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景公为齐国做了什么?他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

齐景公为齐国做了什么?他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729 更新时间:2023/12/18 14:48:25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齐景公的故事。

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史上对于齐景公的评价其实并没有太突出的地方,齐景公有远大的抱负,但平日又贪图享乐。齐景公在位一共58年,期间齐国国情算是有好转,国内相对比较稳定,并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因为当时晋国和楚国等诸侯国都不敢攻打齐国,但齐景公晚年却在立嗣上选择废长立幼,为此后“田氏代齐”埋下隐患的种子。那齐景公的一生究竟是有哪些重要功绩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公元前530年,齐景公亲自去晋国,向刚刚即位的晋昭公表示祝贺。宴会中,晋、齐两位国君玩投壶游戏(即把箭投于酒壶中),景公让昭公先投,晋国的中行吴替晋昭公祝愿说:“我们有酒像淮河水一样多,我们有肉像水中高地一样丰富,我们晋君投中了,晋国可以做统帅。”晋昭公一下子投中了,晋国的臣子们一片欢呼。

这投壶本来是游戏,晋国却用它来作为争霸的筹码,想以此来压齐国,这个太儿戏了。齐景公拿过投箭,也祝愿说:“我有酒像渑水一样多,我有肉像山岭一样丰富,我若投中了这支箭,就代替晋君而强盛。”说完,一下投去,也投中了。齐景公在这次宴会中象征性的较量上,也不甘心屈于晋国,正是他政治抱负的体现。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齐景公之所以敢于这么明目张胆的向晋昭公挑衅,背后便是日益强大的齐国。聪明的晋昭公意识到齐国渐有与晋国争霸之势,齐国的强大是一方面,但是晋国六卿的内斗才是最关键的。

平丘之会:公元前529年,楚灵王被杀,楚平王即位,楚国还在修复灵王时代留下的创伤,无力北顾。晋昭公认为,这是晋国再次树立霸主权威的最好时机。这一年,晋昭公带领五卿(韩宣子韩起、赵景子赵成、魏献子魏舒、范献子士鞅、智文子荀跞),率各家军队共四千乘兵车进驻卫国,并告示诸侯,再次会盟。晋昭公派叔向去见周景王,取得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号令诸侯。

周王同意后,晋昭公又派叔向去见齐景公。叔向依礼对齐景公说明这次会盟的规定和意义,明确表示齐国必须参加这次盟会。齐景公认为,齐国尚不可以直接与晋国对抗,便说:“我想提醒贵国,是否需要会盟,还是你们大国说算。现在既已决定了,我齐国怎敢抗命不遵呢?到时候我一定恭敬地去参加。”叔向察觉到问题的严重,建议晋昭公与诸侯国君同观兵车,连续三次检阅部队,诸侯震惊。但他从会盟结果中看到,有一部分诸侯对晋国已存二心,现在做做表面文章虚于应付罢了。诸侯害怕的是团结的晋国。

通过这次会盟,齐景公深深的感到,晋国还没有颓废到脆弱不堪的地步,齐国与晋国至少在军事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若在错误的时间,逼迫晋国人太紧,反而促使六卿团结,一致对外。在平丘之会上,诸侯们受到晋国的谆谆教诲,印象深刻,记忆犹新,齐景公还是暂时低调比较现实。

攻打徐莒:时过三载,齐景公经过积极准备,精心谋划,终于在公元前526年,选中了徐国作为进攻目标,借以炫耀一下自己的力量。这次进攻的结果,使齐景公大喜过望,想牛而得马。齐国大军刚至蒲隧(今安徽泗县),还未进入徐国境内,徐国就遣使求和。距离徐国较近的郜莒二国深怕徐国已服,齐兵会转而攻击自己,赶紧也派使者表示臣服。齐、徐、郯、莒四国首脑在蒲隧结盟。这次蒲隧之盟,晋国方面没有任何反应。齐景公对形势估计准确,对时机把握恰当,挑战晋国的耐力与霸主的权威,表明了齐景公与晋国争夺霸主的初步胜利。

