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又爱又恨的蜀汉大臣,刘巴最后什么结局?

刘备又爱又恨的蜀汉大臣,刘巴最后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01 更新时间:2024/1/20 3:47:58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战略规划、治国理政等方面都具有非凡的智慧,取得过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堪称三国头号政治家。由于诸葛亮身负旷世奇才,性情难免清高孤傲,能让他推崇、折服的人才屈指可数。就蜀汉政权而论,能让诸葛亮自叹不如的奇才仅有两人,除了刘备的首席军师法正外,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刘巴

刘巴,字子初,汉末零陵郡烝阳县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刘曜、父亲刘祥都担任过太守职务。据正史记载,刘巴天资聪颖、品学兼优,年轻时就很有名气,荆州牧刘表因为爱慕他的才华、名望,曾三度征辟他为属官,但无一例外都被刘巴婉拒。不过,刘巴虽然看不起刘表,但对曹操情有独钟,因此等到曹操夺取荆州后,他便立马跑到曹营投效,不仅被辟为掾,还奉命南下招降长沙、零陵、桂阳。

曹操对刘巴相当赏识

不过,就在刘巴招纳三郡之际,刘备联合孙权于赤壁大败曹操,并趁势占据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截断刘巴北上复命的归路。刘备对刘巴同样颇有好感,因此让诸葛亮给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劝降信,希望对方能为他效力。不过,刘巴根本看不起刘备,回信称自己既然不能北返,便将南窜交趾,绝不会屈身侍奉他,让刘备愤恨交加。

刘巴拒绝刘备的招降后,果然投奔交趾太守士燮,不久又辗转进入蜀地,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任职。刘璋因其父刘焉曾被刘巴之父刘祥举荐为孝廉,所以对刘巴非常厚待,每逢大事必然要向他咨询意见,而刘巴对刘璋也很忠诚,曾极力劝说他不可与刘备结盟,更不能让后者进入蜀地,但遭到刘璋的无视。结果,刘璋最终“引狼入室”,被刘备夺走全部地盘,时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夏。

刘备对刘巴非常器重

刘备夺取益州后,并没有把刘璋的旧部“一锅端”,而是对他们进行量才使用,对那些能力出众的人才更是刻意笼络、拔擢,其中便包括屡屡与他作对的刘巴。在刘备的温情攻势下,刘巴最终放弃了清高的架子,同意出任左将军西曹掾。等到刘备自封为汉中王后,刘巴又被晋升为尚书,最终接替法正出任尚书令,负责管理军国日常事务,可谓位高权重。

刘巴甫一改换门庭,便立下一件大功。原来,成都沦陷后,刘备默许士兵们洗劫官仓府库、富豪之家,经过这番折腾后,府库积蓄被扫荡一空,军用严重不足,导致军心、民心不稳。对此,刘巴建议铸造价值百钱的大铜钱,然后平抑物价,命令官吏设置官市进行商品交易,过不了多久便会解决问题。刘备依计而行,果然数月之间,府库重新丰盈,成都的局势自此稳定下来。

刘巴的才智曾让诸葛亮自叹不如

除了帮助刘备稳定成都局势外,刘巴还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共同制定《蜀科》,从而奠定蜀汉政权的法制基础,又曾为刘备起草登基时所需的各种祷文、诏诰、文书,总能展现出卓绝的谋略和政治才能。由于刘巴谋略深远、才能卓绝,以至于诸葛亮都感慨道:“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而刘备也常对刘巴大加赞赏,称“子初才智绝人”(引文见《三国志卷·三十九》)。

名士出身的官员们大都有一个通病,既才能跟脾气成正比,越是旷世奇才便越清高、张扬,特别瞧不起在战场上博取功名的武将,刘巴亦是如此。刘备的心腹大将张飞虽然是一介武夫,但喜好附庸风雅,很乐意结交儒生、名士。因为仰慕刘巴的名望和才情,张飞曾主动登门拜访,希望能与他结交,结果刘巴鼻孔朝天,根本不予理会,让张飞又羞又恼。

张飞曾受到刘巴的羞辱

诸葛亮出于内部团结的考虑,曾经劝说刘巴应该放下架子,跟张飞搞好关系。没想到刘巴根本不以为然,带着不屑的口吻回答说:“大丈夫为人处世,应当结交四海英雄,您怎么能教我去和一介武夫做朋友呢?这岂不是让我自污吗?”刘巴的一席话传出去后,不仅张飞气的暴跳如雷,连刘备也是大为愤怒(见《三国志卷·三十九》注引《零陵先贤传》)。

刘巴鄙视张飞这件事,不仅在蜀地引起轰动效应,就连江东都有所耳闻。对此,江东文臣首领张昭对刘巴的做法很是不认同,认为他的心胸过于狭隘,不应如此贬低、抗拒张飞。不过孙权倒是很懂刘巴,笑着对张昭说:“我与先生的看法不同,如果让刘子初随世俗沉浮,为了取悦刘玄德,而委屈自己结交张翼德,那么他又怎能称得上是高士呢?”

