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包拯廉洁公正到什么程度?六亲不认

历史上的包拯廉洁公正到什么程度?六亲不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62 更新时间:2024/2/4 6:09:47

南宋思想家朱熹与学生谈论“交际之道”时,讲了包拯的一个故事,说包拯年轻时,曾与一姓同学就读于家乡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某僧舍,每次从家里往返僧舍,必须经过一富翁家。包拯与李生品学兼优,前途无量,都是集优股,富翁很想亲近他们。某日,当他们路过时,富翁邀请他俩进屋作客,包拯和李生委婉拒绝了。过了一段时间,富翁又特备酒宴,热情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李生碍于情面,打算接受邀请,包拯却厉声说:“彼富人也,吾徒异日或守乡郡,今妄与之交,岂不为他日累乎?”(《朱子语类》)

网络配图

包拯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注意小节,与富翁吃吃喝喝,称兄道弟,那么将来万一学有所成,回乡做官,这些人情债难道不会影响公正吗?人家在工程招标时要求关照一下,在官司缠身时要求放他一马,怎么办呢?于是,又一次拒绝了富翁的盛情。事也凑巧,多年以后,包拯果真被朝廷安排回乡,出任庐州知州,因为以前没欠人情债,故断案执法,皆能公正无私,留下千古美名。

包拯为人做官,一贯严格自律,既不傍大款,更不攀权贵。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42岁的包拯出任端州(今广东肇庆市)知州。端州产砚,中国四大名砚,端砚尤以石质优良,雕刻精美居首,被朝廷钦定为贡品。那些附庸风雅的权贵,均以能得到端砚为荣。

因此,在端州任职的官员,似乎找到了一条升官的捷径,纷纷打着纳贡的幌子,以多出数十倍的数目征收,假公营私,拿着公家的东西去结交打点。然而,包拯到端州任职后,首先想到的是减轻农民负担,有权不用,自断这条升官捷径,悉数减去多余的征敛,仅只征收进贡的数目,领导也好,故交也好,批条子也好,打招呼也好,一概不理。他还在端州府的墙壁上写下《书端州郡斋壁》一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他认为做官当除贪欲,谋正道,以做清官为荣,以做贪官为耻,这就是他的人生观和荣辱观。于是,包拯当了三年州长,“岁满不持一砚归”。

网络配图

包拯不会种花,只会栽刺。他与张佐是一对冤家,张尧佐是外戚,其侄女张贵妃倍受宋仁宗宠幸,因此官运亨通。开始,张尧佐被任命为三司使,包拯宋仁宗说,像张尧佐这样的人,连做小官都不合格,遑论三司使这种朝廷大臣,表示反对;几年后,在张贵妃的软磨硬泡下,宋仁宗提出任张尧佐为节度使,再后来又提出任他为宣徽使。包拯认为这样的提拔速度太快,不符合干部升迁制度,以“不可骤升”为理由,前后七次上书弹劾张尧佐,甚至在朝堂之上当面顶撞宋仁宗,硬是在身单力薄的情况下,让张尧佐的升迁受阻。

包拯最重官员操守,最恨以权谋私。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他出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当时,三司使张方平利用手中的权力,廉价套购某商人的住宅,从中渔利。包拯认为,三司使是朝廷最高财政官员,非廉洁之士不能胜任,张方平巧取豪夺,不适合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因此,包拯上书弹劾张方平,致使张方平随即被罢。

网络配图

包拯就是这样,做官行事,只论是非,不论利害,只论荣辱,不论得失。他端方亮直,不虚情假意,不随声附和。他的心里只有朝廷纲纪和百姓冷暖,不想因交往而影响公正,那些门生故吏和亲朋好友,谁也别想通过他捞到任好处,所以,“故人、亲党皆绝之”,大家纷纷离他而去。在人情关系的力量远远胜过纲纪国法的官场,包拯形影相吊,门可罗雀,显得那么孤立。然而,孤独一生的他,却一直是那些贪官污吏眼中的煞星,《宋史•包拯传》说:“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是啊,这样一个铁面无私而又六亲不认的人,叫人如何不害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闯王李自成身边第一谋臣牛金星的悲惨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牛金星,河南宝丰人,先祖系书香门 第,父亲当过鲁府纪善。金星幼年,天资聪颖,读书甚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兼涉孙武兵法,20余岁中秀才,天启七年中举人。因事与乡里豪绅纷争,被诬革去举人,充军后当差服役。网络配图牛金星本来设馆授徒,遭此横祸后衣食不周,心生愤世之念,郁郁不得其志。此时正逢李自成率军抵达