公元前526年,晋昭公薨,幼子晋顷公立,晋国六卿的向心力进一步减弱。从此之后,齐景公愈加放心大胆地干预起别国事务,真正行使起盟主才能行使的权力,真正干起盟主才能干的事情来了。

公元前523年,齐景公再派军队讨伐莒国,迫使莒共公两度逃溃,但晋国人还是没反应。

纳卫受鲁:公元前522年,卫国发生了内乱,卫灵公逃到国都郊外。这之前齐景公已派出公孙青去卫国访问,还未到卫国,便听到了卫灵公出亡国都的消息。公孙青拿不定主意,便赶紧派人请示齐景公。齐景公回答说:“只要卫灵公还在本国之内,他就是卫国的国君,我们就应当按国君的礼节对待他。”公孙青接受了命令,便按原定礼节去访问卫灵公,卫灵公非常感动。

在卫灵公最困难的时候,齐景公仍然以礼相待,这虽然是外交手段,却在诸侯中造成了良好影响。诸侯们认为,齐景公不仅是一个大国君主,也是一个尊礼爱人的盟主。由此,大大地提高了齐国与晋楚对抗的力量。

就在此事后的第二年,南方的吴国出兵侵犯宋国。齐景公得到消息后,认为这又是一次扩大影晌、扩充势力的好机会。于是,迅速出兵帮助宋国。齐宋联军很快打败了吴军,取得了胜利。结果,宋国对齐景公感激不尽。齐景公又一次扩展了自己的霸主势力。

公元前517年9月,鲁昭公实在不能忍受三桓的专制,与藏昭伯与郈昭伯一同向季孙氏发难,三桓中的孟孙氏与叔孙氏出兵协助季孙氏共度难关,三桓兵合一处,打败了鲁侯的亲兵,攻杀了郈昭伯,鲁昭公兵败,逃亡齐国,齐景公闻讯,亲自带兵前去慰问,并当场答应送给鲁昭公两万五千户人口和土地作为奉养之用。齐景公认为,鲁国既然未立新君,鲁昭公就仍然是鲁国的国君。齐国与他来往就是与鲁国来往。如果出兵侵伐鲁国,就是代鲁君伐逆,可使齐国获胜。齐景公利用安置鲁昭公,大获其利。他因此赢得了诸侯的赞誉和信赖,增重了齐国争霸的砝码。

齐景公虽然想按照霸主的规格来处理鲁国的内政,但又慑于晋国的权威,只能安置鲁侯,却不能帮助鲁昭公复辟,这也是准霸主与霸主的差距。齐景公暗暗地下决心,还要缩小与晋国差距。

反晋同盟:公元前506年春,晋国正卿范献子士鞅发动诸侯,要为蔡昭侯伸张正义,号召天下诸侯会集昭陵。范士鞅与齐、夏、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苔、邾、顿、胡、滕、薛、杞、邾国君,共十八路诸侯同聚昭陵,共商伐楚大计。这是春秋时代,以一国之力发起的最大规模的诸侯会盟,也是晋国昔日辉煌霸业的回光返照。在这次会盟中,士鞅将楚国的贪婪丑陋的行径公之于众,并宣布:公元前548年晋楚双方曾经签署的弭兵之会的盟书,从此作废,晋国是中原唯一的合法霸主。

士鞅此举的想法是利用诸侯会盟,提高范氏在诸侯国的声望,顺便光复一下晋国日益凋零的霸业。结果,士鞅最铁的同盟者中行文子荀寅,因向蔡昭侯索要贿赂遭到拒绝后,便向士鞅提出异议说,我们会盟诸侯去替蔡昭侯讨伐楚国划不来,咱们捞不到便宜。士鞅也清楚荀寅的意图,但想想,中行氏是范氏最好的世交,如今晋国六卿的矛盾已经升级,诸卿对各自封邑的改革逐渐完善,世家新一轮的角逐即将开始,在这样的多事之秋,何必为别的国家谋取利益来得罪自己最好的盟友呢?

