功极盛的王朝,比如大唐第二个皇帝李世民,他就是靠着一杆长剑一步一步打出了大唐的江山,若论大唐之功绩,绝对没有人比得上李世民,开国皇帝如此能打,这也造就了之后大唐的武功卓著。因此在大唐时期,一个著名的“排行榜”诞生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庙十

  • 都是占据汉中取天下,刘邦成功了为何刘备却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给刘邦分封的巴蜀很差吗,汉献帝是刘邦的第几代,刘邦靠什么赢得天下

    说到刘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刘备能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到拥有三分天下的地盘,做到蜀汉的君主,实属不易啊!我们看刘备的经历就会发现,刘备一生的经历和汉高祖刘邦的经历是非常相似的!刘备和刘邦都是白手起家,曾经都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前期也打过很多的败仗,也都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真的是失误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原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原因概括,鲁智深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

    三拳打死镇关西,鲁提辖真的是失手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可能是因为选入了中小学课本的缘故,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乎是从小学开始一直学到大学毕业,鲁提辖的语言,神态,举止不知道被语文老师们分析过多少次。近日,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