  • 刘琨与祖逖闻鸡起舞为的是达成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晋书》的编写者共有二十一人,监修的是房玄龄、褚遂良和许敬宗。而《刘琨传》是中国唐朝宰相房玄龄为西晋政治家、文学家刘琨所写的一篇的人物传记。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琨转》原文叙述的是刘琨一生的事迹。刘琨字越石,是中山国魏昌县人,汉朝的时候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祖父刘迈有经国济世之才,当过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 重口味石虎喜奸淫好烹食人肉甚至残杀亲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说不好是不可能的,但在好色上面的独特癖好,石虎也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君主。如果说晋武帝后宫万人能编成一支“娘子师”的话,那石虎的后宫绝对可以编成一支“娘子军”,我们总说后宫佳丽三千人就是荒淫无道了,石虎的后宫可是三千人的十几倍。据说为了凑足这数万人的后宫佳丽,全国二十岁以下、十三岁

  • 揭秘十六国时期的慕容恪与慕容垂是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慕容恪与慕容垂两人皆是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都有着极为出众的军事才能。两人皆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儿子,慕容恪为皇四子,慕容垂为皇五子,是亲兄弟。慕容恪与慕容垂的关系很好,慕容恪一直力荐慕容垂,认为他能够为前燕做贡献。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前燕时期,与慕容恪相比慕容垂一直郁郁不得志,受到前燕景昭帝慕容儁的

  • 揭秘朱元璋 :为防止外戚干政启此制度残忍至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明太祖朱元璋,除了他的大明江山社稷,后宫佳丽也是数不胜数,身边不少美女陪伴。但是大家在影视剧中一定都能多少了解到后宫的复杂,人心惶惶,所以为了防止后宫之乱,朱元璋也设下了一种狠心的制度,是一种光是听一听就会觉得残忍至极的制度。但可惜他打错了如意算盘,他是阻止后宫妃子祸乱宫闱,但却没有想到宦官专政

  • 还原一个真实的秦国大将白起,相貌虽丑但有头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名为《大秦帝国之崛起》,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多事之秋的时代。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白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呢?他的容貌是怎样的呢?他的经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下白起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在细节中去感触白起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网络配图首先,历史中的白起肯定是没电视剧中演员邢

  • 北宋开国名将潘美被黑:一代忠臣的千古奇冤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潘美简介,就不得不说到潘美和赵匡胤之间的关系。潘美,系北宋开国名将。生于公元925年,别名潘仲询。与赵匡胤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年轻时候的潘美风流倜傥,胸怀大志。陈桥兵变以后,更是受到赵匡胤的重用,先后被命令去见各大臣,且为赵出谋划策,可谓为赵匡胤身边的左右手。图片来源于网络潘美一生经历过多次战役,

  • 辽国天祚帝:少年天子嬉笑玩闹最终致导致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天祚帝耶律延禧,是耶律洪基的孙子,是辽国最后的一位皇帝。耶律延禧登位之路坎坷,最终被金兵俘虏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显陵。图片来源于网络耶律延禧生于辽道宗太康元年,是辽道宗的孙子,幼年父母被害身亡,留有独子耶律延禧。辽道宗外出游猎期间,耶律乙辛要求将耶律延禧留下,想要加害于他,幸得北院宣徽使萧兀纳所

  • 历史上最节俭的好皇帝,却对此人花钱不计其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汉文帝是一位英明君主,“文景之治”是汉朝的盛世。汉文帝非常节俭,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但对邓通截然例外,对他宠爱得无以复加,在他身上花的钱不计其数。这是为什么呢?邓通是蜀郡南安人,他的发迹源于汉文帝的一个梦。像所有的皇帝一样, 汉文帝也企幻长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有

  • 袁绍这辈子最脑残的建议:招董卓进京勤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与董卓二人瓜葛很深,当初董卓奉何进一纸诏书进京领命,便是袁绍向何进进言欲灭宦官必将借郡守之力,故而走出了引狼入室的第一步。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之后,董卓与袁绍便是一路高唱对台戏,二人水火不容,但这也在情理之中,何进被杀受,袁绍带兵冲进皇宫,杀得鸡飞狗跳,敌我难分,此时时局大乱,竟无人发现少帝已被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