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心中兴却无力回天 崇祯帝究竟是如何死去的

有心中兴却无力回天 崇祯帝究竟是如何死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98 更新时间:2024/1/18 23:13:41

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熹宗病危,召信王入宫受遗命。不久熹宗撒手归天,年仅17岁的信王朱由检即位,大赦天下,次年改为崇祯元年。此时年轻气盛的崇祯帝面临的是一种风雨飘摇的局面,这位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很想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力挽狂澜,重建太平天下。他即位后铲除阉党魏忠贤,一心想要中兴,但是最终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冲破了京城,明朝覆灭,他自己也落了个自缢的下场。

崇祯帝生性懦弱、无主见,而且他继位时的明朝已是政治腐败。崇祯皇帝回天乏术,大臣们个个明哲保身,少有为社稷着想者。而且崇祯为人极易猜疑,大臣们更是小心翼翼、很少发言,就是到了起义军进逼京城的时候,也没有主动站出来为崇祯分忧的大臣。

网络配图

当李自成的起义军猛烈进逼时,崇祯帝惊慌得完全失去了主见,处处寄希望于大臣们,希望他们能提供妙计良策,甚至替他决断,但是危急之中,大臣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每天崇祯帝都要召见大臣,有时竟达到一日三次。起初大家都认认真真地替崇祯帝谋划,提出“南迁”、“撤关”等,可崇祯帝总是拿不定主意,大臣们也渐渐没招了。再召见,大臣总是惶恐地说:“为臣有罪,为臣有罪!”然后就不再说话,实在被问急了,只是用些“练兵”、“加饷”等话来应付。每次召见,崇祯帝都非常不满,常常是中途拂袖离去,回宫后痛苦并且大骂:“朝中无人!朝中无人!”

大明灭亡的前三天上午,崇祯帝来到东左掖门,召见了新考选官32人,问他们以急策。他本想能从新臣中找到良策,可一见答卷,也全是些套话。召见未及一半,忽然有一太监送进一个密封,崇祯帝拆视后脸色突然大变,原来这是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区)失守的总报。李自成军已经攻到昌平,但是惊慌的崇祯帝仍无法从众大臣那里得到一计良策。

网络配图

次日早晨,崇祯帝再次召见文武诸臣,半晌大家都沉默不语。崇祯帝流着泪恳请大臣们想办法,大臣们也是泪流满面地回应。忽然有位大臣如梦初醒一般,凑向前欲奏对,崇祯帝一见,马上将泪水收住,准备细听,只听这位大臣说:“当务之急为考选科道。”原以为是什么良策,不想又是老套话。可这位大臣一开头,许多大臣也跟着说这人当起,那人该用。崇祯帝早就不耐烦了,俯首在御案上写了七个大字:“文武官个个可杀。”起身示意退朝。

待到城破之日,大臣们还是一副唯唯诺诺、支支吾吾的样子,出的计策无非是什么巡街闭门、不许出入等。这时候守城者来报,守城军队不敌。见城陷就在眼前的崇祯帝,不禁大哭,边哭边道:“诸臣误朕至此!”自己拿不定主意,却要埋怨大臣。大臣们见形势“不可为”,俯首同崇祯帝一起恸哭,哭声响彻大殿,甚为悲惨。到了中午,崇祯又召见大臣,此时大臣们已彻底看透了这位年轻且毫无主见的皇帝,干脆以沉默来回应,崇祯帝不禁大吼道:“既然这样,不如大家一起在奉先殿统统自尽吧!”此话倒是说中了,19日晨,崇祯帝在走投无路中自尽身亡。

