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顺帝当初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 元顺帝最后为何变得荒淫无度

元顺帝当初一个年轻有为的皇帝 元顺帝最后为何变得荒淫无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47 更新时间:2023/12/28 1:55:56

元顺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丁宁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顺帝)

如果不提作者的名字,恐怕大多数人一眼看去,必然会以为是那位儒生所做。可实际上诗的作者就是一个蒙古人,准确来说是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该诗写于1368年下,朱元璋率军已然攻入北京城,意图劝降元顺帝。元顺帝却选择“以诗作答”,而诗中展现出的胸怀与气魄,堪称历代帝王所罕见。特别是在末代皇帝中。欢迎阅读时光的文章,时光今天为大家讲讲这位短命王朝中常青树皇帝----元顺帝,喜欢我的可以关注我哦。

元朝自公元1271年由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到公元1368年大都城破宣告灭亡不足百年。而除了忽必烈本人在位时间长达34年外,只有末代皇帝元顺帝的在位时间超过了30年。这两位帝王就统治了整个王朝三分之二的时间。如果说因为荒淫无道的昏君,可以稳坐大殿三十余年恐怕也没有人会相信吧。可无奈的是,元顺帝至下的元朝已经是危机四伏,大厦将倾了。这一点,从他的登基之路就可以看出,元文宗一朝权臣燕铁木儿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为了打击元明宗一派的势力,诬陷害死元明宗的妻子,又将元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发配高丽。后又将其移居广西静江(今桂林)

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元文宗去世,燕帖木尔为了讨好明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和达到继续专权的目的,请求拥立年纪幼小的卜答失里之子燕帖古思为帝,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害怕自己的儿子,年纪又小被找虐,所以主张立元明宗之子为帝。燕帖木儿以为元明宗之子年幼体弱,容易控制便立其为帝,即

元宁宗

。可元宁宗即位仅53天就死了,燕帖木尔再次请求立燕帖古思为帝。元文宗皇后仍然不同意,燕帖木儿没有办法正好命中书右丞阔里吉思赴广西靖江,去接年仅13岁的妥懽帖睦尔来京,妥懽帖睦尔行至良乡,燕帖木儿又亲自出迎,讨好地表明拥帝之意,想试探妥懽帖睦尔对自己的态度,可当时“

帝幼且畏之,一无所答

”。

燕帖木尔无法得知对方真实的想法,并且害怕他设计陷害元明宗的事情被揭露出来,于是又产生了废掉妥懽帖睦尔的心思。妥懽帖睦尔来到京师以后,燕帖木尔故意拖延时间后,不举行元顺帝登基大典。可在这期间,燕帖木尔想废掉妥妥懽帖睦尔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登基的人选,导致自己心烦意乱,荒淫日甚,终因酒色过度疲累血逆袭而死。燕帖木儿死后,元文宗皇后和大臣们商定立妥懽帖睦尔为帝。这样元顺帝才与至顺四年六月正式即位上都。

妥懽帖睦尔的屁股终于稳稳当当的坐在了龙椅之上,可登基后的元顺帝仍要面对新的问题。作为一朝天子一朝臣上任的权臣已经不存在,但在当今朝野之上,臣子之间的争斗却依然激烈。唐其势乃燕帖木儿之子,由于在元文宗朝燕帖木尔权倾朝野,其党羽遍布朝廷内外。虽然此时燕帖木儿以死,在其党羽的实力势力仍然很强。元顺帝为了稳定局势,决定以燕帖木儿之弟撒敦为中书左丞相,以唐其势为御史大夫,立燕帖木尔之女伯牙吾氏为皇后。为了制约唐其势一派,元顺帝提拔了拥立有功的“伯颜”为中书右丞相。职位在唐其势之上,一向专横拔兮的唐其势对此十分不满,愤愤地说,“

天下本我家天下也,伯颜何人而位居吾上

“并决定与其叔父答里等人密谋除掉伯颜和元舜帝。好在伯颜及时得知消息告诉了元顺帝,唐其势件事情败露,于六月三十日率领死士杀进宫中发动了武装政变。

伯颜急忙和完者帖木尔阔里吉思等人率众评判,唐其势最终兵败身死。为进一步打击唐其势一派的势力,伯颜又奏请逮捕皇后伯牙吾氏,后来秘密处死于开平民宿。唐其势帅兵造反之时,其党羽等再上都等地同时发动的叛乱,伯颜又亲自率兵攻打。在伯颜彻底粉碎唐其势及其党羽的军事政变后,伯颜在朝中的势力迅速膨胀,开始逐渐威胁到皇权。

细心的朋友恐怕已经发现了,此时的帝国就存在着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朝堂之上总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权势熏天的臣子,随着其羽翼的丰满,逐渐形成一个个联系紧密的利益集团。无论哪方势力在斗争中获胜,最终都将威胁到皇权的统治,这便是元末的重要命门之一“党争”。

