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太极如何运用手腕宰割手握重兵的八旗诸王?

皇太极如何运用手腕宰割手握重兵的八旗诸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881 更新时间:2024/1/22 3:39:39

皇太极原来领有正白旗,他成为新罕王以后照例也要领有两黄旗。于是,皇太极变通了一下,他把正白旗、镶白旗换成正黄旗、镶黄旗,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兄弟们的两黄旗转眼成了两白旗。

这次“换旗”实际也是皇太极加强自身力量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三尊佛”的力度,皇太极洞若观火,必欲去之而后快。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轻重缓急,皇太极用十六年的时间赢得储位,所以,他也需要时间来削弱乃至消灭“三尊佛”现象。

网络配图

皇太极走的第一步棋是“掺沙子”,所谓“掺沙子”就是通过扩大八旗各旗头面人物的数量做到进一步化解旗主贝勒的集权。就在皇太极即立的当月,也就是后金天命十一年九月,皇太极就和诸贝勒商量,扩大八旗各旗总管旗务大臣(固山额真)的权限,总管大臣可以和诸贝勒一起共议国政,本旗的行军、围猎、出行等事务,都归总管大臣指挥、调遣。以往,后金规定议政的权力只限于身兼议政大臣名义的八旗旗主,现在皇太极把它扩大到了总管旗务大臣身上,一下子拉进来了八个人。

当然,这八个人选并不都是由皇太极一个人决定的,还要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实权贝勒点头才行。除了这八个人以外,八旗原来还设立十六名佐管旗务大臣(即梅勒额真),现在还要设每旗两名的调遣大臣,一共十六名。佐管旗务大臣辅佐总管旗务大臣,掌管刑律;调遣大臣是上传下达的角色,位在佐管旗务大臣之下。

这样算下来,八旗旗主贝勒的权力又进一步被稀释,总管大臣、佐管大臣和调遣大臣们虽然要服从旗主,可也能够对旗主原本很大的权力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特别是十六名佐管大臣、十六名调遣大臣中多了一些新面孔,这些新人有的就是皇太极掺进来的“沙子”,这正是皇太极的深意所在。

当时(后金天命十一年九月)八旗各旗总管旗务大臣的名单如下:正黄旗纳穆泰,是开国元勋扬古利的弟弟;镶黄旗达尔汉,是努尔哈赤早期亲信杨书的儿子、努尔哈赤的女婿;正红旗和硕图,是开国“五大臣”之一的何和里之子;镶红旗博尔晋,就是那位给阿敦鸣冤叫屈的三等副将;正蓝旗托博辉,是努尔哈赤的堂叔龙敦的儿子;镶蓝旗固三泰(一作顾三台),努尔哈赤的女婿;正白旗喀克笃礼;镶白旗彻尔格,他是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的第三子。

网络配图

这里的多数人都是原来该旗旗内的头面人物,像彻尔格因为皇太极的“换旗”,从镶黄旗满洲变成了镶白旗满洲,实际也是没有变化,正红旗的总管大臣和硕图是两红旗旗主代善的女婿,也就是满洲称呼的“和硕额驸”(汉人俗称“郡马”)。托博辉有点特殊,他的老爹龙敦是努尔哈赤三祖索长阿的第四子,从一开始就和努尔哈赤作对,努尔哈赤攻打尼堪外兰时,龙敦就泄漏了进军的时间。

努尔哈赤起兵之初,妹夫噶哈善是他的左膀右臂,龙敦唆使努尔哈赤的异母兄弟萨木占杀害了噶哈善。可是,随着努尔哈赤的“买卖”越做越大,身为龙敦的儿子的托博辉,转而跟随努尔哈赤,跻身到了八大臣的序列中。他们这八个人在日后的政局起伏中也是荣枯不同。总体看来,这八位总管旗务大臣主要还是和本旗旗主关系密切才得任此职的。所以,这次掺沙子因为是在皇太极初立的情况下进行的,可威力不是很大。

走出“掺沙子”的第一步,皇太极的第二步就是“挖墙脚”。其实,“挖墙脚”本来就是皇太极的拿手好戏,当年在储位之争拉开序幕时,皇太极已经在进行暗中的“挖墙脚”活动了,他拉拢进来的岳托、萨哈廉、德格类、济尔哈朗,哪一个不是其他各旗的骨干墙脚?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政治形势有了新的变化,“挖墙脚”也有新的政治含义。那时候拉拢岳托等人是为了登上大位,现在继续笼络这些人是为了分化瓦解,前者不尽是通途可也目标一致,现在看似简单却难上加难。

因为岳托首倡“大义”,所以,皇太极即位后给岳托的酬庸也很重,他劝说代善把名下的镶红旗让出来由岳托担任旗主贝勒,代善也没有多想,自然同意。后金天命十一年十月,皇太极借口喀尔喀蒙古扎鲁特部背盟实施*,代善、萨哈廉领军前往征讨,一战获胜,萨哈廉因此受封贝勒。

至此,当初两位首先提议皇太极即立的功臣岳托、萨哈廉都先后得到擢升。后金天聪元年五月,皇太极衔努尔哈赤宁远兵败之恨再度起兵伐明,兵到锦州城下遇阻,明军在守将的得力指挥下,再创后金军。后金军在锦州城下屯兵14天,硬是一无所获。

