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何以最终斗不过司马懿?

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何以最终斗不过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04 更新时间:2024/2/7 2:05:22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认为司马懿诸葛亮的手下败将,其实却不然。通观《三国演义》,论智慧,论兵法,论谋略,诸葛亮虽然都远胜于司马懿一筹,他不仅能用一座无人把守的空城让司马懿兵退三十里,即便是身后也能让“死诸葛”吓倒司马懿的十万雄兵。但是最后诸葛亮却没有斗得过司马懿,致使蜀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每一次都是兵退而回,无果而终。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什么斗不过司马懿?为什么司马懿总是能将数十万蜀汉大军挡在国门之外?深究其中的原因不外有以下六条:

首先,诸葛亮受到汉家正统思想熏陶,一身儒雅之气,两袖君子之风,谋略多用于战场对阵,心机却很少用于自身安危,他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非是偶然之言;而司马懿受到的是曹操的“宁愿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的唯我思想影响,为人处世,上阵交兵,总是先考虑自己的生前身后、成败功过。

第二,诸葛亮受先主刘备知遇之恩,因而一生常怀报恩之心,不论平时生活,还是率军打仗,无不以报恩为大,这就大大加重了他为人做事的负担,曾有人见诸葛亮事必躬亲,夜以继日,就劝阻说:“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诸葛亮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可见诸葛亮心中的负担之沉重;而司马懿既无忠君之意,更无报恩之心,带兵打仗一身轻松,一切以掌握兵权为大,有了兵权就有了一切,因此司马懿一生都在谋划如何牢牢掌握兵权。

第三、诸葛亮受到汉家正统思想熏陶,总是用“天授皇权”的思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每次后主刘禅一道撤兵的圣旨,诸葛亮无不惟命是从,因此贻误了许多出奇制胜的战机,致使六出祁山,功败垂成;而司马懿带兵打仗时,却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信条,一切以军事上的胜利为准则。对诸葛亮的做法,司马懿就曾感叹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第四、司马懿城府深厚,心机莫测,善于隐身蛰伏权术,他在罢职回乡期间,虽然时刻准备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但他平日却稳坐船头,安然垂钓,韬光养晦,以应万变;这一点,是高居相位、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难以做到的。

第五、司马懿善于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即便身穿诸葛亮派人送来的女人的衣服也在所不计;这一点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诸葛亮做不到的。可以想见,如果是司马懿为诸葛亮送来女人的衣服,一定会被诸葛亮骂得狗血喷头。

第六、诸葛亮一生谨慎,处世小心,不论平日政务,还是率军出征,他总是身体力行,事必躬亲,甚至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这样不仅影响他在军事上精力的集中,而且也加重了他体力上的付出,再加上他生活朴素,吃食简单,这无疑加快了他衰老的速度;而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这些做法颇有微词,曾有一次,司马懿询问诸葛亮派来的使者说:“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答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司马懿便告诉帐下的诸将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不久,诸葛亮便病逝于五丈原。这说明司马懿不仅对诸葛亮的这些做法不以为然,而且他有着与诸葛亮根本不同的军事策略和治军方法,以及饮食习惯。

从古至今,诸葛亮始终被人们认为是正人君子,而司马懿却被人们一直称为奸滑小人。用现代话说,诸葛亮是一个好男人,而司马懿是一个坏男人。然而,诸葛亮的正人君子的风范却成了他六伐中原、无功而返的主要原因,而司马懿的小人行径反倒成了他克敌制胜、功成名就的法宝。可见,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它不可逆转和难以预料的自然规律。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法的故事,又一次提供了君子斗不过小人,即好男人斗不过坏男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这也充分说明,古人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何说魏文帝曹丕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斗争中,才华横溢的曹植一直占据优势,曹操多次公开夸奖曹植,表扬曹植像自己,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话语之间俨然视曹植为自己的头号接班人。当曹植在满朝大臣面前出口成章,侃侃而谈的时候,曹丕在哪呢?曹丕一个人呆在角落,低着头生闷气。可是谁让自己天生才气不足呢?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和曹

  • 揭秘:杨家将长子杨延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影响极大、可谓妇孺皆知的《杨家将演义》中,老令公的第六个儿子杨六郎(杨延昭)披肝沥胆精忠报国,颇有乃父遗风,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历来为后世称颂。但根据《宋史》所载,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也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杨延昭并非是演义中所说的杨家的第六个儿子。与演义相同的是,《宋史》记载杨业确有七个儿子。但

  • 李承乾作为李世民的太子 李承乾最后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唐代李承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承乾为何要造反?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李承乾作为大唐太子,为何最终选择造反?这件事历史上向来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猜测有很多,大家纷纷各执一词,那么到底为什么李承乾最后选择造反呢?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应该是因为这一个。首先

  • 都说虎毒不食子 唐玄宗为什么连杀三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唐玄宗和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堪称英主,为何却杀死三个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唐代的统治达到空前的繁荣与昌盛,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达到顶峰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堪称是一位英主了,但是他在位期间却铸成大错,亲手杀死三个儿子!

  • 历史上李世民的儿子大部分都走上了谋反的道路,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倘若说起中国古代著名皇帝的话,唐太宗李世民必定算得上是其中之一,此人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也是唐朝历史上最为出名的皇帝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唐朝走向了盛世。但是便是这样优秀的一个人,他的儿子们却不怎么样,很多都走上了谋反的道路,他的大儿子

  • 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什么时候?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对曹魏发起的五次进攻战。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事先声称从斜谷道攻取郿城,派赵云和邓芝率领一支偏师为疑兵,占据箕谷,而诸葛亮本人则亲率蜀汉大军主力,攻打祁山。此战,诸葛亮大军声势浩大,军纪严明,

  • 高干在官渡之战后的结局如何?他为何要背叛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官渡之战爆发在公元200年,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性一仗。高干(?~206年),字元才,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出身于东汉望族陈留高氏。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大将军袁绍外甥。袁绍,在三国里也是位不可忽视的人物,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最巅峰时

  • 秦始皇究竟是个怎样的皇帝?他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曾先后消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也曾痴迷道教,挥霍金钱求仙;他甚至焚书坑儒,用残酷的惩罚迫使百姓臣服于他。有人说他是一个永恒的皇帝,又有人说他是暴虐无道,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皇帝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始皇可谓是英明盖世。他

  • 白起的名声为何这么响?他有哪些辉煌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一生之中没有一场失败的战斗,秦国占领了70多个城市,扩大了数千里的土地,奠定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基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白起一生的辉煌战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为秦国扫平东进之路——伊阙之战伊阙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93年,

  • 探索韩信起起落落、跌宕起伏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世奉为“兵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起起落落的一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据说韩信年轻时骄纵狂傲,被平民羞辱,也没有出头之日。之后他先投靠想要复楚的项羽军营中,但是得不到赏识。之后,又去了汉王刘邦手下,深受到萧何的赏识。萧何以项上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