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驾崩之后,竟然恢复了殉葬制度

朱元璋驾崩之后,竟然恢复了殉葬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992 更新时间:2024/1/19 20:03:37

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很少娱乐和休息。

经过20多年的“剪伐斫削、藻绘粉饰”,大明天下这座大厦的外表终于接近了朱元璋的蓝图:天下太平,四方安定,民生恢复,基业稳固。

最主要的敌人蒙古已经被压制在了一隅,天下有实力挑战皇权的豪强势族已被消灭,经济迅速恢复,社会日渐稳定。

代价是朱元璋长年的超负荷运转,不间断的紧张工作持续消耗着朱元璋的健康,而晚年两次亲人去世,又使朱元璋的精神遭遇重大打击。

网络配图

朱元璋之死

洪武十五年(1382年),51岁的马皇后病死,朱元璋十分悲痛。更大的打击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的去世。65岁的朱元璋如同天塌一角,精神几近崩溃。

史载朱标去世后第三天,朱元璋在“御东角门,召廷臣谕之曰:‘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此,命也!’因之大哭不止”。

第二年朱元璋大病一场,虽然从死亡线上被抢救回来,却从此“病缠在身”,身体大不如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初八,71岁的朱元璋再度病倒。

好强的他开始还勉强撑着病体,“日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日”,以为能熬过去,不想百般治疗,病情始终未见好转。迁沿月余,闰五月初十日,在西宫卧榻上停止了呼吸。驾崩之日,发布了早已准备好的遗诏:

朕受皇天之命,膺大任于世,定祸乱而偃兵,妥生民于市野。谨抚驭以膺天命,今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专志有益于民。奈何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智,好善恶恶,不及多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危惧,虑恐不终。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以勤民政。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佐,以福吾民。葬祭之仪,一如汉文勿异。布告天下,使知朕意。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所改。

网络配图

朱元璋死后的第7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葬朱元璋于孝陵,上谥号曰“高皇帝”,庙号“太祖”。

复活殉葬制

临终之前,朱元璋发布了一生最后一道命令“责殉诸妃”,也就是命令妃嫔们为他殉葬,到地下去服侍他。这道命令,复活了在中国已经消失了1000多年的人殉制。

殉葬是先秦时代的野蛮风习,贵族们生前钟鸣鼎食,死后还要把生前喜欢的一切,包括美貌的侍女都带到坟墓中去继续享用。考古发掘战国以前的贵族大墓,常见累累殉人白骨。

随着人文精神的觉醒,从春秋晚期起,这种野蛮的做法就不断遭到人们的抨击。秦国起于西陲,在诸国中文化最为落后,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殉葬者居然高达177人,秦人因此作了著名的《黄鸟》之诗,表达讽喻痛惜之意。

随着文明的演进,春秋之后,人们开始大规模制造泥塑木偶代替生人陪葬,人殉现象越来越少,连秦国也于公元前384年正式下令废止人殉。两汉之后,中原王朝彻底废除了殉葬之制。

然而朱元璋却使中国文化出现了返祖现象。诸宫人中,除了张美人的女儿年仅4岁需要抚养得免一死外,其他为朱元璋侍寝过的近40位宫人妃子都被迫自杀。《明朝小史?卷三》载:“太祖崩,伺寝宫人尽数殉葬。”

复活殉葬制,表明了朱元璋对生命特别是对妇人生命的一贯贱视。

网络配图

朱元璋对女性的态度

朱元璋对女人的态度有些矛盾。一方面,朱元璋在年轻时代曾不择手段追逐女人。

《国初事迹》记载他强娶民女的历史:“濠州胡家有女守寡,太祖欲纳之,其母不从。后闻随军在淮安,不曾适人,太祖遣人以书达平章赵君用,请求之。君用以胡氏同其母送至,太祖纳之,立为胡妃。”

在击败陈友谅和推翻元朝后,他将这两处后宫的许多漂亮女子纳为己有。除此之外,俞本《纪事录》还记载朱元璋一度曾与属下老婆私通,并生了个私生子:“故元帅韦德成妻美,上令移居后庭,通而生子,名曰朱生。”

