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时期发生过八王逼宫吗 雍正那时没有兵权吗

雍正时期发生过八王逼宫吗 雍正那时没有兵权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58 更新时间:2023/12/23 2:27:00

对雍正和八王逼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雍正时真的发生过八王议政逼宫的事吗?雍正当时有兵权吗?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段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组织关外的八旗旗主王爷向雍正提出八王议政逼宫的情节,这段情节也堪称整部剧的高潮戏份,但实际上这段情节完全是剧中所虚构出来,与历史上完全不符。

历史上的八旗旗主王爷们政治权力并不大,胤禩即便召集他们也实现不了逼宫。

熟悉清代历史的都了解清代有八旗制度,在八旗制度中以旗主身份地位最为尊贵,而八旗旗主大多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子侄出任,而且都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旗主也都是世袭罔替而来。这么一看八旗旗主家族都很显贵,那权力上更是根深蒂固,完全可以实现帮助胤禩向雍正逼宫的计划。

实际上并非如此,清代自顺治入关亲政之后,从顺治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打击这些旗主王爷们的权势,淡化他们的政治影响,削弱他们的权力,这也是顺治希望中央集权的提现。因此顺治当年在临终时,都和母亲孝庄太后商量不用皇室诸王辅佐年幼的康熙,而是启用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外姓辅政大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顺治想淡化皇室诸王的政治影响,确保年幼的康熙皇位稳定。

八旗虽然是八旗,但实际上旗主只有五位王爷,在顺治之前皇帝都是只统领两黄旗,可是到了顺治这,由于他是被叔叔多尔衮所拥立,登基时十分年幼,一直是由叔王多尔衮摄政,可以说顺治在初期一直是多尔衮的傀儡,他一直是在多尔衮的阴影下成长起来,因此在多尔衮死后顺治十分憎恨叔叔擅权专政,所以对多尔衮进行了政治清算,将其开棺戮尸,多尔衮的睿亲王爵位也被废除,并将多尔衮一直统领的正白旗收归由自己亲自统领。

这也就形成了清代自顺治之后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三旗没有旗主,或者说旗主就是皇帝本人,因此被民间俗称为上三旗,其它五旗则被称为下五旗。

所以说真正的八旗旗主只有五位旗主王爷,这五位旗主王爷都是世袭的铁帽子王,子孙在世袭王爷爵位时也承袭了旗主的地位。下五旗旗主分别是:正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善家族世袭;镶白旗旗主肃亲王豪格家族世袭;镶红旗旗主代善长子克勤郡王岳托家族世袭;正蓝旗旗主豫亲王多铎家族世袭;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家族世袭。

这五位旗主王爷并不像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还一直居住于盛京沈阳,其实他们一直居住在京城,这也是清代的规矩,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这六级爵位王公贵族是不能随意离开京城,他们如果想离开京城,必须得向皇帝打报告申请得到批准之后才能离开。

在顺治亲政后五位旗主王爷基本都被荣华富贵供养起来,他们很少在朝廷出任要职,而且根本也没有军权,尤其是康熙时期对他们打压的更是厉害,康熙时期五位旗主王爷可以说就是富贵闲散人员,政治上没有太大影响力,只有礼亲王代善的孙子杰书因为性格恭谨忠厚还非常有军事能力,曾帮助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乱,在康熙初中期得到重用之外,其他的旗主王爷们基本都是富贵大闲人。

尤其是雍正继位之后对旗主王爷们打压得更加厉害。先说一说八旗内部的基本等级,八旗是由牛录组成,首领称牛录额真也就是汉官名佐领,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首领为甲喇额真,后来汉化官名为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而一固山就是八旗的一旗,首领为固山额真,后来汉化后官名为都统。

在清初时期固山额真也就是都统算是旗主的主要辅助官员,这个职位平时是主要帮助旗主处理旗务的职位,所以是直接只对旗主负责。到了顺治亲政之后,顺治强化了都统的权力,都统只对皇帝负责,旗主没有权力再管理都统,但是旗主可以干预低级的佐领任免,权力相对还是有一些的。

佐领分为内佐领和外佐领,内佐领也就是包衣佐领,是负责管理为王公贵族服务的包衣奴才的职位,外佐领也就是旗分佐领,是负责管理日常军务,与政治直接挂钩的。但是到了雍正继位之后,雍正为了进一步削弱旗主王爷们的权力,明确下诏以后旗主没有权力任免旗分佐领,只有权力任免王府包衣佐领,说白了就是旗主不准再插手八旗军务,只能管理自己的包衣奴才。

雍正这一招玩得非常狠,之前旗主王爷们还对基层的八旗大军有一定影响,雍正这招一出旗主王爷们基本对八旗大军没有任何影响了,彻底失去了清初时期旗主们的军事地位和政治作用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旗主王爷们没有军权,没有政治影响力,只有超然的尊贵身份,他们自己都时刻唯恐得罪皇帝连荣华富贵都保不住,哪还敢跟着八爷胤禩去向雍正逼宫,关键是没有资本啊。因此就这一点来说电视剧中八王议政逼宫的情节就根本不适合历史实际情况。

