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大兴文字狱的六个皇帝,分别是谁?

历史上大兴文字狱的六个皇帝,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08 更新时间:2024/2/16 11:37:04

“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乱讲”,历史上血的教训证实了这句话绝对是真理!历史上因为乱说话被喜欢咬文嚼字的揪住小辫子导致灭族的惨祸真的不少,看嘛,一句话说错后果真的很严重!这些喜欢发表言论的名人生不逢时,偏偏碰到这些喜欢大兴文字狱的帝王,只能自认倒霉了!那么历史有名的“文字狱控”帝王都是谁呢?第一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第三位皇帝,是道武帝拓跋珪孙子拓跋嗣的儿子

拓跋焘早期雄才大略,后来变得疑神疑鬼,和他爷爷一样,这也是他被刺杀的原因!拓跋焘最狠毒的一次就是诛灭史官崔浩的全族,公元450年,实事求是的崔浩在《国史》中直言不讳的记录拓跋氏家族的往事,里面有许多言论提到拓跋氏家族屈辱的历史,拓跋焘大怒,将崔浩等史官全部诛灭九族,史称“国史案”,被株连的还有崔浩的亲家等家族!由于拓跋焘的残暴不仁,公元452年2月,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杀死,时年43岁!

第二位,“乌台诗案”的主人公苏轼苏东坡!苏东坡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也是一位美食家,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喜欢发牢骚,差点要了他的命!公元1079年的宋神宗年间,发生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苏轼是反对变法的,他由徐州调任湖州,期间他上书皇帝,拍了几句马屁,不知道见好就收的苏轼在后面发了几句牢骚,这就是《湖州谢上表》,这下子炸锅了,他被监察御史何正臣告发,何正臣弹劾苏轼,说他诽谤朝政,

暗骂皇帝迂腐,讽刺丞相王安石无事找事!由于苏轼是文坛领袖,他的言论激起轩然大波,监察御史舒亶是个细心人,他四处搜集苏轼的诗稿,企图找出蛛丝马迹置他于死地,还真找到了,比较有名的就是“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这只是其中一首,里面提到“龙”等违禁物,何正臣等弹劾苏轼有不臣之心!

皇帝大怒,下令将苏轼逮捕,幸亏他的弟弟苏辙上下打理,将苏轼的一些诗稿全部烧毁,苏轼和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以及其他18个人全部被罚俸禄,苏轼再次被贬,他曾经两次想跳湖自杀,结果没死成,不然就不会留给后人“东坡肉”这道名菜了,苏轼之所以成为美食家,是因为他喜欢发牢骚,发了牢骚就被贬官,总之这辈子几乎全是被告人,上被告席上了瘾!他一贬官就喜欢琢磨美食,所以说“多吃饭少说话”,明哲保身才是硬道理!

第三位,朱元璋,朱元璋是个狠人,他杀人如麻,搞批发式的屠杀功臣,但是他肃贪确实为百姓着想!朱元璋的经历太坎坷,他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和尚做过反贼,最忌讳“光头”“和尚”“贼”之类的字眼!偏偏有一个没事找刺激的人触碰了这个导火索!这个人叫徐一燮!朱元璋过生日,这个家伙觉得拍马屁的时候到了,于是写了一张贺寿表,里面称赞朱元璋“光天之下,天生圣人”!

没啥毛病啊,但朱元璋看了大怒,光就是光头,圣人就是僧人,这是讽刺皇帝做过和尚啊,于是徐一燮被杀,蒋质等人上贺寿表称颂皇帝“以身作则”,结果朱元璋想象力太丰富,说“则”和“贼”同音,这是暗骂自己当过造反的贼啊,于是蒋质等人全部被杀!还有一个叫卢熊的,朱元璋封他为山东兖州知州,并刻印绶,但是朱元璋是个大老粗,兖州的兖又难写点,他将兖州刻成了衮州!卢熊是个文化人 ,看到皇帝写错字了,

于是正直的老卢上书皇帝请求将错字改过来!哪知朱元璋很不要脸,他死鸭子嘴硬,非说兖州就是衮州,敢说朕错了,活腻歪了,于是可怜的卢熊被杀了!朱元璋真坏!第四位,康熙,这位是清朝入关第二位皇帝,都说是千古一帝,但是他也是文字狱的发起者,他的儿子雍正继承了他的“优点”!第五位,雍正,他将文字狱发扬光大,文人拍马屁始终是咬文嚼字,他给雍正写了一幅字,“维民心止”,雍正看后大怒,“维”就是“雍”字去掉头部,

“止”就是“雍正”的“正”去了头,这是叫我“雍正无头”啊,好吧,我先让你无头吧!还有徐俊,他把“陛下”写成“狴下”,被雍正革职,后来又翻出徐俊的诗稿,里面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被雍正下令斩首!要说雍正喜欢较真,他的儿子才是这里面最狠毒的人呢!第六位,乾隆,这位大兴文字狱的规模直接秒杀前五位,朱元璋都白给!胡中藻的“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怒斥“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你这是安得什么心”?

