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皇帝中的异类道光皇帝:节俭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清朝皇帝中的异类道光皇帝:节俭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977 更新时间:2024/1/21 15:59:33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这一年,嘉庆皇帝60岁。做了20年实际皇帝的嘉庆总算大气了一回,为了感谢这些年群臣的辛劳,先在正月赐群臣六旬万寿宴,接着封皇三子绵恺为敦亲,皇四子绵忻为瑞亲王,最后宣布普免全国积欠钱粮。

皇帝六十大寿,普天同庆,皇帝这么大方,群臣也不傻帽,那就也让皇帝乐呵乐呵。于是乎,群臣、百姓、各界人士尤其是宗教界人士一致联名上书,要求给皇帝祝寿。嘉庆皇帝刚开始非常扭捏,认为这样不好,但下面的人太热心了,实在是盛情难却,嘉庆皇帝同意由群臣牵头策划宗教界出面,搞一个盛大的给皇帝诵经祈福的仪式。

场面那是一个震撼,诵经坛从西直门一直设到圆明园,一共搭建了13个经坛,每个经坛都是宗教界的大腕带头,而且情真意切。每当喇嘛、和尚诵起经来,整个京城几乎就是一个佛国世界,甚是享受,嘉庆皇帝都有些飘飘然了。

阵势够给力的,内容够丰富的,场面够宏大的,但这些喇嘛、和尚不是学雷锋的,也不是志愿者,他们是来化缘的。天天念着“大清王朝万世一表”“大清王朝国泰民安”“皇帝陛下英名盖世”“皇帝陛下万寿无疆”“皇后娘娘永远健康”“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那是一个真诚,一个卖力,一个辛苦。

搞得嘉庆皇帝都不好意思,他也知道这经不能白念,统统有赏。嘉庆认为念经不过小意思,可念完才知道一个经坛要赏一千两白银。吓了嘉庆皇帝一大跳,一万三千两白银呐,要了亲命了,感觉好像被这帮大臣和宗教界戏耍了,但君无戏言,这次该赏还得赏。嘉庆极不情愿地发完赏之后,心情那是一个郁闷,于是下了一道御旨:“将来朕七旬万寿时,著军机大臣存记:前一年提奏,不准各衙门,复行恳请建设经坛。”《清仁宗睿实录》。

尽管这个六十大寿过得并不怎么开心,但看得出来,嘉庆对自己的生命力还是非常自信的,还考虑着七十大寿呢。他哪里知道,这已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生日了。

一年后,嘉庆和往年一样,继续去避暑山庄度假。只是这一回有去无回,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傍晚,嘉庆帝在避暑山庄驾崩。这件事有些突然,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做好准备,就连嘉庆本人都还想再活十年呢,但没办法。

在中国这块水土,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皇帝。嘉庆死了,他“垂泪览之”的儿子——旻宁即位。旻宁也确实有点水平,年少时就很引人注目,有一次木兰秋时,猎获最多,受到爷爷乾隆的赞扬,称他“不坠满洲家风”;长大后,在天理教攻打皇宫时,他提鸟铳上阵,被皇阿玛嘉庆封为“智亲王”。有了这么多光辉的履历,在嘉庆突然驾崩的情况下,旻宁自然就成了皇帝的不二人选,就这样旻宁成道光皇帝。

到了道光皇帝,情形就不一样了。与父亲嘉庆不一样,道光瘦了许多。据当时一个传教士说,道光“个子矮小,形容枯槁,寡言鲜语,样子安详”。既没有爸爸的富贵相,也没有爸爸大方,有些小家子气。

1821年,道光元年,新皇帝要有新气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话是不是真理?不知道,但道光皇帝信以为真,而且以身作则。即位之初,道光皇帝就颁布了《御制声色货利谕》的节俭倡议书,诏告全国学习体会。其中引用古人的话说: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就是说,百姓不富,我这个皇帝能富吗?既然不能帮你们致富,我就替你们省吧。

凡事都不能做过了头,否则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节俭也是如此,过头了就不是节俭了,那是抠门。日常生活中,道光皇帝带头节俭,这确实值得赞扬。比如,道光日常的办公用品只用普通的毛笔、墨、砚台,还把那些御用的毛笔、墨和砚台分发给大臣使用;吃饭每餐不过四样菜肴,除龙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同时规定:嫔妃平时不得穿锦绣的衣服。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节庆不得食肉。这哪里是皇宫的生活,简直是难民营的生活。

