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致命失误!“五代十国第一明君”拱手送江山?

致命失误!“五代十国第一明君”拱手送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676 更新时间:2024/2/15 5:40:32

960年1月4日后周禁军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将年仅7岁的小皇帝柴宗训赶下台,建立北宋王朝。此时距离“五代第一明君”柴荣的死仅仅才过去个月的时间。此后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北宋王朝在后周积累的强大政治军事力量的基础上完成一统。后人每每谈及此事,无不唏嘘感慨,假设柴荣再多活十年,那么历史可能会是另一番情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遗憾的是历史不能假设,但后周王朝之所以被取代,与柴荣临终前的安排有这直接的关系。正是因为柴荣做出了致命的失误,才让老谋深算的赵匡胤有机可乘,颠覆了由郭威开创,柴荣壮大繁荣的后周政权。这里并非是假设历史,而是就柴荣的决策与赵匡胤的对策,探究历史背后的权谋诡谲。

959年4月后周世宗柴荣率领水陆大军数万人征讨的燕云地区。此次出兵及其顺利,兵不血刃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益津关、瓦桥关、莫州、瀛州。此时意气风发的柴荣召集诸将商议军情,他本人意图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主张继续用兵,但遭到诸将的一致反对,柴荣非常不高兴,依然决定进兵。但在当晚柴荣突染重病,因而被迫撤兵。

在北征以及撤军期间,军中所需的物品均由京城运来供给。期间有人拾得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三个字。做什么呢?当时皇帝柴荣一病不起,做什么不言而喻,因此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当大军撤军到澶州时,柴荣下令大军停止撤退,并且不召见任何文武官员,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因此官员们找到了郭威的女婿、驸马、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对他说“天下未定,根本空虚,四方诸侯惟幸京师之有变。今澶、汴相去甚迩,不速归以安人情,顾惮旦夕之劳而迟回于此,如有不可讳,奈宗庙何!”。于是张永德面见柴荣,将众臣的意思转达给柴荣。不料柴荣却说:“谁使汝为此言?”,张永德如实作了回答。柴荣深思良久后,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吾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喻吾意哉!然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即日就迅速程返回了汴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柴荣为何故意在澶州故意拖延时间,不见群臣,面对张永德会说出那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小编认为柴荣柴荣有两个目的,其一观察禁军诸将的动向,其二观察天下藩镇的举动。柴荣想趁着自己还在,将那些谋求篡位的野心家一举铲除。遗憾的是张永德不理解自己的行为,已经来日无多的柴荣只能匆匆回到汴梁,采取最后的补救措施希图延续后周王朝。

回到汴梁后,已知来日无多的柴荣对内外进行了一系列安排,具体如下:

1.册立皇后,册封皇子

柴荣册立魏王符彦卿之女为皇后,以皇长子柴宗训为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符彦卿是当时名望极高的地方藩镇将领,册立他的女儿为后,以防止他觊觎皇位。五代时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立太子,所以封柴宗训为梁王实际上就是确定他为继承人。

2.确定三宰相辅政格局

此时柴宗训还是个孩子,无法处理国政。所以柴荣命“宰臣范质、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以枢密使魏仁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依前充枢密使”,用宰相兼枢密使,实际上就是所有军国大事授予三个文人全权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3.调整禁军人事安排

后周的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亲军司两部分。柴荣对这两个部门进行了调整,首先削去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的军权,将赵匡胤连升两级,出任殿前司都点检;然后又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安排到淮南,镇守扬州,将侍卫亲军司的军权交由副指挥使韩通。

4.藩镇“换镇”

柴荣为削弱藩镇势力,以青州节度使李洪义为永兴军节度使,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移镇凤翔,同时将削去军职的张永德调到澶州节度使的任上,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镇守扬州,担任淮南节度使。

作为“五代第一名君”柴荣深知军队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在防备着两个人,张永德、李重进。因为张永德是后周建立者郭威的女婿,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而柴荣是郭威的内侄,换句话说他们当年和柴荣一样,也具备即位的合法性,况且两人久经战阵,深的军心,所以柴荣最担心的就是他们。最终959年7月一代明君柴荣撒手人寰,时年39岁。

应该说柴荣的安排是合理的,以文制武,用三个文人管理朝政,同时任用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的“亲信”赵匡胤等人统领禁军,又下令藩镇换镇,以达到内外安定的局面。但这个看似是个完美的人事安排,就毁在了赵匡胤这个亲信的手里,换句话说,成就了赵匡胤。赵匡胤颠覆后周政权只用了三招,一拉、二骗、三变。

首先赵匡胤在后周禁军中经营多年,与高级将领们称兄道弟(义社十兄弟),关系深厚,在柴荣死后,殿前司已完全控制在他的手里,而侍卫亲军司的高级将领,如韩令坤、张令铎、高怀德也已成为赵匡胤的心腹。控制住军队后,赵匡胤又花费巨资与朝中官员结交,送钱、送别墅,不论大小,一律交往,一些中下级官员纷纷投靠,如潘美等人,三辅臣中的王溥竟然主动给赵匡胤送别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一切关系都捋顺之后,赵匡胤离兵变还差一个契机,因为赵匡胤虽然是殿前司的都点检,有统兵之权,却无调兵之权。因为调兵需要三位辅臣下令,然后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韩通核准方可。于是赵匡胤用了第二招——骗。960年正月,朝廷得到奏报,契丹、北汉联合出兵,攻打镇州、定州。于是三辅臣商议之后,决定由赵匡胤领兵出征,小编猜测很可能是王溥的提议。事实证明此次契丹、北汉是“被出兵”的。

