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登基之后为何要杀掉封丘门守将?有什么用意

赵匡胤登基之后为何要杀掉封丘门守将?有什么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21 更新时间:2024/2/4 8:34:26

赵匡胤登基之后为何要杀掉封丘门守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契丹大军联合北汉挥兵南下。后周恭帝、年仅8岁的柴宗训不知如何是好,在宰相范质的建议下,朝廷派遣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赵匡胤领兵抵御。没想到的是,两天后,赵匡胤竟然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利用黄袍加身,带领将士们反攻开封城,进而建立了宋朝。

根据《宋史》等官方史料记载,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前,完全没有预谋,甚至是被赵普等人“逼”着称帝的。这种说法,虽然颇具争议,但也有其合理之处,因为赵匡胤发动兵变之后,挥师攻打开封,开封外城的守将,并没有人接应赵匡胤,他甚至一度被拒之门外。

赵匡胤出生于军旅家庭,五代乱世,赵匡胤凭借自己的骁勇和机智,得到了后周太祖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的重用,并且屡立战功。公元958年,赵匡胤随柴荣北伐,虽然连战连捷,但无奈柴荣突然生病,退兵回京后卧病不起,最终驾崩。临终前,赵匡胤接替张永德担任殿前都检点,因此,在听闻契丹大军入侵时,赵匡胤被委以重任,率军迎敌。

陈桥驿离开封只有40里,赵匡胤正月初二带兵出发。正月初三这天正好是他的原配妻子的忌日,赵匡胤因此饮酒怀念亡妻,酒入愁肠,半分醉意。赵普和赵光义见时机成熟,便劝大家说:“当今皇帝年幼,不能亲征,我等用性命为国效力,皇帝并不记得我们的功劳,不如趁此机会拥立成年的将领为帝。”

赵普的这个建议极大地煽动了将士们的情绪,大家纷纷建议拥立主帅赵匡胤为帝。然而,赵匡胤听闻后,却连连推辞。最终,将士们趁赵匡胤喝醉,用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然后跪倒在赵匡胤面前,齐呼“万岁”。赵匡胤知道木已成舟,不造反就是一死,于是振臂一呼,掉头向开封挺进。

当然,很多人质疑赵匡胤造反并非被逼无奈,因为从事先准备好的黄袍,以及赵匡胤之母杜氏所言“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的细节来看,可能他早有预谋。但唯有一点解释不通,当时的开封城分为外城和内城,赵匡胤安排石守信等人率领禁军在内城接应自己,但却在进入外城时遇到了挫折。史载:

宋艺祖推戴之初,陈桥守门者拒而不纳。

柴荣在位时,对开封城进行了外扩,开封外城一共设有12座城门,其中,北面的城门有4座,分别为陈桥门、封丘门、酸枣门、卫州门。离赵匡胤最近的城门是陈桥门,赵匡胤率军杀回开封时,陈桥门的守将见赵匡胤反叛,不开城门。赵匡胤不得不绕到其他城门,但其他城门也一样坚守。按理说,内城比外城防卫更加森严,赵匡胤既然让石守信在内城配合自己,为何在外城没有提前做安排呢。因此,说赵匡胤提前预谋造反的,这一点解释不通。

且说赵匡胤绕了一大圈,始终没有将领为他开门,当他绕到封丘门时,封丘门的守将主动投降,立即打开城门迎接赵匡胤。

遂如封丘门,抱关吏望风钥。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赵匡胤登基后,他却下令:杀掉封丘城门的守将。

及即位,斩封丘吏而官陈桥者,以旌其忠。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赵匡胤继位后,斩杀了封丘门的官吏,而晋升了陈桥门的官吏,目的是表彰后者的忠诚。

这就很奇怪。那些没有主动给赵匡胤开城门的将领,例如陈桥门的将领,都得到了赵匡胤的提拔和奖赏。主动给赵匡胤开门的封丘门将领,却被赵匡胤无情地杀了。若不是封丘门将领主动投降,赵匡胤除了攻城外,根本没有办法快速进入开封外城。封丘门守将立下如此大功,赵匡胤为何要杀掉他们呢?

实际上,这是因为,随着站的位置不同,赵匡胤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赵匡胤起兵造反时,当然希望后周的将领能够主动投降,向自己敞开大门。然而,当他登基为帝后,必然不能容忍主动向叛军投降的守将,因为如果人人效仿这些不忠诚的守将,那大宋的都城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

所以,赵匡胤做出了表彰忠臣、诛杀叛臣的决定,只是可惜了封丘门的这些守将,本以为自己会被封妻荫子,结果却因太“主动”,丢了卿卿性命。

从历史成就上看,赵匡胤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君主,但赵匡胤诛杀封丘门守将这件事却有很大争议。明朝文学家冯梦龙认为,赵匡胤此举是奖罚分明,值得提倡。然而,更多的人则为这位将领感到可惜。您是什么观点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吕后的一生堪称为传奇,那史书有详细记载吕后的死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爱吕雉还是戚夫人,吕后简介,吕后做了哪些坏事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情加重,她临终前依然不忘巩固吕氏势力,还告诫后人要警惕刘氏还有大臣。吕后的后半生也是堪称传奇,只是汉朝此后还是回到了刘氏手中。那这次主要是想和大家讨论下吕后的死因,网上有一种说法,称吕后是死于狂犬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吕后的死因,她病逝时也只有61岁

