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夷陵之战孙权都已经击败刘备了 孙权为何不趁机消灭蜀汉

夷陵之战孙权都已经击败刘备了 孙权为何不趁机消灭蜀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62 更新时间:2024/2/7 2:22:1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夷陵之战中东吴孙权战胜刘备,为什么不趁机灭了蜀汉呢?

在三国时期,由于关羽镇守的荆州被东吴袭取,更甚于连关羽本人也遭擒被杀。

刘备、关羽、张飞情深义重,关羽之死,让刘备、张飞在伤痛之余,立志要找东吴报仇。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就不顾众多大臣的反对,率军队征讨东吴。当然,蜀地是刘备的根基和大后方,自然不能有失,所以就让诸葛亮坐镇后方。

安排好一切后,刘备就带兵去攻打东吴了。

然而,让刘备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大战还没开始,张飞就被部下所杀而死于非命。更加残酷的是,英雄一世的刘备最终在夷陵之战中惨败。

刘备此战的失败,是蜀汉失去荆州后的又一次实力大损。

蜀汉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此战之后的近40年的时间里,三国魏蜀吴互相之间的领土基本保持不变。

当然,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虽然惨败,但不久,作为胜利一方的东吴孙权还是主动向刘备议和了。而刘备由于此战的失败而心力交瘁,就同意停战。到了第二年的四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而他自己就离开了人世。

那夷陵之战中东吴孙权战胜刘备,为什么不趁机灭了蜀汉呢?

其实,蜀汉虽然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但东吴想要灭了蜀汉还是很困难的,再加上还有曹魏政权的因素,孙权自然不能轻举妄动。

首先,刘备在夷陵兵败后就退到了白帝城,一些东吴将领虽然很想乘胜追击、攻打蜀汉,但刘备退到白帝城后就不退了。

孙权听闻刘备就在离边境不远的地方驻扎,有些害怕,就不敢轻举妄动。

不久,刘备就收拢失散的蜀兵,同时赵云带着援军也赶来了。

此时的东吴军,纵然是胜利之师,但也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机会。

其次,蜀汉虽然在夷陵之战中惨败,让蜀汉政权元气大伤,但刘备的后方还是很稳固的,一则蜀地本就易守难攻,二则,又有诸葛亮坐镇。

东吴想要乘胜灭了蜀汉,还是很困难的。

最后,当时是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夷陵之战是蜀汉、东吴之间的战争,而一边还有曹魏再看热闹呢!

曹魏就是想坐收渔翁之利,计划着等蜀汉和东吴两败俱伤后,不管他们最终谁胜利,到时自己再出手,就可一举消灭蜀、吴了。

三国鼎立,可以互相牵制,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

吴主孙权、吴将陆逊,并非易于之辈,他们又怎么会想不到曹魏的想法。

孙权、陆逊也担心,如果东吴军队全力灭蜀,一旦进入蜀地,就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战争,那时东吴前进难,又不能退。

如果正在着紧急的时候,曹魏突然攻打东吴后方。由于东吴大部分兵力都在攻蜀,这时曹魏攻打东吴后方,东吴自然难以应付。

正是由于孙权、陆逊担心曹魏会突然袭击东吴后方,所以就停止追击蜀军而主动撤军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不久,曹魏果然攻打东吴,但好在陆逊早就做了防备,才没让魏军得逞,曹魏也只得无功而返了。

所以,东吴在夷陵之战胜利后,不是不想灭蜀,而是灭不了,也不能这么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慈安太后明明已经掌握大权 慈安为何将权力拱手让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慈禧和慈安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女人喜欢掌权的不少,为何慈安却把到手的权力拱手让人?咸丰在病逝前,授予慈安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慈禧掌管)。同治帝即位,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却把处理政务的权力都放给

  • 明朝“东林八君子”叶茂才简介:与顾宪成等人提倡公论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孝庄不是和多尔衮在一起很久了吗 两人为什么连一个孩子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孝庄太后与多尔衮之间有什么关系,历史上皇太极和多尔衮,孝庄和多尔衮不能说的秘密

    还不了解:孝庄和多尔衮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孝庄和多尔衮在一起那么久,为何两人没有孩子?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皇位皆是众皇室争夺的东西,虽然他们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地里有不少的动作,每个朝代的开始必然要经历政局不稳的过程。清代初期,皇太极在去世前把皇位传给了尚

  • 明朝末期宦官魏忠贤简介: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明朝著名宦官冯保简介: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秦朝宰相李斯为何能忍受宦官赵高的欺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是个天分很高的人,佐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彪炳千秋。不过再聪明的人只要贪图利益,往往也会受辱。即使如李斯这样的人,也会被人忽悠的无可无不可。故事是这样的:当时秦始皇刚死,赵高想让胡亥做皇帝,但是又害怕丞相李斯不答应,于是对李斯说:“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我不想让

  • 纵观三国历史对垒:曹操和刘备的武艺孰强孰弱?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刘备为三国时期的并世双雄。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两人文武韬略,征战南北,均是驰骋沙场的英豪。但曹操、刘备的武艺如何呢?假如两人单挑,到底谁将占上风呢?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使双股剑,尤其是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在张飞、关羽与吕布丁字儿

  • 曹操麾下的四大金刚:替曹操南征北战的四大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曹操麾下骁将如云,却没有像“蜀汉五虎将”之类的说法。虽然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入一传,且有“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评述,但由于《魏书九·诸夏侯曹传》已将与曹操有血亲关系的诸将列出,因此“五子良将”在曹营地位似乎还低一层次。不仅如此,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

  • 三国历史上谁才是刘备的幕后首席军事高参?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备的军事高参,人们首先会想到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羽扇纶巾的他几乎被神化,自然也就没有谁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以“锦囊妙计”见长。事实上,当他和庞统同为军师中郎将时,在阵前出主意的更多是庞统。刘备入益州征战,随行所带的也是后者,而将诸葛亮“留镇荆州”(《三国志·蜀书七·

  • 平定西域第一人班超:中原王朝第一次控制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