网络配图

五月下旬,皇太极转攻宁远,此时镇守宁远的正是明朝名将袁崇焕,因为地形对后金军不利,尤其不利于开展以骑兵为主的野战,代善、莽古尔泰、阿敏都劝阻皇太极不要急于和明军展开厮杀,就军事素养来说,代善明显高于皇太极,但皇太极不听,他说:“当年父汗进攻宁远不克,如今我进攻锦州又不克,大金野战之兵尚不能取胜,日后如何张我国威?”皇太极不审时度势,空洞地把军事打击上升到政治高度上来,其目的并不全是什么“张我国威”,而是张扬他个人新罕王的权威。

皇太极督率阿济格等人带领亲军护卫亲自出战,济尔哈朗、萨哈廉等“五虎将”立刻跟上,代善等人见此情景也只好放弃主张,跟着一道冲锋。这场战役的结果诚如代善等人所料,后金军再度遭受重创,而且这一战的具体损失较之努尔哈赤宁远大败还要惨重一些。

身为觉罗宗室的大将拜山在此役中阵亡,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代善之子)也受伤。同时阵亡的还有备御巴希等。这里顺便提一句,拜山的儿子顾阿岱、孙子莫洛浑后来也是死于疆场之上,有清一代,宗室之中祖孙三代沙场殉难如拜山者并不多见。如果说上次宁远大败是事前努尔哈赤骄狂的结果,那么这次宁远再败就是皇太极瞎指挥造成的。虽然战争输掉了,可皇太极还是有些政治上的收获,从济尔哈朗、萨哈廉不顾一切地紧跟自己的行动并因此摆脱了三大贝勒的干涉来看,皇太极似乎从中找到了日后收拾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人的不二法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最宠的女人宜妃娘娘去世后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爷在世的时候,宜妃娘娘可以说是受足了宠爱,后宫里能晋升为嫔的都是为康熙皇帝生过孩子的,只有宜妃是个例外,只有她在没有为康熙生下一男半女的情况下屡次晋升。图片来源于网络这让后宫的那些女人们眼红不已。不光如此,康熙出门在外的的时候还会记得给她寄信,回来的时候还会记得给她带礼物,民间小夫妻的日子也不过

  • 揭秘进入正史的古代唯一女将军:身高一米八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长久以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古代巾帼英雄的故事,如花木兰、平阳公主、樊梨花、杨门女将、梁红玉等。但这些人要么是民歌或演义中的人物,要么就是其身份并非正式的将军。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被明朝崇祯皇帝诗赞“鸳鸯袖时握兵符”的女将军秦良玉。《明史·秦良玉传》说:“良玉为人饶

  • 一般女人学不来!完全靠自己脸蛋迷住皇上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政治权力争夺是残酷无情的,兄弟反目,君臣失和。三国时的吴国为什么在孙权死后,很快就出现衰败迹象?就是因为皇室问题太多,权臣弄权,为君不君,致政治权力起伏不定。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孙和被废后,继任者孙亮为什么也会被毒杀。图片来源于网络太子孙和被废时,其弟孙亮的母亲潘夫人正得孙权宠爱。潘夫人是什么样的女人?

  • 可怜又可悲的殉国皇帝-崇祯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有治国之才却无治国之运,从他哥哥手上接过了一个满目疮痍快烂的江山,踏上了十七年整饬、治国、征战、亡国的征途。也有人说他就是昏君一个,身在帝位十七年,毫无作为,死的时候竟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历史上的崇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1611年出生的崇祯帝,十六岁登基即

  •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从亭长到皇帝的传奇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的开国是刘邦,大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可是对于刘邦的生平,普通人就不甚了解了。本文就给大家详细讲述一下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刘邦,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人(今江苏沛县)人。公元前202年称帝,在位七年,谥号太祖高皇帝。死后葬于陕西长陵。高帝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曾在

  • 大话秦始皇:历数中国第一位皇帝嬴政的功过是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震烁华夏,成为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然而历来对其评价都是毁誉参半,很难有定数。历史控作为历史爱好者的首选网站,也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做了简单的评判,仅作一家之言。1,统一六国。由于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施行,到了战国后期,秦国从西方小国,一跃成为七雄之首,通过不断地吞并战争,逐渐地侵占了

  • 揭秘梁武帝为何四十年不近女色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梁武帝有两个特点为后人传颂,一个是他的高寿,另一个就是不近女色!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为何梁武帝四十年不近女色。《梁史》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室”天监十二年,萧衍就开始不与女人同屋了。以他八十六岁去世算来,就有将近四十年没碰过女人。这对一个男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更何况一位帝王!剥开历史的迷雾,

  • 一代好色宰相冯延已生病为什么会怕老母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好理解,因为我们许多人都怕蛇。如果换做老母鸡,你还会怕吗?多半不会怕,因为老母鸡不会咬人。但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个人,不怕蛇,却怕老母鸡怕得要死。他就是写过“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等名句的南唐着名词人宰相冯延已。冯延已,江苏扬州人,原本并不怕老母鸡,不但不怕,还非常喜欢吃。据载

  • 揭秘乾隆为什么不喜好13数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概是因为父亲在位恰好13年,以是乾隆登位之初,就对13这个数字抱有不祥的预期。他说:“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清高宗实录》)历史偶然候便是这么巧合。乾隆这个稀罕的预感竟然丝毫不差地实现了。这一年,乾隆遇到了两件“大不快意”的事,一件是金川战争举行到最困难的

  • 明朝枭雄左良玉部队最后下场是投降了清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左良玉算起来也是明朝末期的一位枭雄,他和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起义军以及后金的军队都作过战,并凭借着战功成为了南明初期实力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当时他所部的军队,有八十万之众,号称百万。并以清君侧之名,试图打击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阉党势力。左良玉部队最后下场如何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应该说,左良玉在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