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的晚年:康熙人生最后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

康熙的晚年:康熙人生最后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19 更新时间:2024/2/3 19:34:55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0月21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舒服,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永宪录》则记载说,康熙在十一月初七从南苑回到畅春园,次日有病,康熙还传旨说:“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奏”。

由此看来,康熙是在十一月初七回到畅春园的。但初七到十三日,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康熙便突然驾崩了,那人们会问:康熙究竟得的什么病?又是怎么得的呢?首先从发病的时间来看,康熙应该是在行猎途中染病的。考虑到当时北方的十月底已经是初冬,正好是季节变换、容易突发感冒的时候,估计康熙当时也是在风里行走受了凉,在行猎过程中就已经感到不舒服,这才会从南苑急忙赶回畅春园。这和康熙自己说的“偶感风寒”,可以对应得上。

等回到畅春园后,康熙病情加重,他在谕旨中说“本日即透汗”,这说明他当时的感冒(假定是感冒)已经比较严重了,似有头疼发烧出汗的症状。由于康熙晚年的身体并不好,但又喜欢强撑,所以他的真实病况可能比他描述的要严重,弄不好还有其他的病发症,只不过康熙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想说而已。另外,从“本日即透汗”的“即”字看来,康熙自己对这次生病不甚重视。不过,康熙似乎又意识到这次发病来势汹汹,所以又说:“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从这句话看来,说明当时康熙的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他才会决定休息几天,不看奏折。

在随后的几天里,康熙虽然不看奏折,但还有些事情要交代处理。比如在初九那天,康熙因为自己已经卧病不起,他便让四阿哥胤禛代他前往南郊天坛进行冬至的祭天大礼。祭祀的日子是11月15日,康熙很看重祭天大礼这件事情,这次实在是因为自己起不来了,所以才让胤禛代替自己。之所以让胤禛去,也许是因为胤禛在这方面有经验,也许是因为康熙看重胤禛,觉得他代替自己去行礼最合适。为此,康熙还特意叮嘱胤禛先去斋所斋戒,以表示对上天的诚意。估计胤禛当时也看出老父亲这次和以往大不一样,所以他去斋所后,从初十到十二,他每天都派太监和护卫去畅春园问安,估计也是担心康熙在中间会出什么意外。但是,康熙对每次问安的答复都是“朕体稍愈”,用白话来说就是:“我今天好点了”。

以康熙的性格,这句话恐怕未必是这个含义。一个凡事爱逞强的人,如果不到情况危急的时候,绝对不会说自己病情恶化,因此,“朕体稍愈”这句话,或许应该理解成康熙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只不过没有恶化而已。果然,到了13日的凌晨,康熙的病情急转直下,他感觉到自己这次的确是不行了,所以他在十三日丑刻命人急召当时在斋所的胤禛前来畅春园(提前让胤禛前来,一来可能是胤禛在城外,路途稍远,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要传储位于胤禛的缘故)。在胤禛还没有到来之前,康熙又在寅刻将在京城里的阿哥们,包括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等,全部召来(五阿哥胤祺除外,当时他因奉旨前去祭奠东陵而不在京城)。

那些阿哥们到齐之后,胤禛大概是在巳刻赶到畅春园,到后便急入寝宫问安。在13日的白天,胤禛总共进去过三次,康熙跟胤禛说了什么,不得而知。当晚戌刻的时候,康熙便告驾崩。关于康熙死亡的具体时间,《清圣祖实录》、《永宪录》还有《皇清通志纲要》里的记载都是“13日戌刻”,雍正本人钦定的《大义觉迷录》也是如此陈述,时间节点应该没什么问题,13日康熙病情急剧恶化也是事实。争议最多的,恐怕还是胤禛在13日白天曾进康熙的寝宫请安,之间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因为没有记载,这在后来也导致了很多的传闻与后叙。

