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三大憋屈而死的功勋重臣:陆逊荀彧怎么死的

三国三大憋屈而死的功勋重臣:陆逊荀彧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79 更新时间:2023/12/17 19:09:55

封建社会的士人追求的目标是出将入相,认为这是光祖耀宗、福荫子孙的最高荣誉。然而,不是每一个登上高位的臣子都是那么风光无限,有的人虽然是功勋卓著,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的结局竟然是憋屈而死。在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竟然都有这样一个人,而他们在各自的国家,都可以算得上是功勋重臣。

曹魏时期的荀彧

荀彧可以称得上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尽管还有郭嘉、贾诩等人,但都难以和荀彧相比。荀彧本来是袁绍的属下,他觉得袁绍这个人难以成就大事,所以就离开袁绍跟随曹操,曹操高兴异常,说:“这是我的张良啊!”曹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成为傲视群雄的诸侯,荀彧做出了两大贡献:一是挫败了吕布、陈宫等人的阴谋并最终打败吕布;二是建议曹操迎接汉献帝,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上的战略制高点。

兴平元年(公元194),曹操征伐徐州的陶谦,留下荀彧守备鄄城。可是,曹操留在东郡的将军陈宫却勾结陈留太守张邈反叛,偷偷地将吕布迎接来兖州。吕布来到兖州后,张邈派人告诉荀彧说:“吕布将军是来帮助曹使君征伐徐州陶谦的,应该赶紧供应他军需粮食。”大家疑惑不解,而荀彧却知道,这是张邈叛乱,于是整顿兵马做着设防准备,并派人紧急把东郡太守夏侯惇招来。这时候,兖州的大部分郡县都已经响应吕布背叛了曹操,因为曹操征伐陶谦,留守的兵很少,留在鄄城的诸将守官也在和张邈、陈宫暗通消息,合谋反叛。夏侯惇来到后,连夜杀了十几名图谋反叛的人,这才稳定了鄄城的局势。豫州刺史郭贡来到鄄城城下,带着数万兵众,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去见他。有人说郭贡是和吕布同谋,夏侯惇也劝他不要去。荀彧说:“郭贡和张邈平常不会有勾结,现在来得这么快,是他还没有拿定主意。我应该赶在他主意未定的时候劝说他,即便是不能为我所用,也可以尽量让他保持中立。如果我们现在怀疑他,他会因为恼怒反而会真的倒向张邈。郭贡见荀彧无所畏惧,认为鄄城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就领兵走了。荀彧又派程昱说服了范县和东阿的守将,保全了三座城池。

等到曹操从徐州回来,因为有了这几座城,就在濮阳迎击吕布。第二年夏天,由于发生了大饥荒,曹操和吕布的战争暂时停了下来。陶谦死后,曹操想乘机平定徐州。荀彧劝他说:”兖州是将军首倡义举的地方,是您的根本,就像是汉高祖的汉中,这地方不能不首先平定。这时候如果您攻打徐州,吕布乘虚打过来,丢了兖州,将军再没有打下徐州,将军您又能回到哪里去?何况徐州不是那么容易攻下的。等您攻打徐州时,麦子已经收完了,假如他们坚壁清野,我们不能就地取粮,不出十天,您的十万大军将吃什么?由于我们已经两次攻打徐州,结怨太深,即便是勉强攻破,也还是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占有它。曹操听从了荀彧的意见,先收麦子,再分兵平定了反叛的各县,最后在定陶打败了吕布,逼迫吕布东去徐州投奔了刘备。

建安元年(公元196),汉献帝回到了洛阳,曹操召集有关人员商量着迎取汉献帝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汉献帝身边有将军韩暹、杨奉,他们向北与张杨联合,一时难以制服,不如先平定山东各地。但是荀彧却力劝曹操迎接汉献帝,曹操也听了荀彧的话,立刻赶到洛阳将汉献帝迎接到自己身边。有了这一着妙棋,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立刻显示出其政治上的优越性。

