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中国历史上两位特别能忍的皇帝,他们有哪些事迹?

盘点中国历史上两位特别能忍的皇帝,他们有哪些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3 更新时间:2023/12/6 22:46:41

对宇文邕和李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俗话说的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学会忍耐也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最后仍成为了一代兵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可以看出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颗善于隐忍心,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两位皇帝,那可都是韬光养晦的高手,一人忍了十几年,另一位则是隐忍了二十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其实除了这些大家都很熟悉的隐忍高手之外,历史上还有两位也是把隐忍和韬光养晦发挥到了极致,最后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一击得中或者让人大跌眼镜和刮目相看,和上述几人不同,这两人都是皇帝而且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一个是灭北齐统一北方的北周武帝宇文邕,一个就是人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宇文邕忍了十三年,李忱则忍了二十多年。

自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之后,大权落入两大权臣之手,高欢控制了东魏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宇文泰控制了西魏其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当时北方主要就是北齐和北周两强鼎立。和北齐有所不同的是,立国之初北周国力不如北齐,一个原因就是北齐两任皇帝高洋和高演都算得上英明特别是高演是北齐唯一德才兼备的帝王;而北周大权不在皇帝之手,而是尽在宇文泰的侄子时任大冢宰的宇文护之手。如果宇文护尽心辅佐他的堂弟,北周也不至于前期被北齐压过一头,偏偏宇文护权力欲望很大,他有一项纪录历史上超过他的不多,那就是他为了能够长期把持北周大权,先后于公元557和560年毒杀北周两位皇帝也就是宇文邕的两个哥哥宇文觉和宇文毓

宇文觉和宇文毓被毒杀之后,公元560年皇位落到到宇文泰时年18虚岁的第四子也就是宇文邕头上,当然大权还是尽在宇文护之手,宇文邕仍然是个傀儡。宇文觉和宇文毓之所以被宇文护毒杀原因就在于一个很高调:宇文觉不甘心大权旁落,朝中其他勋贵比如赵贵独孤信等人都对宇文护不满,宇文觉还自己训练武士,他和赵贵独孤信等人联手意图除去宇文护,结果被宇文护先下手为强,赵贵被杀,独孤信被赐死,宇文觉先被废黜后被毒死。宇文毓则是能力和才干突出,身边渐渐团结了一批对宇文护不满之人,这引起了宇文护极大的不安,于是他找了个机会让宫中的御厨毒死了宇文毓。

有了两位哥哥的经验和教训,宇文邕韬光养晦,放任自己的堂兄宇文护专权,不仅让宇文护都督中外诸军事,而且平时对宇文护也保持了足够的尊崇,甚至于有些讨好宇文护:首先宇文邕要求诏书上提到宇文护要用尊称,不得提名字,其次他对宇文护的母亲竭力奉承,赏赐给她的东西比宫中的都要奢华,遇到节日宇文邕都会率领皇族亲戚向宇文护之母行家人之礼,被称为“觞上寿”。宇文邕的这一系列奉承和对宇文护的尊崇使得宇文护终于对宇文邕放松了戒心。宇文邕一忍13年后终于在公元572年以请宇文护前去宫中劝诫太后戒酒为由,在自己弟弟宇文直和侍卫的帮助下亲手击杀了宇文护。宇文邕掌握大权后,历时三年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可惜在北伐突厥的路上患病随后不治而亡,年仅36岁。

唐朝自唐玄宗之后明主不多,唐宪宗李纯是一个,其子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也算是一个。唐宣宗性格明察沉断用法无私,而且从谏如流恭谨节俭,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势力,军事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唐朝也在他手上得以中兴,他是大唐一代数得上的明君之一,后人称其为“小太宗”(唐太宗是李世民),可见对他是颇多赞誉。

可是比较为人少知的是,唐宣宗登基时候已经是37岁了,算得上是大器晚成。其父唐宪宗死于公元820年,皇位并非是传给他的,到他即位的846年一共二十多年时间里,依次有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和唐武宗四位皇帝,除了唐穆宗和他同辈是他哥哥之外,其余三位都是他的侄子辈,但是他的年龄却比侄子唐敬宗和唐文宗还要小一岁。

唐宣宗小时候就沉默寡言,宫中上下都都认为他”不慧“也就是不聪明,唐朝的政治环境比较恶劣,宦官掌握禁军权力很大,甚至于大到可以废立皇帝的程度,所以皇帝即便在位对可能存在的对手都会很忌惮,皇子们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严重时可能会危及到生命。他的哥哥唐穆宗就曾说“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唐宣宗身经太和、会昌两朝,深知其中厉害,所以他与众人在一起尤其人多之时几乎从不说话,这更坐实了他”不慧“的传言。他的几个侄子皇帝对他也不尊重,宴饮集会的时候经常强逼他说话,以此为乐并称其为“光叔”(他当时的封爵是光王),特别是武宗对他更是不甚礼貌。

