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有着怎样的经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有着怎样的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942 更新时间:2023/12/15 7:51:46

朱元璋,即明太祖,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后因灾变入皇觉寺为僧,25岁(1352年)时,参加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他先后击败了众多诸侯军阀,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间,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明孝陵。

人物生平

建立大明

吴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对北伐又作出了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潼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次年,朱元璋于鸡鸣山立功臣庙,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

平定天下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明军此次北征,三路皆胜,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其子买的里八剌等被俘。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朱元璋又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又称岭北之战。此战结果,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获胜,但因惧怕东察合台汗国的东进,冯胜放弃了甘肃。第二次北征以失败告终。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北元平章乃儿不花等南侵明边境。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北征。大军渡过胪朐河(今中蒙边境克鲁伦河),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八月底,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

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20万人北征故元太尉纳哈出。结果是战胜纳哈出,明得其军民24万余人,羊、马、驴、驼、辎重无数,最后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六月底,傅友德以新得到的辽地汉人军士驻守大宁,冯胜等胜利班师。辽东从此完全纳入明朝版图。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明朝侦察到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中蒙边境之贝尔湖),决定急行军直扑元帝所在。四月十二日,蓝玉部明军到达捕鱼儿海南岸,探知脱古思帖木儿的营地就在捕鱼儿海东北80余里,于是发动突袭。包括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等64人、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119人、吴王朵里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等2994人,以及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等。

除了北伐外,朱元璋亦陆续平定中国其他地区。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同时,朱元璋派胡美由陆路进入福建,汤和和廖永忠所带的水军从海上进攻福建和广东,降服割据势力陈友定、何真等,接着攻取广西。洪武二年(1369年),徐达从东面进入山西,击败扩廓帖木儿,年底平定陕西。洪武四年(1371年),汤和、傅友德等灭明夏,取四川。洪武十五年(1382年)傅友德、蓝玉等取云南,消灭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降服大理段氏。[13]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确立了对整个河西走廊的统治。

洪武之治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蠲免。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规模地蠲免赋税。之后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应天、河南、北平、山东、江西、两浙等地陆续蠲免赋税。到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3,874,746顷。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晚年倾轧

朱元璋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留下安定的政治局势,晚年不惜屡次发动大狱,诛杀功臣宿将。建国之初,为了使公侯将相尽忠于朱明王朝,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作了申诫公侯的《铁榜文》;洪武八年(1375年),又编了《资治通训》,反复强调要他的臣僚对他效忠,勿欺、勿蔽;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编了《臣戒录》,“纂录历代诸侯王宗戚宦臣之属,悖逆不道者凡二百十二人”的行事,来教育他的臣僚;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颁布了《志戒录》,“其书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屠灭三族,连坐其党羽,诛戮了一万五千多人。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全部被杀。著名儒臣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续了十年之久,前后被杀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三万多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处死,尔后是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蓝玉下狱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受此案株连被杀的高官,仅列入《逆臣录》的就有两万五千人。

“胡蓝之狱”后,明太祖意尚未足,过了年余,颍国公傅友德,奏请给怀远田千亩,非但不准,反将他赐死。定远侯王弼,又奉诏赐死。宋国公冯胜亦被赐死。经过几次党狱,明初的功臣被屠戮殆尽,间接导致了明太祖死后靖难之役中朝廷无可派之将。

积劳而逝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为迁都西安作准备。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的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在生病期间还向太祖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次年朱标病逝,谥号懿文太子。这对年近七十的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朱元璋看到朱标次子朱允炆表现十分孝顺而很喜欢,后来立其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6月30日)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死后葬于紫金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甲辰,上谥曰“钦明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十一日丁巳,增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朔,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死后,他生前规划的政治局面很快被打破。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建文帝下落不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王君廓为什么能得到李世民的信赖?他为何会被野人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和武则天什么关系?,李世民终究还是遇到了突厥人,永王李璘到底有没有谋反

    王君廓,唐初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兴唐传》等隋唐评书中大刀王君可的历史原型就是王君廓。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君廓小时候家境贫寒,稍长以贩卖牲畜为业,不过他品性不大好,嫌做生意来钱慢,就坑蒙拐骗用各种手段获取钱财。史书中有一段关于他奸诈阴险的小故事:王君