不管怎么说,反正康熙已经撒手人寰,走完了他最后一段路程。至于后面发生什么事情,已经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了。回顾康熙的这不平凡一生,八岁登基,九岁丧母,在祖母孝庄太后的扶持下,才稳固了皇位,打败了鳌拜,平定了三藩,统一了台湾,廓清了漠北,国泰民安,种种功绩,足以青史留名,彪炳千古。康熙一生治国勤勉,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他完全称得上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英明君主,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嘉庆帝的子女有哪些?嘉庆皇帝子女的人生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皇帝的子女有哪些?皇子皇长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未命名,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敦恪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皇四子爱新觉罗·绵忻,端怀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后。

  •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八阿哥么?八阿哥的人生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胤禩(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时[1],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

  • 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十四阿哥吗?十四阿哥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胤祯(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为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其初排行为第二十三,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正月初九酉时生。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宫中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这亲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雍正帝登基后将胤祯幽禁起来,直至雍正帝死后,胤祯才恢复了自由。雍

  • 康熙的子女有哪些?康熙子女们的人生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帝的子女有哪些?皇子爱新觉罗·承瑞(长子,康熙九年二月初一-康熙十年四月)清-胤祥(和硕怡贤亲王)爱新觉罗·承祜(次子,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爱新觉罗·承庆(三子,康熙九年二月初一-康熙十年四月)爱新觉罗·赛音察浑(四子,康熙十年十二月二十五-康熙十三年正月)爱新觉罗·长华(

  • 大清朝光绪皇帝其实是个生不逢“母”的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在117年前的今天,1898年8月10日 (农历荷月廿三),光绪帝要求内外诸臣议事莫“墨守旧章“。1898年8月10日,光绪帝下谕,指责内外诸臣“墨守旧章”,要求诸臣议论政事,不得“附会古义”,不得“缘饰经术”,不得“胶执成则”。声称:“朕深惟穷变通久之义,创建一切,实具万不得已之苦衷。”他告戒诸臣

  • 揭秘:唐朝历史上最具智慧的三大能臣都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人,只能看见已经发生的事,而不能预见事情的发展趋势;而聪颖的人闻言则能听出弦外之音,遇事则能明辨事情的本质。存世近290年的大唐不知有多少聪明人,因此这里仅提三位难免片面,只能算作一家之言,仅供探讨!李世勣李世勣,原名徐世勣,公元616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17岁时参加义军,先后为翟让、李密之将

  • 康熙爱小细节识人:废皇太子缘于包裹捆绑不严实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葛尔丹时,对留守京城的皇太子送往军中奉他的物品一一亲自检验,发现那些包裹存在捆绑不严实的问题,为此他在奏折的朱批中郑重指出:“所有送到朕处之物,须谨敬包裹后,经皇太子亲自验视才好,所送鹿尾包裹松散,想是发送前并未经皇太子验看,送到时均已残破。凡朕送往京城物品,俱经朕亲自看

  • 诸葛亮和曹操的对比:谁是三国最出色的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通观诸葛亮与曹操两人的事迹,子将认为:孔明言过其实,至多仅是一过人的谋士;曹孟德才真为帅才。事先声明:子将一向对诸葛亮之人品深表敬佩。《三国》之中,最知名的两位丞相,莫过孔明与曹孟德了。此二人均以谋略著称,不过“鞠躬尽瘁”的孔明名声要比“汉贼”孟德好得多。由于二人大展雄才时,并不在同一个时期,未曾正

  • 赵云武艺那么厉害又忠心耿耿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云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赵云文武双全忠心耿耿,为何刘备不重用他?三国时期,刘备的身边从不缺少文武全才。而这些人才都被刘备委以重任。就像我们常说的关羽、马超、张飞等人都被授予了军权,让他们在前线上冲锋陷阵,建立了赫赫战功。然而,有人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文

  • 明朝平庸的皇帝那么多 明朝为什么还有276年的国祚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明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有不少皇帝的能力平庸,为何却有276年国祚?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代开始,到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明代一共传有16位皇帝,国祚276年,从皇帝的能力来看,明代真正称得上英主的只有六位皇帝,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