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耿精忠是康熙的姑父,怎么最后死那么惨?

耿精忠是康熙的姑父,怎么最后死那么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7 更新时间:2024/1/19 14:10:33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康熙帝下旨将耿精忠及其心腹白显忠、王世瑜、徐文耀等人以谋逆君主、负恩谋反罪凌迟处死,其肉被范承谟的儿子范时崇分割祭墓。耿精忠的这一死法用的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靖南王耿精忠作为康熙的姑父,皇亲国戚级别,最后一名汉族王爷,却被千刀万剐,成为清朝三大藩王里死得最惨的一个。

其它两个藩王都是善终的。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反叛后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了帝,尽管只当了一百多天的皇帝,也算实现了自己一生的夙愿,66岁时病终。

平南王尚可喜73岁时在广州病死,死后受到康熙帝褒奖,康熙帝为其立碑,设祭坛、赐谥号曰敬。

耿精忠被处死,终年只有38岁。耿精忠比吴三桂“好”多少了,吴三桂善终,他的孙子也没被凌迟,可凌迟的为什么偏偏是耿精忠呢?

耿精忠是世袭的藩王。耿家首任藩王是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

耿仲明既不忠明也不忠金还不忠清,他忠利,像吕布冯道、施琅一样。

耿仲明早年就投降了后金(清朝的前身),担任正六品武官,后来带领辽民转身去了明军牵制后金的基地——皮岛。在这里归顺了明朝,跟着总兵毛文龙打击后金,成为毛文龙的养孙,毛文龙有三大养孙——毛有杰、毛永诗、毛永喜。

毛文龙被袁崇焕杀死后,毛文龙的三大养孙,去掉毛姓及毛文龙的赐名,改回本姓本名,纷纷投降清朝,清朝封他们为为王,是为三顺王——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怀顺王耿仲明。

耿仲明隶汉军正黄旗,在毛文龙时期,他名字叫毛有杰。投降清朝就后,成为多尔衮手下的一名足智多谋的悍将,跟随多尔衮入关,征伐明朝残余势力,镇压农民起义军,连攻克衡州、祁阳、武冈等郡县,征战湖南广西,又跟着皇太极去讨伐李氏朝鲜,攻打南明,立下大功。顺治帝赐给他金册金印,封他为靖南王。

可不久,耿仲明就“惹了事、闯了祸”,他因“放纵自己的部下(自查有300余人)私自藏匿逃人”。耿仲明在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再也想不开了,寻了短见。

耿精忠的爷爷死的有争议,有些憋屈,差点导致耿家的世袭爵位传不下去。对于他的死出现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耿仲明是被人设计逼得自杀,另一种说法是畏罪自杀。不管怎么说,他的死在多尔衮那里不是“令终”,所以爵位不允许世袭。不过,这都是他首鼠两端的错。

到了顺治亲政时,耿精忠的爸爸耿继茂才承袭爵位。

耿继茂也是一员猛将,骁勇善战精于谋略,一直跟随父亲耿仲明南征北战,耿仲明死后,带领部将随平南王尚可喜继续为大清疆场厮杀。

他带兵打击南明桂王朱由榔,攻占梧州、南宁、平乐、浔州、横州等地,劝降父亲的战友李明忠被拒,冒着骂名杀死了明朝这位第一奇才勇略之士。

接着又攻占潮州及饶平、揭阳、澄海、普宁等地。

1660年,耿继茂镇守福建,郑成功死后,耿继茂剿抚其子、其弟、其兄子。

耿精忠的父亲打义军,平隐患,为清朝攻克了半壁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耿精忠家族的背后也被许多的汉人戳脊梁骨咒骂,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到了耿精忠这里,因他父亲是藩王,朝廷对其不放心,就把小小年纪的耿精忠扣留在北京当质子,被迫与父母分离,个中滋味耿精忠铭记在心。

不过长大后的耿精忠,正处在清朝得到天下之时,他成为典型的“纨绔”贵族,不务正业,每天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穷奢极欲,就好像清朝的一只寄生虫。

耿精忠父子仗着功劳大,趁机大肆大兴土木,建设豪门别院,大面积圈地建造王府。

他们选准了福州东南部的地面,以现在的王庄为中心,圈屋二千余间,又在邻近侵占300亩的田园,盖起王府,房间林立,仍不收手,圈屋时强制把附近的居民赶走,让他们流离失所永不复归。

紫禁城也不过8707间房屋。耿王府建设豪华,用料考究珍贵,王府所用的木料分檄各地官府,选购黄楠、黄杨、乌梨、高杨等珍贵品种,还令人踏遍万水千山搜索天下奇珍异宝做装饰,雇用数千名工匠日夜赶工,建成了欲与皇宫相媲美的 “耿王庄” 。

耿继茂死后,耿精忠靠着祖、父辈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享受着封王的一切福利。可就在这时候,康熙帝要削藩!