  • 清朝的兴盛与十位汉人有关,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大兴文字狱,清朝满人与汉人的地位区别,清朝汉人和满人的区别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论是关注度还是上镜率,清朝都比其它王朝要多得多,这与清朝存在时间有关;也与王朝的贡献和腐败分不开;当然也跟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有撇不清

  • 光绪皇帝在大婚的时候 光绪皇帝为何要扑在皇后身上哭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光绪皇帝皇后的照片,光绪帝大婚是哪一年,珍妃死后光绪精神崩溃

    对光绪皇帝和隆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光绪皇帝将要亲政,为什么在大婚时,会扑倒在隆裕身上哭?确地说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关系,两人的关系是亲上加亲的关系。亲上加亲的关系在大婚时哭,究其原因就是光绪帝太难了,他的人生就是个悲剧!第一、亲上加亲帝后之姻。光绪是清德宗

  • 吴三桂死后被康熙灭族 吴三桂还有没有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三桂至今有后代吗,吴三桂下场子孙杀光了,吴三桂是哪里人

    还不了解:吴三桂和康熙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三桂病故后,康熙帝要对其灭族,他的后代最终怎样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67岁的吴三桂躺在衡州皇宫(今衡阳)的龙床上,奄奄一息。由于天气太热,加上吴三桂长时间的焦虑,肝火上升,他先是得了中风,接着痢疾,上吐

  • 薛仁贵作为唐朝的大将 薛仁贵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名将薛仁贵简介,薛仁贵哪个朝代的人,唐朝历史上有薛仁贵的这个人物吗

    对唐朝薛仁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时期的薛仁贵,名副其实的大将,他的传奇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薛仁贵的名声。那可是在民间家喻户晓,那么薛家将的故事其实和杨家将的故事一样,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艺术加工,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但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什么样的人呢?他真的

  • 司马师比司马昭还要强 两兄弟为何没有内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关系为何那么好,司马师司马昭谁能力强,司马昭为什么陷害司马师

    还不了解:司马师和司马昭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师明显强于司马昭,为何没有跟弟弟内斗?司马家族特别能生,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生了8个儿子,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本人又生了9个儿子,司马昭也有9个儿子,司马炎更别提了,有26个儿子。而且他们家孩子的寿命都还很长。司

  • 司马昭和司马师作为兄弟 两人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昭司马师谁厉害,司马师和司马昭关系好吗,司马伦为什么陷害司马师

    对司马昭和司马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司马昭和司马师有没有反目?三国时期的魏国出现了很多厉害的谋士,郭嘉、荀彧等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谋士。不仅仅是这几个人厉害,要说魏国最厉害的人,肯定有司马懿,整个三国中,司马懿就是最终的赢家。毕竟司马懿的家人建立了晋朝,

  • 武则天最终将江山归还给了李家,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武则天的结局,武则天最后的结局,武则天下场怎么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做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做梦是一个人一生之中必然会经历的事情。在现代,梦被认为是与潜意识沟通的管道。梦的内容可能非常普通、正常,也可能极度超现实主义风格,所以,我们都知道梦毕

  • 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又77岁高龄 朱元璋为何还将他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士诚为什么败给朱元璋,明朝被朱元璋杀死的开国元勋,朱元璋开国功臣排名

    话说在朱元璋还是起义军的一个小将领的时候,李善长也刚开投奔朱元璋不久时间,当时的朱元璋四处作战,李善长就来到朱元璋身边了,李善长作为明代的开国第一功臣,朱元璋最后为什么将他满门抄斩?话说,朱元璋一统全国之后,赶走北元,而论功行赏,册封的六个公爵,李善长排名第一,在徐达之前,名副其实的大明代第一功臣,

  • 唐末宦官张居翰,是如何用一人挽救挽救无数性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代宗宦官,唐朝宦官之祸,李世民怕魏征吗

    太监是古代每个王朝不可或缺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而这样的人一般都是比较自私的,为了能够保障自己后宫的生活方便,同时不让自己戴绿帽子,皇帝发明了“阉刑”,从而衍生出了太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