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秘史: 慈禧为何要重用曾国藩等汉臣?

清朝秘史: 慈禧为何要重用曾国藩等汉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343 更新时间:2024/1/17 19:12:33

慈禧重用曾国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满人入关的时候,清朝是个异族政权,由此在清朝的政治体制中,“重满抑汉”一直是清朝皇帝坚持的原则。清朝的“重满抑汉”主要体现在官员的任用上,比如朝廷的中央六部便设立双尚书侍郎,满汉各一,以满为主(如之前的户部,满尚书为肃顺,汉尚书为周祖培,实权掌握在肃顺手中)。这种制度,在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

为了巩固政权,清廷也尽可能地吸纳汉族士人参政,但一些重要的职位如军机大臣,特别是首席军机大臣,一般只能由满人担任;而各地的总督、巡抚也大多为满人。由此,满人往往在朝廷和地方上占据重要职位,地位远较汉人要显赫。

网络配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精明强干、建功立业的满人贵族相继去世,他们的子孙往往不学无术,沦为纨绔子弟,满人的整体素质也大为下降,大多数的政务和军事活动最后还是要依赖汉人,譬如康熙平三藩、雍正噶尔丹策零,最后都是依靠汉人才得以成功;而那些满族子弟早已沦为老爷兵,靠边站了。更要命的是,这种趋势到晚清更是愈演愈烈,八旗子弟往往成天遛狗斗鸡,出入戏院茶楼,肃顺曾说,“满人大多是浑蛋多”,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对于本朝“重满抑汉”的祖制,慈禧不可能不知道,但她垂帘听政后各地军情急如星火,太平军仍旧盘踞江东,捻军和回乱也时时威胁着清廷的心脏地区,这些心腹大患,无一天不让她悚然心惊,坐卧不安。可是,再看看身边的那些满族亲贵,除了妄自尊大便是颟顸无能,真正有才华、能够治国安邦、统兵作战的满人官员几乎是凤毛麟角。

慈禧想到这里,不免叹了口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自己的丈夫咸丰在的时候,这天下都治不好,何况自己一个女人呢?但叹气归叹气,该承担的责任还得去承担,慈禧仔细一想,自从太平军起后,国内战祸绵延达10年之久,而清廷还没有垮台,这又是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从各项奏报来看,不是八旗,也不是绿营,而是汉人的团练武装抵挡住了太平军的进攻,而这些汉人将领,如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他们原本都是读书人,但战乱的年代,却将他们锻炼成了军中领袖。这些人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应该是值得信任的。

该到了重用他们的时候了。早在咸丰的时候,像曾国藩这样的优秀人物就该被提拔,可因为种种原因,却让这位“湘军”的创始人一直郁郁不得志。据说,民间常有曾国藩是“癞龙转世”的说法,让曾国藩屡屡被猜忌。比如1854年湘军攻占武汉后,咸丰帝大喜,说:“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他一时兴奋,要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结果旁边有个人插了一句:“曾国藩以侍郎衔在籍丁忧,现在还是个平头百姓。一个平头百姓能够一呼蹶起,这恐怕不是国家之福啊”。咸丰听后一个激灵,让曾国藩做巡抚的事就不再提起。

网络配图

咸丰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万一曾国藩这些汉人官僚势力坐大,拥兵自重,那清廷岂不是同样危在旦夕?不到万不得已,怕是不能授予汉人过大权力的。对此,慈禧不是不知道,但中国士大夫最忌讳的是有功不赏、有禁不罚,曾国藩心里当然憋屈,他的门生弟子、亲朋好友也一个个为他喊冤抱屈:在镇压太平军中,曾国藩作为湘军的首创者和领袖,他的一些朋友和将领如胡林翼、刘长佑等一个个都封了总督巡抚,而曾国藩东奔西跑,却只得些钦差大臣之类的虚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成祖朱棣竟为一个女人而追杀全国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杀了多少宫女,朱棣最爱的女人,明成祖杀三千宫女

