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轼诗作曾提“炸牡丹”:明清时炸花片成流行小吃

苏轼诗作曾提“炸牡丹”:明清时炸花片成流行小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33 更新时间:2024/1/25 15:50:45

网友在微博中戏谑地列举苏轼的“代表作”,有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羹、东坡烧卖……引来一片会心的笑声。大约没有哪一位豪像东坡居士这样,在身后,被附会成那么多种美食的“发明人”。其实,有一样梦幻色彩的雅食也不妨借用一下东坡的名号,名之曰“东坡炸牡丹”。

把鲜花的花瓣扯下,一片片的加以油炸,当作赏春应景美食,听着似乎像是小说中虚构的细节,不过,苏东坡确实有两首诗作谈到这个做法。其一为《雨中看牡丹》:“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另一首为《雨中明庆赏牡丹》:“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

网络配图

当然,依古人记载来看,东坡居士并不是炸牡丹花的首创者。人祝穆《古今事文类聚》中就有“酥煎牡丹”一条,引录了一则轶闻:孟蜀时,兵部尚书昊每将牡丹花数枝分遗朋友,以兴平酥同赠,且曰:“候花凋谢,即以酥煎,食之,无弃秾艳。”其风流贵重如此。(《复斋漫录》)

按其所述,五代西蜀的时候,逢到牡丹盛开,兵部尚书李昊不仅要每位好友都送上多枝鲜花,还会同时赠以上等的牛酥油,并且嘱咐:“等牡丹花将要凋谢的时候,就用酥油煎炸一下吃掉,不要让如此的华艳遭受被遗弃的命运!”这么说来,在五代时,炸牡丹鲜花片的做法就已经出现,李昊即使不是发明人,也是积极的倡导者。

无论如,苏东坡两次在诗中提到“酥煎牡丹”,显示他对这一道奇巧炸食颇为爱好。值得注意的是,南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一书引录邱濬《牡丹荣辱志》,“花屯难”中有一条为“酥煎了下麦饭”,就是说,把牡丹花片用酥油煎炸成小吃之后,却当咸菜一样,用来下粗粮饭。在《牡丹荣辱志》的作者看来,如此的做法是和头戴鲜花上厕所、围坐花丛前斗茶酗酒一样,都是牡丹的灾难。既然出现了这一论点,那么,显然,酥煎牡丹在宋代确实存在,是风雅人士当中流行的一款芳馔。所以,东坡诗中并非杜撰,他和他的同好们真的会将微凋状态的花片炸熟了品尝。

网络配图

传为宋人林洪所作的《山家清供》也提到,南宋初年,吴太后喜欢将“牡丹瓣”“用微面裹,煠之以酥”。该书还介绍了一款“薝蔔煎”,是把大瓣的栀子花片用热水烫一下,晾至微干,裹上甘草水调成的稀面糊,在油中煎熟,据说品尝起来“清芳极可爱”。

实际上,到明清时代,炸花片竟是风行度颇高的清口小吃,并不稀罕。明人世贞于《弇山园记》一文便特意提及,“弇山堂”前“左右各植玉兰五株,花时交映如雪山琼岛,采而入煎”——直接从书房前的玉兰树上摘下盛开的鲜瓣,送到厨房中随即炸制,成品乃是“芳脆激齿”。据清代著名食谱《调鼎集》,炸玉兰花瓣的具体方法为“面拖、油炸、加糖”,在裹面油炸之后,还要撒上糖粉。同样,芍药花瓣也可以“拖面粉,油炸”,此外还有炸玉簪花、炸荷花。

依文献记载来看,从栀子花到玉兰花,都是用植物油——素油——炸即可。但在宋人那里,炸牡丹花片却是靠“牛酥”。所谓牛酥,是把煮沸的牛奶晾凉,揭取凝在表面上的一层奶皮,煎成油。居然讲究用这样的荤油来煎炸盛开的牡丹花,想来一定有必然的道理。

推测起来,牛酥炸的小吃,味道与口感应该接近今日的奶油炸食。也许,能有高人按照宋时古法恢复“牛酥煎牡丹花片”,然后命名为“东坡炸牡丹”,让老饕们不仅吃遍环宇,还能穿越古今。

本来以为只有小朋友有玩具箱,没想到皇帝也有“玩具箱”,乾隆皇帝的“玩具箱”就精巧得让人目瞪口呆。一件长30.5cm、宽30.3cm、高16.5cm的方盒,里面可以放得下多少件珍玩?答案是47件。装下这些珍玩的盒子,准确说法应该是清乾隆紫檀云龙纹多宝格方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十件清宫多宝格之一。

多宝格有“皇帝的玩具箱”之称,每一件都设计巧妙、极具趣味。在不断开阖之间,可以让人领略到如同小孩捉迷藏般的乐趣,每一次寻觅都可能带来新的惊喜。虽说多宝格被人昵称为“皇帝的玩具箱”,但里面收藏的宝贝绝不可仅被视为皇帝的“玩具”。事实上,多宝格所涵内容之丰富,可谓“上下五千年,东西十万里”皆在其中。

