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黄巢起义为何能够横扫天下?

揭秘:黄巢起义为何能够横扫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10 更新时间:2024/1/25 12:23:16

黄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起义,正是在黄巢的带领下,辉煌的大唐帝国最终陷落。取而代之的后梁朝,其开国之君正是黄巢的部下朱温

公元873年,他在山东带着几千人起兵反唐,此后他一路突进,攻入河南,不到十天攻破八个县,东都洛阳那些朝廷权贵都吓得半死。因朝廷向义军领袖王仙芝招安,王仙芝和黄巢关系破裂,两人分道扬镳。878年,王仙芝被杀,部下全部归顺黄巢。黄巢遂有兵马十余万。

网络配图

此后,他攻下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在广东时,黄巢本想接受朝廷招安,但是双方的条件谈不拢。黄巢再次出兵,从湖南长沙攻入洛阳,最终兵不血刃取得长安。

黄巢为何能在短短数年间横扫天下,几乎无人可以阻挡?

黄巢本是个落地举子,颇通文墨。我们的课本上有他少年时期诗作。诗作写得霸气十足“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小小年纪的黄巢,就已经发誓要改天换地,闯出自己的一片世界。

也就是说,他可不是一个毫无知识的泥腿子。黄巢应当看过兵书,了解兵法,对唐朝军队的常规战术有着相当的了解。不过,我们能否就此认定黄巢是一个军事天才?或者说其将略就高过同时代的那些唐朝将领呢?

绝非如此!

黄巢之所以能够横扫天下,和当时藩镇割据,大唐朝廷权力微弱密切相关。

网络配图

黄巢大军在经过湖北时,遭到唐朝大将刘巨容重创。部下劝说刘巨容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被刘拒绝。刘巨容说:“国家喜负人,有急则抚。事宁则或弃之或更得罪。不若留敌以为富贵之资。”

刘巨容的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时大唐帝国存在的问题。

唐玄宗之后的那些帝王,或者短命,或者才能平庸。在安史之乱平定后,都无法收拢兵权。结果,藩镇割据的局面愈发严重。逐渐出现了皇帝号令难以出关,甚至不出都城的尴尬局面。各地节度使一旦去世,朝廷无法任命新节度使,大都由其子侄或者部将接任。

朝廷不但丧失了地方的人事权,也基本上丧失了地方的财税权。

天下只有东南的藩镇按时缴纳赋税,比例大约占四分之一。河北的几个藩镇一毛钱也不上交朝廷的,比例也大约占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子二的藩镇,想交就交,交多少随意。于是,唐朝中央日渐窘迫。

网络配图

这也是刘巨容所说朝廷为何经常辜负地方官员的重要原因,因为它已经无权、无钱。一旦朝廷只能够用谎言来欺骗官员百姓,那就离崩溃不远了。

也就是说,黄巢的成功,更多的不是因为他本人的优秀,而是因为大唐垂垂老矣,内部的弊端尤其是制度的问题实在太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关羽职业生涯后期为何屡遭菜鸟侮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先谈关羽其人: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公元161年生,河东解良人,在三国演义里提到他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关羽杀之后逃难江湖,于184年黄巾起义时逃至涿郡(河北涿县)遇到刘备在召集人马,便跟张飞一起追随刘备,当时他只有23岁。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关羽是身长九尺(汉尺一尺是现在的23.4公分),髯长二尺,面

  • 真实三国 刘备为何不看好诸葛亮军事才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之所以不信任诸葛亮,主要是由于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出奇招、险招。刘备求功心切,不欣赏这样的谋士。所以刘备把他定位为相才,而不是帅才。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从此以后,刘备用兵打仗处处倚靠着这位神奇的军师而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诸葛亮也被认为是三

  • 曹操三请诸葛亮为何最后功败垂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网络上有这么一个故事,说诸葛亮兄弟诸葛诞,见曹操十分爱贤求才,便也去投靠;曹操和他交谈后觉得他才华出众,十分喜欢,便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每次布阵行兵总要问问他的见解.诸葛诞见曹操如此重感情,讲义气,便向曹操推荐了诸葛亮.他形容诸葛亮十分厉害:自己的本事和他比,还不及九牛身上的一根毛.于是乎,惊讶之余

  • 曹操兵败赤壁的真正凶手竟是一只看不见的“虫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里周瑜在赤壁之战前,说曹兵犯了四大忌:一是马腾、韩遂未灭,后方不稳,二是北方兵不利水战,三是马无草料,四是北方兵水土不服。对于这些原因,网络解释的很多,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今天要说的是造成曹操赤壁大败的原因,竟然是一只小得你根本看不见的“虫子”,这话从何说起呢?建安十三年(208)的

  • 曹操玩什么阴招让三国一城市人口减半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汉中大量人口曾被曹操强行迁徙到关中、洛阳一带,《三国志·武帝纪》和《三国志·张鲁传》曾记载了这段历史。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初,魏公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盘踞汉中的张鲁。三月到陈仓。五月,武都河池的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曹军经过激战,攻克了河池,打通了南下的道路。七月,

  • 诸葛亮成中国历代丞相代表靠的竟是这种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六出祁山背后让人落泪的无奈总觉得丞相只有一个,权利特大。以前看电视康熙大帝,上书房大臣都被称为某相,什么索相明相听着觉得挺别扭,感觉像是王总李总似的丞相大泛滥。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个,大权独揽,那谁还当皇上呀,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还是皇上的呀。大概是因为奸相权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会有这种

  • 曹操最欣赏的一位接班人是怎么挂掉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曹冲的死,现在网络上演绎的版本很多,基本都集中在曹丕和曹植这两位哥哥身上,甚至还有人怀疑司马懿。总感觉帝王家庭太复杂了。虽然这些猜想没有什么证据,但更多历史真相的背后还暗藏着另外一种真相,谁说不是呢?记的小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孙权不知为什么送了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象的重量,就问

  • 汉文帝刘恒:一不小心就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恒是怎么当上的皇帝,刘恒为什么当上皇帝,汉文帝和汉景帝是什么关系

    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公元前196年刘恒取代陈豨在赵国的地位,被封为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后,作为当时刘邦最大的儿子,刘恒被周勃和陈平等大臣拥立为汉文帝。因为刘恒长期不在权力中心,汉文帝在位时主要做了三件事:消番、与匈奴和亲、无为而治。网络配图汉文帝的母亲刘

  • 诸葛亮两大致命弱点让蜀汉最终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小说塑造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其中尤以诸葛亮较为突出。《三国演义》中尊刘抑曹的倾向比较明显,所以较多着墨于蜀汉集团的人物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很多有关《三国演义》的出版说明、前言、评论等文章都认为作者把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位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全才,有着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芈八子,靠什么能执政36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芈八子,靠什么能执政36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般来说,异国女子若嫁给皇室,那就成了稳定两个联盟的牺牲品,她们虽然会得到应有的厚待,但她们的权力普遍不高。因为她们毕竟是异国人,不会全心全意帮助本国,甚至还有可能是异国派来的奸细。可芈八子却打破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