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晚清最美的格格王敏彤:一生只爱溥仪一人

揭秘晚清最美的格格王敏彤:一生只爱溥仪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27 更新时间:2023/12/28 19:09:10

一生只爱溥仪一人的晚清最美格格:

敏彤爱新觉罗·毓朗外孙女,其父为完颜立贤(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其母为爱新觉罗恒慧。家中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

她家住在东四三条一个独门独院,母亲是个老派人物,官称王老太太,旧时在京城也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物。解放后。家庭没有别的生活来源,靠卖点旧东西,再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儿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得倒也平静。

由于溥仪特赦回京,她一家的生活平静被打破了。早在伪满洲国时,溥仪的二妹有意让王大姑娘嫁给溥仪的弟弟溥杰,母女俩都到了伪满洲国的“新京”(即长春市)。由于日本人不同意溥杰与中国人结婚,此事便“黄”了。但她一家人仍对溥仪及爱新觉罗家族顶礼膜拜,崇敬得不得了。刚一听说溥仪特赦回到了北京,王老太太素知溥仪与三妹关系不错,马上就找到溥仪的三妹金蕊秀,让她出面邀请溥仪到王家来吃饭。果然,三妹有面子,溥仪高兴地应约赴宴。

王老太太有心宴客,早准备好了一桌丰盛佳肴。母女俩都能炒一手好菜,这次当然拿出了看家本领。菜是可口的,再加上有王大姑娘在一旁热情劝酒,溥仪喝了个不亦乐乎。

本来,溥仪这个人不像他本人相貌那么死板,尤其喝了酒,就更喜欢嘻嘻哈哈地开玩笑。吃饭当中,王大姑娘在旁边把盏,俩人说说笑笑,溥仪微醉之中,又说了不少笑话。

结果,溥仪大醉而归。过后,他只记得宴席上的佳肴,却忘了把盏的“美人”。偏偏王大姑娘以为溥仪喜欢上了她,竟害上了单相思。

按说,王大姑娘年逾五旬,年龄只比溥仪小5岁,但她长得五官端正,浓眉大眼,模样挺不错,瞧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一些。她不仅知书达礼,还舞得一手好剑。六七十年代,她每天在化部门口晨练,引来不少人观看。她应该不是那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只不过是条件高,把自己耽误了。

她以为溥仪对她印象不错,于是又托溥仪的三妹夫润麒从中撮合,要他代做说客,邀请溥仪再次赴宴。但溥仪一听就摇了头。

原来,溥仪根本就不想跟旧满族女子搞对象,而且他也不想找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旧式家庭妇女。

于是,无论是王老太太还是王大姑娘请吃饭,溥仪一律婉拒,再也不赴这种相亲“鸿门宴”了。

但王大姑娘死缠不放,屡屡托人溥仪说合,溥仪烦了,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提王大姑娘就头痛不已。

到后来,1962年,溥仪跟李淑贤结了婚。王大姑娘听说以后,竟大哭了一场。

一生只爱溥仪一人的晚清最美格格,溥仪的痴心追求者

这还不算完。1965年,溥仪患病住进了医院。当时看望病人需要在门口拿牌子,一次只准进一个亲属。每天下午3点探视时,李淑贤都看到牌子被人先拿走了。她进不去,只好在门口等候人家出来。原来是王大姑娘把探视牌拿了,她进溥仪的病房探视,一坐就是一下午,害得李总是一番好等。

王大姑娘越去越频繁,溥仪烦透了。一次,她进了病房长时间不走,溥仪忙打电话叫我去。她见我也不理,溥仪轰她,她才走了。

溥仪躺在病床上跟我说:“她真是太讨厌啦!”溥仪气恼之余,索性找来润麒,让他转告王大姑娘再也甭来啦。

也许是她真心喜欢溥仪。1965年春节前后,王大姑娘又来医院看溥仪。这次,很少发火的溥仪大光其火,对她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我不想见到你,你给我滚出去!”