网络配图

皇帝对于多宝格兴趣浓厚,不仅是因为收藏其中的珍玩价值连城,更主要的是,这些多宝格的设计将“巧”字发挥得登峰造极。通过精确计算体积,工匠们将格内做出横竖不等、高低不齐、参差错落的一个个空间。打开来看,不同的空间摆放着大小不同的珍玩,严丝合缝,没浪费一寸地方;一旦合起,又是个再规矩不过的普通盒子。从外观上看,怎么也看不出盒内会藏着如此乾坤。

多宝格内层层迭迭的设计,使得一些开阖的机关被藏在对象的下层,如同游戏一样,只有把东西拿起来,才能“破关”。据说,有些设计巧妙的多宝格,可以让人即使知道甚至看到格中、抽屉里或隔板旁有宝物,但如果找不到机关就是拿不到。

《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文件》显示,乾隆皇帝对多宝格的兴趣十分浓厚,一些珍玩匣的设计、摆放的过程,他几乎全程参与。档案记载,乾隆九年皇帝曾要求造办处每隔五天就要将还没有完成、正在装配的多宝格拿给他看。有一次,一批多宝格因装玉器的抽屉正在糊里子,匣作希望宽限几天再呈,结果这个请求竟被迫不及待的皇帝拒绝了。可见乾隆皇帝对多宝格的兴致之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玩具箱为多宝格:层迭放47件奇珍异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本来以为只有小朋友有玩具箱,没想到皇帝也有“玩具箱”,乾隆皇帝的“玩具箱”就精巧得让人目瞪口呆。一件长30.5cm、宽30.3cm、高16.5cm的方盒,里面可以放得下多少件珍玩?答案是47件。装下这些珍玩的盒子,准确说法应该是清乾隆紫檀云龙纹多宝格方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十件清宫多宝格之一。多

  • 楚汉之争惊天之秘:刘邦和项羽曾经联手“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嗜杀,为人残暴,尤其是“屠城”(杀尽一城)一事,最为后人诟病。但是,人们只记住了项羽“屠城”,似乎忘记了刘邦也有“屠城”的记录。《史记·高祖本纪》载:“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这条历史文献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刘邦和项羽曾经联手“屠城”。对于这条文献记载,人们好像得了集体失忆症一样,都淡忘了

  • 赵匡胤深谋远虑要迁都 赵光义一句“不要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认为建都长安是上策,建都洛阳是中策,建都开封是下策,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权,所以暂时搁置。直到十几年后,这个问题再次被赵匡胤提起,但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之死 赵光义嫌疑重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

  • 努尔哈赤为什么死时命大妃殉葬?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共有后妃14位,而值得一书的有两位。一位是孝慈高皇后,一位是大妃乌喇纳喇氏。孝慈高皇后原本是叶赫部酋长杨吉努的女儿,14岁时由哥哥纳林布禄送与努尔哈赤完婚,四年后生皇太极,夫妻感情甚笃。网络配图1603年九月,杨吉努女因病死去,年仅29岁。努尔哈赤十分悲伤,斋戒一

  • 朱棣身边的红人才子解缙 为什么会被活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1415年的今天中国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解缙被锦衣卫帅纪纲活埋于雪中而逝世,解缙这个人是从小就被称为神童的,到了最后进入仕途之后,更是得到了朱元璋与朱棣的一致好评,朱棣甚至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可见对其之器重。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传奇的人物,最后是被活埋于雪堆而死,这简直让人惋

  • 这个汉人 辅佐四代清朝帝王打下大明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是不是很好奇?为何当年满清还只是占据东北的时候,基本都是目不识丁,是如何治理好国家的呢?还越来越强盛?这当然不是女真人的能力,而是努尔哈赤重用汉人的结果。1618年的时候,努尔哈赤率领八旗攻下抚顺,当时年仅21岁的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投降后金。网络配图后来的范文程一路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

  • 刘邦灭秦平楚建大汉 功劳簿上萧何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书·卷十六》载:“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大概列举那么几个排名,排名第一萧何,排名第二曹参,排名第三张敖,排名第四周勃,排名第樊哙。。。排名第二十一韩信。。。

  • 真实历史上 高俅竟然是苏轼给推荐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水浒传》中,高俅是于蔡京、童贯、杨戬并称为北宋末年四大奸臣,玩弄朝政,蒙蔽圣听,但《水浒传》终究只是小说,来看看真实的高俅真是什么样的人?很显然,高俅并不是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是靠一手漂亮的蹴鞠而赢得皇帝开心成为太尉的,古代皇帝有昏庸的,但是真正傻的还是没几个,靖康年间的宋徽宗只能说不理朝政和昏

  • 拥有毫不逊色于白起的潜力 却无奈是必输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如果让我说谁最可惜,谁最可怜,谁最可悲,那么最可惜的是赵括、最可怜的是赵孝成王、最可悲的是赵奢,为何这么说?赵括可惜是因为赵括拥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的潜力,但是在其父亲赵奢的保护下,一直都只是熟读兵书,理论基础堪称战国翘楚,如果一直不让赵括上战场那么赵括最好的归宿要么是总参谋长,要么是赵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