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叔孙通:因溜须拍马竟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

叔孙通:因溜须拍马竟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4/1/21 4:55:16

刘邦手下能人良将众多,出谋献计溜须拍马者更是不计其数。但有一人虽然当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综合最后结局你会发现此人显得异常特别。此人其实很聪明,曾多次抛弃信仰、改变立场,甚至为了迎合刘邦,连代表身份的衣服也不敢穿,改成平头老百姓的装束,在汉营小心翼翼,多余的话一句都不说,看起来是个谨小慎微的老实人,却在关键时刻崭露头角,在合适的机会凭一两件事扬名立万,不但生前得到刘邦、吕雉等人的宠信,就是死了以后,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越来越高,最后都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

网络配图

没错,他就是叔孙通,先后当过侍诏博士、博士、奉常,最后官至太常、太子太傅,号稷嗣君,以后被司马迁称为一代儒宗,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他,儒学也许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就消亡了,因为当时不管是刘邦还是项羽,都很看不起儒学,认为儒学不过是虚妄之说,没有实际用途。

叔孙通是鲁地薛县人,薛县就是现在的山东藤县,鲁是儒学的发源地,因此叔孙通很精通儒学,秦朝的时候,就因为精通儒学被招进朝廷,封了个侍诏博士,过去的博士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顾问吧,顾问而且还是侍诏,等候君王的召唤,地位显然是很不起眼的。

大家都知道,秦朝主要依靠法学治国,对儒学一向都看不起,当时掌权的赵高李斯都是法家的崇拜者,叔孙通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官,身份自然非常尴尬,可他也聪明,进朝廷后一看这种情况,于是立刻抛弃信仰,对自小学到大的儒学只字不提,张口闭口都是法家的道理,因此就能侥幸的存活下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都没有想起他。

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侍诏博士。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这时候国家大权全握在赵高手里,赵高原本是赵国遗民,他之所以净身入宫,就是奔着灭亡秦国去的,掌握大权后自然是种种倒行逆施,终于搅得天下大乱,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了,赵高本来压着这件事,可后来陈胜吴广闹的动静越来越大,一度时间都打到秦朝腹地的武关。

网络配图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些风言风语就传到秦二世胡亥耳中,有一天,秦二世就把他们这些侍诏博士叫过来问:听说有个叫陈胜吴广的闹的动静很大,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啊。

皇帝终于问到了侍诏博士,于是有些人就认为盼到了春天,纷纷激动的献计献策,很多人都认为,天下百姓都是秦朝的子民,子民竟敢反抗皇帝,那就是大逆不道,应该赶紧派兵镇压。

这些话虽然很有道理,但秦二世听见以后,面色却越来越是难看,终于,大家伙儿的意见都表达完了,但秦二世注意到,有个叫叔孙通的侍诏博士竟然从始到终一句话都没说,于是对叔孙通扬扬下巴,言下之意是,你有什么高见呢。

叔孙通就很恰当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你猜他怎么说,叔孙通说:“他们说的那些都是谬论。如今天下归为一统,各郡各县的城池都已铲平,民间所有的兵器都已销掉,这就早已向天下人宣布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当今又上有英明的皇帝,下有完备的法令,派出去的官吏都效忠于职守,四面八方都像辐条向着轴心一样地向着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人敢造反呢!所谓的陈胜吴广之流,不过是一群偷鸡摸狗的盗贼,哪里还值得一提呢!各地的郡守郡尉们很快就可以把他们逮捕问罪了,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几句话可真说到秦二世心里了,于是很开心的认为叔孙通是忠臣,对天下局势有正确的判断,而那些说有人造反的,一定是心怀叵测,想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于是表彰了叔孙通,赐给他二十匹丝绸,一套新衣服,并提升为博士,然后把说造反的人都抓起来,交给廷尉治罪。

网络配图

散朝之后,皇帝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博士们立刻有了忧国忧民的勇气,纷纷指责叔孙通说:“天下已经混乱到这般地步,你不赶紧想着出个好主意,怎么还拍皇帝的马屁呢。”

叔孙通白眼一翻:“你懂个屁,我刚才差点掉火坑里。”

说完就回家收拾行李逃跑了。为什么逃跑,不刚刚受到皇帝的嘉奖吗,讨的皇帝的欢心,以后一定是前途无量,可叔孙通呢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乎意料的逃跑了。原因无他 ,是因为他已经看到,秦朝已经无药可救,自己犯不着为秦朝陪葬。