胡中藻被判为谋逆大罪,胡中藻被凌迟处死,同时被诛灭九族!整个清朝“文字狱”一共有160多起,乾隆在位期间发生了130多次,死在乾隆刀下的冤魂有王锡侯,因为修改康熙字典被诬告诽谤康熙,被乾隆满门抄斩,沈德潜写过牡丹诗,里面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被乾隆认为是他暗骂满清是异种,于是掘坟毁尸灭迹,诸如此类的还有徐述燮父子等,都是因为言论被诛灭全族,乾隆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千古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坑”的封号,被封的人都没好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阶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即便是在朝为官也有高下之分,官阶越高的人封号越响亮,这不仅代表了朝中的地位,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肯定。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封号,只有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有这个资格。对于古人来说,最大的荣誉莫过于封侯,拥有这个封号的人都是人中之龙,即便是贵族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 雍正最宠信的三位大臣,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九子夺嫡是一场非常浩大的争斗,最终以四阿哥的胜利结束,也不是说康熙的其他儿子不行,而是康熙实在是太厉害了,将所有的优秀人物都生在了这个时候,才不免有了这场争斗,如果他们都单独的放在不同时期,肯定每一个都可以成就一番大事。在这场腥风血雨中雍正获得了最终胜利。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虽

  • 司马懿一眼看穿空城计,为何还要撤退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三国中各个英雄的事迹,大家都是仁者见仁,其中一些精彩的章节,也往往包含一些人生的大道理,里面的人物意气风发,让人非常的向往,所以才有了“老不读三国”的说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乱世中,各方能人大显身手,都希望自己追随的主公能够成就大业,其中当显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交锋最为厉

  • 汉光武帝刘秀在一统天下时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汉光武帝刘秀的文章。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历史明君,毛主席曾评价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刘秀白手起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创造一个伟大的东汉王朝。本文通过《后汉书》和《智慧全集》来分享刘秀的一个关键故事。有句谚语叫“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因为书生

  • 乾隆皇帝的初恋是谁?是富察皇后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的风流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毕竟在大清朝还没有哪个皇帝像他一样频繁下江南,以体察民情的名义去谈情说爱,处处留情。但是即便如此,乾隆皇帝宠爱的女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至于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女人,都知道的第一人莫过于富察皇后了,也就是历史上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去世后,最受宠的就是令妃。感兴趣的读者

  • 为何会说魏文侯与齐桓公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魏文侯与齐桓公相比谁更出色,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二位都是先秦时期优秀的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魏文侯则带领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雄数十年。但考虑到创业难度、工作手段、最终成果等各方面,我们可以说:魏文侯不仅能比肩齐桓公,甚至碾压了对方。齐国底子厚,

  • 杨贵妃在百果当中独宠荔枝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杨贵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荔枝时是怎样的一番动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与其对饮,杨贵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当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

  • 刘表临终前,将荆州托付给刘备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刘表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三国演义》中,刘表曾多次有意将荆州托付给刘备,然而刘备认为他自己受到过刘表的恩义,因此他坚持不肯接受刘表的请求,只愿辅佐刘表的子嗣守住荆州。虽说这段记载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在《三国志》中,刘表托付荆州给刘备是有迹可循的,在

  • 李林甫能专政十九年,又让安禄山忌惮,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李林甫,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古代重视门第,皇族后人一般都被封王封侯,可李林甫却是个特例。他虽贵为长平王之后,却未得到祖宗庇荫,只在地方得了个一官半职。可后来他又凭借雷霆手段,打破层层桎梏,成了百官之首。你可知李林甫为何能实行十九年专政,又为何让安禄山如此忌惮?李林甫刚开始只做了个地方的小官,所谓小

  • 玄武门之变后如果李建成还活着,李世民能成功继位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后如果李建成还活着,李世民能成功继位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听说过玄武门兵变的朋友都知道,这次兵变以李世民射杀太子告终,但如果太子李建成提前察觉,并逃出城门,李世民还能成功即位吗?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