康熙帝

藩王们认为,康熙这样做有些过河拆桥了。

想当初,清军入关后,清廷自身的实力并不足以征服整个中国,当时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明朝残余势力不可估量,反清复明的声音此起彼伏。

为了消除隐患,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统治,清政府提出“以汉制汉”,就是让有实力的明朝降将去镇守南方。

降将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守广东;耿继茂(耿仲明之子)被封为靖南王,守福建。就这样扶植了三藩军队。

就在清军征服全国后,三藩势力也迅速壮大。握有兵权、财权和地方政治大权的藩王们一个个成了土皇帝,竟然发展到可以与清廷分庭抗礼的地步。

比如吴三桂,还掌管着地方人事任免权,和蒙藏官兵结交;耿精忠在福建作威作福,一手遮天,欺压良民姓;尚可喜年迈,所有政务都让其长子尚之信掌管。有野心的尚之信,凶残跋扈,对其老爹不忠不孝,他想早日承袭王位,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尚可喜被儿子逼得向康熙帝请辞,申请提前退休回辽东养老。这样,留下尚之信也就成了个定时炸弹。

三藩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康熙帝寝食难安,不得不考虑到收回皇权。

年少有为的康熙帝深知:“如果让藩王们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不削藩皇位就会不保;如果削藩,国内必将是一场血雨腥风,危及朝廷”。无论怎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他思虑再三得出结论:

“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果断下诏:撤“三藩”。

耿精忠表示不服:“这明摆着卸磨杀驴,凭什么要剥夺我应得的权利?!”

而另一个更不服气的则是吴三桂。他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郁闷不是两三天了。

尚之信摩拳擦掌,等待着一呼就应。

于是,吴三桂发布檄文,带头乱了。

“三桂以书招精忠”,耿精忠遂与心腹“谋应三桂。”

耿精忠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以“反清复明”为口号,拉拢人心。他蓄发恢复明朝衣冠,带着士兵和吴三桂大军一同进入江西。

耿精忠的反叛震惊整个朝廷,影响恶劣。清廷待耿精忠不薄,他世袭爵位后,就让他与肃亲王豪格女成婚,封和硕额附,是三藩中直接的皇亲国戚,这么熟也好意思下手?就这么谋反?

康熙帝屡次劝降自己的这位“姑父”,劝降信写了一封又一封,耿精忠不为所动。不过耿精忠最终在粮草匮乏,腹背受敌,亲信降清的情况下,还是被清军镇压下去了,他只好向清朝投降了。

可是他的投降是假投降,其中不乏有自己的利益,投降了可以联合清军打自己的对手郑经。

为了戴罪立功,耿精忠打败了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平叛了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立下战功,奉诏驻守潮州。

不过康熙帝对耿精忠的投降不放心,认为他的谋逆之心尚存。

耿精忠相信谶语,诸如“亡秦者胡”,“刘秀当为天子”……之类。

耿精忠承袭王位后,身边有研究谶纬之学的人,预言未来的政治情况,传出谣言:“天子分身火耳”, 耿精忠听了很惊喜很兴奋,更引发了他要从王变成皇的欲望。

他认为“火耳”组合起来不就是“耿”字吗?耿氏一族要出天子,而耿家最有实力的人非我耿精忠莫属!

于是耿精忠特劝令部将“以待变”。

降清后,耿精忠为人处世很高调,有野心,暗中搞事,被部下偷偷告发。大学士明珠上奏:

“耿精忠负恩谋反,罪过大于尚之信。”

群臣也反对耿精忠,高呼严惩。康熙大怒:姓耿地打着旗号要和我夺皇位,杀!

两年前,尚之信被赐死,不管以何种方式,赐毒酒、赐剑、赐绫还是赐绳等物,最终是体面地让他自毙了;而四年前,吴三桂已年迈病死。

此时,三藩叛乱已完全平息。既然“耿精忠的罪行比尚之信的罪行大”,为了以儆效尤,警告那些有此企图者,康熙帝就用最严酷的刑罚凌迟处死了反复无常,有反骨的耿精忠。

“精忠负恩谋反”罪不容诛,与亲信们“并磔(凌迟)于市”。

耿精忠被诛后,因耿精忠的老婆是豪格的女儿,故其家属没有受到株连,而被妥善安置,被“编五佐领,隶汉军正黄旗”、“如汉军例,披甲食粮”;他的两个弟弟耿昭忠、耿聚忠都是在耿精忠死后四、五年善终的,康熙还赐他们谥号。

