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战国第一名将是谁?霸气斩杀国君宠臣

春秋战国第一名将是谁?霸气斩杀国君宠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34 更新时间:2024/4/10 9:08:28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作为一个大国,常讲武事、长于戒备,而又能做到不穷兵黩武,这样的国家民族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这句话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司马法》,那会儿就有这样的思想,还是很前卫的。作为原作者司马穰苴,也因这部兵法中显现的军事思想流传千古。(PS:《司马法》的作者确定是谁,尚有争议。编集而成,后人假托,原作者,这几说法都有各自理由。)

春秋战国虽各国纷争,却也出现了大量名将,猛将,思想家,军事家,异彩纷呈。在众星涌现的中华大地,齐国田氏家族出了一位田穰苴,他是继姜子牙之后又一位承前后的著名军事家。因为他立功被封为大司马,后世子孙也称司马氏,他本人被称之为司马穰苴。

网络配图

司马穰苴出生前,齐国曾经无比强盛,在齐桓公的统治下,齐国成为第一任中原霸主,一时威风无二。不过齐桓公本人虽长于治国,却不善权术,生前因未选定合适继承人,以至齐国内乱不休,国力顿减。齐国国力渐弱,燕等国家从来没有放下脚步来等它慢慢发展。相反,倒是时不时地挤兑它。

公元前531年,齐景公在位。晋国派军入侵阿,甄两地,而燕国也趁机进攻河上地区,这下子两国联合,齐国军队只有退守的份,根本谈不上反击。国与国之间,谈的都是利益,什么老邻居,老交情,都是建立在实力相当的基础上。对于齐景公来说,现在的情况就是,两国联合起来,他扛不住,连连吃败仗是注定的。但如果能打个胜仗,再来点小计谋,那就说不定了。问题是谁合适呢?这会儿,相国晏婴推荐了司马穰苴。在晏婴看来,这位壮士“文能服众,武能威敌。”绝对是合适人选。

司马穰苴首次出场,很漂亮。在齐景公面前,他谈了不少有关治军用兵的法则。尽管齐景公不全懂军事,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治军不就是治国嘛,用军法来讲话,一切都好办。所以,司马穰苴说的这些东西,听听就觉得不错。何况,他本来就是齐国人,比那些客卿,感觉起来就要安全,虽然这完全没道理。

不过,对于司马穰苴而言,虽然得到了国君和国相的信任,但能不能真正得到军队的指挥权,那还得下一番功夫。为此,他向齐景公提出了条件,说他自己出身卑贱,猛然间占据高位,恐怕不能让人信服,为此,请求派出景公最得力的亲信来作监军,这样,就全乎了。

网络配图

齐景公点兵点将,将庄贾派出去。这个庄贾可不是陈胜的车夫,庄车夫接受了章邯的诱惑,杀了陈胜,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当然,齐景公的这位庄贾,也好不到哪去,在景公面前溜须拍马,在众臣面前左右逢迎,是个典型的佞臣。这会儿,田穰苴请他正午时分赶往军营集合,安排调度等事宜。

他怎么做得到?他还得和众位亲友告别,以后将统领这一方大军,他还得摆摆他监军的架子,在士兵尤其是司马穰苴面前耍耍威风。

于是,亲友团,同事团,全都沉沦在美酒欢笑中,太阳已经偏西,他才姗姗来迟。他没想到田穰苴早就到了,军队已部署好,军纪已申明,就等着庄贾这会儿醉醺醺地来了。

带着重新整顿好的部队,司马将军上前线了,休息,宿营,饮食,疾病,他事必躬亲,身先士卒,赏罚分明。不得不说,他是一位战场上的好将军,既受国君重视,人品又没得说,跟着这样的将军一起打仗,士气不满是不可能的!于是,齐军战力飙升,士气高涨,见神杀神!就这样,晋国大军撤了,燕国大军也赶紧拔腿溜了。

司马将军乘势追击,齐国失地全部收回。他立下大功,成为齐国大司马,田家从此显赫。

网络配图

也许因为太过得势,士大夫如鲍氏,高子等人抱团进谗,为保持平衡,心中难安的齐景公将司马穰苴的官职一撸到底。据说退隐后的他一心写兵书,但他怎么静得下来?不久,抑郁而终。幸运的是,他留下的《司马穰苴兵法》流传于世。

