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理解曹操的“外易简而内机明”?注重实用

如何理解曹操的“外易简而内机明”?注重实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163 更新时间:2024/2/7 1:47:15

各代历史名家对曹操均有比较中肯的评价,有褒有贬,但基调基本一致,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就个人性格而言,窃以为,陈寿的“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和郭嘉的“外易简而内机明”,评价比较靠谱。前者好理解,后者有些文言。官渡之战时,袁绍手下有个谋士叫许攸,大概是因为经济上有些问题,在河北混不下去了,就叛逃投奔曹操。听说许攸深夜“来访”,曹操高兴得鞋也来不及穿就跑出来迎接。“跣足迎友”的典故就出在这儿。曹操的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性格特点是什么?随意、率性之余,还有一点点小做作,说他矫情也成,但“外易简”似乎更为主流。

许攸一到曹营,果然就解了曹操的大难题。他一共给曹操献了两条计,先是建议曹军假扮袁绍大将蒋奇的部队去烧毁乌巢的屯粮,再就是提出决漳河水灌城,使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完胜,功劳是不小的。但许攸这个人不光经济上有问题,还有居功自傲的毛病。在进入冀州时,他没大没小的,一时兴起,跃马曹操之前不说,居然还扬鞭大嚷什么“阿瞒,汝不得我,安能人此城来?”曹操只是大笑,可“众将闻言,俱怀不平。”

曹操此时为何“大笑”?赵炎思量了一下,不禁毛骨悚然,隐约记得他对付击鼓骂曹的祢衡,也大笑过。表面看来依旧是他的“外易简”,显示有度量,无所谓嘛,但内心是怎么想的呢?后来许褚一剑砍死许攸,曹操也只是“深责之”,并未真正追求,说明他心中对许攸是反感的,许攸有大功,这种反感不能表露出来。这就叫“内机明”,心里比谁都明白。陈寿说曹操“不念旧恶”,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对于有用的人才,不管杀妻盗嫂、不忠不孝、鸡鸣狗盗之徒,曹操都会用。

比如这个许攸,跟袁绍是老朋友,临阵倒戈,卖主卖友,不讲信义,还是个贪官,曹操照样用他。郭嘉呢,曾被为人正派的陈群多次公开批评“行为不检点”,郭嘉却依然故我,丝毫不悔改。可曹操不管,更加看重他。荀彧的问题更严重,是政治问题,准确地说,是立场问题。汉献帝想通过自己的老丈人伏完联络一帮人对付曹操,荀彧知道这事,没有及时报告。曹操听说后很生气,但没有深究,因为荀彧有用。

“不念旧恶”只是曹操“外易简”的外衣罢了,他是不屑做表面功夫,“内机明”才是曹操的真性格。比如,对于那些没有用的和不能为他所用的人,他就不再“外易简”了,说杀就杀,毫不客气。赤壁之战前,曹操在铜雀台横槊赋诗,刘馥偏要去多嘴,说什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是如何不好,曹操当即就火了:“汝安敢扫吾兴”?举槊刺死了他。那个倒霉蛋杨修也是如此,多大点事呀,就让人家流血。

对曹操的“外易简而内机明”,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去品。逢乱世,做大事业,得用人啊,想让人家跟着自己去玩命,不宽容点咋行?不拘小节,不问过去,人际关系简单一点(外易简),容易招揽人心。还得想着给有用的人来点实在的好处,境界可以不高,待遇一定要高,再把那些光吃闲饭没有用处的家伙赶走或者找借口杀掉(内机明)。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两个字:实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何以最终斗不过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其实却不然。通观《三国演义》,论智慧,论兵法,论谋略,诸葛亮虽然都远胜于司马懿一筹,他不仅能用一座无人把守的空城让司马懿兵退三十里,即便是身后也能让“死诸葛”吓倒司马懿的十万雄兵。但是最后诸葛亮却没有斗得过司马懿,致使蜀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每一

  • 揭秘:为何说魏文帝曹丕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斗争中,才华横溢的曹植一直占据优势,曹操多次公开夸奖曹植,表扬曹植像自己,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话语之间俨然视曹植为自己的头号接班人。当曹植在满朝大臣面前出口成章,侃侃而谈的时候,曹丕在哪呢?曹丕一个人呆在角落,低着头生闷气。可是谁让自己天生才气不足呢?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和曹

  • 揭秘:杨家将长子杨延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影响极大、可谓妇孺皆知的《杨家将演义》中,老令公的第六个儿子杨六郎(杨延昭)披肝沥胆精忠报国,颇有乃父遗风,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历来为后世称颂。但根据《宋史》所载,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也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杨延昭并非是演义中所说的杨家的第六个儿子。与演义相同的是,《宋史》记载杨业确有七个儿子。但

  • 李承乾作为李世民的太子 李承乾最后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唐代李承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承乾为何要造反?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李承乾作为大唐太子,为何最终选择造反?这件事历史上向来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猜测有很多,大家纷纷各执一词,那么到底为什么李承乾最后选择造反呢?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应该是因为这一个。首先

  • 都说虎毒不食子 唐玄宗为什么连杀三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唐玄宗和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玄宗堪称英主,为何却杀死三个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唐代的统治达到空前的繁荣与昌盛,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达到顶峰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堪称是一位英主了,但是他在位期间却铸成大错,亲手杀死三个儿子!

  • 历史上李世民的儿子大部分都走上了谋反的道路,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倘若说起中国古代著名皇帝的话,唐太宗李世民必定算得上是其中之一,此人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也是唐朝历史上最为出名的皇帝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唐朝走向了盛世。但是便是这样优秀的一个人,他的儿子们却不怎么样,很多都走上了谋反的道路,他的大儿子

  • 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什么时候?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对曹魏发起的五次进攻战。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事先声称从斜谷道攻取郿城,派赵云和邓芝率领一支偏师为疑兵,占据箕谷,而诸葛亮本人则亲率蜀汉大军主力,攻打祁山。此战,诸葛亮大军声势浩大,军纪严明,

  • 高干在官渡之战后的结局如何?他为何要背叛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官渡之战爆发在公元200年,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性一仗。高干(?~206年),字元才,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出身于东汉望族陈留高氏。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大将军袁绍外甥。袁绍,在三国里也是位不可忽视的人物,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最巅峰时

  • 秦始皇究竟是个怎样的皇帝?他有哪些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曾先后消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也曾痴迷道教,挥霍金钱求仙;他甚至焚书坑儒,用残酷的惩罚迫使百姓臣服于他。有人说他是一个永恒的皇帝,又有人说他是暴虐无道,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皇帝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始皇可谓是英明盖世。他

  • 白起的名声为何这么响?他有哪些辉煌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一生之中没有一场失败的战斗,秦国占领了70多个城市,扩大了数千里的土地,奠定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基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白起一生的辉煌战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为秦国扫平东进之路——伊阙之战伊阙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