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韩信和项羽:究竟谁才是有妇人之仁?

历史上的韩信和项羽:究竟谁才是有妇人之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12 更新时间:2024/2/7 2:09:34

项羽有所谓的“妇人之仁”一直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特别是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更是被当作项羽“妇人之仁”的经典例子。郭知熠先生在《超级厚黑学》中颠覆历史,第一次指出, 项羽根本就没有什么“妇人之仁”,他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并不是他心慈手软, 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将刘邦看作他的真正之威胁。如果他有这个远见,如果他在当时将刘邦看作他的真正威胁,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这个项羽所谓的“妇人之仁”完全是子虚乌有的。

很有意思的是,据说韩信是第一个说项羽有所谓“妇人之仁”的人。但按照郭知熠先生的考察,项羽根本就没有什么“妇人之仁”,倒是韩信自己才真正具有“妇人之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为什么郭知熠说韩信具有“妇人之仁”呢?在楚汉之争的晚期,韩信已被刘邦封为齐王, 占据原来齐国之地。在这个时候,项羽派使者想拉拢韩信,但被韩信拒绝。而韩信自己的谋臣蒯通,也在劝韩信背汉自立。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韩信依附刘邦,则项羽就会被灭掉;如果韩信依附项羽,则刘邦就会被灭掉。如果韩信谁也不依附而自立,则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蒯通苦口婆心地劝韩信自立,提醒他“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可是,韩信根本就听不进去。韩信因为对刘邦感恩,最终不肯背叛刘邦。

郭知熠先生在《超级厚黑学》中对这一段史实有一段评论:“我们从韩信这里究竟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笔者以为,韩信没有听蒯通之言,自然是大错特错。他本可以独立称王,却偏偏要俯首称臣。可是,他不知道他独立会无祸,附人就必招灾的道理。如果他独立,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会想拉拢他。如果他帮助一人灭掉了另一人,他自己恐怕也无法保住性命了。韩信哪韩信,蒯通明明给你指出了阳关大道,你却偏偏要向鬼门关里跳下去。到时后悔又能怨谁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信的妇人之仁。他因为对刘邦感恩,而不顾自己身处危险。他因为对刘邦感恩,而忘却在政治的漩涡里, 没有什么恩情可言,而只有利益。为什么在权力之下,没有恩情,只有利益?这是因为当初的施恩者,也是出于自己的利益来考量的。刘邦为什么对韩信有恩?!也就是说刘邦为什么不对李信张信马信施恩?!这个事实不难看出。这是因为韩信对于刘邦有用。如果韩信像李信张信马信那样,刘邦是断断不会对韩信施恩的。既然刘邦是以这个标准来施恩的,那么,刘邦也会以这个标准来断恩。特别是当项羽被灭掉后,韩信将变成刘邦之最大的心腹之患,刘邦就会想千方设百计地除掉韩信了。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但有意思的是,“我们”的敌人或者朋友是随着情势,随着时间而变动的。在项羽被灭掉以前,韩信以及各路诸侯都是刘邦的朋友(韩信在成为齐王之后,也一跃而成为一路极具实力之诸侯)。刘邦使用“外部用金刚”来联合他们, 其目的是为了消灭项羽。但当项羽被灭掉之后,韩信以及各路诸侯就摇身一变成了刘邦心目中的敌人,只是表面上刘邦没有说他们是敌人罢了。所以,郭知熠说,在政治的漩涡里,在权力的引诱下,没有恩情,只有利益。韩信分不清楚什么是恩情,什么是利益,分不清楚别人对自己施恩的目的。尤其是在蒯通苦口婆心地劝说,并说明利害之后而不悔悟。 正好说明了“妇人之仁”在韩信的心中是多么地根深蒂固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谁让项羽抛弃了第一谋士范增?奇计百出的陈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曲逆侯陈平,留侯张良都是汉高祖刘邦智囊团中顶儿尖儿的人物。很多人都熟知汉初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未免忽视了这位奇计百出的陈平。范增是追随项羽叔父项梁起兵的老臣。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士似乎只有范增一人。当年鸿门宴上范增几度发难,几乎致刘邦于死地,想必刘邦恨

  • 汉元帝为何不爱王昭君:四大美女难以启齿的情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先说说一号美女西施。“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西施咏》的诗句。它深刻地概括了一号美女西施的一生。西施是一个春秋战国时越国若耶溪畔的一位浣纱女子,本来与越国大夫范蠡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后来阴阳差错被越王勾践作为性贿赂的美色送到了吴国,当上了吴王夫差的妃子,可谓一步登天。当然心

  •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合称“四大美人”,成为了史家与文人的永恒话题。而四大美人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也透露着古人对美的理解,对女性的理解。西施的故事最早见于东汉的野史《越绝书》。西施在灭吴后追随越国的谋士范蠡隐居于五湖烟水之中,陶然忘世。据说后来范蠡还成为了富商,西施自然也成了老板娘。这是大团圆的

  • 夏姬对比四大美女:谁才是古代的天下第一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书上给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排位次序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既符合她们所生活的年代先后,还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个字与每个人对上了。但若论她们四位谁最漂亮,分打得最高,一般还是公推西施。据说西施漂亮到在河边浣纱,河里的鱼被她的美貌所吸引,都忘了游动,以至沉到水底。当然其他三位也不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美女竟都有哪个共同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大美女一生都受到所谓乱伦之嫌的困扰。其实,她们的这种所谓乱伦行为正是古代男权社会酿造的悲剧。先说说一号美女西施。“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西施咏》的诗句。它深刻地概括了一号美女西施的一生。西施是一个春秋战国时越国若耶溪畔的

  • 三国史上十易其主的刘备为何没被骂为十姓家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一生曾经投靠过多少人呢?有人以为刘备曾经“十易其主”,挑出名的来说,先后追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是,却很少有人抨击刘备为什么什么家奴,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刘备跳槽,大都不会去祸害前任领导。刘备基本上在每个单位都能够干的挺好,和领导关系也不错。临到跳槽的时候也大都能好合好

  • 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陵墓在哪里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

  • 明成祖朱棣是如何从逆臣华丽转身成大明一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在位23年(1402~1424)。朱棣的称帝之路十分坎坷,称帝之后的诸多创造性举措让历史记住了这位历史上唯一藩王作乱得逞的皇帝。1、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曾分封诸子为王。诸王之中,分封于北方边塞的九位亲王被称为“塞王”,负责镇守明朝边疆,塞王麾下精兵猛将如云,兵力雄厚。由于朱元璋生性多疑,

  • 盘点:三国历史上死得最惨的10大名将名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第10名吕布——被曹操缢死知名度颇高,号“飞将军”,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悍勇世无所匹。吕布原为并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在董卓会兵京师的时候,董卓本想杀掉丁原但是不敢动手,因惧怕丁原义子吕布,于是请手下谋士李肃前去游说。李肃盛赞吕布勇武天下闻名,若只追随丁原,一生必定埋没。若追随董卓,当封侯拜将,风光无限

  • 周亚夫:汉朝封侯拜将位极人臣却最终饿死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周亚夫算得上出身名门,他父亲是汉初名将——刘邦口中“安刘氏者”的绛侯周勃,周勃不但在汉朝开国的历次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还在刘邦死后协助铲除诸吕势力,迎立了后来的汉文帝,对刘氏江山可谓有再造之恩。不过周勃并不以头脑见长,太史公说他“才能不过凡庸”,而且周勃出身贫寒,早岁“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