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几乎屠杀殆尽 朱元璋为何要对昔日的功臣下手

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几乎屠杀殆尽 朱元璋为何要对昔日的功臣下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18 更新时间:2024/1/5 17:48:03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杀功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明史》本纪记述太祖朱元璋的共三章,然后我再结合《明史演义》看了有关朱元璋的记载,对朱元璋杀开国功臣,心里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主要有徐达、汤和、邓愈、李善长、外甥李文忠等人。他们跟随朱元璋攻城掠地,为朱元璋的草创基业立下汗马功劳。都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而且他们各有所长,李善长主要负责管理,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类似刘邦萧何。而其余几位,在战场上都是独当一面的杰出将领。

朱元璋称帝后,在洪武三年,朱元璋认为应该大力褒奖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这些兄弟,大封开国功臣,总共封了34人,全部封为了公爵、侯爵。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为魏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子茂郑国公,汤和等侯者二十八人。

因为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就去世了,所以他的爵位是由他儿子继承了。汤和也因为他后来的南征北战,在洪武11年,从侯爵晋升为信国公。

卫国公邓愈在洪武10年去世,洪武17年曹国公李文忠也病逝了,也是同年,因为平云南功劳巨大,傅友德从原来的颍川侯晋封为颍国公。洪武18年,徐达去世。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大开杀戒之前,最初分封的公爵六人已经有四人去世。按照他们去世的时间,分别是常遇春、邓愈、李文忠、徐达。

而活得久的李善长、冯胜、傅友德就没那么幸运了。汤和算是得以善终的一位。

他们没有善终与两件事有关系。这也恰恰就是朱元璋要杀功臣的两点内心阴暗想法。

第一件事就是胡惟庸谋反案。

胡惟庸在洪武十二年做上了宰相位置,当时他为左丞相,汪广洋为为右丞相。因为两人来自不同政治集团,常常意见相左,还是胡惟庸斗争艺术更高,当年12月底,汪广洋因为过错被胡惟庸抓住辫子,贬去广南不久赐死。

胡惟庸这下心情大爽,大权独揽,快要飘上天了,胆子也越来越大,开始露出谋反迹象,朱元璋很有耐心,背后冷眼看他卖力表演,等到最后开始算计朱元璋的皇位了,朱元璋忍无可忍,来个一锅端,大开杀戒。

而韩国公李善长很不幸,在家安度晚年,于洪武23年,因为胡惟庸案被牵连,李善长当时已经77岁了,全家70多口人被抄斩,就一个儿子李琪因为是驸马躲过去了,朱元璋确实够狠辣的。

那许多侯爷更不要说了,也跟着胡惟庸去见阎王了。比如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江南侯陆聚,宜春侯黄彬,靖升侯叶升、豫章侯胡美,即胡定瑞。荥阳侯郑遇春等,一并坐狱论死。朱元璋还条列诸臣罪状,作奸党录,布告天下,震慑官员。

朱元璋这一次处理胡惟庸谋反案为什么波及那么广泛?那要看看朱元璋的经历是什么了。

朱元璋是个趁乱打出来的皇帝,他不但看到了庞大的元帝国的突然坍塌,而且还看到了各路义军内部的你争我夺。朱元璋从自己走向皇权的经历中也逐步体会到:这人世间一切的仁、义、礼、忠都只不过是表面的东西,唯独拥有真正的实力才可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为此,朱元璋觉得只有铲除一切拥有实权或者可能成长为拥有实权的人,才能够保住不被动摇的皇权。

说到底,朱元璋太想牢牢地抓住权力,皇权与相权制衡,让他心里不舒服,通过这一场政治清理,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等官,更定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朱元璋终于把皇权集中在自己手里了。

就连外甥李文忠的权力也被大大的削弱了。当时国家的军事管理机构为大都督府事,是由李文忠掌管的,后来,李文忠也感觉到他这个舅舅对他也不是很信任,让他很郁闷。他后来的死亡也与心情有关系。

