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皇帝玩具箱为多宝格:层迭放47件奇珍异宝

乾隆皇帝玩具箱为多宝格:层迭放47件奇珍异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58 更新时间:2024/1/19 4:32:14

本来以为只有小朋友有玩具箱,没想到皇帝也有“玩具箱”,乾隆皇帝的“玩具箱”就精巧得让人目瞪口呆。一件长30.5cm、宽30.3cm、高16.5cm的方盒,里面可以放得下多少件珍玩?答案是47件。装下这些珍玩的盒子,准确说法应该是清乾隆紫檀云龙纹多宝格方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十件清宫多宝格之一。

多宝格有“皇帝的玩具箱”之称,每一件都设计巧妙、极具趣味。在不断开阖之间,可以让人领略到如同小孩捉迷藏般的乐趣,每一次寻觅都可能带来新的惊喜。虽说多宝格被人昵称为“皇帝的玩具箱”,但里面收藏的宝贝绝不可仅被视为皇帝的“玩具”。事实上,多宝格所涵内容之丰富,可谓“上下五千年,东西十万里”皆在其中。

网络配图

皇帝对于多宝格兴趣浓厚,不仅是因为收藏其中的珍玩价值连城,更主要的是,这些多宝格的设计将“巧”字发挥得登峰造极。通过精确计算体积,工匠们将格内做出横竖不等、高低不齐、参差错落的一个个空间。打开来看,不同的空间摆放着大小不同的珍玩,严丝合缝,没浪费一寸地方;一旦合起,又是个再规矩不过的普通盒子。从外观上看,怎么也看不出盒内会藏着如此乾坤。

多宝格内层层迭迭的设计,使得一些开阖的机关被藏在对象的下层,如同游戏一样,只有把东西拿起来,才能“破关”。据说,有些设计巧妙的多宝格,可以让人即使知道甚至看到格中、抽屉里或隔板旁有宝物,但如果找不到机关就是拿不到。

《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件》显示,乾隆皇帝对多宝格的兴趣十分浓厚,一些珍玩匣的设计、摆放的过程,他几乎全程参与。档案记载,乾隆九年皇帝曾要求造办处每隔五天就要将还没有完成、正在装配的多宝格拿给他看。有一次,一批多宝格因装玉器的抽屉正在糊里子,匣作希望宽限几天再呈,结果这个请求竟被迫不及待的皇帝拒绝了。可见乾隆皇帝对多宝格的兴致之高。

“在我老家,小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棉裤。现在,我们都叫它秋裤。”90后的上海人张小桃说。在东北,秋裤被称为线裤或衬裤,台湾则将它称为卫生裤。

网络配图

2008年,有一个对秋裤恨得咬牙切齿的杂志女主编在接受电视访谈时说:“我不穿秋裤,也不允许我周围的人穿秋裤!”这个事情,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众多网友对秋裤的长久讨论。一些潮男潮女号召大家坚决不穿秋裤,而不是“忘穿秋裤”。

实际上,你不用因为穿了秋裤而感到脸红。要知道,秋裤的前身曾是时尚的代名词。在西方,穿两层裤子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那个时候的西方人,为了便捷地骑马,抛弃了罗马式的长袍,穿起了裤子。

如果一定要深究秋裤最早的雏形,就不得不提到15世纪的英格兰国亨利八世。这位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有着6次婚姻的国王,最喜欢的是穿一种男用马裤。这种裤子材质通是羊毛,穿起来紧身裹腿,亨利八世还常常将它与当时流行的尖头鞋一起穿着。不得不说,这样的搭配看上去有些怪怪的,但却是时尚。

随着时间的发展,亨利八世中意的男用马裤开始出现分化。其装饰性的部分,变成了现在十分流行的打底裤,也称Legging,绚烂的颜色和花纹让人们忘记了它也是秋裤的一种。

现代社会的秋裤,往往略带松紧,以保暖为主要目的,正式起源地在北美大陆。要知道,在那一片北冰洋空气南下畅通无阻的地方,保持体温、维持温暖,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冬天,北美大陆的人们都会穿上御寒用的连体内衣,其样式是将人的上下身体全部包裹住,腕口收紧。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一套无缝连接的秋衣秋裤,或者是现在女孩子仍然在穿的连体裤。

到了20世纪,一个名叫弗兰克·斯坦菲尔德的加拿大人,发明了现代样式的秋裤,并申请了专利,成为现代商业秋裤之父,开了秋裤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之路。

网络配图

从此,秋裤成了寒冷冬天人们生活的必备品。

前不久,有网友发帖倾诉自己在美国买不到秋衣秋裤的惨痛经历,并在这次悲伤的教训后,开始调查外国人到底穿不穿秋裤,如果穿,到底都是谁在穿?

