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子会落得如此下场?

为何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子会落得如此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330 更新时间:2024/1/22 11:01:33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第一个太子商朝的太丁,不过还没来得及继位便去世了,这倒是有点可怜,而第一个皇太子则是嬴胡亥(秦二世),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太子是康熙皇帝的嫡子胤礽,胤礽的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所以在胤礽刚满周岁时便被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儒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政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

网络配图

不过这胤礽是个苦命的孩子,母亲赫舍里氏在生产时难产而亡,由于康熙深爱着她,因此将对妻子的感情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对胤礽是十分的宠爱。为此,康熙首开清代“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立胤礽为太子。康熙对这个皇太子是非常的宠爱的,康熙曾当众讲一天中有两件要事,一是问太皇太后安,另一件即是过问皇太子的学业。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一月,胤礽不幸出痘(天花),天花在当时为不治之症,一旦出痘便使人无比恐慌。出于爱子心切,康熙帝下旨从当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各部院衙门的奏章全部送到内阁,自己则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陪伴太子度过病危期。待太子痊愈之后,康熙帝还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并向天下臣民宣示这一喜讯。

康熙对胤礽的宠爱是远远超过其他皇子的,胤礽也自恃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开始变得骄纵奢侈。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171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期间,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打了太子的小报告,说他是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这些表现都使得康熙非常的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

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康熙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一方面疼爱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容,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让他先回北京。当时只有16岁的胤礽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父皇的不满,但是康熙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后来康熙在废太子时说已包容了20年,就是把这件事作为起点的,可见此事给康熙留下多么深的印象。康熙气愤地责备太子:作为嫡长子,毫无做兄长的样子。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网络配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三月初十日,以大学士温达、李光地为正使,刑部尚书张廷玉、都察院左都御史穆和伦为副使持节,授胤礽册、宝,复立为皇太子;以礼部尚书富宁安为正使,礼部侍郎铁图为副使持节,授石氏册宝,复封为皇太子妃。同日,分别晋胤祉、胤禛、胤祺为亲王,晋胤祐、胤礻我为郡王,胤禟、胤祹、胤禵俱封为贝子,胤禩此前已复为贝勒。康熙试图以此促进皇太子与诸皇子以及诸子之间的团结。

自初次被废后,胤礽是一反常态,行为疯癫,以至于康熙帝怀疑他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网络配图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谕大臣安排后事;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胤礽死后,雍正规定:依前二阿哥福晋石氏丧仪照和硕福晋例(实际规格高于亲王福晋),故胤礽丧仪照和硕亲王例;理郡王府人员都穿孝(另命允祉、允祹、弘曙、弘晫、弘曦、弘昉、弘春、弘昂穿孝);令弘晳得尽子道,出殡时,每翼派领侍卫内大臣各一员、散秩大臣各二员、侍卫各五十员择定出殡日期,送至郑家庄,设棚安厝。如此等等。胤礽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对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皇太子拥有的过多特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君储、父子之间的悲剧不可避免。立太子就难免有矛盾;不立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皇储争夺的内斗。自康熙朝后,雍正帝鉴于太子立废、皇子纷争的残酷性,故另创秘密建储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熹宗为何不爱江山美人 却沉迷做个小木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创意小木匠,朱文圭楚留香,大明风华张太后被杀

    明熹宗朱由校,是万历帝的孙子,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万历帝当年偏心,对朱常洛不闻不问,无形中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的教育就被耽误了。网络配图等到万历帝驾崩,朱常洛登基时,朱由校就已经十六岁了,已经错过接受系统教育的最佳时机,因而明熹宗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皇帝。网络配图因为没有多少文化,而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

  • 因性格而死的吕布 以曹操性格早晚会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布有什么性格特点,吕布被杀时刘备说了什么,谁被吕布砍断手腕

    如果曹操不杀吕布会如何?《三国志》评吕布说:“有狮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这段话说得不错,吕布的确因他的性格而死。而刘备太“伪”。他临死前目视刘备曰:“是儿最无信者!”“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网络配图而曹操这方面,并非不爱惜吕布。吕布这样的猛将谁

  • 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到最后战败 竟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评价宋襄公,仁义之师图片,宋襄公泓水之战

    春秋霸主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国襄公于是就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三个小国带了点人马前来。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齐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国,如

  • 揭秘曾国藩发迹史,为何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左宗棠发迹史收听,曾国藩是怎么发迹的,左宗棠和曾国藩谁年龄大

    两人都以“刚强”闻名。左宗棠的刚是竣烈严厉、锋芒毕露之刚,他曾自谓:“丈夫事业,非刚莫济”。而曾国藩的刚虽然是外柔内刚,但强度丝毫也不逊于左氏。他说自己:“素有忿很不顾气习,偏于刚恶。”两刚相遇,必有一伤。在长沙他对左宗棠虽然表面上一直笑脸相迎,但是越谦虚的人其实自尊心往往越强,在和左宗棠相处的过程

  • 清朝秘史: 慈禧为何要重用曾国藩等汉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鸿章为什么要维护慈禧,曾国藩慈禧太后关系好吗,曾国藩与刺马案

    慈禧重用曾国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满人入关的时候,清朝是个异族政权,由此在清朝的政治体制中,“重满抑汉”一直是清朝皇帝坚持的原则。清朝的“重满抑汉”主要体现在官员的任用上,比如朝廷的中央六部便设立双尚书侍郎,满汉各一,以满为主(如之前的户部,满尚书为肃顺,汉尚书为周祖培,实权掌握在肃顺手中)。这种制度

  • 明成祖朱棣竟为一个女人而追杀全国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杀了多少宫女,朱棣最爱的女人,明成祖杀三千宫女

    尼姑,本是六根清净且与世无争的佛门中人,跟那高高在上的皇权中心,更是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时候,突然下旨说要将全国的尼姑和女道士,全部逮捕并押送到京师进行审问,查明所有尼姑的真实身份。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还未起义时,曾经也是一名佛门中的和尚,照理说其

  • 李自成宝藏之谜:闯王李自成到底死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纪录片李自成的宝藏之谜7,探索发现李自成宝藏之谜,李自成宝藏之谜大揭秘

    李自成生死之谜: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座唐代古刹,也就是本文一开始讲到的那个地方。

  • 揭秘活人殉葬第一人竟不是秦始皇 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陵殉葬了多少活人,殉葬最多的皇帝,秦始皇废除殉葬制度

    殉葬源于我国上古奴隶制社会,一开始用活人殉葬,周朝以后推行“仁政”,对殡葬制度实行了改革,“人殉”得以废除,奴隶主死后改用土偶和草人殉葬,“俑殉”取代了“人殉”,以俑殉葬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为推动社会进步、惠及于民的好政策,却被早于秦始皇460多年的秦武公彻底“改革”掉了。据《秦本纪》

  • 她是太平天国里最神秘的女人让清军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天国失败后女子命运,新太平天国,清朝太平天国兵力对比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早已缓缓落下了帷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是中国历史上仍然算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许很多人眼里战争是男人的世界,然而仍然有那么一批女性,以战斗的姿态,登上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舞台。这些女子,最初都是义军将士随行的家眷,但为了管理方便,便被集中起来,形成了一支女子军队,她们的出现,多多

  • 历史揭秘: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宋神宗不给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安石导致了宋朝灭亡,宋神宗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与北宋灭亡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有那么多棘手的矛盾等着他去解决,有那么多的迷津等着他去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