荀彧的功劳,还体现在帮助曹操谋划对敌袁绍这件事情上。曹操迎接汉献帝,袁绍内心忌恨,想趁着自己兼并了四州地域一时强大无比,而曹操新败于张绣,打算进攻许县。而曹操,想主动进攻袁绍,感觉力量不足,想做出妥协,又心有不甘,一时间情绪失常。荀彧帮助曹操分析,曹操有四个方面超过袁绍,即度量、谋略、治军能力、待人的德操,有了这四个方面的优势,袁绍是不会有作为的。荀彧还劝曹操,应该先征伐吕布,平定徐州,然后再全力对付袁绍。曹操一一听从,直到曹操完成了这些军事行动,袁绍也没有动静。官渡之战时,曹操军队缺粮,一时心内动摇,想撤兵回许县。曹操写信给荀彧,荀彧回信说,在这决战时刻,先退兵就说明自己没有了胜利的信心。这是一个用奇计的时候,不能失去这个机会。曹操听从了荀彧的话,出奇兵袭击了袁绍的粮仓,果然打败了袁绍。

曹操对荀彧非常倚重,有大事总是先和荀彧商量,曹操外出征战,一般都是由荀彧留守,荀彧推荐的人,曹操都予以任用。荀彧在曹操手下的位置,要比诸葛亮前期在刘备手下高出许多。

荀彧憋屈而死,缘于他和曹操的分歧。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董昭等人说,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配备九锡等车马随从仪仗,用来表彰他为国立下的特殊功勋。这些人把这件事拿来秘密地征求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曹操本来兴兵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宁国家,他应当秉承忠贞的诚意,谨守退让的笃实品格。君子应当从德义上爱人,而不是像你们现在所倡议的这样。曹操从此内心里对荀彧很不满意。正赶上讨伐孙权,曹操就把荀彧调到谯县劳军,乘机把他留在了军中。曹操进军到濡须口,荀彧因病留在了寿春,因为忧惧而死,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岁。

曹操对荀彧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荀彧对曹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只因为没有看出曹操想逐步当皇帝的心思,违拗了曹操的心思,最终“忧郁而死”,实在让人唏嘘!

蜀汉国的李严

李严原来是益州刘璋的成都令,非常有能力。刘备入川后,和刘璋产生了矛盾而关系破裂,刘备率军攻打刘璋。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刘备进攻绵竹,李严被刘璋任命为护军,派往绵竹拒敌刘备。李严不但没有和刘备打仗,还率众投降了刘备。刘备夺取成都后,任命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后平定内部叛乱有功,进爵为辅汉将军。刘备当皇帝的第二年,李严晋升为尚书令。刘备临死前立遗嘱,李严和诸葛亮共同辅佐少主刘禅,官职为中都护,并让他“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不过,刘备死后,刘禅虽然给李严“假节,加光禄勋”的待遇,后来也是爵位逐步加大,但李严一直没有大的作为。

问题出在建兴九年(公元231)春天,诸葛亮军队驻扎在祁山,李严监督催促运输事务。夏秋之际,赶上阴雨连天,运粮不能进行。李严便派人向诸葛亮说明意思,让诸葛亮退兵。诸葛亮听取了这个意见,退兵。军队回来后,李严假装吃惊,说:“军粮很充足,为什么就退兵回来了呢?”说这话的意思,是想以此来解脱自己办事未能完成的责任,显得是诸葛亮不愿前进的错误。李严又向后主刘禅上表,说军队撤兵,是想诱敌深入。诸葛亮公布了李严的亲笔信,李严理屈词穷,认罪道歉。诸葛亮上表弹劾李严,列举了他的种种谋取私利的所作所为,李严被免职,流放到梓潼郡作平民。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诸葛亮病死,李严听说后,不久也死去了。在李严看来,只有诸葛亮才可能给他机会,让他重新做官,别人是不可能给他这种机会的。现在诸葛亮死了,他的这种机会也没有了,所以心里悲愤憋屈,致使身亡。

