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绪是位很有抱负的皇帝,为何没能成就大事呢?

光绪是位很有抱负的皇帝,为何没能成就大事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1 更新时间:2023/12/12 14:51:14

光绪帝继位的时候,正是大清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本是一位有抱负的皇帝,但却被慈禧处处掣肘,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的死亡也充满了被慈禧毒杀的谜团。

载沣的兄长爱新觉罗·载湉同治皇帝的堂弟,历史上被称为清德宗或者光绪皇帝,出生于北京太平湖畔的醇亲王府。

同治皇帝去世后,载湉被立为皇帝,命运从此发生重大转折。他再也不是醇亲王府享受父母疼爱的小宝贝,不能叫父亲阿玛,也不能叫叫母亲额娘。也许是同治皇帝的放纵给两宫和王公大臣留下的阴影太深,光绪皇帝不得不接受最严格的教育,以满足众人的期望,预备成为一位孝顺、聪慧、勤学、亲善、贤明、仁德、进取的帝国君主。两宫太后和大臣们用最严苛的眼光与标准要求皇帝,生怕重蹈同治皇帝的覆辙,以致小皇帝的童年充满单调和枯燥。

1887年2月7日,亲政大典正式举行。光绪皇帝早早收拾停当,凌晨4点即在群臣护卫下前往大高殿、寿皇殿,向大清朝列祖列宗行大礼,并在8点许至慈宁宫,率群臣向慈禧太后行庆贺礼。之后,光绪皇帝在太和殿接受王公百官朝贺,昭告天下正式亲政。

光绪皇帝在亲政以后,婚姻大事也提到了议事日程。1888年7月27日,慈禧太后发布的懿旨给了光绪皇帝新的希冀。在这份懿旨中,慈禧太后声称以前因为皇帝刚刚亲政,遇事多不能决断,才答应王公大臣的请求训政数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皇帝处理政事越来越成熟,军国大小事务均能随时剖决,如果明年正月完成大婚,皇帝将完全施政。慈禧太后这番惺惺作态,好像只要光绪皇帝成亲了,那么就会真正放手,任凭他施展抱负。

光绪皇帝心中振奋不已,似乎一个美好的时代正在开,而他将是这个时代的主宰者。皇后和妃子从八旗秀女中选取,慈禧太后内侄女叶赫那拉氏、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的等人进入皇室的法眼。

皇帝选妃和大婚是大清朝的头等大事,本来应该由光绪皇帝亲自选定。但是慈禧太后看中了自己的内侄女,强行立为皇后,而将光绪皇帝中意的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列为嫔妃,这无疑让光绪皇帝大为恼火。不过形势比人强,只能默默接受。

当上皇后的叶赫那拉氏已经21岁,相貌平平,又是慈禧太后强加的,十分不讨光绪皇帝喜欢。而瑾嫔和珍嫔,尤其是珍嫔,相貌端庄,性格机警,居家时受开明的母亲和才华横溢的族兄志锐的影响,性格开朗,志趣广泛,反应敏锐又不失天真,很得光绪皇帝喜爱。

珍嫔的到来犹如一缕阳光穿透笼罩在紫禁城的阴云,又似投入沉寂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光绪皇帝对未来的热情和憧憬。两个志趣相投的人越来越亲近,或女扮男装,磨墨捧砚,谈古论今,或摇扇品茗,谈论诗词,对弈手谈。两人你侬我侬,倘若不在大清朝的紫禁城内,倒也是一对惹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尽管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强加的隆裕皇后不感冒,甚至借口身体不适,撤消了太和殿宴请皇后家族和在京满汉大臣的宴席礼,以示不满。但光绪皇帝完成成婚大典,意味着大清朝的政治揭开新的篇章。1889年3月4日,举行光绪皇帝再一次的亲政大典,慈禧太后的训政宣告正式结束。在慈宁宫,光绪皇帝率群臣对慈禧太后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赴中和殿接受执事官行礼,再赴太和殿接受王公百官叩拜,下诏颁行天下,自此光绪皇帝开始亲政。