在洪武25年,又发生了一件让老皇帝方寸大乱的事,让他再次对功臣痛下杀手。

在这一年四月份,朱元璋精心栽培的太子朱标薨了。而仅仅过了两个月,朱元璋义子——西平侯沐英,也在云南去世了,他们兄弟俩感情深厚,据说是因为朱标的去世让他太过于伤心,再加上疾病缠绕也去世了。同一年死了一个亲儿子一个义子,而且都是他非常器重的。让老皇帝朱元璋情何以堪。

太子早亡打乱了朱元璋的所有计划,他愁苦不堪,因为对儿子太过于思念,在当年的九月份立了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和他爹性格很像,仁慈宽厚,朱元璋看着这个孙子,担心他镇不住那些骄臣猛将。决心为他的孙子扫清障碍。

洪武26年,凉国公蓝玉谋反,这下,老皇帝终于抓住了把柄,立命锦衣卫发兵抓捕,自蓝玉以下,一个也没放过,朱元璋亲自审讯,无论是真是假,一股脑儿当作实事,一并正法。总共杀了一万五千人,所有元功宿将,几乎一网打尽。

颍国公傅友德应该也是没点眼力,隔了一年,也就是洪武27年,竟然要求在怀远给他千亩田,人家都躲得远远的,他却往枪口上撞,结果赐死。定远侯王弼,在家只是发了点牢骚,说老皇帝杀人太多了,担心小命不保,结果也被赐死。

宋国公冯胜也是有点高调,在自家府第外筑稻场,埋了一堆坛子在下面,上面铺上架板为走廊,加以碌碡,让马匹在上面走,有鞺鞳声,让他很怀念曾经武将岁月。结果却出事了。

有仇家密报朱元璋,说冯胜府邸稻场下藏有兵器,打算谋反,朱元璋那根臣子谋反的弦时刻紧绷着。于是召来冯胜饮酒叙旧,还不时安慰冯胜,让他放心,自己绝对相信他,冯胜尽情开怀畅饮,谁知酒醉回家,当夜暴病,七孔流血,不一会儿就完了。

开国功臣里,就属汤和命运最好,但他过得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洪武二十三年,汤和进宫与朱元璋闲谈,闲谈中,朱元璋询问他家乡的“稀奇事”。汤和害怕落个对皇帝不忠的罪名,便如实汇报李善长在家乡兴造新宅时,曾向他借用300个卫卒,但是被他给拒绝了。朱元璋赞扬汤和忠诚可嘉,汤和听到赞扬并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是心情更加沉重了。

因为,此时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已被牵进了胡党案中,李善长也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为了洗刷自己,汤和却干了一件落井下石的卑鄙勾当,这实在是愧对老友,也有失仁心义德。对此,汤和也感到痛苦难耐。

风烛残年的汤和,经不住精神上的折磨,他在京城中病倒了,病症是中风不能说话。朱元璋得到奏报后,立刻前去看望,并亲自派人把汤和护送回凤阳家中休养。等到汤和的病情有些好转之后,朱元璋又命汤和的儿子将其护送到京城,设宴款待,百般抚慰。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久病的汤和溘然长逝,享年70岁。汤和死后被追封为东瓯王。在开国重臣中,汤和是少数几个得以善终的人。

总计开国功臣,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人,保全身名,死皆封王。但徐、常、李、邓四公,都死在胡蓝党狱以前,沐英留镇云南,在外无事,得以考终。

朱元璋杀尽功臣,总算可以瞑目了,可他万万没想到,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那些儿子个个不是省油的灯,竟然和自己的孙子争天下,孙子朱允炆和叔叔朱棣打起来,竟然无将可用。不知在九泉之下的朱元璋,有没有想到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吴三桂打仗反清复明的口号造反 吴三桂为何会选择周作为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为什么反清复明的人那么多,吴三桂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反清复明弑杀吴三桂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造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吴三桂是明末清初一个充满争议的将领。他起初是明朝将领,镇守在非常关键的地方,结果李自成攻进北京后,他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满清。这之后,他一改往日的表现,每次都冲锋陷阵,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鉴于他的表现和地位,满清倒也非常重视他,