对于建兴九年发生的那件事情,后人有很多疑惑,甚至有人怀疑,究竟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为阴雨连绵运输困难,李严要求诸葛亮撤军,诸葛亮采纳了这个建议,李严能有多大的罪过?又不是因为粮食不及,前线兵败,李严罪责难逃!李严既然已经写信给诸葛亮,回头再表示惊讶,这事很难说得通。李严难道会认为诸葛亮不会保留这封信,还是认为诸葛亮既没有保留这封信,也没有告诉任何人李严来信说粮食难以为继?还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李严派人来过?假如这件事情真是这样,那是要把诸葛亮置于死地,李严还敢指望诸葛亮会再给他机会吗?真实的情况可能会成为永远的秘密,但有一点可以明白,李严这个托孤重臣,也是憋屈死的。

东吴的陆逊

三国时期的东吴是个出军事人才的地方,所谓三国的“三大战役”,有两次都是东吴取得了胜利,而打败刘备,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指挥者就是陆逊。当然了,陆逊指挥军队取得的胜利不仅仅是这一次,夷陵之战前和吕蒙合力偷袭荆州打败关羽,黄武七年打败魏国大司马曹休,都展现了陆逊杰出的军事才能。

陆逊为东吴立下了大功,孙权也给予了陆逊高官厚禄。东吴黄龙元年(公元229),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还让他辅佐太子,掌管荆州及豫章等三郡政务,管理监督军国大事。赤乌七年(公元244),陆逊代替顾雍担任了东吴的丞相。原任的荆州牧、右都护,武昌留守之职照常。

陆逊的悲剧来自太子和鲁王的不和,而两人的不和又在官员的子弟中形成了依附的派系。比如全琮,他的儿子全寄就依附逢迎鲁王,陆逊的外甥顾谭等人就依附太子。为此,陆逊做了两件事情都对他不利:一是写信给全琮,说他庇护自己的儿子,这必然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二是上书孙权,坚决维护太子的地位。前一件事得罪了全琮,两个人结成了仇怨;后一件事触犯了帝王共有的忌讳,有外臣勾结内廷的嫌疑,引起了孙权的猜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他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没有原因地被流放,太子太傅五粲因为多次写信给陆逊而被关进监狱致死。孙权还屡次派遣宫中的使者责备陆逊,陆逊在愤怒痛恨中死去,死的时候六十三岁。

按理说,太子作为储君,一旦确定就不能随便改变。陆逊作为丞相,孙权又曾经让陆逊辅佐他,他为太子说话理所当然。陆逊死的时候家无余财,说明这个人清廉自守,他的儿子也不是什么大官,他为太子说话应该是出于公心。可惜,这个懂军事的陆逊却不懂得帝王心思!这时候的孙权已经称帝,他不会允许任何人对他选太子一事有任何意见表达!一个犯忌的陆逊又怎能得到孙权的“厚待”。

一个人如果出于公心而被帝王认为有私而受到责备,尤其是这种事情还无从辩白,是不是够憋屈的啦?陆逊活到六十三岁,在那个年代也不算早逝,但再看他死前的遭遇和孙权后来对他儿子所说的话,说他是憋屈而死一点都不为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的传奇人生:为理想而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中国思想启蒙之父,谁提出的泛论理想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学者、思想家。文人学者有很多,但能称得上“伟大”的,少之又少。由于家世的关系,黄宗羲很早就开始卷 入晚明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中,他是在血海深仇中成长起来的。中年时期,他又碰上了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次改朝换代。种种内忧外患,让他的一生历尽劫难,在百折 不挠、颠

  • 唐顺宗永贞革新为何失败?唐顺宗在位时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永贞革新的历史背景,永贞革新失败被贬的诗人是,永贞革新的政治举措

    贞元二!‘四年(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长期卧病在床并已不能说话的太子李诵,强挣着身子,在百官的拥戴下,登上了皇位,是为唐顺宗,改元永贞。看似废人一般的唐顺宗,与他外表截然相反,有颗想做一番大业的慷慨之心。这颗心是他在东宫时,被王叔文所激起的。王叔文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擅长政治之道,因棋