雍正中年继位政治经验非常丰富,他深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

电视剧中把八爷胤禩的权力和影响力刻画的有些夸张了,虽然历史上的胤禩政治影响力确实很大,人望很高,深得人心,但是在雍正继位后他几乎是完全被雍正压制住了。

要了解雍正继位时已经45岁,他在康熙时期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雍正在继位时已经是一名政坛老手。历史上的雍正确实也是在继位之后就立刻册封胤禩为廉亲王并出任总理事务王大臣。

以雍正这么丰富的政治经验,他明知胤禩不肯臣服于自己,他还反而提升胤禩出任总理事务王大臣之职,这其中当然有他的深意。胤禩能力优秀,而且带人体贴细腻,因此朝廷上下都很信服胤禩,人望非常高,雍正继位之初人心不稳,他提升胤禩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就是想先安稳人心。

表面看似雍正对胤禩提拔与重用,实际上胤禩已经完全处于雍正的掌控之中。雍正继位之后册封了四位总理事务王大臣,除了胤禩之外,还有他最为信任和喜爱的十三弟胤祥以及大学士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

四人之中胤祥负责管理户部、会考府、造办处、圆明园八旗禁军,还参与西北军事运筹,马齐作为大学士负责政务,隆科多则是掌管了吏部和步军统领衙门,管理人事调动和京城卫戍,胤禩负责理藩院和工部,就是管理对藏蒙等地区的事务和工程建设。

四人之中以胤祥权力最大,掌握了财政、人才选拔、宫廷警卫以及还能参与西北军事调动规划,而胤禩的权力其实最小,甚至都不如马齐和隆科多。

马齐和隆科多是康熙留给雍正的顾命大臣,他们俩坚决执行康熙遗诏,对雍正继位有拥立之功,康熙驾崩当夜是马齐命隆科多调动步军统领衙门兵力在京城实行军事管制,并让隆科多公布康熙遗诏,可以说马齐和隆科多确保了雍正能顺利继位。

而且雍正在继位之前就注重拉拢隆科多,历史上的隆科多也根本不是像电视剧中因为与胤禩勾结被收拾了,历史上的隆科多是和年羹差不多,都是因居功自傲被雍正收拾了。因此来说在总理事务王大臣中胤禩其实是比较孤立,胤祥权力最大,他也是雍正最信任的弟弟,他对胤禩制衡很强。

尤其是在历史上其实是胤祥掌管了宫廷警卫,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只是负责京城整体防卫体系,电视剧中用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的大军调换宫廷禁军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历史上由胤祥掌管宫廷警卫,胤禩根本没机会去换防宫廷禁卫军。

还是那句话雍正继位时已经是中年,他的政治手段非常老练,而且他深明“枪杆子中出政权”的道理,所以雍正一直牢牢把军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包括后来历史上雍正在收拾隆科多之前,他也是采取了对付胤禩类似的办法,先把隆科多地位提升,然后将他调离了九门提督之位,然后才收网将隆科多罢官夺爵抓了起来。

从这些也能看出在历史上京城内外的军权一直掌控在雍正手中,胤禩根本没有机会染指其中,而且不光是京城的军权,连西北前线的兵权也一直被雍正牢牢掌控。

康熙晚年西北发生了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叛乱,雍正的同母弟也是胤禩一党的老十四胤禵率军赴西北平叛,雍正继位后,雍正担心胤禵手握兵权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被迫同意了策妄阿拉布坦求和,并下诏命胤禵回京奔丧。

胤禵回京之后,雍正先是让堂兄贝勒延信接替胤禵执掌西北兵权,后来雍正又发现延信与胤禵关系亲密,雍正很是猜忌,于是又命心腹四川总督年羹尧接替延信掌握西北军权。不到一年的时间雍正对西北统帅两次换人,可见他对兵权有多么敏感,兵权必须牢牢掌握在雍正信得过的人手中才行。

雍正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喜好猜忌的皇帝,而且他非常喜欢听小报告,雍正在位十三年百官互相监督的密折数量比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还多十倍,可见雍正有多么喜欢听百官互相打小报告。

而且雍正在继位前就专门在雍亲王府组织了一个专门打探京城王公贵族动态的神秘特务组织粘杆处,雍正继位后它们的正式名称为尚备用处,雍正继位时人心不稳,于是雍正专门派这些特务暗中监视王公贵族动态,在这种情况下,胤禩根本不可能去私下结交隆科多,拉拢隆科多背叛雍正。