    尼姑,本是六根清净且与世无争的佛门中人,跟那高高在上的皇权中心,更是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时候,突然下旨说要将全国的尼姑和女道士,全部逮捕并押送到京师进行审问,查明所有尼姑的真实身份。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还未起义时,曾经也是一名佛门中的和尚,照理说其

  • 李自成宝藏之谜:闯王李自成到底死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纪录片李自成的宝藏之谜7,探索发现李自成宝藏之谜,李自成宝藏之谜大揭秘

    李自成生死之谜: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座唐代古刹,也就是本文一开始讲到的那个地方。

  • 揭秘活人殉葬第一人竟不是秦始皇 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陵殉葬了多少活人,殉葬最多的皇帝,秦始皇废除殉葬制度

    殉葬源于我国上古奴隶制社会,一开始用活人殉葬,周朝以后推行“仁政”,对殡葬制度实行了改革,“人殉”得以废除,奴隶主死后改用土偶和草人殉葬,“俑殉”取代了“人殉”,以俑殉葬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为推动社会进步、惠及于民的好政策,却被早于秦始皇460多年的秦武公彻底“改革”掉了。据《秦本纪》

  • 她是太平天国里最神秘的女人让清军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天国失败后女子命运,新太平天国,清朝太平天国兵力对比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早已缓缓落下了帷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是中国历史上仍然算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许很多人眼里战争是男人的世界,然而仍然有那么一批女性,以战斗的姿态,登上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舞台。这些女子,最初都是义军将士随行的家眷,但为了管理方便,便被集中起来,形成了一支女子军队,她们的出现,多多

  • 历史揭秘: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宋神宗不给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安石导致了宋朝灭亡,宋神宗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与北宋灭亡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有那么多棘手的矛盾等着他去解决,有那么多的迷津等着他去指点,

  • 关羽失荆州不是大意 竟然是有预谋的安排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丢了荆州,关羽为啥大意失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

    桃园结义,后世赞颂。然关羽失荆州,腹背受敌,刘备却没有发过一兵一卒去救援!直至关羽殒命,这其中是何原因呢?而刘备和关羽私下关系又有多少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不除则易世(指刘禅登基)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殒关羽之命”这是清末思想家章炳麟先生对关

  • 明成祖朱棣起兵夺权竟是被刘伯温预测出来了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为什么能成功,刘伯温资料,朱棣和刘伯温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奇怪的一个朝代,他在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首都便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从此有了两个京城,两个直隶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朱元璋死后的一场兵变——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所发动的一场兵变。但是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朱棣所发动的这个兵变早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就被人成功的预测到

  • 天国一梦金陵恨:一女子左右了太平天国的沉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平天国失败后女子命运,太平天国下场有多惨,新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称为是千百年来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前后持续了15年,转战了大半个中国,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除了靠那洪秀全及手下一批得力干将外,其义妹洪宣娇在其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位美女的一举一动都和太平天国命运的沉浮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信?请看如下。图片来

  • 胤祉因为在胤祥丧仪上不显忧色被削爵幽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胤祥为什么被圈禁十年,十三阿哥胤祥,允祥胤祥

    康熙九子夺嫡中的三阿哥胤祉,其实在这个夺嫡的过程中参与程度并不高,只是在早期站在废太子胤礽阵营,在大阿哥胤禔和二阿哥胤礽都被幽禁之后,就基本已经退出了夺嫡风波,远离朝廷斗争。然而即使如此,在雍正朝的时候,他也未能逃过削爵幽禁的命运。其实刚开始,雍正只是以胤祉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

  • 同是大唐王爷他战功堪比李世民因此事不能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建立之初,政局动荡,在天子脚下有着许多的割据势力,他们各自为政,雄踞一方,谁也容不下谁,然而弱小的李唐王朝能从中脱颖而出,统一天下,其中必然少不了太宗的功劳。可太宗功劳虽然很大,但却不是最大的,因为在偌大的朝廷之中,就有一个人的功劳可以跟太宗媲美,也就只有这个人敢跟太宗叫板战绩,他便是李孝恭,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