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高祖刘邦还定三秦 其实最后拼的都是人心!

汉高祖刘邦还定三秦 其实最后拼的都是人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674 更新时间:2024/3/7 11:53:39

韩信自被刘邦拜为大将之后,按常情来说,樊哙、周勃诸将是无论如何不服的,凭什么?萧何去追是萧何的事,你刘邦又没亲见他的本领如何,何况,还曾经是个“寄贫漂母,受辱胯下”的落魄之人,何况,前投项梁、后随项羽,谁也没拿他当回事,后来实在混不下去了,才改投汉军来了南郑,刘邦还不知道有这么个人,而且口无遮拦,差一点问斩。这一路来,谁见过他韩信有过什么过人之技过人之策?凭萧何几句话就拜为大将,周勃、樊哙们不说气得生烟,至少也会酸掉大牙的。

网络配图

韩信不可能不估计到这点,拜将对于他来说如一步登天,倘不拿出看家本领,来一番改变,不但辜负汉王厚恩,自己也会被樊哙、周勃鄙夷至极的,带兵打仗也可能将令不行。于是,韩信佩大将印信,升帐议事,点兵点将,号令三军,边定军纪,边行操练,行军布阵,有板有眼,攻防措置,井井有条,数月下来,将士们对韩信的疑虑彻底消除,无论宿将新兵,皆唯韩将军号令是从,军容军貌焕然一新。

前面既有韩信对刘邦的“汉中对”,刘邦大策早定,决意挥师东征,临行,刘韩二人磋商具体细节。因西入南郑之时,所经栈道全部烧毁,韩信建议以此作个遮掩,来一个声东击西的计谋,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先击章邯。刘邦依计而行,安排丞相萧何居守南郑,负责前线粮草供给。安排几百军士去修从汉中到关中的栈道,自己则与韩信领大军绕道北上,悄悄由故道向陈仓进发。

雍王章邯,领有咸阳以西的关中地区以及陇西、北地等地,在三秦中领土最大兵力最强,而且,汉中出入关中的五条要道,有四条在其境内。当时受项王命扼守关中,控制汉王刘邦出汉中的第一门户,可见责任重大。汉中入关,走栈道最近,章邯的眼睛便老盯着汉中栈道,他听探报说汉兵仅数百人在修栈道,不禁哈哈大笑,心说栈道烧时容易修时难,何况几百人,就是修到猴年马月也难成,放心不少。他又听说汉王拜韩信为大将,更是觉得荒谬,一个受过胯下之辱的匹夫,岂能担此大任?不是军前如儿戏么?成得了什么大事!于是,章邯更加放心。当然,他也没有过于放松警惕,诸道都布有兵力,自己拥重兵驻于首都废丘(今陕西兴平)。

网络配图

不过,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几百人修栈道,绝对是放烟雾弹,明摆着就是给你虚晃一枪而已,要么就是根本没打算东征,仅仅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和精力,拖你疲惫;要么就是真打算东征,以此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不知从何着手如何布防。章邯作为身经百战的将军王,他连这点都不懂?果如此,他则真是位傻大将,这也能解释他当年为何手握二十几万大军而降项羽了。

于是,前206年八月中旬,刘邦汉军如神兵天降,竟然越过秦岭,曹参先锋军先拿下了故道城,大军随后赶到,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陈仓。章邯得报,如梦初醒,惊出一身冷汗,赶紧领兵前去阻击,两军相遇,没战多久,章邯便大败而逃。这个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当时,汉军都是思乡心切的勇士,打完仗可东归,精神动力有时比物质奖励更容易让人勇气陡增。秦兵恨章邯比恨刘邦多得多,对刘邦有时甚至还生出钦慕来,而对章邯,肯定认为他是一个不管将士死活只有自己一人的自私鬼,二十万手下将士,项羽说坑就坑了,他连屁都没放一个,这样的将军,谁会愿意替他卖命?倘不怕军法治罪,大家恐怕早就散了。所以,一交锋,秦兵一战即溃,死的死,逃的逃,转瞬损失半数军力,章邯只得逃跑。

逃到半途,见汉军追兵还远,章邯又收拾残兵败将再来迎击。结果,汉军追将上来,愈加勇猛,樊哙在前,左边灌婴,右边周勃,杀得章邯军七零八落,大败亏输,又只好逃跑。随后,章邯安排其弟章平驻守好畤(今陕西乾县东),自己则逃回废丘,与好畤互为犄角。韩信随即以樊哙先锋,进攻章平驻守的好畤,尽管章平闭城坚守,但惯于攻城掠地的樊哙最懂如何啃硬骨头,他提刀执盾,身先士卒,带领敢死队,架云梯登城,挡着箭雨飞石,冒死向上冲,最后终于攻破了好畤城,章平落荒而逃。之后,刘邦命令樊哙、周勃和灌婴等将,分头进攻下郿、槐里、柳中等地,很快搞定。接着又命曹参、周勃、樊哙攻下咸阳,守将赵贲战败出逃。于是,各地汉军开始向废丘集结,围攻章邯这最后一块硬骨头。

