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包拯带来的疑问:包拯为何一生都没有真正的朋友?

包拯带来的疑问:包拯为何一生都没有真正的朋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46 更新时间:2023/12/30 14:01:25

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

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他是说人心隔肚皮,评价一个人,可信赖的还是他的作为。不过,如果得不到情感的线索,一个人的作为,或为迷雾所隐,或为光芒所掩,也会含糊起来。

欧阳修的批评,源于包拯连劾张方平与宋祁。包拯抨击宋祁的理由,是他知成都时多游宴,蜀人不满他的奢侈。比起哥哥宋庠(此前也曾被包拯弹劾过),宋祁确实生活铺张,但当时文官游宴成风,若以此为罪,朝廷要空去一大半了。何况宋祁在蜀每晚宴罢,还燃烛展纸,干起正事,远近的人看见灯光,都知道这是宋先生在修《唐书》。他死后,成都数千人哭于祠,似乎名声也不很坏。

另一位被包拯攻击的是张方平。此人天性豪迈,颇有才干,见识在当时别具一格,只是一生未得伸展。当时京城某人拍卖家产,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购得一处房屋。包拯立加弹劾,说他“无廉耻,不可居大位”。张方平确实不谨慎,但似乎尚不足以立“无耻”之论。据司马光后来说,包疏检举张方平的不端事迹,还有不少条状。但这么一篇重要的上疏,在世传的包公奏议中,竟不见踪影。清朝有人猜测,此是包公子孙不愿意以示后人而削去,毫无根据。但不得见此奏原文,总有些遗憾。

碰巧的是,张方平和宋家兄弟那时都与吕夷简不和,而包拯受过吕夷简的提拔。要是能从中寻出一丝足迹,我不觉得包公形象会受多大损害,相反,倒还觉得亲切些———人都有个三亲六故吧。但没有,无论前后,包拯的议论没有半分私情的把柄,无不堂堂正正。

包公的心事不为人知,是否应归罪于文献失传呢?宋人话痨最多,记述成风,可惜在如海的文集中,有关包拯的记录少之又少。王安石和包拯一同受过欧阳修的荐举,还曾是上下级,多少总有过从,但整部《临川集》,竟无一字提及包拯。别人那里也大抵如此。幸好有位吴奎,和包拯亲密,给他撰过墓志铭;另一位张田,自称门下,给奏议结集。若无这两人,包公的形象,便只剩元杂剧中的了。我猜测当时多数人的心理或许是这样:对包拯,说他不好,实在说不出;说他好,又不情愿。人至清则无徒,此之谓也。

最奇异的是包拯不笑。当时流传的一句话:“包公笑,黄河清。”包公一笑,比黄河变清还难得。史籍未曾记载包拯有过类似面部神经麻痹之类的疾病,我们也无由推断他是个内心麻痹的人。但不管为什么,一个不会笑的人,无论多么多么值得敬佩,也很少有人会喜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三国时最强的十对父子:生子当如孙仲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史上最牛父子,北魏立太子杀死了几位生母

    司马懿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两人垄断魏国朝纲,一统兵,一理政。司马师带兵破姜维,平诸葛延叛乱,又带兵攻吴……第一我选孙坚的两个儿子,孙策人称小霸王,从袁术处以玉玺为质,借得几千兵马,率父亲旧部,打下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孙权更是正确领导的打出赤壁之战,计袭荆州,火烧连营等几脚好球。连曹操也说:“生子当

  • 公德私德皆无亏:为何包青天一生却鲜有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天道不公枉为天,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包青天铁面无私

    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如果鞭打有违法行为的表舅不算“往来”的话)。他流传下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峭直

  • 孔门弟子们官运亨通:为何孔子想当官却没人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子路有钱吗,向孔门弟子借智慧

    “割鸡焉用牛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些妇孺皆知的成语都来自《论语》,它们分别出自《阳货篇》、《子张篇》、《八佾篇》和《述而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书不在厚,有味则馨;言不在多,醒世则经。不仅《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

  • 三国中死不瞑目的十个风流英雄:卧龙凤雏居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抱憾终生、死不瞑目的风流人物的第一位当属诸葛亮。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七律《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不仅把诸葛亮一生的戎马生活写得淋漓尽致,而且也将他死不瞑目的憾事写得清清楚楚。这部小说全力制造了一位智慧之神,那就是诸葛亮,之后

  • 助隋炀帝登上帝位的权臣杨素:魔鬼还是天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证圣三年,一代女皇武则天下了一道很严厉的诏书,宣布前代的隋朝权臣杨素包括他兄弟的子孙后代,都不得留在长安担任京官及充当侍卫。诏书一下,杨素一门后辈侄孙如杨元禧、杨元亨、杨元帏等一股脑被贬出京城,发配到边远荒凉之地担任地方小官。事情的缘由是曾担任武则天御医的杨元禧得罪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怀恨在心

  • 生性奢侈嗜酒的寇准为何被百姓演绎成贫困清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清廉简朴到了极点的寇老西儿形象。刘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中寇准是这样出场的:“头戴的纱帽翅,可能年头太多了,又旧又破,有一个翅用什么东西绑着,往下耷拉着。”而寇老西儿招待京城来的钦差的方式竟然是“把草帽摘下来,撕下一圈,用

  • 从未打过败仗的8位中国名将:古代八位不败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大幕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将星,然而究其一生从未尝败绩的确是屈指可数,以下列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8位(按时代排序)。一、兵圣——孙武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

  • 孙权手下丞相:名相陆逊竟因莫须有罪名忧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孙权终于抓到了他的把柄,也是担心他威望太高,子孙们控制不住他,给他扣上大量莫须有罪名。狡兔死、走狗烹,陆逊无以辩白,忧愤而死。陆逊死后,家无余财。孙权对武将能推心置腹,文臣就远远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如同房间里的花盆,虽然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为了美观,是种摆设,最重要的是:请靠边

  • 为姐弟恋殉情的大明天子:最痴情的皇帝明宪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为姐弟恋殉情的大明天子成化二十三年,紫禁城里的太医个个忧心忡忡,眉头紧锁,朝臣从他们的表情可以判断出,皇帝恐怕撑不过这几天了。大明朝已经连续四代皇帝都不过45,现在记录又要扩大,真是够悲催的。病榻上,明宪宗正经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病魔蚕食着他为数不多的时间,一切都将结束了,尽管知道这一天总是会

  • 揭秘:三国历史上那些能够预知未来的神秘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中写了这么一件事:曹操因受到了左慈的惊吓患病,喝什么药都治不好,见状,太史丞许芝向曹操推荐了一个人,名叫管辂,说他算卦神准,能够预测未来,为了让曹孟德相信,还讲了很多和他有关的传说,意思是既然这么准,主公可以叫他来算算。曹操听后很高兴,竟有如此奇人!连忙差人把管辂召来。算了一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