按理说,皇帝爱穿补丁衣服就算了,何必强求他人呢?道光倒挺较真,一看到官员穿漂亮的衣服,就很不高兴,甚至规定旗员六品以下,不得穿着绸缎,一律布衣布靴。据《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十四年(1834年)冬天,道光检阅京城的禁卫军,看到官兵都穿着朴素的衣服,高兴地说:“一洗过去的恶习,崇实务本,不失满洲旧风,将几位主管官员各提升一级。”

学习皇帝好榜样,穿旧衣服能升官,于是乎,满朝大臣个个衣衫褴褛。整个朝堂望去,知道的是大清朝道光皇帝在早朝呢,不知道肯定以为是丐帮帮主在破庙里开会训话呢。

一看满朝大臣都是乞丐装,道光皇帝那是一个舒服,对自己的模范作用很是满意。“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时候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脱颖而出。这个人物,和道光皇帝对脾气,守财奴,平时也是一个钱恨不得掰几瓣花,很快就和道光皇帝对上了光——抠门的碰上了守财奴。

由于和皇帝有共同的爱好,俩人自然话就多了,而且聊得很投机,君臣经常在一起分享省钱心得,交流花钱经验。皇帝甚至每天都召见这位曹学士进宫长谈,开始太监都以为皇帝天天和大学士讨论国家大事,后来才知道,他们每天谈的都是家庭主妇关心的家长里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崇祯皇帝的一生有多悲惨?为何连皇陵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在位17年,可谓是一个很有风骨的亡国之君。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并且可以掌控整个国家。因此,世人都会觉得皇帝必然是世界上最为幸福的人物。但是事实上,

  • 明朝将领李景隆简介:曾因举止雍容,深得明太祖的看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善终的首辅,李自成怎么对待崇祯,明朝开国善终的大臣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历史上曹蜀吴三国的末代皇帝都是什么下场?有何差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蜀魏三国最后剩谁,刘邦之后是三国吗,末代皇帝都很惨

    中国古代最尊贵的人,非皇帝莫属。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

  • 有哪些与陆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陆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对后世的影响,绎史有价值吗,后世人的意思

    陆贽,字敬舆,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宰相,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他是为中唐贤相,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权德舆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文辩智术超过西汉谋臣张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陆贽出身江南

  • 陆贽:有“中唐贤相”之称,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贽奏议,耿定向和李贽,旧唐书·陆贽传原文

    陆贽,字敬舆,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宰相,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他是为中唐贤相,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权德舆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文辩智术超过西汉谋臣张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陆贽出身江南

  • 崇祯吊死在煤山后 李自成是怎么处理他的尸体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的尸首,崇祯吊死在哪里,崇祯吊死的煤山在哪里

    对崇祯遗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是怎么处置崇祯遗体的?“君王为国而亡。”这句话用来形容明代两代帝王的优良品德。明末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北京靠近北方边界,意图让皇帝镇守边疆,然而崇祯皇帝却发现,明王朝的势力越来越大,他无力回天,觉得对不起祖先,最终被吊

  •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他为汉朝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和韩王信,初汉三杰是哪三个人,汉代韩信简介

    韩信,泗水郡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他是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奉为“兵仙”“神帅”。“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

  • 三国时期各个猛将是如何排名的?姜维上榜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姜维武力能排第几,三国猛将排名前五十名,三国时期猛将排名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猛将中,有很多排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二十四猛将排行,其中,姜维位居最后一位,仅在邓艾之前,还有一种排名,姜维排名第九,即: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那么,姜维

  •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 崇祯皇帝的妃子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自成崇祯皇帝吴三桂,李自成对待明朝妃子,崇祯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

    还不了解:崇祯妃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攻进皇宫后,皇宫里的嫔妃落得什么下场?在朝廷之中,皇帝所处的地位是极其不安全的,一旦有所闪失,就可能使自己失去领导人的位置,甚至会失去自己的性命,在明代时期,朝代就因为崇祯帝的死亡而破灭,当我们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就

  • 魏忠贤当初在朝中只手遮天 魏忠贤为何斗不过刚继位的崇祯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为什么能扳倒魏忠贤,崇祯杀了魏忠贤明朝就灭了,崇祯为啥要杀魏忠贤

    对魏忠贤和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忠贤在明末只手遮天,为什么却斗不过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明代魏忠贤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在君主专制的皇权之下,人们臣服于皇帝要称“万岁”,而曾经只手遮天的魏忠贤甚至曾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但是魏忠贤也是一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