从燕帖木尔到唐其势在到伯颜以及后来的哈嘛和雪雪,无一不是在重复这历史的循环。可以说,元顺帝时期的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连绵不断,其激烈程度超过了之前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在元顺帝统治者三十六年之中,仅大的斗争就有六七次,小的斗争更是无法计算,几乎一天也没有停止。并且除了脱脱反对伯言,具有一定的实行汉法和反对汉法的性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外,其余党政皆为争权夺势的斗争,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据当时民生凋敝,饿殍遍地,民变,兵变不断等这些典型的王朝末日景象,该有的同样一个也不会少。元顺帝与崇祯皇帝在上任之初心态是非常相似的,他们都想将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是发自内心的想有一番作为。而且从历史上看,元顺帝做皇帝的能力的确比崇祯强很多。即位之初的元顺帝,由于年幼能力与心智都不够成熟,因此还算乐得将国家大事交给伯颜处置。可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增多,元顺帝开始对伯颜的专横跋扈越来越不满,逐渐产生了改变自己没有实权的地位,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朝政的愿望。

至元六年元顺帝在脱脱的帮助下,趁伯颜外出游猎之时,关闭都城大门,巧妙的驱逐了伯颜。接着,从至正元年到至正一十三年,是元顺帝执政时期的“高光时刻“,在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后,两人齐心协力,在王朝最后的日子里做出了他们力所能及的努力,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恢复科举,筛选人才。

元顺帝在拨出伯颜之后,在脱脱等人的帮助之下,立即恢复了科举制度,并亲自考取进士,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在选拔人才方面,元顺帝注意恢复世祖时期不问出生、民族,唯才学为重的选材方针。下昭“南人有才学者,依世祖旧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监用之。”改变了以往对“汉人”“南人”的歧视。和伯颜专权时期以出身、资历论英雄的局面,元顺帝用人还特别注意“尊礼旧臣”和“征用老成”这样的用人方针,无疑在当时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整顿吏治,加强考核。

为解决此前官场上贪腐成风的弊病,元顺帝非常注意发挥监察机关的作用,加强对官吏的考核。例如,在至正三年三月规定“在内之官有不法者,监察御史劾之,在外之官有不法者,邢台监察御史劾之”。此外,元顺帝尤其注重对地方官员的巡行监察,规定御史、行御史台所属的肃政廉访司官员“岁已八月纵出巡,次年四月中还司”。恢复了世祖时期巡行监察地方官员的制度

至正四年,元顺帝又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考核官吏的内容之法。

在世祖时期以“

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役均

”五次考核官吏的基础上,加上了“

常平仓得法、凑成六事

”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内容,规定“

六事备者升一等,四事备者减一资,三事备者平迁,六事具备者降一等

”。后来又规定“犯赃罪之人,常选不用”等到加强了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和奖励。

到了至正八年整顿吏治的效果在某些地方已经显现出来。有许多案例都在表明元顺帝的改革绝非徒劳无功。除以上措施外,元顺帝在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改善民生方面有所作为。这系列囊括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改革,为统称为“

至正更化

”。在王朝日益腐朽逐渐走向灭亡的时候,元顺帝能在执政时励精图治,君臣协力实现一番作为已属不易。而元顺帝之所以能有这样积极有为的心态,与其深厚的汉学功底是紧密相关的。正是儒家历来对君主的“严格要求”,让元顺帝在即位之初便有雄心壮志,想成为一位青史留名的明君。而且这一思想又进一步影响了他执政后的具体改革措施。除了拥有极高的汉学修养外,元顺帝在物理,机械,数学等方面同样造诣颇高,还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房屋、船只是一位卓越的机械制造专家。

据《元氏掖庭记》记载,元顺帝还造过一种叫“五云车”的交通工具,改车设计精巧,构造复杂,内部陈设高贵典雅,外部装饰雍容华贵。车内共分为五个包厢,元顺帝坐在中间,其他的包厢有他的爱妃们乘坐。元顺帝经常乘坐这辆车子出去兜风,即使到了晚上依旧行驶平稳,因为车子上装有照明设备,而且不用灯烛,可以说是非常先进了。

遗憾的是,历史的潮流并非是几个明君和贤臣能够改变的。元顺帝本人的勤勉没能一直坚持下去,“更化”也最终失败。总之从至正十三年到至正二十八年,无法实现心中抱负的元顺帝变得“

