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在中国财经史上只是一名小角色

孔子在中国财经史上只是一名小角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94 更新时间:2024/1/18 10:35:41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孔子,在我们这个钱的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不过在财经方面,他可不是什么“至圣先师”、“文宣王”,而是个兢兢业业的基层小干部。

孔子的出身,最早先是宋国的王室,甚是了得。后来祖先在###中失利,逃往鲁国,渐成破落贵族,

他的父亲,史籍上习惯称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的一个武官,战功赫赫,还创造过以双手托起千斤闸门,掩护战友撤退的奇迹。这个事迹,几千年后让鲁迅先生激动不已,很想自己也做一回肩扛闸门的猛士。

但是历来这样拼死命干的人,往往官都做不大,孔子的父亲终其一生只做到“乡邑大夫”。这个官,好听而不中用,比屈原那个“大夫”差得远,只是个乡镇级的小官。

网络配图

但是这位老将军的艳福不浅,早年娶了一妻一妾,66岁时又娶了一个20岁的大姑娘颜徵在,这姑娘后来就是孔子他妈。

孔子的身世,有一段至今都有争议的公案。司马迁的《史记》上说,孔子是他父母“野合”之后生下他的。

什么是“野合”?

——做爱时天当被子、地当床。

这可有点,太那个……“小资产阶级”作派了,老将军怎会这么不检点?所以也有人怀疑,这样私密的事,别人怎么能侦查到?于是就有另外的解释,说是两人“老少配”,年龄太悬殊了,于礼不合,因此被称为“野”。

有人考证,按孔子的生日推算,“野合”的那天应该是大雪满山,不大可能有夫妻以雪地当床。

这个我们不管了,鲁国的纪检都没管,别人就更干涉不着。只可惜老将军没享几天的福,孔子3岁时他就死了。

孔子真是个苦命的孩子,母亲也在他17岁时去世了。从这以后的打拼,完全就是草根式的奋斗,只能凭自己的脑子和体力。

我们现在看到的孔子像,都是他成为“圣人”之后,后代人按照想象画出来的,基本就是个农民化了的老寿星。其实孔子仪表堂堂,身高一米九一(也有说两米多的),被乡邻称为“长人”,到哪儿都是鹤立鸡群。

网络配图

19岁上,他娶了一个宋国的姑娘(没准儿是逃荒过来的),一年后生了儿子。这时候的孔子,因为博学知礼,在鲁国很有了一点名气,生儿子时,鲁国的国君都向他道贺,还送了两条大鲤鱼来。孔子很感荣耀,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孔鲤。孔子这一段靠什么养家?估计是在乡间到处打杂。以后才有了一份“工作”,是在鲁国的权臣季孙氏门下,做了一名仓库小官“委吏”,实际上就是会计。

孔子知道,自己没什么本钱,长得漂亮不当饭吃,想“啃老”也指望不上,只有埋头苦干。他倒也不嫌这工作琐碎、鄙俗,整天守在仓库里,收货发货,记账算账。那时候记账,是在竹简上,每进出一批货,就要刻上一刀,他是一刀都没错过。

这工作虽然低贱,但是干好了也不易。他的前任,就是因为账目混乱,有贪污嫌疑,结果被季孙氏撵走的。

孔子不同,他知道苦孩子就得下死力、干苦活儿,才有出头之日。久而久之,他总结出了一条经验:“会计当而已矣。”也就是说,会计这活儿,没别的,精确而已。

据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句会计格言。

季孙氏感到很惊奇:想不到这帅男能把这工作干得这么好!一高兴,就给孔子换了一个管制“乘田”,不过也还是小官——管理牛羊。

孔子毫无怨言,还是一丝不苟地干。他后来曾经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这话不假,他年轻时,比这更低贱的差事都干过——民间乐队里的吹鼓手。人家婚丧嫁娶,他去给人家吹喇叭!

孔子的成功,没有什么窍门,苦干加上远大志向。

网络配图

孔子早年干的小官,是不入流的,连正式的“出仕”都算不上,直到50岁以后,才当了几年高官。但他从30岁起开始做的民间教育工作,让他扬名天下,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他的思想,就是在今天,也被于丹阿姨煲成“心灵鸡汤”,温暖着千千万万的人!

他之伟大,还在于说的都是大实话,没有一句是让人听不懂的。他发迹后,齐景公向他请教治国方略,他回答得很朴实,但是一针见血:“政在节财。”

你看现在,他的话不还是真理吗?那些只会搞“政在破财”的人,到今天不还是要让人气得吐血!