在范士鞅领导下,帮助蔡国灭掉袖珍型的沈国,以此作为对诸侯的答复。于是,昭陵之会不了了之。晋国人的拙劣表现,使中原诸侯很失望,威信降至冰点。全天下都知道晋国人再也靠不住了,只有晋国人自己不这么想。这自然给齐国图霸创造了可乘之机。

昭陵之会后,郑国执政大夫子大叔在回国的途中,愤然辞世。郑国的亲晋势力大减,郑献公与晋国彻底决裂。公元前503年秋,齐景公与郑献公正式结盟。

不久,卫灵公因为在皋鼬之盟对士鞅的不满,渐与齐国靠拢。因为卫国的投怀送抱,齐景公信心饱满。这年的秋天,齐景公命令国夏率齐军讨伐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鲁定公不甘示弱,于第二年与齐国对攻。齐景公认为连个鲁国都搞不定,实在不像话,便于公元前502年的秋天,令两个上卿高张、国夏一同出征,大兵压境。鲁定公坚持不下去了,急忙向晋国求救。

晋国中军元帅范士鞅连忙与上军将赵鞅、上军佐荀寅共同援助鲁国,因为鲁国是晋国外交的底线,一旦鲁国叛离晋国,那么,晋国真是威严丧尽了。齐国的这一狠招激起了晋国君臣的强烈反对,以至于范氏、赵氏、中行氏三家联手一致对外。齐景公很快也察觉到自己的做法有些冒险,认为与晋国决战还不是对手,如果给予晋国太强的外部压力,反而促使六卿的团结,这是景公不愿意看到的。景公很知趣的退兵了。

卫灵公本就是一意孤行的靠近齐国,看齐国不给自己抗担子,无奈之下与赵鞅结盟,结果赵氏家臣涉佗、成何在会盟中不礼于卫侯。这下卫国被彻底逼上梁山。

齐晋火并:公元前502年,晋中军元帅范士鞅终于寿终正寝,原中军佐智文子荀跞高升为正卿,其余四卿依次升迁,范士鞅之子范昭子士吉射继之为下军佐。由于国家总理换人,晋国高层人员又出现调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齐景公认为是挑衅晋国霸权的最好时机。

终于,几十年来,每每跃跃欲试却有没胆干到底的齐景公,决定豁出去,再也不装孙子了。在临淄集结部队,号召将佐,浩浩荡荡的杀奔晋国东部的战略要地—夷仪(今山东聊城)。夷仪城虽不大,却是晋国安置在黄河以东的战略堡垒,震慑齐国与卫国的军事基地,自然也就是齐卫同盟的眼中钉。

齐军的力量积蓄了太久,这一战中完全的爆发,没过多久齐军攻占夷仪,向天下人传达一个信息:齐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宋朝最专情的皇帝:揭秘宋英宗与高滔滔的旷世奇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英宗赵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昏庸,宋仁宗千古一帝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的老婆可以说是最多的了,皇帝身为一国之君,九五之尊,那可谓是后宫佳丽三千,莺莺燕燕数都数不清,古代皇帝坐拥后宫嫔妃无数,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男人的花心,但是历史上的男子并不是所有的都这样,就像宋朝时期的宋英宗,他就是一位十分专情的男子。宋英宗赵曙是宋朝时期的第

  • 策反两大枭雄灭掉黄巢,揭秘唐朝最牛的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巢简介,灭掉日本,李世民雁门关救隋炀帝