  • 赵匡胤夺取柴氏江山 柴荣对赵匡胤一点防范都没有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匡胤与柴荣,柴荣和赵匡胤谁更厉害,赵匡胤为什么夺柴氏

    很多人都不了解郭威和赵匡胤,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柴荣的父亲郭威也是黄袍加身得来的天下,赵匡胤只是跟着学而己。宋朝也算是终结乱世,柴荣泉下有知会原谅赵匡胤吧?当领导的起码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判断上还是大致不错的!本身,后周也是撑得很辛苦,领导班子很重要!起码一个字稳!所以他必须有一个强有

  • 郭威明明自己有儿子 郭威为何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义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构传位给了谁,郭威不应该传位柴荣,赵匡胤皇位传给谁了

    对郭威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禹建立夏朝开始,世袭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如果后一位君主与前一位君主没有血缘关系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朝代进行了更替,但是,在历史之中却出现了一次例外。众所周知,五代十国的那段时间,政权的不断交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

  • 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他的一生经历过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养浩的散曲集,张养浩散曲风格,著名散曲作家

    张养浩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生平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

  • 李世民亲自给魏征书写的墓碑,为何后面又要推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刨了魏征坟,李世民为什么刨魏征的坟,李世民写给魏征的碑文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自己亲自给魏征书写的墓碑?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推倒魏征墓碑的经过是这样的:“徵尝荐杜正伦、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伦以罪黜,君集坐逆诛,纤人遂指为阿党;又言徵尝录前后谏争语示史官褚遂良。帝滋不悦,乃停叔玉昏,而仆所为碑,顾其家衰矣”—

  • 松山大战时,洪承畴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露梁海战中中朝联军阵亡的将领有,明末松山之战,为什么一定要打松山

    对松山大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641年,大明集结13万大军,下定决心要与大清在辽西走廊决战。可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洪承畴的13万大军迅速灰飞烟灭了。洪承畴善于用兵,他所率部队更是精兵强将,为何在此战中表现如此糟糕呢?决战临近:决战未开,大明已失战略主动自从宁

  • 为什么说孙权生擒关羽后,杀掉他是明智的决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蒙该不该杀关羽,为什么孙权不让吕蒙杀关羽,孙权为什么背刺关羽

    你真的了解孙权为何杀关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219年,关羽率领坐镇荆州的大部分将士围攻襄樊两城,就此创造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神化,当曹操得知这个消息时,曾一度打算要迁都,他担心关羽攻破襄樊后,就能直接深入曹魏腹地,对他自己产生极大的威胁。不过在司马懿等人的劝说下,曹操以

  • 盘点中国历史上两位特别能忍的皇帝,他们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篡位成功的皇帝有哪些,历史上鲜为人知的秘密,历史上最有趣的皇帝

    对宇文邕和李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俗话说的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学会忍耐也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最后仍成为了一代兵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可以看出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颗善于隐忍心,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两位皇帝,那可都是韬光养晦的

  • 水浒中安道全会被取回京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宋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水浒传最后为什么要招安,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起因经过结果,水浒传燕顺

    水浒中安道全会被取回京的原因是什么,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宋江带领梁山军打完辽,又继续打田虎、王庆,虽然永远在出征的路上,但并没有出现折将的情况,一百八人去,一百八人回。可在打方腊前,先是公孙胜归隐,接着是天子留下金大坚、皇甫端二人御前听用,蔡太师留萧让在府里抄

  • 泼皮牛二为何会被叫为大虫?他如果遇到武松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杀泼皮牛二的故事,谁杀了牛二,谁杀死泼皮牛二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泼皮牛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无人敢惹的牛二,遇到心情郁闷、一肚子邪火无处发泄的杨志,结局能好吗?不能!牛二,当地人不叫他“牛二”,而叫他“大虫”,所谓大虫,就是老虎。一个人被称作老虎,一定不是好人。的确!牛二就是大恶人,他经常在街上行凶、撒泼、讹人,他既儿女,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