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乾隆为何被后人评为“风流皇帝”

揭秘:乾隆为何被后人评为“风流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49 更新时间:2024/2/1 20:34:24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终年八十九岁,年寿之高是任何皇帝都无法比拟的。再说他执政六十年,把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颙琰,改年号为嘉庆,那是出于无可奈何,因为乾隆皇帝登基时就宣称: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对他万分器重,为表示他要报答祖父的恩德,自己在位年数一定不能超过祖父在位的年数。康熙皇帝已创出了中国历史上皇帝掌权六十一年的最高纪录,所以乾隆皇帝执政六十年时,虽然身体还很健康,精力还十分旺盛,但他要信守自己的诺言,所以不得不让位。可是当他荣升为太上皇时,他依然对政权情有独钟,牢牢地掌握着实际权力。大清朝廷对外使用“嘉庆”年号,而在宫内档案中,依旧沿用“乾隆”年号,一直到乾隆皇帝死时,已到了乾隆六十四年(1799年)。实际乾隆皇帝掌实权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之久,依实情而论,乾隆皇帝才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网络配图

通常人们都称颂康熙大帝的功业,岂不知康熙皇帝是八岁登基,再聪慧完美的神童,也挑不起清朝初期繁复的治国大业,康熙早期的执政,是靠祖母孝庄文皇后和群臣的辅佐,才为后来大清帝国开创了大好的局面;而乾隆二十五岁登基,又承继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基业,凭着他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实干能力,足以达成安邦治国平天下的伟业。乾隆皇帝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创建非凡大业的皇帝。

乾隆皇帝的后宫生活远不如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一生拥有五十五位后妃,五十五个子女,是清朝十位皇帝中后妃最多、子女最多的人。奇怪的是,很少有人评论康熙皇帝贪恋女色,也很少有人议论康熙皇帝治家教子无方;而乾隆皇帝一生有四十一位后妃,却常常被后人评为“风流皇帝”。他与后妃的故事,远不如他的曾祖父顺治皇帝那么浪漫。但主要因为乾隆皇帝是很感情用事的,他与那些后妃生离死别的故事,着实感人,也留下了一些遗恨。

乾隆皇帝身为皇子时,称四阿哥。雍正五年,四阿哥才十七岁,由其父雍正皇帝做主,娶了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富察氏为福晋(妻子),后来又娶了两个侧福晋(妾),还有些名分低些的女子,身边共有妻妾七八位。另外还有十名女子侍奉。这十名女子中,除了年长些称做“妈妈里”的女用人外,还有六名“官女子”。这些“官女子”是从内务府包衣的女儿中挑选出来的,自不必说,她们个个长得如花似玉,都是十分惹人喜爱的妙龄女子。雍正九年,二十一岁的四阿哥有两名妻妾分娩,此时他又与一名侍奉他的“官女子”发生了关系。

网络配图

在《宫内等处添减女子嬷嬷妈妈里底账》中记载:雍正九年四月二十日总管朝卿等差司房太监卢玉堂传说,“四阿哥下官女子一人遇喜,每日外添肉一斤,姥姥一人每日外添肉一斤”。四阿哥下的官女子遇喜,作俑者只能是四阿哥。可是,四阿哥与这位官女子所怀的孩子却不见出生的记载。查雍正九年,只有庶妃富察氏(后来封为哲悯皇贵妃)于四月二十七日寅时生下四阿哥的第二女,至十二月初九日申时就夭亡了。到五月二十七日福晋富察氏(后来封为孝贤皇后)生下四阿哥的第三女。除此以外,自雍正九年至十年,四阿哥均无子女出生的记载。“雍正十年七月三十日总管陈福传说,四阿哥下官女子一人病故。”也许病故的官女子就是雍正九年四月遇喜的那位女子。

四阿哥在“雍正十一年癸丑春正月封为和硕宝亲王”。到了“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初五日,苏培盛等差司房太监张福寿传说,宝亲王下官女子一人遇喜,添守月姥姥二人”。有了守月姥姥二人,即是官女子快要临盆了,可是宫中却不见有四阿哥宝亲王的子女出生。遍查宝亲王的众多妻妾中,雍正十一年并没有出生过子女,一直到雍正十三年才有第三子出世。按说宫中后妃地位较高者,尽管所生下的孩子只活了很短的时日,也会有某阿哥、某皇女殇逝的记载。而雍正九年和雍正十一年,有两位四阿哥下官女子遇喜,却没有生儿生女的一丝记载。这不外乎是因为官女子出身低微,怕丢了四阿哥宝亲王的面子,故而没留下任何记载。至于遇喜的官女子命运如何?尚无从查考。在四阿哥的六位官女子中就有两位怀有身孕,可见四阿哥是一个道地的“情种”。

网络配图

许多皇帝在掌权的时候,会用他手中的权力去修改历史,凡是对他不利的、不光彩的史料记载,总是要从史册中删除的。可是不管哪朝哪代,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宫中生活杂记档案都一一地清查,也不可能删除得干干净净。偏偏在人们都不注意的生活杂记档案《宫内等处添减女子嬷嬷妈妈里底账》中,露出了乾隆皇帝身为皇子时一段鲜为人知的生活隐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史上哪位皇帝拱手让江山后主李煜为何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李煜是怎么一个皇帝,李煜为什么叫李后主,李煜小周后

