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仲淹在用人方面有什么智慧?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范仲淹在用人方面有什么智慧?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94 更新时间:2024/1/16 23:22:42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范仲淹的故事。

提起范仲淹,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忧天下之心”。的确,历史上的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只是,他在仕途上多次被贬,有一些“悲情”,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政治上做出的贡献。本文通过《宋史》和《智囊全集》,来和大家分享范仲淹“独特”的用人智慧。

范仲淹,字希文,因谥号“文正”,后人称他范文正公。范仲淹不到两岁时,父亲便去世,他随母亲改嫁一位姓朱读书人,继父给他取名为朱说。范仲淹22岁时,考中进士,直到此时,他才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悲伤之余,他恢复本姓,改名为范仲淹。

范仲淹的仕途生涯起步于基层,从九品小吏做起,逐步担任七品县令。范仲淹担任兴化县令期间,当地连年遭受洪水之灾,范仲淹积极修复河堰,每天往返于工地和衙门之间,他为官清正,一心为民,得到了百姓们的极度认可。后来因晏殊等人的推荐,范仲淹入京。接下来,范仲淹的仕途极其坎坷。

首先,当时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因宋仁宗成年,范仲淹等人上书建议太后撤帘,结果被吕夷简等人打压,被迫离京担任河中府通判等职,直到太后刘娥去世,范仲淹才重新返京。

其次,宋仁宗亲政不久,打算废除郭皇后,范仲淹等人认为宋朝开国80年从无废后的先例,坚决反对废后。最终被宋仁宗贬为睦州知州。

再次,三年后,范仲淹再度入京,弹劾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被吕夷简以“朋党”之罪贬到饶州。

范仲淹历经多次贬责,每被贬一次,他的骨头便硬一分,每到一个地方,他便重视农桑,帮助百姓恢复民生,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庆历年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主持“庆历新政”,这期间,范仲淹一度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这是范仲淹仕途最辉煌的时候,在此期间,范仲淹显示出了他的用人智慧。

据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记载,范仲淹用人,他重用有气节、有才干的人,哪怕这个人有一些小毛病,他也不在意。因为范仲淹认为,有大才的人,往往不拘小节,如果盯着小毛病不放,那就会因小失大。更让人意外的是,范仲淹专挑被贬官而未复职的官员来任用。在京师时,他的幕僚和下属,几乎都是被贬的官员。

官员,主管一方政治,若无过失,朝廷断然不会轻易贬责他们,一旦他们被贬,就说明这个人肯定有或大或小的问题。而范仲淹却专门挑选这样的人来任用,久而久之,大家便十分不解。

范仲淹身边的人曾问他:“您为什么专门任用被贬的官员呢?”

范仲淹回答:并不是所有被贬的官员我都任用,我只是在这些被贬的官员中挑选有才干、有气节的人。因为那些有才干且没被贬的官员,朝廷自然会任用他们。而那些有才干却被贬的官员,如果我不用他们,就会造成人才的浪费,那就太可惜了。

范仲淹的原话是:

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于吏议,不因事起之,遂为废人矣。(冯梦龙《智囊全集》)

这便是范仲淹的用人智慧,正是因为如此,范仲淹身边总有许多名士、贤臣辅佐。

范仲淹的这个做法,虽然得到后世的认可,不过在当时,却被“奸臣”利用,范仲淹因此被冠以“朋党”的罪名,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并非范仲淹的过错。

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评价范仲淹的用人智慧说:

天下无废人,所以朝廷无废事,非大识见人不及此。

如果天底下没有无用之人,大家各司其职,朝廷便不会有荒废的事情。若非像范仲淹这样有远见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它的作用。范仲淹怜惜人才,专门从被贬官员中挑选人才,是真正“忧天下”的情怀,这样的政治家,焉能不让后世敬重?范文正公,不愧为“一世之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宗敏:大顺军第一猛将,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李自成手下的文官、谋士不多,但却聚集了一批骁勇善战的将领,其中有一位堪称是大顺军的第一猛将!如果没有此人舍生忘死的作战,李自成恐怕很难成为皇帝,甚至有可能战死沙场了,然而导致李自成丢掉江山的也是他!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 韩信与项羽相比,谁的军事才能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韩信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若各用一个字来形容韩信与项羽的用兵特点,那么前者是巧、后者则是强。而我们常说:“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技巧都是徒然”。在规模相近的情况下,韩信是无法战胜项羽的。一、项羽靠着勇力打仗、只是一名莽

  • 关羽如果在华容道要杀曹操 关羽能杀的了曹操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关羽杀华佗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操的命是大。关羽有无数次机会可以杀曹操。但是,一次也没有成功。当年在许昌打猎,曹操窜到皇帝前面接受二百五们的喝彩。忠义的关羽大怒,挺刀就要去杀曹丞相。如果不是大哥刘备拉住,曹操早就不在了。犯得着有后面的事情吗?又犯得着把兄弟三人追得东

  • 晋厉公:晋国最可惜的国君,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的谥号中,“厉”是一个恶谥,“杀戮无辜曰厉”。历史上先后有六位君王的谥号为“厉”,其中有一位绝对是冤枉的,他就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厉公!根据记载,晋厉公在位期间,先后击败秦国、楚国,威震天下,恢复了中断的霸业,是个很有作为的国君。可是晋厉公为何却在死后得到了恶谥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

  • 面对关羽被杀 其他人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关羽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注定被杀掉是因为其性格所致,但是如果说当时各方势力都盼着关羽被杀,那不太可能,至少刘备集团是不会盼着关羽被杀的。下面分析一下关羽被杀时,各方势力的心态。曹操方面心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围困镇守襄阳的曹仁,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

  • 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杀,他的妻子儿女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与此同时,李渊封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可是到了626年六月,情况发生了变化,秦王李世民以下犯上,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杀了皇太子李建成,之后夺取了皇位。那么在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妻子、儿子、女儿是什么样的结局呢?接下来我爱

  • 蜀汉集团的建立是因为刘备听信了隆中对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集团的建立是因为刘备听信了隆中对吗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207年冬到公元208年春,汉室左将军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终于见到了这位被徐庶和司马徽交口称赞的能人,当时刘备向诸葛亮请教自己后续应该如何发展,而诸葛亮则为刘备构建了一条“东联孙

  • 黄巢拥兵六十万,怎么没能推翻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880年十二月初一,黄巢率领六十万大军攻破了潼关,兵锋直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唐僖宗闻讯后仓皇出逃,黄巢坐在金色的肩舆上,在众多将士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长安城。黄巢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誓言,并在长安城登基,建立大齐政权。可是,黄巢却没能推翻唐朝的统治,反而兵败被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

  • 南宋投降后,太后和皇帝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1275年十一月,南宋朝廷先后派出数位使者,向元军求和,甚至不惜称臣纳贡,但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元军统帅伯颜明确指出,“你们宋朝是从小孩手中夺取的天下,如今又从小孩手中丢掉,这是天意,不必多言!”两个多月后,元军抵达临安城外的皋亭山,南宋朝廷选择了开城投降。那么此后,南宋的太后、皇帝是何结局呢?接下

  • 如果张飞没死去守街亭的话 张飞能不能守住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张飞守街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张飞不死,北伐时期诸葛亮要是派张飞去守卫街亭,那简直就是大材小用,不敢打包票说张飞能击败张郃,至少守住街亭,那是轻而易举的!很多人之所以怀疑张飞到底能不能守住街亭,实际上是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方面担心张飞太莽撞了,军事能力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