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居易做官廉洁奉公 牛李党争对白居易的影响

白居易做官廉洁奉公 牛李党争对白居易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821 更新时间:2023/12/22 7:52:33

自二十九岁登第起,白居易的创作就同他的宦海沉浮紧紧系在一起了。他的诗歌,揭示出一位正直、进步的知识分子的心态,揭示出造就他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和那个阶层的部分特质。从他的诗歌中,我们真切地了解到一个和传统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唐人眼中的现实世界。

白居易做官廉洁奉公 离任时将多数薪俸留官府仓库

提起唐代的白居易,很多人对这位大诗人的《琵琶行》、《长恨歌》、《新乐府》、《秦中吟》等诗歌代表作铭记在心,但并不知道他曾经是一位廉洁奉公、公而忘私的清官。他在杭州任刺史三年,离任时,把自己的大部分薪俸都留在官府仓库。离任后他写了一首诗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网络配图

三年为刺史,饮冰(为国担忧)复食檗(檗bò一种苦味植物)。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此诗当是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时的真实写照。

正因为诗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于是“继守者,公用不足,多假而复填,如是五十年”(北宋王傥《唐玉林》卷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他的“继守者”也不敢怠慢,恪守职责;否则那“官库”早就空空如也,又何待五十年乎?当然,那两片天竺山的石头,绝不会真的抵千金;但白居易依然认为这有悖于当官的职业道德,有“伤清白”之嫌。此诗除了表明诗人艰苦节约严于律己的观点之外,是否也包含着对那些贪官污吏的讽刺鞭挞呢?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妄下结论。

作文先做人。白居易之所以在诗歌上登上峰巅,青史留名,与他的一身正气和完美的人格是密不可分的。换言之,是诗名的灿烂光辉太耀眼了,才使他的清名廉洁被掩盖,而不被后人所瞩目。

牛李党争对白居易的影响

一、关于党争

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通过门荫取士。李德裕认为,公卿子弟从小就熟悉官场,容易掌握做官的本领。二是如何对待藩镇。李党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牛党则主张姑息迁就。

网络配图

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闵因评论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贬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此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唐穆宗长庆年间(821年-824年)牛僧孺做宰相,就把李德裕排挤出朝廷。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时,接受吐蕃将领的投降,收复了重镇维州(今四川理县)。牛僧孺却意气用事,强令把降将和城池交还吐蕃。唐武宗时(公元841-846年),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闵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后,唐宣宗即位,牛党成员白敏中任宰相,牛党又纷纷被重新用,李党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赶到遥远的崖州(今海南三亚西北),不久忧郁而死。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斗争,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从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列举的大量史料可以看出,这场斗争,乃是统治阶级内部重门第礼法的旧士族阶层,同由进士科第出身的中小地主阶层之间的争权夺利的斗争。在宦官擅权,左右着皇位的废立及政局国策的中晚唐时期,由于“外朝士大夫党派乃内廷阉寺党派之应声虫,或附属品”,从而更加剧了这两种对立的政治势力之间的排挤和倾轧,使得这一时期的政局变幻,出人意料。

二、白居易对牛李党争的态度

在尖锐激烈的朋党纷争中,持中立、调和的骑墙态度,是白居易“执两用中”的中庸思想在后期的政治实践中的突出表现。

网络配图

陈寅恪先生论定,白居易在牛李党争的政治分野中属于牛党,有学者从以下几个理由说明:“第一,白居易中小地主的门第及进士科第的出身,这使他容易同牛当气类相投;第二,在元和三年的策士案及长庆元年的重考进士案中,白居易虽系秉公执言,但显然都站在牛党一边,这有白集中《论制科人状》及《论重考进士事宜状》为证;第三,考其行状,白居易一生在宦途生涯中的出处进退,大抵与牛党的命运息息相关:如官职的升迁,或采取求任外职、求分司等防嫌远祸的保护性措施,也大都借助于牛党得势人物之援引或斡旋;第四,从诗集可以看出,白居易与李党领袖李德裕即甚疏远,文字交往只有一首《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第五,会昌六年武宗殁,宣宗继位,罢李德裕相而李党失势,白居易从弟敏中入相,遭李党贬逐之五相同日北还。”