  • 杨真一:唐玄宗李隆基的淑妃,最后出家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活了几年,唐玄宗退位后过得怎么样,李隆基的皇后是谁

    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妃,一生无子但平淡安稳,最后得以善终,去世时58岁。你们知道她是谁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她的故事,一起看看吧!杨淑妃,闺名真一,所以也叫杨真一。李隆基后妃众多,其中最出名就是杨玉环了,还有梅妃、武惠妃等。今天咱们说的杨真一呢,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后妃罢了,

  • 王皇后是如何引狼入室,让自己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引狼入室的意思是什么,王皇后,宝玉挨打的深层原因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皇后是如何引狼入室,让自己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高宗李治因为幼年丧母,所以有比较严重的恋母情结,于是,他在宫中就看上了比他大上一段年龄的武媚娘。在李世民死后,李治就开始和武媚娘私通了,当时的武媚娘还是在寺庙中的尼姑。李治与武媚娘私通

  • 东吴名将蒋钦的一生有何作为?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忠臣都是什么下场,曹魏64名将,西汉有位名将一生战功00

    东吴名将蒋钦的一生有何作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提到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组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和曹魏五子良将。对于蜀汉五虎上将来说,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这五人,而曹魏五子良将则聚焦了张辽、张郃、乐进、于禁、徐晃这五位名将。实际上,对于东吴来说,

  • 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为何要强抢驸马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视频,赵匡胤醉酒斩三弟,赵匡胤抢得谁的皇位

    赵匡胤抢王承衍为驸马,绝不仅仅是看中了他的仪表、人品或者才学,根本原因是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好爹:殿前都指挥使、忠正军节度使王审琦。赵匡胤:抢了一个驸马爷北宋开宝三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打算给长公主给招驸马。长公主是他第四个女儿,先前生的三个女儿不幸全都夭折了,所以对此女极为宠爱。赵匡胤是有主见的

  • 叶赫那拉孟古:清太祖一生难以忘怀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清太祖皇后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根正,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的关系

    叶赫那拉孟古是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女性。虽然她不像武则天、长孙皇后她们那么出名,但是成功男人的身后,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叶赫那拉孟古,就是清太祖身后的这个女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她是部落首领最宠爱的女儿,当初努尔哈赤想要联姻的时候,部落首领觉得努尔哈赤是个人才,对他赋予了很大的期望,于是提出把自己的二女

  • 曹操和结发妻子丁氏的爱恨情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夫人的结局,楚汉之争曹氏结局,刘邦曹氏后面怎么了

    丁氏被曹操赶回娘家后,心情反倒平静了下来,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天天在家纺纱织布。不久,曹操冷静之后,感到对不起丁氏,便派人去接她,但被丁氏拒之门外。曹操,一代枭雄,一生果敢刚毅。然而,他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比如,他与丁氏就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最后以悲剧结束,令人唏嘘。丁氏是曹操的结发妻

  • 揭秦始皇与一位寡妇的绝世情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寡妇,秦始皇一生未娶的原因,秦始皇为何偏爱50岁的寡妇

    在秦始皇叱咤风云的一生中,女人既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又在他眼中微不足道。他既感激母亲赵姬与吕不韦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又为自己无法明了的身世恼羞成怒,他无法容忍自己的母亲是一个与若干男人有染的庸俗女人,因此一怒之下将她永远囚禁在深宫。而眼前这位已经悄然离开人世的老妇,一位来自西南偏僻穷乡的寡妇,却使

  • 文天祥拒绝降元:其妻女被逼成为元朝宫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天祥拒绝降元举例,李世民抢了李元吉女人,李隆基杀太平公主

    南宋著名宰相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元朝皇帝对他许以高官,但文天祥不为所动,直到死也没有改变心意。人们对文天祥的死感到惋惜,文天祥拒绝降元的史实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1276年,元军直指临安,南宋的谢太后抱着5岁的宋恭帝,领着皇亲宗室向元朝投降。与此同时,不愿投降的文天祥等拥立宋恭帝的弟弟

  • 书生退敌:虞允文的一战让南宋再活了1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穿越到南宋末年,宋史虞允文传,虞允文和岳飞

    如果不是对历史有着足够深厚了解,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说出虞允文是何许人也。那虞允文到底是什么人呢,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呢?图片来源于网络虞允文是宋朝名臣,是一代文人志士。他最卓著的功勋当属率兵抵抗金军入侵,取得了采石大捷。随着南宋日渐衰败,金兵屡屡来犯。金兵在完颜亮的带领下,一路向南挺进,直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