毛泽东在还没批孔时,对孔子的那一套思想遗产还是很重视的。1949年他在新政协会议上见到会计界的老前辈徐永祚,还幽默地称呼徐先生为“孔夫子的同行”。

能做得了“鄙事”,才是成功的基石——帅小子们可要都记住了。那种命运超级好,干什么都一帆风顺的人,上帝早晚要灭他,这里面没什么道理可讲。

在当今金融危机影响下,工作难找,薪酬又低,但是别忘了:能不能做“鄙事”,那是上帝对你的考验。说不定,做了一份“淡得出鸟”的工作,反而有希望将来流芳百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齐桓公被奸臣软禁饿死病榻 尸体生蛆无人敢将其入殓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完成霸业后骄傲自满春秋时代,齐桓公不甘心当一名平庸的君主,他立志称霸天下,于是听从大夫鲍叔牙的建议,把曾经与自己为敌的仇人管仲“请”回齐国,任以国政。管仲不负所望,相齐后制定合理的政策,“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秦始皇最后悔杀的人 天妒英才韩非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以法势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前人的智慧,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但其被同门师兄李斯残害,李斯之所以要杀韩非子,其主要原因在于韩非子自身。原因有三:网络配图一、虽然通达人性,但却不通人心,韩非子继承了其师荀子的性本恶的哲学命题,但其却不能明白人性虽然是恶,

  • 历史趣谈:孔子的夫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的太太是谁?恐怕许多人不知道。《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太太。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太太。网络配图第一个提供孔子太太信息的人,是三国时代的王肃。他在《孔子家语》中简略地写了孔子生平,有这样几句话:“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 齐桓公鼓励生育:消减后宫人数解决婚龄男女比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公众的印象中,“计划生育”就是少生孩子,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计划生育的概念是人类有计划地调节自身生殖行为的行为,既包括“减产”,也可以“增产”。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计生”政策。不过,关于“少生”、“优生”的提法,倒也“由来已久”,

  • 三种东西毁了秦始皇的一生 探究嬴政秘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先吃苦后富贵的人往往有着共同的特点:贪婪,且又吝啬。早年在邯郸与母亲相依为命吃尽苦头的嬴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特点表现得格外明显。因为,一、他是至高无上的秦王乃至于始皇帝,具有满足恶性膨胀欲望的雄厚基础;二、他不像过去那些秦王们那样受过严格的宫廷教育,与祖父与父亲也只有短暂的相处,属于单亲妈妈养大的苦

  • 嗜杀功臣的刘邦与朱元璋共同特点出身底层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位居要职需足够的自信明朝皇帝的胎记就一般情况而言,哪个地方出了个人物,比如高官或名人,这地方的人大抵都会感到自豪;要是一不小心出了个皇帝,那就更是无比的荣耀。安徽凤阳出了个朱元璋,这位凤阳老乡和他的子孙后代统治中国长达两百七十六年之久,可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凤阳老乡不但没有一星半点的自豪感,反而

  • 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帮满洲人恢复中国的元气?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常常被人误读。比如“逆臣贼子”吴三桂,我们可以人云亦云的指责他是大汉奸,那很轻松,不需要用脑子思考,书上就是这么说的。但是,如果我们沉下心来,仔细咀嚼掩藏在历史深处的那段岁月,又有几人能读懂他的心路历程?网络配图明崇祯十五年,吴三桂32岁,正处在一生中最亮丽的年华。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社会的急剧变

  • 陈胜称王后认为当农民是污点 杀掉投奔的友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陈胜当王共当了六个月,他以陈县为都。他以前在田间耕作的时候曾与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他现在富贵了,他当年那些难兄难弟自然就找上门来了。网络配图 有一个人来到陈县就大敲宫门说:“我要见陈涉。我要见陈涉。”守门的说:“哎呀,你敢直呼大王名号,看我不宰了你。”于是,派人把他捆绑起来。他就说明自己的来

  • 名士谢安的另一面:中国历史上搞言论封杀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晋哀帝隆和年间(562—565),才子裴启出了一本书——《语林》,记载魏晋时代名士们的言谈、容止和轶闻,开了志人笔记之风,“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可以箅得上是当时的畅销书了。网络配图一天,庾道季拉着谢安的手说:“裴郎(即裴启)云:‘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裴郎又云:‘谢安

  • 李白父亲是窜谪西域的罪人 还是任侠杀人的侠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的父亲叫什么名字?——我们从未见李白提起过。不过他好友的儿子范传正为他写的碑文,却透露出李白的父亲叫李客,遗憾的是语焉不详。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里说李白的父亲叫李客,称:网络配图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从这段话里,人们很难看清李客的真实面貌。不过研究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