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大臣孙鑨简介:与陆光祖、陈有年并称“浙中三贤太宰”

明朝大臣孙鑨简介:与陆光祖、陈有年并称“浙中三贤太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61 更新时间:2024/1/23 15:55:30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鑨(1525年~1594年),字文中,号立峰,晚号柒园供事,浙江余姚横河孙家境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历官武库主事、武选郎中、文选郎中、光禄卿、大理卿、南京吏部尚书,入为吏部尚书。

人物生平

孙鑨(1525年-1594年),后人有误传作“孙龙”,字文中,号立峰,晚号柒园供事,明朝大臣,余姚(今浙江慈溪)横河孙家境人。时与平湖陆光祖、余姚陈有年并称为“浙中三贤太宰”。

孙鑨的父亲孙升(南京礼部尚书),祖父孙燧(礼部尚书),子孙如法。有弟孙铤(礼部尚书)、孙錝(太仆寺正卿)和孙鑛(兵部尚书)。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及第,授武库主事。

任武选郎中的时候,当时的尚书杨博很器重孙鑨。

明世宗好仙道之术,斋居深宫长达二十年,官员进谏即获罪,孙鑨仍竭力指出宠幸方士术士之害。孙鑨之言少有人听,于是他只好告病回乡。

隆庆元年,起用任南京文选郎中。

万历初年,累迁光禄卿。后告病还乡,一住十年,居于故里一小楼,宾客很少能见到他。

再次用,官复原职,进大理寺卿。常据理力争,帝均从其议。历南京吏部尚书,后来改任兵部,参与国家机务。后召命任为吏部尚书。

曾卧病三月,上书十次请求辞官回乡,才被允许。

逝世后,赠太子太保,谥清简,葬于会稽铸浦山。

明史记载

孙鑨,字文中。父升,字志高,都御史燧季子也。嘉靖十四年进士及第。授编修,累官礼部侍郎。严嵩枋国,升其门生也,独无所附丽。会南京礼部尚书缺,众不欲行,升独请往。卒,赠太子少保,谥文恪。升尝念父死宸濠之难,终身不书宁字,亦不为人作寿文。居官不言人过,时称笃行君子。四子,鑨、铤、錝、鑛。铤,南京礼部右侍郎。錝,太仆卿。鑛自有传。

鑨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武库主事。历武选郎中,尚书杨博深器之。世宗斋居二十年,谏者辄获罪。鑨请朝群臣,且力诋近幸方士,引赵高林灵素为喻。中贵匿不以闻,鑨遂引疾归。隆庆元年,起南京文选郎中。万历初,累迁光禄卿。引疾归。里居十年,坐卧一小楼,宾客罕见其面。起故官,进大理卿。都御史吴时来议律例,多纰盭,鑨力争之。帝悉从驳议。历南京吏部尚书,寻改兵部,参赞机务。命甫下,会陆光祖去,廷推代者再,乃召为吏部尚书。

吏部自宋纁及光祖为政,权始归部。至鑨,守益坚。故事,冢宰与阁臣遇不避道,后率引避。光祖争之,乃复故。然阴戒驺人异道行,至鑨益径直。张位等不能平,因欲夺其权。建议大僚缺,九卿各举一人,类奏以听上裁,用杜专擅。鑨言:“廷推,大臣得共衡可否,此‘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之义,类奏启幸途,非制。”给事中史孟麟亦言之。诏卒如位议。自是吏部权又渐散之九卿矣。

二十一年,大计京朝官,力杜请谒。文选员外郎吕胤昌,鑨甥也,首斥之。考功郎中赵南星亦自斥其姻。一时公论所不予者贬黜殆尽,大学士赵志皋弟预焉。由是执政皆不悦。王锡爵方以首辅还朝,欲有所庇。比至而察疏已上,庇者在黜中,亦不能无憾。会言官以拾遗论劾稽勋员外郎淳熙、职方郎中杨于廷、主事袁黄。鑨议谪黄,留淳熙、于廷。诏黄方赞画军务,亦留之。给事中刘道隆遂言淳熙、于廷不当议留,乃下严旨责部臣专权结党。鑨言:“淳熙,臣乡人,安贫好学。于廷力任西事,尚书石星极言其才。今宁夏方平,臣不敢以功为罪。且既名议覆,不嫌异同。若知其无罪,以谏官一言而去之,自欺欺君,臣谊不忍为也。”帝以鑨不引罪,夺其俸,贬南星三官,淳熙等俱勒罢。

鑨遂乞休,且白南星无罪。左都御史李世达以己同掌察,而南星独被谴,亦为南星、淳熙等讼。帝皆不听。于是佥都御史王汝训,右通政魏允贞,大理少卿曾乾亨,郎中于孔兼,员外郎陈泰来,主事顾允成、张纳升、贾严,助教薛敷教交章讼南星冤,而泰来词尤切,其略曰:

臣尝四更京察。其在丁丑,张居正以夺情故,用御史朱琏谋,借星变计吏,箝制众口。署部事方逢时、考功郎中刘世亨依违其间。如蔡文范、习孔教辈并挂察籍,不为众所服。辛巳,居正威福已成,王国光唯诺惟谨,考功郎中孙惟清与吏科秦耀谋尽锢建言诸臣吴中行等。今辅臣赵志皋、张位、抚臣赵世卿亦挂名南北京察,公论冤之。丁亥,御史王国力折给事中杨廷相、同官马允登之邪议。而尚书杨巍素性模棱,考功郎徐一槚立调停之画。泾、渭失辩,亦为时议所议。独今春之役,旁咨博采,核实称情,邪谄尽屏,贪墨必汰;乃至鑨割渭阳之情,南星忍秦、晋之好,公正无逾此者。元辅锡爵兼程赴召,人或疑其欲干计典。今其亲故皆不能庇,欲甘心南星久矣。故道隆章上,而专权结党之旨旋下。夫以吏部议留一二庶僚为结党,则两都大僚被拾遗者二十有二人,而阁臣议留者六,詹事刘虞夔以锡爵门生而留,独可谓之非党耶?且部权归阁,自高拱兼摄以来,已非一日。尚书自张瀚、严清而外,选郎自孙鑛、陈有年而外,莫不奔走承命。其流及于杨巍,至刘希孟、谢廷寀而扫地尽矣。尚书宋纁稍欲振之,卒为故辅申时行齮龁以死。尚书陆光祖、文选郎王教、考功郎邹观光矢志澄清,辅臣王家屏虚怀以听,铨叙渐清。乃时行身虽还里,机伏垣墙,授意内榼张诚、田义及言路私人,教、观光遂不久斥逐。今祖其故智,借拾遗以激圣怒,是内榼与阁臣表里,箝勒部臣,而陛下未之察也。

疏入,帝怒,谪孔兼、泰来等。世达又抗疏论救,帝怒,尽斥南星、淳熙、于廷黄为民。鑨乃上疏言:“吏部虽以用人为职,然进退去留,必待上旨。是权固有在,非臣部得专也。今以留二庶僚为专权,则无往非专矣;以留二司属为结党,则无往非党矣。如避专权结党之嫌,畏缩选忄耎,使铨职之轻自臣始,臣之大罪也。臣任使不效,徒洁身而去,俾专权结党之说终不明于当时,后来者且以臣为戒,又大罪也。”固请赐骸骨,仍不允。鑨遂杜门称疾。疏累上,帝犹温旨慰留,赐羊豕、酒酱、米物,且敕侍郎蔡国珍暂署选事,以需鑨起。鑨坚卧三月,疏至十上,乃许乘传归。居三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清简。

鑨尝曰:“大臣不合,惟当引去。否则有职业在,谨自守足矣。”其志节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朝官员归有光简介: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三国的三位“镇远将军”,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有三位“镇远将军”:魏延上榜,另外两位分别是谁?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一、段煨段煨(生年不详~209年),字忠明,武威郡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也。作为东汉末年的将领,段煨和东汉太尉段颎是同族兄弟,与太尉贾诩、张济、宣威侯张绣乃是同乡。公元189年,董卓来到都城洛阳,篡夺了朝廷大权。为了巩固

  • 同治皇帝真的是死于梅毒吗 罪魁祸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同治皇帝之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治皇帝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谁是罪魁祸首?关于同治皇帝染上梅毒,这个目前还属于历史悬案,没有定论,正史记载同治皇帝死于天花。如果假设同治皇帝真的死于梅毒,那么罪魁祸首就是慈禧。清代皇帝悲剧的开始——同治皇帝同治皇

  • 后世如何评价朱高炽?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是仁孝徐皇后,在位共十个月,年号洪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高炽生性端重,喜文厌武,以致身体肥胖,屡屡镇守后方,施监国之职。他登基后重用“三杨”等贤臣,减赋税、收开支、赦免罪臣、反冤案,开启了“仁

  • 雍正和朱元璋都是一样的吗 两人真的都犯了“官怨”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雍正名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说雍正与朱元璋一样,都犯了“官怨”?在提到“康乾盛世”时,大部分人只会想到康熙与乾隆这两位皇帝,似乎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夹在其中的雍正王朝。即便说到雍正其人,历史爱好者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很高。其实,单以勤勉来看,雍正足以与其

  • 年羹尧当初势力可以说权势滔天 年羹尧为何不在西北地区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年羹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羹尧手里有大军,又权势熏天,为何不在西北自立?尽管年羹尧居功自傲气焰嚣张,但他却根本没有想过造反,退一步讲即使年羹尧敢造反也不会成功,原因有四。一、西北过于贫瘠,无法供养年羹尧的几十万大军。当时的西北三省(青海、甘肃、陕西)皆是贫

  • 明朝翻译官费信简介:曾随三宝太监郑和四次下西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明朝太仆寺卿李应升简介:遭阉党弹劾为“东林护法”而削藉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上官婉儿怎么说都是才女 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上官婉儿和李隆基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上官婉儿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李隆基为何要杀他呢?这个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大才女,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号称“巾帼宰相”。她的才华绝代,深受武则天、唐中宗欣赏,上官婉儿两朝专权、参政涉政、前途无量。更厉害的是她的

  • 上官婉儿死后都已经被厚葬了 上官婉儿最后为何尸骨无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上官婉儿陵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上官婉儿死后被厚葬,为何又被打开陵寝,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2013年,上官婉儿的墓发掘,因其未受盗扰,故而出土了丰富的陪葬品。在这些陪葬品中,尤为让人关注的,便是墓主人的墓志铭。上官婉儿额,就是下面这个拓片。从上官婉儿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