第三招读者们应该都很熟悉了,960年正月初四赵匡胤在陈桥上演了一幕兵变的话剧。当赵匡胤大军浩浩荡荡开回汴梁时,兵变的唯一障碍,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韩通已经被赵匡胤的“特种部队”杀死。面对三辅臣时,范质当场质问赵匡胤:“先帝养太尉如子,今身未冷,奈何如此?”赵匡胤一时无言以对,只得掩面而泣。虽然赵匡胤还算宽厚,但他的部将可不管这些,声色俱厉,拔出佩刀威胁,范质也无力回天,只得同意赵匡胤即位。就这样柴荣的精心安排最终化为泡影。

志在天下的柴荣在即位之初曾言道:“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然而天不假年,最终他却仅仅在位五年零六个月。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宋太祖为何不立太子?有意传位弟弟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光义后代绝了吗,宋朝赵匡胤为什么传位赵光义,宋太祖怎么把皇位传给了他弟

    赵匡胤生前他的两个儿子也成年了,为什么当时就没立儿子为太子,甚至没封王。而他的弟弟赵光义被封晋王,开封府尹。重用弟弟而忽视自己的儿子,以致让赵光义夺了权。造成了他的后几代子孙脱离政治核心,这是为什么呢?宋太祖为什么没有立太子?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

  • 他抗击匈奴一阵斩杀十万人 远超霍去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阿拉德之怒阵魔墓碑砸不到人,阿拉德之怒惊魂刃合适阵魔吗,阿拉德之怒阵魔带斩杀刀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雁门,防范匈奴。作为领兵在外的将领,李牧享有极大的自主权,譬如,他有权依据需求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兵士,教兵士练习射箭骑马,当心看守烽烟台,多派侦查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出规章说:“匈奴假如入

  • 他搞断了师弟的双腿 同样得到了应有的恶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师兄真的很扛打,被师兄拒绝后我想不开了,听说师兄死过很多次

    历史上好像很少有两个好兄弟都是谋略家的,我觉得不是老天和他们开玩笑,而是他们自己不甘寂寞,总有一个妒忌另一个。于是阴谋,陷害,栽赃,嫁祸就挨着一个一个的来报到了。结果就是总得有一个死。话说孙庞二人在鬼谷子门下学艺的时候关系还是挺好的,后来庞涓就有点耐不住寂寞了,觉得自己学的够用了,就下山了。孙膑怎么

  • 历史揭秘:大明首辅张居正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太后张居正,张居正冯保,张居正历史评价

    明朝万历帝十岁登基,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辅助皇帝处理朝政。他虽然不是皇帝,却肩负国家重任,以天下为己任。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1873-1929)曾点评:“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但野史却说张居正死于纵欲过度……明朝出了好几位多年不上朝,不理朝政的皇帝,出了名的有嘉靖皇帝朱厚

  • 野史秘闻:因为这三样东西毁了秦始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野史是啥意思,秦始皇临死前发生三件怪事,秦始皇之谜大揭秘

    先吃苦后富贵的人往往有着共同的特点:贪婪,且又吝啬。早年在邯郸与母亲相依为命吃尽苦头的嬴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特点表现得格外明显。一、他是至高无上的秦王乃至于始皇帝,具有满足恶性膨胀欲望的雄厚基础图片来源于网络二、他不像过去那些秦王们那样受过严格的宫廷教育,与祖父与父亲也只有短暂的相处,属于单亲妈妈养

  • 为何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子会落得如此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第一个太子商朝的太丁,不过还没来得及继位便去世了,这倒是有点可怜,而第一个皇太子则是嬴胡亥(秦二世),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太子是康熙皇帝的嫡子胤礽,胤礽的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所以在胤礽刚满周岁时便被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聪

  • 明熹宗为何不爱江山美人 却沉迷做个小木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创意小木匠,朱文圭楚留香,大明风华张太后被杀

    明熹宗朱由校,是万历帝的孙子,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万历帝当年偏心,对朱常洛不闻不问,无形中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的教育就被耽误了。网络配图等到万历帝驾崩,朱常洛登基时,朱由校就已经十六岁了,已经错过接受系统教育的最佳时机,因而明熹宗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皇帝。网络配图因为没有多少文化,而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

  • 因性格而死的吕布 以曹操性格早晚会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布有什么性格特点,吕布被杀时刘备说了什么,谁被吕布砍断手腕

    如果曹操不杀吕布会如何?《三国志》评吕布说:“有狮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这段话说得不错,吕布的确因他的性格而死。而刘备太“伪”。他临死前目视刘备曰:“是儿最无信者!”“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网络配图而曹操这方面,并非不爱惜吕布。吕布这样的猛将谁

  • 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到最后战败 竟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评价宋襄公,仁义之师图片,宋襄公泓水之战

    春秋霸主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国襄公于是就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三个小国带了点人马前来。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齐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国,如

  • 揭秘曾国藩发迹史,为何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左宗棠发迹史收听,曾国藩是怎么发迹的,左宗棠和曾国藩谁年龄大

    两人都以“刚强”闻名。左宗棠的刚是竣烈严厉、锋芒毕露之刚,他曾自谓:“丈夫事业,非刚莫济”。而曾国藩的刚虽然是外柔内刚,但强度丝毫也不逊于左氏。他说自己:“素有忿很不顾气习,偏于刚恶。”两刚相遇,必有一伤。在长沙他对左宗棠虽然表面上一直笑脸相迎,但是越谦虚的人其实自尊心往往越强,在和左宗棠相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