网络配图

章邯的雍兵虽然在汉军的猛烈攻击下,兵败如山倒,但是章邯家大业大兵也强,退至废丘固守的,当是精锐中的精锐了,加上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也派兵来援,所以,废丘坚如磐石。刘邦与韩信议定,留下樊哙继续围攻废邱,抽出其他部众分头进攻三秦各地。于是,周勃率军攻克漆县、频阳等地。靳歙郦商率军攻占陇西、北地等地。灌婴进攻塞王都城栎阳,司马欣自知不敌,投降最快。汉军又进攻上郡,翟王董翳无力对抗,也只好束手就擒,三秦初定,只剩废丘。但废丘围了数月,久攻不克。前205年六月,刘邦、韩信集中兵力,再次围攻废丘,章邯拼死抵抗。后来,还是樊哙领兵掘开渭水河堤灌城,汉军乘水攻城,废丘城才终于攻破。章邯见大势已去,最后自杀身亡。至此,刘邦还定三秦大功告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是谁?是和珅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是谁?很多看到这个问题都会肯定的回答一定是和珅。其实错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并不是和珅而是明朝的刘瑾。常言道: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做官若能做到举世公认的大贪官,也是本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瑾苦孩子出身,无法养家糊口,六岁时被太监刘顺

  • 无人能破!乾隆皇帝创下的三项记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可以说是最有玩味价值的皇帝。继位时正好赶上大清朝最繁荣昌盛的时候。,修《四库全书》《满文大臧经》,统一整个新疆,免全国钱粮,兴修皇家园林,圆明三圆、玉泉山、庙宇、栏围场,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所以他曾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十全老人”。网络配图这当然是大话,自古及今,哪

  • 万历为什么三十年不出宫?明朝有内阁分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这是怎样一个朝廷,皇帝终日与宫女、太监们厮混在一起,三十余年不出宫门;"公认"的忠臣为了处理好与宦官的关系,派自己的儿子给宦官大送珍品;当年受皇帝调药、显赫一时的"忠臣"尸骨未寒,就给儿孙带来杀身之祸。这也就难怪当时的日本会对紫禁城的属地虎视眈眈。好一幅皇帝、后宫、辅臣、宦官的"和谐图"图片来源于网

  • 揭秘刘备做了哪3件事 改变了他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三国演义》,不难发现,三国人主个性鲜明。曹操狡诈多疑,孙权骑墙多变,刘备伪善寡断。曹操和孙权二人的评价还算不错,然而对于刘备,不管是作者罗贯中抑或影视剧的导演,在贬低刘备这方面都是口径一致。在小说家和影视剧导演眼中,刘备除了会打苦情牌和坏事外,似乎一无是处,没有优点,没有身为人主的威严和自信,

  • 是谁创造一夫多妻记录?历史记载娶妻44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妻子最多皇帝的妻子,是一个外围可宽可窄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宫里的女子(皇帝本人的亲生母亲及女儿除外)都有可能是皇帝的妻子,但若是如此划分,则嫌太过宽泛。事实上皇宫里百分之九十的女子是不能得到皇帝垂青的,唐诗、宋词中有许多关于宫中怨女的描写。所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

  • 袁崇焕之死与祖大寿:关宁铁骑立场存在疑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行事张扬,于是非议他的人遍布朝野。满清军队既兵临京城之下,非议他的声音更是响彻云霄。于是满清又趁机玩了一个反间计。俗话说:三人成虎。曾参是孔夫子门下道德修养最高的贤人之一。一天,有人对他妈说:“你儿子杀人了。”(其实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干的)他妈说:“我儿子不可能干那种事的。”一会又来一个人对他

  • 秦桧后人: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全家投水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其子秦跃曾的妻子毕还珠已经80岁,为对清王朝效忠,不落于太平军之手,毕还珠率领全家投水而死,可谓死得壮烈。诗友们戏谑他姓秦,是秦桧的后裔,非要让他题对以记此游。秦涧泉略一思忖,挥笔立就:“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表达了自己忠奸分明,令在场人无不叹服。图片来源于网

  • 清宫扬州御档解密:劝降南明重臣史可法信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史可法死守扬州,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历史事件,然而,在已解密的《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御档》)中,鲜有提及史可法的,昨天,文史档案专家彭伟透露,顺治朝第一件至第五件《御档》,反映了这一时期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其中涉及史可法和扬州,展现了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瞬间。图片来源于网络《御档》揭秘劝降史

  • 清朝康熙大帝人生最后的日子如何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0月21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舒服,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永

  • 明朝戚继光如何凭借一柄钢刀成为民族英雄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戚继光是明朝出色的军事家,他带领戚家军英勇抗击倭寇,保卫国家,如今收藏在国家博物馆戚氏军刀即是戚继光英勇抗敌、大无畏精力的见证。军刀上部刻有“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八个字。刀通长89厘米,柄长16厘米,外型大方,技术精深,钢质坚韧,尖利无比,显示出明代冶铁技术的高超水平。网络配图戚继光非常重视军刀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