司马穰苴虽含恨而终,总算是做出了成绩。相较于吴起,他不算倒霉。吴起虽有志向有才能,却一生坎坷。他助鲁国退强敌,却被排挤,助魏国强大,被排挤,助楚国改革,却身死人手。司马穰苴虽同样出身微贱,却能得晏子赏识,拜为大将后,杀人立威治军,未见受追责,并一战成名。晚年虽受排挤,的确也是因为田家势力过大,形成党争了,不能完全怪景公,最重要的是,他保住了老命,保住了田家的辉煌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乾隆为何把资质平庸的嘉庆确立为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网络配图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继任者,也

  • 他是开国的贤明君主 却又为什么是杀人魔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登基称帝,建立了大隋朝。就在初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时,却又发生了一派不和谐的景象,隋文帝恐怕人心不服,竟下狠心将宇文家族灭口,当时宇文泰的十几个儿子和底下的孙辈及直系血亲无一例外遭到屠杀,剩下没杀的都是一些偏支,包括效忠杨家的宇文姓大臣。网络配图小编一直坚信伴君如伴虎的理念,

  • 杀死商鞅的竟是伯乐秦孝公好心的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要评选“史上最差改革拍档”,恐怕要数王安石和宋神宗了。宋神宗耳根子软,动摇犹豫,王安石心灰意冷,撂挑子走人,一场改革搞得虎头蛇尾,惨淡收场。至于“史上最佳改革拍档”,当然非商鞅和秦孝公莫属,秦孝公对商鞅的信任程度,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你恐怕万万想不到,杀死商鞅的,恰恰也是这种“过分”的

  • 揭秘秦始皇的“东向发展”与汉武帝的“西部开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统一之前,秦偏中国西北一隅。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完成了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很有政治作为。其政治作为,并非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改革。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实施这些改革是完全必要的。但在涉及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上,秦始皇则作出了两大决策:南北分割,东向发展。南北分割,就是修筑长城,划出游牧民

  • 揭秘:才高八斗的陈思王 真不想当皇帝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说起三国,我们不难听到总有人提起曹植的名字,而当时曹植的才情确实可以说是难出其右,那么当初曹操为什么没有把位置穿给他呢?其实史料记载,曹操对于曹植很是喜欢的,曾多次都想立他为太子,不过每次曹植似乎都故意不接这个茬。在多次失望之后,曹操便不再对他重视,觉得他也就是个风流才子之类。网络配图曹植的几次

  • 史上第一位女婴皇帝 只当一天下午就被替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谁",大家一定会不约而同地回答:"武则天"。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武则天之前,还有一位女皇帝,曾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她就是北魏孝明帝的女儿元姑娘。元姑娘(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诩之女,生母是元诩最为宠爱的嫔妃潘外怜,祖母为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胡太后。也许在平常人家,

  • 揭由祖母抚养成人 靠祖母行贿登上皇位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汉哀帝刘欣是元帝庶出的孙子、汉成帝的侄子,父亲被元帝封为定陶共王,母亲叫丁姬。刘欣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继承王位当上定陶共王,由祖母傅太后抚养成人。长大之后,刘欣喜欢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前9年),刘欣入朝拜见成帝,定陶国中的傅、相、中尉都跟着来到长安。当时成帝最小的弟弟中山孝王刘兴也来朝,但只带自己

  • 不一样的真相?唐高宗被称昏懦是因为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

  • 揭秘:朱元璋为何永远不攻打日本这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

  • 他作为帝王却穷到爆 连6000人军队都养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周赧王姬延是周朝最后一任君王,于公元前314至公元前256年在位,统治周朝58年。周赧王作为周朝在位时间最长(史上第三,仅次于乾隆、康熙)的君王,本有大好时光治理国家,但奈何生不逢时,当时的周朝已经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周赧王死后,东周政府宣告倒台,几年后秦军又消灭了东周公国,于是周王室彻底退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