    他是才子,是词人,亦是帝王。这位帝王的失败成就了他的喜与悲。如果没有作为帝王,作为亡国之君的历程也许只是金子中的一粒,就不再是我们所熟知的“词中之帝”。图片来源于网络李煜,本名从嘉,其父祖为显宦。他出生于七月七日,是为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文采斐然,却无意争权,但历史的戏剧性令他由老六转为老大,也是如此

  • 揭秘:道光皇帝为什么一脚踢死亲生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踢了儿子一脚跪下了,清朝皇帝踢死儿子,胸被孩子踢了一脚

    道光皇帝,既非开国之主,又非亡国之君,但这个平庸的时代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他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延续千年,他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简言之,列强入侵,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定。网络配图道光晚年,中国可谓内忧外患,清政府岌岌可危,这时还发生了一起严重

  • 揭秘严嵩父子是如何置名相夏言于死地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夏启继位不同说法原因,历史上两个严嵩父子,严嵩父子下场

    没有最聪明,只有更聪明。明朝嘉靖年间大臣个顶个的聪明,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应付聪明的嘉靖皇帝。不过聪明人对付聪明人,有时可能使用比较笨拙的一招,那就是愚蠢。比如严嵩父子斗夏言。严嵩父子是有名的奸臣,父子都是坏蛋,坏蛋也很聪明,尤其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藩,那不是一般的聪明,虽然长相不怎么的,不仅体格肥胖,而

  • 明朝后期皇帝寿命不长:因永乐帝有遗传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代皇帝列表,永乐皇帝之后的皇帝是谁,明朝皇帝短命的原因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但除了太祖、成祖超过六十周岁,其他均不长寿,嘉靖达到六十虚岁,万历达到五十八虚岁,已经算其中较好的,其他皇帝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去世。最短命的天启,只有二十三虚岁,正德也只有三十一虚岁,中国古代寿命大多不长,但如此短命也实属少见。明清官员超过六七十岁的,一抓就是一大把,明朝内阁官员入

  • 明朝军力最强盛时期竟爆发了如此震撼的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最惨的一场战役,明朝后期军事实力,明朝最悲壮的战役

    朱棣时代,堪称是明朝的“大有为”时代:征蒙古,通西域,下西洋,开运河,迁国都,修大典。累累功业,至今让国人引以为豪。但是有一个问题却终无法回避----耗费巨大。虽有永乐朝第一理财能臣夏元吉从中协助,数年以来精心维持,但劳民伤财却终无法避免。当永乐君臣正着力创建“不世之功”时,明王朝建国后第一场农民起

  • 他重演第二次“靖难之役”可结局却是反过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双重生这一次再也不放开你的手,许果是谁演的,没有第二次机会韩剧演员

    “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威胁进行削藩政策,朱棣作为燕王不得已打起“清君侧”的口号,向朱允炆发动进攻,这场叔侄之争最终以叔叔朱棣的胜利告终。然而就在朱棣死后,他的孙子朱瞻基和他的儿子朱高煦也上演了一场叔侄之争。图片来源于网络永乐二年(1404),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

  • 揭秘明朝亡国前为什么文武百官大开城门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瞻基平定汉王之乱,朱祁镇为何能夺门成功,夺门之变是哪个门

    明朝末年,官员之间讲究排场,风气之盛,一时无两。当时的官员,互相拜访必定先派一个仆人,名曰“长班”,拿着一张“知单”,骑上骏马,穿戴整齐,提前飞马奔驰,送给被拜访的一方。后面,主人才八抬大轿,仆从喝道,煌煌而来。那种气势,那种派头,实为历朝罕见。至于“知单”的样子,也很讲究的,据《流寇长编》记载,是

  • 明朝还没有灭亡祖墓就被李自成给刨了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自成后悔推翻明朝吗,青城李自成墓发掘,李自成为什么能灭了明朝

    车厢峡突围后,李自成的实力大为膨胀,他成为了高迎祥麾下的实力派人物。手中拥有了数万军队,这一年恰是河南大旱,大批饥民加入农民军,河南当地的农民军总数一下破了四十万。但河南是中原腹地,正好方便明军围困。崇祯立刻调集了十万大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齐向河南压来,再次施行铁壁合围战略。在明军的连续打击下,各

  • 曾国藩是朝中重臣为什么从不用八抬大轿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晚清重臣曾国藩的贡献,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清朝曾国藩是什么官

    在清朝的官场,八抬大轿相当于现在的宝马防弹车的级别,是当时等级森严社会之身份标志。曾国藩是朝中重臣,为什么从不用八抬大轿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曾国藩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两人,而且乘轿是需要配备引路官和护卫的。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

  • 最虚荣富二代信陵君如何提前让魏国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国信陵君的有关成语,战国魏国士人,魏国失败的原因

    国家对他而言,仅仅是一个玩物,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名声比国家利益重要。尽管从大势来看,魏国的灭亡在所难免,但是,信陵君愚蠢且狂热的虚荣,无疑让魏国提前接受了亡国的命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今的中国,富二代满天飞,尤以纨绔败家子弟居多。其实在历史上也不乏纨绔富二代,他们不仅仅败家,更有甚者败国,战国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