然而另一方面,朱元璋又将底层文化中贱视女性的倾向发展到极致。朱元璋特别看不起歌女娼妓之流,命令她们平时必须穿着标志身份的黑色衣饰。

有一次,朱元璋赐傅友德宴,命叶国珍陪同,还拨了10多个歌妓供他们取乐。不料叶国珍喝了点酒,一高兴,命令歌妓穿上华丽衣服陪坐。朱元璋闻知,在拘执了叶国珍后,又将无辜的歌妓割去鼻尖。

开国之后,朱元璋管理后宫规矩特别森严。自后妃以下以至宫女,所有衣食、用具、金银钱帛等供应,要经过重重复杂的手续领取,如果径直到部里领取,将处以死刑。

宫人私递书信出外,将处以死刑。妃子宫人生病,只能派人把症状转告给太医开方,绝不准医生入宫诊治,否则必死无疑。为了抑制宫女的生理需求,传说朱元璋还曾对宫女们施以幽闭之刑。

网络配图

除了对结发妻子马皇后一直保持着尊重以外,朱元璋对于其他宫人妃子,稍有不满就举起屠刀。《纪事录》载,洪武年间宫廷内有大量浣衣罪妇,专门为宫内人服务。有一次朱元璋听说她们中间有人与外面相勾结通消息,遂将5000多人包括看守她们的守门人都剥了皮。

甚至对那些服侍他多年的妃子,也不例外。有一次太监在御河中发现了一个堕胎的婴儿,朱元璋怀疑是楚王朱桢之母胡充妃(即那位被他强逼成婚的胡氏)所为,遂亲手持刀将她砍死,然后把尸体扔到荒郊野外,听任野狗啃食。

楚王闻听,千里迢迢奔丧来到京师,到处寻找母亲的尸体也没找到,最后只好拿着母亲生前用过的一条练带回去了。

另一次,朱元璋因为一件小事大发雷霆,将鲁王之母郭宁妃、唐王之母李贤妃和伊王之母葛丽妃三个人同时处死。朱元璋还不解气,命人将三具尸体混装在一个大筐中,胡乱埋于太平门外。

事情过后,静下心来,朱元璋又有些后悔,命人把妃子挖出来正式安葬,不料天气炎热,挖出的三具尸体已经腐烂,分不清谁是谁,只好在尸坑上面堆了三个坟丘了事。

朱元璋创下殉人之例,后代帝王只能谨遵。明成祖死后,殉葬的妃嫔30余人。明仁宗死后有5个妃子殉葬,宣宗死后有10人殉葬。

至于景帝,史书上仅记载“诸妃嫔唐氏等”殉葬,具体人数不明。5个皇帝加起来,殉葬妃嫔总数估计在100人左右。不光皇帝,连诸王也都亦步亦趋。

《明史?诸王传》中载,朱元璋第二子秦王死时,“王妃皆殉”。周宪王朱有炖是朱元璋之孙,正统四年临死前上奏表示身后务从俭约,故明英宗特命“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

谁料未等圣旨传到,王妃巩氏和施氏等六夫人已经同日殉身。英宗无奈,只能表彰她们的“贞烈”“贞顺”。

稳定退步的明朝

明代的人殉制度终结于明英宗朱祁镇。他在临终之前,曾留下了这样的遗嘱:“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网络配图

这项决定顺应天理人心,受到万民欢迎,公布之后,许多大臣甚至感动到流泪,“时读竟,涕下,悲怆不自胜”。后世史家对此举更是不吝赞美之词,说“英宗独见,罢免此举,遂破千古迷谬,视唐宗命孟才人先效死于生前者,圣愚奚啻千里”。野蛮殉葬制度终于被画上了句号。

唐宋以生机勃勃的外向型的竞争社会呈现于世界,而朱元璋统治下的明朝则是内向的、反竞争的、缺乏想象力的。

朱元璋开创的300年大明,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朝代之一。而这300年,却是欧洲历史上最为动荡的阶段。不过正是在这些动乱中,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

黄仁宇说,“克伦威尔在马斯顿荒原击败查理一世时,为公元1644年,也即是中国所谓崇祯皇帝上煤山的一年,也就是明亡的一年。”大明300年,正是中国与西方一个大幅度后退,一个大踏步前进的擦肩而过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唯一被天打五雷轰的皇帝竟然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按照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传说就不同了,五花八门的死因,让史家至今争论不休。网络配图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雷击而亡,且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较为稳重,说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