溥仪正骂着,碰巧溥杰的夫人嵯峨浩进来看他,当时场面极为尴尬,嵯峨浩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

溥仪赶忙给嵯峨浩解释原委,王大姑娘哭着走了。

事后,嵯峨浩对我说:“我当时以为溥仪骂我呢!我从来没见溥仪发这么大的火……”

据笔者对王大姑娘一位至亲的采访得知:王大姑娘为了追求溥仪,不惜去医院专门做了妇科检查,居然开出一张诊断证明书,证明她依然是处女。

这未免可笑,但确是事实,足见王大姑娘的一片痴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清朝历史上的巨贪和珅为什么没有被株连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珅是谁拿下的,历史上和珅贪了多少钱,嘉庆抄和珅多少钱

    钮祜禄·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乾隆年间政治家、商人,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和珅是个大贪官,不仅如此,嘉庆帝掌握大权时,宣布了和珅二十条大罪,比如泄漏国家机密、目无君长、寡廉鲜耻、谎报军情、专权擅权、

  • 匈奴老上单于:拿月氏王头颅当酒杯火烧汉回中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老上单于,挛鞮氏,名稽粥(jī yù),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子。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病死,其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在位时曾攻打月氏,占据全部河西地区。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老上单于挥兵十四万直抵彭阳,其先锋人马火焚大汉回中宫,远哨铁骑逼近长安。汉文帝当即下令反击,调集重兵,老上单于畏

  • 匈奴第一任头曼单于:鸣镝弑父故事的悲剧配角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鸣镝弑父的意思,冒顿单于活了多少岁,汉武大帝匈奴大单于

    匈奴单于。当政时辖地东与东胡、南与秦、西与月氏为邻。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派蒙恬进取河南地,头曼率部属北徙,秦末边防松弛,头曼又悄悄南进。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被其子冒顿所杀。名称来源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头曼”这个名字可能和蒙古语''tümen''“一万”有关,本来不是人名而是军

  • 卧龙诸葛亮:是匡扶汉室的忠臣还是蜀中的枭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这么厉害蜀国还灭了,卧龙诸葛和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号称卧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洋洋洒洒的几句道尽了孔明先生的一生……他是汉室名相,蜀中谋士,更是在危难之际承起托孤重任,集正能量于一身的当世豪杰。但是,传说终究是传说,毕竟我们谁也未曾

  • 战国史上的大将乐毅:燕赵不世功勋的千古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燕惠王乐毅,赵国末期大将,乐毅不是战国四大名将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诡。王侯将相既然无种,何妨都去试试。于是,谋士谋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将层出不穷。乐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国小民寡,被赵所灭,后又去赵适魏,在代魏使燕的过程中,被燕昭王奉为上宾,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尽忠者可言“忠臣不事二主”,跳槽者

  • 三国历史上司马懿为何夺权?从最初的忍让到爆发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懿是如何一步一步夺权的,马横是司马懿吗,司马懿夺权战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曹芳时代,司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争暗斗中,演绎了老子所谓“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表面的浮华最终抵不过司马懿的轻轻一击。人常说

  • 历史上赵括纸上谈兵的下场:40万赵军被活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括纸上谈兵的读后感,赵括兵败的根本原因,长平之战赵括为什么能杀秦军过半

    祭祀,作为传统礼俗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历代君主都十分重视,讲究很多。唐朝天宝七年的五月,玄宗皇帝颁发了一道诏书[注],对朝廷和地方应祭祀的一些对象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忠臣义士孝妇等都有,不一一列说,其中烈女周宣王齐姜、卫太子恭姜、楚庄王樊姬、楚昭王女、宋公伯姬、梁宣高行、齐杞梁妻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被马踢死的倒霉皇帝李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真实的伯邑考,被马踢一脚会怎么样,历史上被黑得最惨的帝王

    唐僖宗李儇即位时只有11岁,不懂政事。宰相韦保衡名为托孤大臣,却不能主持政事,实际政权掌握在拥戴有功的刘、韩两个宦官手中。僖宗即位不到两个月,韦保衡便被贬为贺州刺史,逐出朝廷,不久又令其自杀。但刘、韩把持朝政也未能长久,很快又被另一宦官田令孜取代。田令孜本姓陈,在懿宗时代随义父田某入内侍省做太监,改

  • 三国史上的第一谋士之争:郭嘉和诸葛亮谁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十大谋士,郭嘉比诸葛亮厉害吗,三国小谋士

    事实上,郭嘉和诸葛亮不但作为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各自阵营的分量也都一样。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的说法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后的说法则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诸葛亮的;而曹操对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属之”。只不过因为郭嘉英年早逝,我们没能看到那一

  • 揭秘:从《出师表》中解析诸葛亮所犯的职场禁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会背诵出师表吗,出师表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诸葛亮一直以来就是智慧、才干、忠诚的化身。一生为了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欣赏和尊重他,不惜“猥自枉屈”三顾草庐请他出山辅佐,临终又将刘禅托孤与他。关羽张飞等兵将谋士都敬仰刚和佩服他。诸葛亮简直就是一个成功职场人士的典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似乎并没有得到刘禅的认可。从裴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