    我们说起宦官,头脑里往往会想起魏忠贤、刘瑾这样的大奸臣,实际上,宦官当中自然也有好人,唐末的杨复光,可以说就是最牛的太监,他在唐朝最危难的时刻,立了大功,从而为大唐续命了20年。唐朝后期,宦官基本来源于福建,唐玄宗时期,杨复光来到长安,成为一名小宦官,他知道,有个强大后台是很重要的,因此杨复光投靠了

  • 商鞅是因为变法才死的 那么商鞅死得到底冤不冤枉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鞅变法的目的,为什么商鞅死了变法却仍实行,商鞅为什么被自己害死的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商鞅变法。大多数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在历史上商鞅变法是非常著名的,正是由于商鞅变法才让秦国真正的强大起来,而商鞅变法的主张者便是商鞅,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卫国人,并且还是卫国国君的后裔,乃是姬姓公孙氏,一开始称公孙鞅

  • 赵匡胤灭了五代十国哪些国家?那些后宫妃子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960年,当年洛阳夹马营中的香孩儿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建立了后来文风蓊郁的北宋王朝。赵匡胤是一个负责任的领导人,称帝后,他很自觉地发动了扫灭五代十国残余势力进而统一天下的战争。那么,赵匡胤都先后灭掉了哪些国家呢?有三个。第一个,后蜀。公元964年,赵匡胤派大将王全斌率兵灭蜀。当时的后蜀已

  • 揭秘:赵光义为什么要射杀花蕊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阴丽华的结局,阴丽华的真实历史身份,赵匡胤的花蕊夫人简介

    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三位花蕊夫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后蜀皇帝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后蜀灭国之后,花蕊夫人在赵匡胤面前写下著名的《述国亡诗》,成为赵匡胤的贵妃。两朝贵妃,何等荣宠,然后,花蕊夫人的结局却并不怎么样,一种说法认为她是被赵光义射死的,也有说法是郁郁而终。而世人大多认可的观点就是花蕊夫人死于赵光

  • 他是五代十国的昏君,一句话竟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禧太后说过一句千古名言是什么,五代十国时期的昏君,南北朝时期的昏君

    在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有一种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力之大,无与伦比。这种人就是皇帝。皇帝处在古代社会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手握天下大权,一言一行足以决定千千万万人的安危祸福。因此古代老百姓们,无不渴望能碰上一个有道明君,而对无道昏君则人人痛恨,避之唯恐不及。昏君和明君的出现,都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律。一般而言,

  • 咸丰后宫中为什么是慈禧那么受宠?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咸丰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慈禧太后,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亦是满清政府的实际控制人。论政治权谋,慈禧太后深谙其道,可若谈治国安邦,她却是昏庸无能的典范。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之危,然慈禧太后却贪恋权欲,目光短浅,顾家不顾国。一味求和守旧,致使近代中国

  • 孝惠章皇后为什么不受宠?她执掌后宫有多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孝惠章皇后为什么不受宠,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尽管孝庄和慈禧在清朝的太后中名闻遐迩——这缘于执政权力与当前电视剧渲染,要论当皇太后时间长久的,二位在孝惠普皇后面前都要相形见绌、黯然失色,顺治的孝惠章皇后——当了五十七年的皇太后,而且中规中矩、安分守己,在整个中华

  • 差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这位宋朝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封建王朝开始,在这几千年的文化历程当中,我们对掌权者印象基本上都是男性。但唐朝的女性,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政治中的积极性和影响力。其实不单单在唐朝,宋朝其实也有许多女性掌权。据统计,在300多年宋朝的历史当中,曾经有9位女性执掌过宋朝朝政,其中一位甚至有称帝的打算。这位也算称帝

  • 刘备为什么不让张飞去汉中镇守 刘备这么做的有道理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张飞镇守汉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霸之略、最叵信者、雄才,假仁假义,猾虏,这些评价皆是来自三国时期多数人对刘备的真实看法。总体说来褒贬不一,有认可他的,当然也有否定他的!其实在刘备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也结识了很多的人才。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两个人的名字,他们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