光绪皇帝成婚大典前夕,礼亲王世铎拟定归政办事条目,给了光绪皇帝接受和批复奏折的权力作为过渡,仍然赋予慈禧太后最终的决定权,可谓朝廷大政,还是需要秉承慈禧太后的意志始见施行。即使光绪皇帝亲政,慈禧太后仍然要遵照训政以来的旧制,将完全归还施政大权的日期一再推后。这就让光绪皇帝的心情极为压抑,整日谨小慎微,遇事不敢自行决策,必须秉持慈禧太后命令而行。

无怪乎身为帝师的翁同龢在日记中感叹现在办事一切照旧,日常政务由光绪皇帝和军机大臣裁决,关键的政事还是要靠慈禧太后发出懿旨。

时光荏苒,当年意气风发的醇亲王奕譞老了。沉重的外部压力、繁重的帝国事务以及在慈禧太后、皇帝和王公大臣之间周旋,让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堪重负。1890年,光绪皇帝多次前往醇亲王府探望重病不起的生父。几个月后,奕譞的病情再次加重,光绪皇帝陪同慈禧太后前往醇亲王府探望。1891年1月1日,奕譞病逝。

醇亲王的去世对光绪皇帝是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因为礼制父子不能相认,但从童年到亲政,尤其在光绪皇帝遭遇逆境时,醇亲王的存在和周旋总会帮助他化解危难,给他带来一丝丝慰藉和希望。

醇亲王的去世对大清朝来说是个灾难,尽管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的纽带断裂,缓和和调解二者矛盾的人物从此消失,大清朝高层脆弱的政治平衡一点一点地被打破。

从大婚到亲政,从亲政到醇亲王去世,日子对年轻的皇帝来说走得快了些。虽然无法真正的获得最终决策权,但并不妨碍光绪皇帝了解外部世界,渴望做个有为的君主。

部分官僚阶层基于传统政治价值和乌托邦似的政治理想一度倾向帝国皇帝,而另一部分务实的官僚则从实际出发,倾向于掌握实际权力的慈禧太后。帝国的士子阶层,特别是倾向于改革的士子,要么不得不追随康梁,沉迷于康梁所编造的政治谎言,要么陷入迷茫中寻找新的方向。而帝国的百姓,特别是遭受列强瓜分狂潮损害的百姓视列强和倾向西式改革的官吏为敌人,在随后的变乱中肆意地毁灭一切与西方有关的事物,将整个国家推入危难中。

光绪皇帝个人急于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急于通过全方位的变革振兴国家以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任用空有一腔改革热忱却缺乏政治经验的康梁等改革势力,轻率地发动激进的政治改革,试图在短时期内实现政治目的。光绪皇帝并没有杀害慈禧太后的心思和计划,而康梁的政变图谋让他百口莫辩,在王公大臣中的威信跌到了最低点。自戊戌变法之后,基本丧失权力,到后来差点被废黜,眼见心爱的珍妃被逼跳井身亡,再到逃亡中与慈禧太后针锋相对,最终没熬过慈禧太后,无奈地先她而死。

光绪皇帝的余生可谓是悲怆万分,全无帝王的尊严,其中缘由恐怕难以表于人前。

倘使慈禧太后的权力欲与控制欲稍有抑制,光绪皇帝的智囊团如翁同龢之辈能多一点政治智慧,康梁之辈不被权力欲和支配欲迷了心,帝后之间多份关爱呵护,君臣之间多些齐心协力,少些蝇营狗苟,也许光绪皇帝的命运将大不相同,大清朝也不致沉沦,中华的命运也不致如此多舛!

然而历史不容假设!历史总是在悲剧中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备临终前到底对诸葛亮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什么,诸葛亮在临死前说了什么,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的对话

    三国是我国东汉末年一段硝烟四起的历史,在那段峥嵘岁月中,诸侯混战,逐鹿中原。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经过多年的征战,最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不知是刘备想为自己的二弟报仇,还是想收回荆州,他不顾诸葛亮的劝阻,尽起蜀汉大军征讨东吴。可惜刘备最后兵败夷陵,

  • 赵丽妃:从出身卑微的歌女到唐玄宗宠妃,最后失宠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明皇赵丽妃的舞蹈,中国有哪些出身卑微的名人,身份卑微却成功的名人