  • “三山不见山”的关公传说中三山指的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三山是荆州古城内三个带山的地名的习惯统称,三山即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城内的三山,实为三个土台,只是与关羽镇守荆州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而有山之名,而无山之实。后人曾于其上建祠祀关羽,可惜均已毁坏。据清乾隆《江陵县志》载:松甲山在城内北面、新北门附近,紧靠城墙,传说关羽检查军情时曾在此松甲小憩,又传明

  • 唐代能臣廉吏何易于:老百姓为其官员考评鸣不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大臣重禄而不极谏

    从生理角度而言,小胳膊拧不过大腿,但套用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唐懿宗时期(大约)的何易于,就是一位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人。比如说,他的最高职位仅是个县令,翻开正史,为县令单独立传的大概不多见,何易于却在《新唐书》里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比如,他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可以让唐僖宗的

  • 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两员大将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夏侯惇与夏侯渊,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组合能用不

    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的大家族,当时乱世已经开始了,为了寻求发展夏侯氏便联合了曹氏家族,夏侯和夏渊候是同族兄弟,俩人都投靠了当时声名在外的曹操。当时曹操辞职在家,夏侯惇、夏侯渊与曹操相交。曹操因得罪朝中权势被寻隙,夏侯渊代替曹操入狱,曹操积极营救,救出了夏侯渊。从此,两家的关系越发

  • 谁才是刘备的铁杆忠臣?三国中刘备的死忠班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的谋士有哪几位,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宗亲,三国董承

    凡是有人谈起刘备的死党,必然想到关羽、张飞二人。不过关羽恃才傲物,未必能与刘备成为亲密无间的死党。至于张飞酗酒之徒,想来也是一年百日醉。况且关羽本是河东解良人,并非与刘备同乡。而张飞虽是世居涿郡,却也没有少时与刘备打交道的轶事。那么既然关羽、张飞并非刘备铁杆死党,蜀汉阵营中谁又能获得刘备铁杆死党的桂

  • 刘备有哪些部下:刘备早期部属为何多出自寒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的谋士有哪几位,诸葛亮生肖属什么,刘备并没有担任过下列哪个官职

    建安七年,四十一岁的刘备经过三顾茅庐终于寻得了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谋臣诸葛亮,并且也在前一年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刘表的地盘上自谋生路。笔者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作为诸葛亮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之前四十一年的生涯算作他早期的创业经历。然而,作为《三国志》中明确记载是汉室后裔、帝室之胄的刘备为何在早期奋斗过程

  • 历史上最辉煌的和亲公主竟是金朝的岐山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赤尊公主历史,和亲公主,岐国公主小姐姐

    大金由女真族完颜部酋长阿骨打于1115年创建的,继位的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金国出兵灭辽;次年,接着金兵攻入开封,第二年灭掉北宋。金国入主中原后,又把目标定锁定在蒙古。人家蒙古人在草原上安安生生地放牧,本本分分的生活。难道女真族真的是个好斗民族,不打仗就活不下去了吗?当初,金朝打辽朝的时候,

  • 作为元末时期农民起义军领袖,为何很少有人投靠方国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农民起义,日本侵略前期为什么国民党不抵抗,中国远征军为什么要走野人山

    方国珍,又名方谷珍 ,,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方国珍同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等人一样都是,抗元的主力军之一,但不一样的是,在这些人当中,方国珍无疑是最不受文人待见的那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在对待文人方面,陈友谅、朱元璋和张士诚都做得比较

  • 吕雉和审食其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吕后真的给刘邦带绿帽子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对吕雉怎么样,吕雉为什么看上刘邦,吕后和谁私通

    对吕雉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雉有没有给刘邦戴绿帽子,她和审食其究竟有没有暧昧关系?吕雉有可能给刘邦戴绿帽子,吕雉的出轨对象根据《史记》记载可能是审食其,而刘邦即使了解这件事,也很可能睁只眼闭只眼,抱着“要想生活过得去,身上必须带点绿”的想法。那么吕雉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