而那些继续留下来当官,准备为朝廷效命的同事们今后什么下场就不得而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将才众多:刘秀唯独赏识邓禹的四大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为何能居二十八将之首呢?我们来看一下几点:网络配图第一、刘秀对邓禹非常赏识,在河北时也就是二次创业阶段很多决策性问题都是和邓禹商议后决定的,当时邓确实是光武的首

  • 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戴绿帽子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遥远的周朝,有一个天子(那时还不叫皇帝,但相当于皇帝),名叫姬郑,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周襄王。跟自己彪悍的祖先相比,周襄王比较悲催。为什么?因为他身处的时代,是东周。大家知道,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越来越强大,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打折扣了。权力上的失意,也就罢了。更严重的是,周襄王的后院也起火了。他年轻的

  • 奇闻:张飞和曹操竟然是亲戚!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代中魏蜀吴三国是相互对峙的时代,相互之间为了地盘或者势力杀得不可开交。但是其中有一些人的关系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说以下这俩人。那么这两位就是赫赫有名的奸雄曹操,还有一个就是桃园三结义里面的鲁莽张飞,这两个人,在历史书中可谓是水火不容,而且两人交集几乎就像是平行线。可是这两人真的却有亲戚关

  • 因为一个焦红烙印 她搞定了绝世君王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1368年正月,40岁的朱元璋终于到了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他“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大明皇帝,满身盛装,神情庄重地接受了百官朝贺。金陵自古就有龙虎王气,朱元璋的南京城,庆云缭绕,空中回荡着浑厚、悠扬的钟声。昔日,安徽乡下那个放牛娃、皇觉寺里那个穷和尚、郭家养女那个丑门婿,如今,端坐在盘龙环绕的

  • 一代枭雄刘邦如何在短短几年内登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的皇位之路,通史看来也算得上传奇的典范。他出身农家,家境贫寒,一直到40岁左右还没有娶妻。但在秦末乱世中,他抓住机会,起兵反秦。最终他入关中、灭秦国、击败项羽、登上帝位。那么,汉高祖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有如此作为的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聊聊汉高祖刘邦的传奇故事。刘邦既不是贵族,也不是官员,不

  • 他曾酒后失言触及朱元璋逆鳞 却最终逃过死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登基后,干的最狠的几件事儿就是,杀人,杀人,还是杀人。不知道这位老兄是不是仗没打过瘾,结果把屠刀放到了朝堂上。但凡被他所猜疑的人,基本全灭,注意,仅仅是猜疑。那么如果言语触怒了太祖皇帝,能是什么下场呢,照理说,应该凌迟。不过,有一个人,曾经触碰到了朱元璋最忌讳的事情,却逃过了一死,这个人就是郭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毒死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中国历史上被毒死的皇后,为数不少。那么,历史上第一位被毒死的皇后究竟是谁呢?她就是西汉第十位皇帝宣帝刘询的第一任皇后许平君。许平君,昌邑(今山东金乡)人,是汉宣帝刘询的结发妻子,为汉元帝刘奭的母亲。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刘询刚出生不久,因爷爷刘据“巫蛊之祸”的罪名被受牵连入狱。后元二年

  • 他是明朝铁骨也是忠臣 37岁惨死震慑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铁铉,河南人,洪武年间,铁铉在国子监读书,因熟通经史,成绩卓著,而被朱元璋直接授予礼科给事中之职。此后他又调任都督府断事,在审理一件悬案时,很快就做出了公正的判决,因此朱元璋非常高兴,赐予他 “鼎石”的表字,希望他成为大明的鼎石。1398年建文帝即位后,铁铉升任山东参政。1399年7月燕王朱棣以“靖

  • 汉光武帝平定天下为何没有像刘邦那样大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句话叫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但是这句话放在一个人身上并不适应,这个人就是重新开创了汉朝基业的汉光武帝刘秀。这个人就是一个标准的文人,在造反之前他一心读书,在造反以后一鸣惊人,最后重建了大汉王朝。其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没有想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滥杀功臣,同样都是帝王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距

  • 和珅死亡之谜 史上第一贪官和并非因贪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影视剧里频频出现的和,让人们记住了乾隆眼前的这位红人,清朝的军机大臣,同时也是史上第一大贪官。那么,和的死真的是因贪而亡的吗?和的贪,不是朝夕之间,更不是不可告人,而是长此以往且甚为猖狂的。以乾隆皇帝治世之英明,不可能觉察不到。然而乾隆对和的倚重有增无减,便可知乾隆皇帝治世之英明,不可能觉察不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