好奇害死猫,这位网友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根据他不完全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在日本,秋裤是欧巴桑穿的;在韩国,只有爷爷奶奶辈的老年人才穿;在英国,只有“没出息”的人会穿;在法国,只有20世纪50年代的农夫们才穿。

当然,在外国买不到秋衣秋裤只是一个片面看法。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供暖系统还没有现在那么完善,不少家庭仍需要在室内点起火炉取暖。那时,他们在室内也会穿秋衣秋裤或连体长衫裤,有人睡觉的时候还要戴睡帽。他们洗澡的频率,也远远低于现在,因为准备热水是一个不小的麻烦事,加上洗澡后头发要结冰等问题,他们也没有每天洗澡换衣。这与以前的中国有那么些许相似,家庭取暖靠煤炉,洗澡靠集体澡堂,还有“二月二之前不剃头”“正月里不洗澡”等民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欧美国家的供暖系统日趋完善和发达,欧美人逐渐不再需要穿着秋裤保暖了。即便是在比美国更寒冷的俄罗斯和北欧国家,穿秋裤的人也越来越少。一双长靴,一套及膝的大衣外套,足以应付在建筑物与汽车之间的短暂步行,这种着装也便于人们在冷热交替的环境里穿脱调整。

网络配图

其次,穿秋裤对毛发旺盛的西方人来说,穿着感受往往会备感不适。因为,人类的腿毛生长方是向下的,而紧绷贴身的秋裤在穿着时,则要把毛发朝上拉动。可能体毛稀疏的中国人很难体会这样的不爽,但你可以将这样的不适理解为:你的秋裤里面还套着一条纯毛裤。

此外,对于时尚的追求,也是让人们逐渐放弃秋裤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秋裤将人们强健靓丽性感的小腿弧线彻底淹没在一片臃肿中。如今,中国的年轻人受到时尚潮流的影响,站在了秋裤的对立面,面对妈妈冬天必须穿秋裤的唠叨,斩钉截铁地说“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楚汉之争惊天之秘:刘邦和项羽曾经联手“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嗜杀,为人残暴,尤其是“屠城”(杀尽一城)一事,最为后人诟病。但是,人们只记住了项羽“屠城”,似乎忘记了刘邦也有“屠城”的记录。《史记·高祖本纪》载:“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这条历史文献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刘邦和项羽曾经联手“屠城”。对于这条文献记载,人们好像得了集体失忆症一样,都淡忘了

  • 赵匡胤深谋远虑要迁都 赵光义一句“不要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认为建都长安是上策,建都洛阳是中策,建都开封是下策,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权,所以暂时搁置。直到十几年后,这个问题再次被赵匡胤提起,但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之死 赵光义嫌疑重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

  • 努尔哈赤为什么死时命大妃殉葬?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共有后妃14位,而值得一书的有两位。一位是孝慈高皇后,一位是大妃乌喇纳喇氏。孝慈高皇后原本是叶赫部酋长杨吉努的女儿,14岁时由哥哥纳林布禄送与努尔哈赤完婚,四年后生皇太极,夫妻感情甚笃。网络配图1603年九月,杨吉努女因病死去,年仅29岁。努尔哈赤十分悲伤,斋戒一

  • 朱棣身边的红人才子解缙 为什么会被活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1415年的今天中国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解缙被锦衣卫帅纪纲活埋于雪中而逝世,解缙这个人是从小就被称为神童的,到了最后进入仕途之后,更是得到了朱元璋与朱棣的一致好评,朱棣甚至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可见对其之器重。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传奇的人物,最后是被活埋于雪堆而死,这简直让人惋

  • 这个汉人 辅佐四代清朝帝王打下大明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是不是很好奇?为何当年满清还只是占据东北的时候,基本都是目不识丁,是如何治理好国家的呢?还越来越强盛?这当然不是女真人的能力,而是努尔哈赤重用汉人的结果。1618年的时候,努尔哈赤率领八旗攻下抚顺,当时年仅21岁的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投降后金。网络配图后来的范文程一路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

  • 刘邦灭秦平楚建大汉 功劳簿上萧何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书·卷十六》载:“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大概列举那么几个排名,排名第一萧何,排名第二曹参,排名第三张敖,排名第四周勃,排名第樊哙。。。排名第二十一韩信。。。

  • 真实历史上 高俅竟然是苏轼给推荐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水浒传》中,高俅是于蔡京、童贯、杨戬并称为北宋末年四大奸臣,玩弄朝政,蒙蔽圣听,但《水浒传》终究只是小说,来看看真实的高俅真是什么样的人?很显然,高俅并不是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是靠一手漂亮的蹴鞠而赢得皇帝开心成为太尉的,古代皇帝有昏庸的,但是真正傻的还是没几个,靖康年间的宋徽宗只能说不理朝政和昏

  • 拥有毫不逊色于白起的潜力 却无奈是必输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如果让我说谁最可惜,谁最可怜,谁最可悲,那么最可惜的是赵括、最可怜的是赵孝成王、最可悲的是赵奢,为何这么说?赵括可惜是因为赵括拥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的潜力,但是在其父亲赵奢的保护下,一直都只是熟读兵书,理论基础堪称战国翘楚,如果一直不让赵括上战场那么赵括最好的归宿要么是总参谋长,要么是赵国军

  • 此人是中国第一位黄袍加身的皇帝 一生节俭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陈桥兵变”这则典故,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在五代乱世中成长崛起,通过施展权谋,最终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但是开此先例的并不是大家熟悉的赵匡胤,而是后周皇帝郭威。郭威在位时,推崇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网络配图唐末五代,群雄四起,战乱不断中原五代八姓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