然而,几乎一踏入仕途就与党争发生了纠葛的白居易,居然能够奇迹般地存活在党祸炽烈、宦途艰险的缝隙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能够清虚自守,不汲汲于功名势力,并懂得以足够的权变来应付事态,回避矛盾,力求以调和、骑墙的态度超然于党争之外,而决不卷入朋党倾轧的漩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全民偶像宋仁宗:去世时辽国皇帝都为他流泪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开封街头的一个小乞丐,起初一愣,接着竟放声大哭,踉踉跄跄就往皇宫跑。谁知宫门外早挤满了人,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做一团,披着白麻,烧着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城市上空,以至天日无光。消息从大

  • 元朝元昭宗与佛教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元昭宗是元朝出逃后的第二个皇帝。他年轻的时候野心较大,甚至还想要弑父逼宫。讽刺的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却是最重人伦的儒家教育,在长大后他信奉的是佛教文化。通过元昭宗的故事来看看他私下生活的状态。图片来源于网络元昭宗的故事在小时候,元昭宗由于惯例而被寄养在脱脱家中。在那里,他受到了儒家教育,学习了《孝经》

  • 东汉末年张鲁占据汉中地区 张鲁的实力能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鲁实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都知道,刘备入蜀夺取益州的行动之所以能如此顺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刘璋面对张鲁入侵的压力,自己选择了引狼入室,可是看地图,汉中之地远没有西川辽阔,张鲁的实力能有多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张鲁强大到了让刘璋不得不请外援来相助的地步?小编

  • 司马懿在发动政变的时候 曹操旧部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军师联盟司马懿政变,司马懿政变哪来的兵,司马懿政变视频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手下,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也是英雄们在动荡时期涌现的时期。刘备、曹操、项羽等乱世枭雄,还有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谋士也是如此。如果有人问谁是三国争端的最大赢家,小编可能会选择司马懿。毕竟,曹操终其一生都在奠定基础,最终成为司马懿的

  • 三国最无情无义之人是谁?真的是吕布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吕布打不过谁,吕布人品,吕布是英雄还是小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若问三国谁是最无情无义之人,估计大多数人会说吕布。人所共知,吕布乃三姓家奴,杀义父专业户,谁当他的义父谁倒霉。先是认了丁原为义父,后为了赤兔马,杀了义丁原;接着,又认了董卓为义父,后为了貂蝉杀了董卓。反正在吕布看来,宝马、美女、金钱什么的

  • 秦明在征讨方腊之战时时什么结局?他是是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江征讨方腊,方腊是谁抓住的?,水浒传征方腊

    秦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霹雳火秦明,原青州指挥司统制,以武艺高强、性格暴躁而闻名。自从加入梁山后,秦明不惧生死,多次在沙场上与对方展开一对一的厮杀,杀敌立功,是梁山好汉当中参与单挑最多的好汉。四大战争开始后,秦明的表现更加出色,多次在战斗中斩杀敌方大将,为取得战

  • 太平天国大决战时,李秀成为什么救不了天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平天国在京定都几年,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投降将领结局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秀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据史学家证实,在天京保卫战中,太平天国军的兵力并非是题主说的25万。当湘军大败太平天国军队后,湘军为了领战功,突出自己的战绩,故意向朝廷夸大了作战太平天国军队的兵力。同时,也故意少报了参与作战的湘军人数。有资料显示:参与天

  • 武松的胳膊怎么断的?他为何会被飞刀断臂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水浒传中断一只手臂,武松为什么要断臂,武松的手是被谁砍断的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松的胳膊怎么断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论敏捷程度,武松在梁山好汉中可以排进前三。无论是身法、步法,都迅捷无比,属于高敏、高力的类型。正是因为武松过人的武力和敏捷,生平难逢敌手!从打虎开始,就没有吃过什么亏、受过什么伤,可偏偏在征方腊时遇到了包道乙。武松的胳膊怎

  • 吴三桂身经百战又是老将 吴三桂为何会输给康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有多害怕吴三桂,康熙打吴三桂打了多少年,吴三桂不病死能打赢康熙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吴三桂和康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藩王叛乱,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人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之乱”从公元1673年到1681年,历时八年,最终以康熙帝平定三藩而结束。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吴三桂在战争初期,是有

  • 在王道和孝道之间,宋孝宗是如何选择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道教对孝顺父母的看法,孝道什么意思,天道孝道师道怎么解释

    在王道和孝道之间,宋孝宗是如何选择的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1162年,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宣布退位,其养子赵昚登基,是为宋孝宗。宋孝宗登基后仅两个月,就顶住压力,宣布为岳飞平反。因为岳飞是被宋高宗所杀,为了不让宋高宗太难堪,宋孝宗在诏书中这么说:“(岳)飞虽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