虽然刘巴的清高为他招致许多非议,但由于他的才能卓越、政绩突出,其重要性几乎无人可以取代,加之蜀汉创建之初内外交困,正是急需用人之际,因而刘备只能对他采取宽容、尊崇的态度,因而刘巴始终没有遭到清洗。章武二年(222年),就在刘备称帝的次年,刘巴因病去世,享年及后代情况不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庞德宁愿死,为什么都不愿意效力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庞德怎么不投刘备,刘备得到张辽庞德,三国演义的庞德与庞统的关系

    按理说,三国乱世里大家各奔东西,靠着的树倒了就选下家也再平常不过。为了一展才能夺取功名的武将无可奈何下换个君主也在常理之内。更何况刘备忠义仁厚不比昏君,是个正直有能力的主。有个好领导何乐而不为?在一边是死亡一边是换主的选项里,大部分将帅选的都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何况刘备惜才,他很重视庞德

  • 历史上真实的汉灵帝:引起三国之乱, 导致汉朝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武则天真实的一生,汉朝末期为何大乱,大汉之我是汉灵帝

    历史上真实的汉灵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汉灵帝(156—189)刘宏,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宏12岁继位当上皇帝,33岁去世。当皇帝的21年中,干了许多荒唐不可思议的事情,可谓坏皇帝中的极品。汉朝就是在他的手里一步步走向了灭亡。最后天下大乱,全国各地起义遍地,最终导致

  • 刘保为何会被废去太子之位?阎皇后给他安下什么罪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弗陵为什么没有子嗣,戾太子刘据的三个儿子,大太子去二太子家找三太子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汉顺帝刘保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元初二年,东汉安帝刘祜喜事连连,他刚刚将自己最宠爱的阎氏立为皇后,宫女李氏又为他生下了长子刘保。他真的是那个时代最为幸运的人,似乎一切的好运都向他汇集。要知道,刘祜本来是藩王之子,完全没

  • 秦始皇的妻子去了哪里 历史上第一个皇后为什么是吕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在吕雉之前的老婆,秦始皇的皇后是谁,刘邦为什么娶吕雉

    对秦始皇的妻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这是一个连小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答案自然是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可如果要问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恐怕绝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上来。答案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也就是那个以心狠手辣出名的吕后。想必很多人

  • 古代谋士不自立门户,要辅佐他人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混在三国当谋士,三国谋士文,三国第一谋士

    大家好,说起古代谋士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总会给后人留下璀璨的文化,总会有许多英雄人物青史留名。而在五千年中,有一个职业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们往往奇谋妙计,层出不穷,是智慧的化身,这个职业就是“谋士”。兵家鼻祖姜子牙,辅助武王伐纣,进而建立八百年周王朝;张子房运筹帷幄,决

  • 商人吕不韦为何要倾家荡产帮助落魄王孙异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吕不韦一人,吕不韦7天不出门,王孙异人是哪个皇帝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秦国大军猛攻赵国都城邯郸,企图一举攻下赵都,灭掉赵国,赵国军民展开了悲壮惨烈的都城保卫战。赵国最高当局面对秦军的亡赵之举,断然决定杀掉秦国质子异人。吕不韦得知这一消息后,用六百金的重金收买了赵国官员,带着异人逃出了秦军重重包围中的邯郸。但是,异人的夫人赵姬却没能带着儿子赵

  • 汉高祖刘邦趣事:爱骂脏话的流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我,汉高祖,刘邦

    骂不骂人跟素质地位没关系,只要是人,总有爆粗口的时候,但骂人的水平绝对跟有没有文化有关系,像小学都毕不了业的刘邦,就绝对不可能骂出张仪或者孟子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境界。骂人的水平有限刘邦骂人的水平有限,用得最多的词就是“竖儒”。“儒”本来是指有才能的人,可在前面加上一个“竖”字,就很侮辱人了,合起来大

  • 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年少时爱去青楼风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年少时自认风流现什么歌,曾国藩全集日记,年少时自认风流现

    曾国藩与妓女的风花雪月:“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地球人都知道,曾国藩在老婆面前是一个好丈夫,在子女面前是一个好父亲,在军营里是一个好长官,在朝廷是一个好臣子,在衙署是一个好上司,一言以蔽之,在他身上找不出半点瑕疵,被称为“千年第一完人”,就连毛泽东和他的死对头蒋介石都是他的忠实粉

  • 三藩之乱后尚可喜家族:乾隆朝仍是八旗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裁撤三藩对不对,康熙几岁平三藩,尚可喜结局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在统一女真(满洲)诸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特殊政权组织形式,有着兵农合一、军政合一的显著特点。入关后,为加强八旗的军事职能,巩固八旗制度的经济基础,清廷对作为国家统治军事基础的八旗成员采取了“恩养”的措施,建立了一套以官缺、旗地和月饷为三大支柱的互补性特权经济模式

  • 三藩之乱:三藩已饮马长江了为何还是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藩是哪三藩,三藩割据,王辅臣

    对于康熙朝的三藩之乱,以往我们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吴三桂早有谋反之心,是蓄意叛乱,并且还认为由于吴三桂降清,又叛清,汉族士大夫对他的人品有怀疑,所以不积极配合,所以导致三藩失败了。下面,我们来用详尽的史料澄清这几个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第一:三藩叛乱实际上是被清廷逼反的康熙帝亲政后,认识到以吴三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