其实唐宣宗的隐忍不言是出于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他的沉默不语和”不慧“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公元846年唐武宗病危之际,宦官马元贽等人认为李忱”不慧“又不怎么说话可能会比较容易控制,于是就以武宗诸子年幼,需立贤德之人为由拥立李忱为皇太叔,大唐的皇位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唐宪宗的另外一个儿子手上。唐宣宗登基之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一改之前的沉默寡言,处理政务有条不紊,直到这时群臣和宫中才明白二十多年以来(宪宗到武宗死一共二十多年)唐宣宗之前种种都是隐忍不发,韬光隐晦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水浒中安道全会被取回京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宋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水浒传最后为什么要招安,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起因经过结果,水浒传燕顺

    水浒中安道全会被取回京的原因是什么,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宋江带领梁山军打完辽,又继续打田虎、王庆,虽然永远在出征的路上,但并没有出现折将的情况,一百八人去,一百八人回。可在打方腊前,先是公孙胜归隐,接着是天子留下金大坚、皇甫端二人御前听用,蔡太师留萧让在府里抄

  • 泼皮牛二为何会被叫为大虫?他如果遇到武松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杀泼皮牛二的故事,谁杀了牛二,谁杀死泼皮牛二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泼皮牛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无人敢惹的牛二,遇到心情郁闷、一肚子邪火无处发泄的杨志,结局能好吗?不能!牛二,当地人不叫他“牛二”,而叫他“大虫”,所谓大虫,就是老虎。一个人被称作老虎,一定不是好人。的确!牛二就是大恶人,他经常在街上行凶、撒泼、讹人,他既儿女,又

  • 水浒好汉时迁在梁山是什么排名?为何倒数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水浒传排名第二,水浒传时迁是哪一集,梁山好汉失败的原因

    你们知道水浒好汉时迁在梁山是什么排名?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大家都知道,梁山好汉的排座并不那么公平,能力是一方面,和宋江关系是一方面,名气地位又是一方面。所以宋江对那些投诚过来的名将,即使没有为梁山做过太大的贡献,还是个个都另眼相待,而一个对梁山作出大贡献的人,却排在倒数第二,这个人就是时迁。

  • 爱新觉罗·胤礽在历史上为什么会被废?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爱新觉罗·启迪,中国还有爱新觉罗姓吗,爱新觉罗现在姓什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爱新觉罗·胤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康熙以前,清朝并没有立太子的先例。他们通常会由儿子们充分参与政事,到临终时再由辅政大臣们决定,一般是强者胜出。这样的做法,可以确保由能力强的人当上皇帝,但缺陷是容易引起动乱,也容易引起政治纷争。其实从皇太极的即位

  • 乾隆赐大臣猪肘子有什么讲究?那些肉是什么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福康安和乾隆是什么关系,肘子上面的肉叫什么,皇上赐大臣叫什么

    乾隆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我们在电视剧中会看到,乾隆皇帝赐给大臣猪肉,那么这些猪肉有什么讲究呢?有人说,大臣们出宫就把猪肉丢掉?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 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够得到赏赐的,仅限于心腹大臣。大臣不可能一出宫门就扔掉,而是带回家想办法吃掉。所谓的“猪

  • 宋朝武将家族折家是中什么样的存在?200年为国而战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大家族有哪些,唐朝武将排名,宋朝有名的家族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武将家族折家是中什么样的存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明朝时期,演义小说盛行,由“秦淮墨客”和“烟波钓叟”二人写成的长篇小说《杨家府演义》一经问世,便洛阳纸贵,到了明朝末年,“杨家将”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在历史上,杨家将大部分故事是虚构的。而宋朝真正牛

  • 宋江谎称栾廷玉死了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宋江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水浒中,三打祝家庄是宋江上梁山之后的第一次指挥的大型战役。也正是这次战役,让宋江的威望直线上升。但宋江在打祝家庄的时候,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前前后后打了三次。在祝家庄中,最出彩的并不是祝家三兄弟,而是祝家庄的教师栾廷玉。栾廷玉的能力不弱,甚至能够在20

  •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史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北宋亡于王安石变法

    这是一段文言文,讲述的是宋仁宗,唐介,王安石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宋仁宗欣赏王安石的才华及能力想要重用王安石,但是受到了唐介的劝阻,最终宋仁宗还是重用了王安石封其为副宰相,还同意了其变法的提议。图片来源于网络引原文: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

  • 揭秘:皇太极有何能耐能成为四大贝勒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大贝勒,皇太极是八子为什么叫四贝勒,皇太极四大亲王

    皇太极,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母亲是赫纳拉氏,名孟古,是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的妹妹。皇太极刚出生的时候,努尔哈赤非常高兴,于是就给他取了“皇太极”这个尊贵的名字。由于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生母孟古感情甚笃,喜欢她只知侍奉丈夫而不干预政事,所以皇太极从小就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在皇太极十二岁

  • 只知道喝酒的他 竟然能成为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喝酒必须的理由,喝酒喝死的明星,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就变了个人

    《汉书》里说,萧何刚死,远在齐国做郡丞的曹参就让属下赶快整理行李,称马上就要任丞相了。不久,果然得到了委任令。这也看出来曹参是朝廷的内定人选,更看出来萧何临死前和惠帝一番人事讨论的虚伪之处。曹参与萧何、刘邦是沛县老乡,军功出身,一直在齐国做丞相。在那里,他先学儒术,后来向高人学习道家无为而治,其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