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古代皇帝平息政治危机的绝招是什么?

揭秘古代皇帝平息政治危机的绝招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47 更新时间:2024/3/7 8:11:15

当他们三个回到秦国的时候,秦穆公竟然身穿丧服在郊外恭迎,他面对战败回国的将军哭泣着说:“都是因为我当时不听蹇叔的话才使你们蒙受耻辱,这次战败都是我的罪过呀!”秦穆公真诚的“罪己”不仅深深地打动了出征将军,而且也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众臣官僚。从有关的历史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经过这次“罪己”以后,秦国全国君臣上下变得更加团结一致了,而秦穆公之后取得的巨大的政治成功也都与他的“罪己”术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仔细想想,像秦穆公这样的一代英雄真的会为了几个臣子而责怪自己吗?这不过是收拢人心罢了。古往今来,像这样的事历史上并不是太多,有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是一名贤君,他就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不能说他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他这样做也正是借“罪己之术”来拉拢人心。而秦穆公的这招“罪己术”不仅获得了秦国上下军政人员的尊敬,同时还使孟明视等三人为了报答他的不杀之恩而更加死心塌地地为他效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大家都知道,其实“罪己”有些时候也是成功的开始,就如上面所讲。有些领导害怕罪己危及自己的地位和形象,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恰是一个得人心的高招;一个领导者越是虚伪、越是无能、越不敢罪己,就越容易失民心。项羽、崇祯他们自己犯了错误常罪天不罪己,因为他们自命为天子,容不得一切政治上的反对派和不同意见,更不能让自己有任失误,所以他们就责天以求自解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一个真正的帝在对待大臣或处理政事时,如果感到罪己比杀人能获得更大的政治效益的话,那么他也会选择前者的,因为政治利益才是他最终要去考虑的。秦穆公的“罪己之术”以坦率宽宏的态度来承认过失,收买名声,而收到的却是更多的政治利益,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民心。像这种政治表演,汉帝、汉景帝父子都干过,让历史学家久久称羡的“文景之治”其实与当时的皇帝敢于并善于下诏罪己有很大关系。就连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在晚年也曾数次用下诏罪己的办法平稳巧妙地渡过信任危机。所以说,“罪己之术”并不是失民心、破坏自己的形象,而是一个得民心的“高招”。一个人也只有让别人心悦诚服,才能让别人死心塌地地为你做事,而要想做成大事亦是如此。

其实君王的下诏罪己无非是把政治行为的过失归罪于自己,这样做不仅表现出了帝王的政治胸怀,也表现出了一个帝王的个人人格。这样也会使后代的帝王一遇到政治困难便会做自我批评,但这种做法有时候未免显得太过做作,太缺乏真诚。我们总觉得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在中国早期政治家那里倒显得更真实自然、更感人,也更能产生政治效益。是啊,历史写的都是君王的好,君王的成就如何显著,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但他们也确实比我们想的还要高一招,因为他们自己有更远的想法与目的。透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执政者“罪己”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收拢人心,但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在政治上比较高明的做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想想也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不管做了何等错事也是万岁、万万岁;而臣子们则以歌功颂德、文过饰非来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想想,如果君主一反其常态而罪己,说明他起码认识到了两点:第一点,无论当朝的舆论如何被掌控,百姓心中总是会有一杆秤的,所以是非自有论断;第二点,得人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即是水,君权即为船,所以即便天子也须考虑民意,不能过份胡来。而也只有这样,他才能称得上是一个高明的统治者,而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帝,大都是因为他们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代枭雄曹操是如何利用舆论走向仕途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特殊的时代有特殊的游戏规则。汉代盛行品评人物之风,声名直接影响士子的仕途。要想使自己声名远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我炒作。曹操就实践了一回,只是做得有些露骨,有些霸道,一旦求得名士的赞许,便心满意足大笑而去。或许这就是枭雄的独特之处吧。汉代用人,非常重视舆论的评价,其职用的标准,主要是依据地方上的评议

  • 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因为他的大意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荆州,是三国时期各方争夺的焦点,刘备集团失守荆州,直接导致了隆中对策略的无法完成,迫使诸葛亮只能通过崎岖的蜀道,在歧山一次一次图劳无功的拼耗蜀汉本就疲弱的国力。而关羽,作为失守荆州的第一责任人,长期为人所垢病,甚至留下了“关羽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的歇后语。对于荆州失守的原

  • 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立傻儿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正月,弘农,渑池两地出现了两条白龙,白色,可是晋朝的国色。几天后,大晋迎来了它的太子,司马衷。这孩子后来说出一句名言,——“何不食肉糜”?这位皮蛋瘦肉粥的推荐者,脑子不太灵光,一直到青壮年,智商都比较接近正常值的下限。在司马炎的眼中,这点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必须立自己的长子

  • 耶律璟:为长生不老每天杀一男人的残暴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耶律璟在睡梦中被人拥立做了辽国第四任皇帝,因此“睡王”之称当之无愧。这位嗜睡的皇帝还喜欢饮酒、打猎,当了近二十年皇帝,几乎天天都沉迷于这两件事。为了饮酒,他常常微服出宫,不仅到大臣们家中饮酒,还到市井百姓家中去饮。如果这位老兄活在今天,应该是一位出色的品酒大师和活广告。饮酒饮得有名,打猎也打得出色,

  • 康熙灵前的惊人一幕:十四爷为何与雍正叫板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1722年12月,当康熙驾崩的消息传到西北军营时,前线主将、十四阿哥允禵听后真是五雷轰顶,方寸尽乱。半年前,胤禵还曾和父皇共商平定西北大计,自己也满心希望能够承继大统,可如今,却已是斯人已去,换了人间。捧着谕旨,,三十五岁的允禵的手不停的颤抖,一个巨大而悲怆的念头向他压来:他失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

  • 趣谈:盖世英雄曹操的“可爱”与“奸诈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曹操呢,只要在中国如果有谁不知道这个“家伙”那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当然曹操留给我们国人的印象,就如《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奸诈阴险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近年来有“挺曹”和“黑曹”两派,我呢,偏向于“挺曹”一类的吧!或许最早的黑曹派就是罗贯中吧!呵呵!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嘛,国人应该抱着一种公正客观的心态

  • 袁崇焕之死的罪名争议:三条罪名均属牵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冤案主角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明末著名军事家、抗清(后金)名将。他曾多次以少敌多击败强敌,被皇太极称为15年来从未有过的劲敌。崇祯三年(1630年),崇祯帝被后金的反间计迷惑,以通敌谋叛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冤案特点袁崇焕一生在保卫明朝、抗击后金的战场上无一败绩,

  • 揭秦军强大的根源:从养马部落到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30年,一支来自西北方的军队开始横扫天下。在中国第一次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然而,多年以来,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它真实的形象一直模糊不清。秦军强大的根源在哪儿?它靠什么建立了空前的丰功伟业?图片来源于网络5000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个国

  • 刘阿斗不用人扶 一位被历史扭曲的大气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史载:刘备生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也谦虚地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对于刘禅不战而

  • 什么仇什么怨?开国帝王被丑化成贪杯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传统京剧中涉及刘秀的剧目有《上天台》、《草桥关》(又名《姚期》)、《打金砖》、《汉宫惊魂》等数本。综合起来看,大致的情节如下:网络配图刘秀登基后,命开国功臣姚期镇守草桥关,日久思念姚期,又命马武、杜茂、岑彭三人替回姚期来随朝伴驾。姚期回到都城后,刘秀又因为姚期之子姚刚立功,封为猛烈侯。仗势欺人的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