雍正在继位后的这一通操作布置基本就是把胤禩所有的路堵死了,胤禩在当时根本没有作为的空间,对于当时的局势胤禩和嫡福晋郭络罗氏都看得很透彻。

据史书记载,胤禩被封为廉亲王兼总理王事务大臣之后,他的门生故吏去他的府上给他贺喜,但是胤禩却是愁眉不展,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则对这些人说:有什么可贺喜的,我们夫妻不过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而已了。

所以在历史上胤禩出于这种局势之下,他哪有机会还去组织八王议政去向雍正逼宫。胤禩在当时基本处于岁时被雍正收拾的地步,只是看雍正何时动手而已。

雍正在历史上是最擅长用明升暗降将目标架空的政治手段收拾对手,胤禩、隆科多都是这么被雍正收拾的。

而且历史上的雍正收拾胤禩和隆科多也不是像电视剧中所演都到了晚年才收拾的,雍正在继位之初就开始着手巩固皇权,最先收拾的就是居功自傲的年羹尧,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尧被雍正以九十二条大罪赐死;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以四十条大罪将胤禩褫夺爵位并削除宗籍并改名“阿其那”囚禁折磨致死;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将隆科多以四十一条大罪罢官夺爵囚禁致死。

可以说雍正在初期就一年一个将年羹尧、胤禩、隆科多这三个不稳定因素全部拔除,根本没有把他们拖到后期。

所以说胤禩在雍正继位后基本已经被控制住,他根本不太可能给雍正造成太大的困难,更别提还制造八王议政逼宫这种事情。他最终被雍正囚禁折磨致死,也是属于雍正过于猜忌,以诛心而将他弄死。胤禩在当时对雍正来说几乎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威胁,只是他的存在让雍正感到不安,因此雍正必须得整死他。

写在最后

看完这些就明白了电视剧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虚构出了胤禩组织八王议政逼宫事件,而且还把胤禩刻画成了雍正的一生之敌,虽然剧情看起来很精彩,但是完全违背了历史时间线。加之作为一部很受欢迎的历史大剧,也让很多不懂这段历史上的人还真将其中的剧情当成了真实历史。

其实仔细想一想就能明白,雍正在历史上算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上承康熙盛世,下启乾隆盛世,如果他把短暂的十三年执政时间全用在了对付政敌弟弟胤禩身上,那他还怎么开启乾隆盛世,恐怕清代早都用不了等到“嘉道中衰”时期就在无休止的皇族内斗中没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大臣孙鑨简介:与陆光祖、陈有年并称“浙中三贤太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藩王世系,陆光祖排名,陆光祖多大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明朝官员归有光简介: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三国的三位“镇远将军”,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有三位“镇远将军”:魏延上榜,另外两位分别是谁?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一、段煨段煨(生年不详~209年),字忠明,武威郡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也。作为东汉末年的将领,段煨和东汉太尉段颎是同族兄弟,与太尉贾诩、张济、宣威侯张绣乃是同乡。公元189年,董卓来到都城洛阳,篡夺了朝廷大权。为了巩固

  • 同治皇帝真的是死于梅毒吗 罪魁祸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同治皇帝之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治皇帝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谁是罪魁祸首?关于同治皇帝染上梅毒,这个目前还属于历史悬案,没有定论,正史记载同治皇帝死于天花。如果假设同治皇帝真的死于梅毒,那么罪魁祸首就是慈禧。清代皇帝悲剧的开始——同治皇帝同治皇

  • 后世如何评价朱高炽?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是仁孝徐皇后,在位共十个月,年号洪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高炽生性端重,喜文厌武,以致身体肥胖,屡屡镇守后方,施监国之职。他登基后重用“三杨”等贤臣,减赋税、收开支、赦免罪臣、反冤案,开启了“仁

  • 雍正和朱元璋都是一样的吗 两人真的都犯了“官怨”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雍正名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说雍正与朱元璋一样,都犯了“官怨”?在提到“康乾盛世”时,大部分人只会想到康熙与乾隆这两位皇帝,似乎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夹在其中的雍正王朝。即便说到雍正其人,历史爱好者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很高。其实,单以勤勉来看,雍正足以与其

  • 年羹尧当初势力可以说权势滔天 年羹尧为何不在西北地区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年羹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羹尧手里有大军,又权势熏天,为何不在西北自立?尽管年羹尧居功自傲气焰嚣张,但他却根本没有想过造反,退一步讲即使年羹尧敢造反也不会成功,原因有四。一、西北过于贫瘠,无法供养年羹尧的几十万大军。当时的西北三省(青海、甘肃、陕西)皆是贫

  • 明朝翻译官费信简介:曾随三宝太监郑和四次下西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明朝太仆寺卿李应升简介:遭阉党弹劾为“东林护法”而削藉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上官婉儿怎么说都是才女 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上官婉儿和李隆基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上官婉儿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李隆基为何要杀他呢?这个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大才女,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号称“巾帼宰相”。她的才华绝代,深受武则天、唐中宗欣赏,上官婉儿两朝专权、参政涉政、前途无量。更厉害的是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