    从出身卑微的歌女到唐玄宗宠妃,她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此人究竟是谁呢?她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赵氏,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赵丽妃,本是潞州的歌女,出身十分卑微。唐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出任潞州别驾,偶然见到歌女赵氏,她美貌动人、能歌善舞,唐玄宗被她深深吸引,随即纳为侧室,盛宠一时。

  • 皇帝也妃子也不好当,古代妃子大多没有好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古代妃嫔不长寿,重生之朕为皇帝,龙王妃子不好当漫画免费阅读

    我国女性在古代的地位非常低下,大部分时间都是身不由己的,因此历史上出现一个女人侍奉多代皇帝的情况并不罕见。只不过下面要说的这位妃子,命运实在是凄惨。受封建伦理“从一而终”的影响,一般女性出嫁后,不管夫妻有无感情,都不敢提出离婚;即使丈夫去世,宁可守寡终身,也不能随意再嫁。然而,在王朝动荡不安的时候,

  • 张遂被迫出家为僧的原因是什么?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胡雅斯出家原因,谈谈自己出家的原因,出家为僧需要什么条件

    张遂被迫出家为僧的原因是什么?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和尚是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它包罗万象,不仅接纳食不果腹的穷人,还接纳看破红尘的贵族。一行便是唐代最有名气的和尚,原名张遂,他之所以成为和尚,是为躲避武三思。后来他又被唐玄宗请进宫里成了帝师,一行和尚为唐朝做

  • 光绪皇帝死后 慈禧为什么会选择溥仪作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溥仪是光绪帝的儿子吗,载沣溥仪,末代皇帝溥仪和光绪皇帝的关系

    你真的了解慈禧选继承人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病逝,慈禧太后和众重臣逐渐商讨接任帝位的人选。自然而然,说到做到,真正正正定夺的就是慈禧太后了。然而清朝到了这个时候,已是内忧外患的时代了,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中,理当立一位老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有制

  • 在汉朝的开国谋士中,郦食其为何是刘邦最喜欢的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手下的开国功臣,郦食其建议刘邦分封天下,刘邦的谋士郦食其

    郦食其(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字食其陈留郡雍丘县高阳乡人。秦末楚汉时期刘邦部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说客。少年家贫,爱好读书,担任陈留门吏,公元前209年秋天,得知陈胜和项梁起兵,隐匿不出,静观时局的发展。刘邦攻打陈留时,率众跟随,献计攻克陈留郡和贡献大批军粮,于是封为广野君。汉王四年,大将军

  • 如果诸葛亮一心发展蜀汉,最后会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圣三国蜀汉传结局视频,诸葛亮最后结局,圣三国蜀汉传2隐藏物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如果诸葛亮选择不北伐,只专心发展蜀汉,蜀汉会变成什么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为了吸引曹魏的主力大军,他设疑兵于斜谷,同时他自己亲率大军攻祁山。当时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听闻诸葛亮率领大军进攻,当即闻风而降,叛魏降蜀,一时间关中震动,魏

  • 每一次打仗出征,诸葛亮不骑马而坐推车,有何什么讲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会带兵打仗吗,诸葛亮出山的第一战,蓝白出征寸草不生诸葛亮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棣:昔云南僻在万里,山川险固,历代罕有能平,惟诸葛孔明以天下奇才、忠信智谋,南征北伐,功盖一时,遂艾夷之。循至后世,叛服不常,莫能制驭。不知道人们喜爱看三国吗?实际上三国还是很受人们的喜爱的,三国当中,说起较弱的还是蜀国,但是,蜀汉是最有

  • 魏王李泰不仅没被册封太子反而还被降封,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上的李泰,韩信封为什么王,李泰为何没当上皇帝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除掉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得到了太子之位。虽然这场政变成为他一生中的污点,但是也不能否定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他与长孙皇后生育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治跟李泰,而李泰则是他最喜爱的儿子。也正是因为李泰,李世民在位期间差点爆发了第二

  • 曹丕为什么四十岁就驾崩了 纵欲过度能活四十岁就不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48岁才发迹,曹丕不到40岁就死了,曹丕为什么传位给曹睿

    对曹丕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起曹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国演义》之中刻画的诡谲之士以及好人妻形象。但事实上在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则相当之高。虽然曹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实,但在东汉末年的乱局之中,曹操能够从群雄并起的局面之中脱颖而出,克袁绍、袁术,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