网络配图

关于崇祯的死,历来众说纷纭,计六奇《明孝北略》卷二十记载道:“丁未五鼓,上御前殿,与二人手自鸣钟集百官,无一至者。遂散遣内员,手携王承恩,入内苑,人皆莫知,上登万岁山之寿皇亭,即煤山之红阁也。亭新成,先帝为阅内操特建者……遂自尽于海棠树下,太监王承恩对面缢死。”又有《明史》卷三百九《流贼传》说:“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而《明之述略》中却说:“丁未,内城陷,帝崩于西山。”可见,对于崇祯究竟怎么死,死于何地至今还是个谜。一个力图中兴的君主竟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令人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铁血强权:揭秘朱元璋打老虎的三部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在上演法不容情、大义灭亲的同时,也上演了法不容众、大义灭臣。他上任后,立刻展开了打老虎三部曲。一是在处理小案时,突出一个“快”字。名案解析:朱亮祖案。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开国大将朱亮祖受命出镇广东,朱是武将出身,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他放纵军士胡作非为,欺压良善,搞得天怒人怨。本来像

  • 既然没了赤兔马 吕布为何还要杀丁原投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杀害丁原投靠董卓,读者都非常熟悉。不过,有一点需要声明的是,因为赤兔马而导致吕布杀了丁原的说法只是出自小说,而并非历史的真实。既然没了这匹赤兔马,那为什么吕布还要杀了丁原去投靠董卓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相关人员和当时的复杂背景。网络配图吕布,五原郡九原人,早年因为骁勇在并州官府当差。并州刺史丁原担任

  • 揭秘历史上的女皇武则天真的暴戾无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武则天,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她的强势狠毒,暴戾无情。可是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果真如此不堪吗?当初又是谁将她推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的呢?其实,国人一贯奉行非此即彼的做派,高宗李治在后人的口中大多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懦弱无能,任人摆布。抛开世俗的眼光,我们可以发现,李治的性格确实有些优柔寡断

  • 年头最久的太上皇 这个位置还是他自愿当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太上皇,这名字听起来霸气,皇上之上,那得牛成啥样;但是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一个词看上去很美,但是实际上太骨感。历史上的诸多太上皇,没几个是自己愿意当的,比如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基本上都是被逼让位;当然,还有朱祁镇这种想要皇位人家不还的太上皇。不过今天要说的这位,是自己哭着喊着要当太上皇,这丫有

  • 潘金莲初夜献给六旬老头为何还不讨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后来主家婆知道后,与大户攘骂了数日,将金莲甚是苦打。大户知不容此女,欲赌气倒赔房奁,要寻嫁得一个相应的人家。大户家下人都说武大忠厚,见无妻小,又住着宅内房儿,堪可与他。于是潘金莲就成了武大的老婆。《金瓶梅》中,潘金莲在嫁给武大郎之前,即已将处子之身给了当地的一个财主张大户。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网

  • 司马懿点评诸葛亮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网络配图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军师、统帅,他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讲了一

  • 毁墓掘尸轰动京城!多尔衮到底得罪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1626年封贝勒;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

  • 七十岁海瑞娶了一女人 为纳妾他花了十年工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按照清朝学者薛福成的说法,中国古代的清官中有四个人最为著名,他们分别是汉代的汲黯,唐代的宋璟,宋代的包拯和明代的海瑞。在这四个人里,汲黯和宋璟的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比较陌生,如果真的要进行一次古代的清官选秀,那么包拯和海瑞肯定是承包了前两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家喻户晓的清官海瑞,究竟是不是如同我们

  • 中国史上被皇帝姐夫霸占的三个可怜小姨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浩瀚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关于美女,永远都有着聊不完的话题,那些站在权力巅峰的帝王们,后宫粉黛三千,多则佳丽数万,所谓食色,欲也。然后宫之内波诡云谲,稍有不慎就死无葬身之地,姐妹俩共侍一夫,是相互扶持还是落井下石?今天举出其中的三个典型:网络配图赵氏姐妹共侍汉成帝刘骜:赵飞燕和妹妹赵合德是一对双胞

  • 揭秘历史上唯一没葬入皇家陵墓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死煤山的明思宗朱由检,都葬在了北京的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