  • 韩侂胄为收复失地主持北伐之战为何却被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南宋年间,虽然基调是偏软的,但是其实有很多的有志之士都非常渴望能够收复失地,恢复宋朝,在南宋中期的时候就有过这么一次大规模的北伐,那就是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这次北伐的失败对于南宋的北伐热情的打击是非常巨大,让不少支持北伐的大臣都受到了主和派的攻击。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宋宁宗的时候,当时的南宋宰相韩侂

  • 武王伐纣的内幕:是不是商国都城内有内应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武王伐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衰周兴的转折点,是古代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产物。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对周朝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然而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要从周武王的父亲姬昌说起。图片来源于网络商朝末年,季历继位后,继承其父遗道,推行仁义,使周部落更加强盛,各部落的诸侯纷纷前来归顺于他。商王文丁时,

  • 揭秘蜀国败亡全因诸葛亮选错了一个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姜维的才干,在蜀国后期确实比较突出,但却只有边帅之能,远非宰辅之用。诸葛亮选择这个接班人,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败笔。姜维字伯约,其人凉州上士,天水异才。对于姜维的素质,我基本上不持异议。前不久有个帖子议及姜维,我说没有女人会喜欢姜维,其实是从现代

  • 东吴孙权大帝:古今帝王挖坟掘墓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大名人,字仲谋,是吴国的开国皇帝,他还是古代帝王盗墓第一人,南越王墓第一盗!关于孙权的故事很多,凡是中国人都能说出个一二来,但如果说到孙权盗墓,知道的人可能没有几个,不少人可能也不会相信。所以,未正式说孙权盗墓前,先得再说一下什么叫盗墓者。别以为自己亲自拿起“洛阳铲”,那才叫盗墓者,

  • 高平大战:后周赵匡胤杀敌勇 北汉狼狈脱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后汉的开国君主汉高祖刘知远死后,汉隐帝即位。隐帝即位几年以后,对于几个执政的顾命大臣感到不满,皇帝的宠臣也乘机在隐帝面前进言,要诛杀这几个大臣。隐帝于是不顾太后的劝阻,在后汉乾佑三年,趁大臣朝见的机会,伏兵杀死了杨斌、史弘肇、王章。然后宣布这几个大臣意图谋反,又派使者率领人马搜捕几个大臣的亲戚朋

  • 另类汉史:吕后“偷情”高手 刘邦十足淫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未当皇帝前的“性史”先来聊聊刘邦的后宫。多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的后宫是充满血腥味的。刘邦的正妻吕后,名雉,字娥姁,今山东单县人,迁居徐州沛县。吕后在中国众多的皇后中,算是心毒手狠、极有心计的一个女人,如果没有唐代的武则天,想来就数她最著名了。刘邦是徐州市沛县阳里村人(一说今丰县城西),本是一个

  • 雍正皇帝为何要处死对他忠心耿耿的年羹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下场,最终被雍正所杀。但是雍正为什么要杀年羹尧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年羹尧为何受宠 年氏受到雍正的宠幸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氏来京陛见以前,具体地说,在七月中旬以前,即平定西海叛乱以后。年氏手握重权,荣立青海大功,君臣之间,无猜无疑,如雍正所谓“

  • 皇太极如何运用手腕宰割手握重兵的八旗诸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原来领有正白旗,他成为新罕王以后照例也要领有两黄旗。于是,皇太极变通了一下,他把正白旗、镶白旗换成正黄旗、镶黄旗,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兄弟们的两黄旗转眼成了两白旗。这次“换旗”实际也是皇太极加强自身力量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三尊佛”的力度,皇太极洞若观火,必欲去之而后快。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轻重

  • 康熙最宠的女人宜妃娘娘去世后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爷在世的时候,宜妃娘娘可以说是受足了宠爱,后宫里能晋升为嫔的都是为康熙皇帝生过孩子的,只有宜妃是个例外,只有她在没有为康熙生下一男半女的情况下屡次晋升。图片来源于网络这让后宫的那些女人们眼红不已。不光如此,康熙出门在外的的时候还会记得给她寄信,回来的时候还会记得给她带礼物,民间小夫妻的日子也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