怠于政事,荒于游宴

”迅速滑向堕落深渊。与此同时,身边的"奸佞"纷纷投其所好,主张皇帝的奢靡之风。至正十四年,丞相脱脱遭奸臣蛤麻诬陷,被元顺帝罢免,脱脱下台后,镇压农民起义的元军瞬间失去了主心骨,再也没有了一战之力,而元顺帝最终也只能落得个逃亡漠北的悲惨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郭氏为何能成为宋仁宗的皇后?郭皇后又为何会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天圣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郭氏被立为皇后,她也是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明道二年十一月乙卯,宋仁宗不顾群臣的劝阻颁下诏书,废黜结发妻子郭氏的皇后之位。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九年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郭氏的原名不详,只知道她是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与郭氏一起入宫选秀的还有已故左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当

  • 曹操至死没称帝,为何看似忠厚的刘备却敢称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禅为什么不抵抗就投降,刘邦能统一天下为什么刘备不能,刘备忠于汉室为何称帝

    刘备有能力和胆魄称帝,除了是跟曹操叫板外,更多的是来自荆州的文人集团的支持和推动,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汉代,荆州名人也出过不少。如西汉末年绿林农民起义军领袖王匡、王凤(均为京山人)、东汉王朝的创始者刘秀(今枣阳西南)、最早撰著楚辞完整注本《楚辞章句》的东汉文学家王逸(宜城人)、历任三公事六帝的东汉大臣

  • 刘放是什么身份?汉室后裔的他为何会辅佐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曹氏下场,刘渊有汉室血统吗,汉皇后裔刘备

    对刘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而就汉室后裔来说,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大家熟悉的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兖州刺史刘岱、幽州牧刘虞等,就都是汉室后裔。当然,在这些汉室后裔中,最终还是刘备笑到了最后,建立了和曹魏、东吴相抗衡的蜀汉

  • 光武帝废掉郭皇后跟阴丽华有关?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金屋,郭子仪死后满门抄斩是真的吗,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光武帝废掉郭皇后跟阴丽华有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阴丽华,东汉的第二任皇后。作为一个皇后她是令人赞叹的,历史上对她的描述更是以贤德为名。所以人们提到她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贤后。而在历史记载《后汉书》也是这样说,说她多么的仁慈,多么贤明。好像在阴丽华身上,没有半点不好的

  • 方孝友是什么人?朱棣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是一个好父亲吗,朱棣杀了方孝孺导致什么后果,靖难之役死了多少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方孝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因建文帝朱允炆主张削藩,次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率军南下,“靖难之役”爆发。此战历经三年多,建文帝连续几次用人失误,导致胜利的天平向朱棣倾斜。建文四年,朱棣从北平再次出发,准备最后一次南征,姚广孝(道衍

  • 嘉靖皇帝一生三个皇后,却没一个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瞻基的妃子,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是谁的儿子

    每次想到嘉靖皇帝和他的三位皇后,就不禁感叹,如果万历皇帝有他爷爷的手段,明朝万历年间就不至于有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堂堂皇帝也不用整天被一群大臣逼得没有办法,最后干脆躲到宫里不上朝了。要是在嘉靖一朝,大臣们敢做万历一朝大臣们做的事,朝堂都不知道会大换血多少次,带头的文官可能十族都诛没了。《明史》上对

  • 和朱元璋相守一生的马皇后是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到底多爱马皇后,朱元璋最喜欢的妃子,朱元璋最宠爱的三个女人

    皇帝有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人,但是这些人往往都是出于各种各样的政治考量纳进后宫,为的是制衡前朝大臣。《如懿传》中皇帝要如懿做他的皇后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万人之上,无人之巅,太孤独了”。皇帝就是处于这样一个位置,每天连枕边人都要提防着,毕竟他的喜好决定影响的是整个天下,所以谁都不能完全相信。我们

  • 乾隆为什么不喜欢继后生的儿子永璂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大清历史上,在乾隆之前,从未有过嫡子继位的先例。到乾隆登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国力强盛,于是乾隆还想做些祖宗没有做到的事情,就是让嫡子登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立嫡立长”向来是正统,但是在清朝可能是皇子们都太优秀了,皇帝也不会只重点培养嫡子,所有皇子受到的教育都是一样的,而

  • 北魏皇姓拓跋改姓元,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帝国的开国君主乃鲜卑人拓跋珪,由他建立的帝国,后世君主自然皆姓拓跋,但是自北魏第七任皇帝起就全改姓元了,对于没有深究这部分历史的人大概都认为,北魏帝国被某某元姓的人篡权了,所以改姓元,其实并非如此。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一切都是因为北魏的第七任皇帝孝文帝拓跋弘,他自幼便接受

  • 能战胜关羽,那与马超单挑,庞德赢得机率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庞德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三国名将中,关羽马超庞德魏延的武力值是难以估量的:关羽三十回合战平纪灵,纪灵被十个回合刺死;张飞数百回合战平马超,却把赤膊战马超的许褚挑落马下;庞德是马超的部将,但却能战胜并射伤关羽,那一箭直接导致了关羽打不过徐晃。关羽的败亡之路,是从中了庞德那一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