总结:

耿精忠恶不过吴三桂,“忠”更超尚之信。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是铁了心的要反,尚之信和耿精忠都加入了吴三桂的阵营。两人扛不住的时候都选择了再次投降清朝,尚之信不给力,耿精忠很给力。

尚之信对康熙的诏令阳奉阴违,以各种理由不出兵。而耿精忠却有一种将功补过的积极性,他主动要求打郑经,征尚之信,谁知道最终明珠却说他比尚之信还可恶。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耿精忠首鼠两端,不守本分。在三藩完全被消灭后,再没有一丝利用价值,他还不夹着尾巴做人,千不该万不该弄了一帮神棍,做着当皇帝的春秋大梦。耿精忠的所作所为,危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他被千刀万剐,倒不是他有多么恶,而是他太让人尤其是让康熙大帝恶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周瑜如果没有死的话 天下最后会不会是东吴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周瑜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周瑜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周瑜他的才智和计谋在三国时期,几乎可以和诸葛亮媲美。那么那么周瑜当年没死的话,天下会是东吴的吗?我觉得如果当年周瑜没有死的话,天下很有可能会是东吴的。

  • 孙权晚年到底做了什么 为什么说东吴亡在孙权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东吴和孙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一开始的一句话。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中讲述东汉末年时期战争的小说,在三国志的蓝本之上,将原本正史中的人物记载与民间收集到的传说结合在一起,将当时活跃在中原大陆上,群雄逐鹿的诸侯势力一一刻

  • 吕蒙为什么能打败关羽 吕蒙究竟用了什么计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吕蒙和关羽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关羽因诡计而倒下,撤回后援部队,向樊城挺进。当曹操听到樊城的袭击事件时,他派玉瑾带领军队解救曹仁,但于瑾失去了战斗并向关羽投降。关羽的部队在胜利后数量增加,因此缺乏粮食供应。他派他的人从孙江沿湘江的一个仓库抓住粮食。当孙权听说这件事时,

  • 吕蒙杀了关羽之后怎么样 吕蒙为什么不就也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吕蒙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后世多用“忠义”二字来赞颂他的人格,对大哥刘备无比忠诚,当年曹操上马金下马银,光美女就送了72名,关羽始终没有动心,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嫂追随刘备。关羽,又被称为美髯公,是三国时期难得的武将,是顶天立地的

  • 大宋名将何灌镇守边境时,是如何震慑辽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大宋名将何灌镇守边境时,是如何震慑辽军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元化的时代,当时的经济在整个世界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被称之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不仅如此,这个时期家喻户晓的名将更是数不胜数。像是大唐名将程咬金、薛仁贵、秦琼等。宋朝也有着岳飞这样家

  • 孙权除掉关羽势力大增 孙权为什么还向曹操俯首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孙权杀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很多朋友都了解过三国历史,刘备在击败曹操拿下汉中之后,实力可以说是攀升到了顶峰。这个时候关羽在镇守荆州,为了针对曹操发动了襄樊之战,几次把曹操逼得想要迁都暂避关羽的锋芒,但是在关羽威震华夏的同时,孙权趁机讨伐关羽,派遣吕蒙前

  • 萧道成作为南朝宋的辅政大臣,他究竟有没有篡位自立之意?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南朝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朝代,因为它的存在仅有二十四年,再加上南北朝又是各种朝代林立的混乱时期,南朝齐也就没有多少人关注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萧道成作为南朝宋的辅政大臣,他究竟有没有篡位自立的野心?萧道成的出身可不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可比拟的,他出自于名门兰

  • 高洋建立北齐后,做了哪些荒唐可笑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北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南北朝时期,长江以北有个统一的政权叫北魏。后来权臣高欢和宇文泰篡权夺位,分别拥立北魏皇室成员建立了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高欢死后,高欢的儿子高洋废东魏傀儡皇帝孝静帝,自己荣登大宝,改东魏为北齐,至此北齐王朝正式建立,高洋成为

  • 范仲淹在用人方面有什么智慧?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范仲淹的故事。提起范仲淹,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忧天下之心”。的确,历史上的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只是,他在仕途上多次被贬,有一些“悲情”,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政治上做出的贡献。本文通过《宋史》和《智

  • 刘宗敏:大顺军第一猛将,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李自成手下的文官、谋士不多,但却聚集了一批骁勇善战的将领,其中有一位堪称是大顺军的第一猛将!如果没有此人舍生忘死的作战,李自成恐怕很难成为皇帝,甚至有可能战死沙场了,然而导致李自成丢掉江山的也是他!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