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宦官郑众是什么样的人?力助汉和帝,杀伐外戚权臣窦宪

东汉宦官郑众是什么样的人?力助汉和帝,杀伐外戚权臣窦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86 更新时间:2023/12/19 1:28:25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东汉宦官郑众是什么样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世界上没有绝对强大的事物,也没有绝对弱小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强大和弱小可以相互转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强大事物有它的弱点,弱小事物有它的长处,以长处攻弱点,弱者便可战胜强者。大象是陆地之,连老虎、狮子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是大象怕老鼠,因为小老鼠专门攻击它最软弱的地方——耳朵。

郑众(公元?—公元114年),字季产,东汉宦官,南阳(今河南鲁山东南)人。郑众是东汉和帝时的中侍郎,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官职,主要任务是侍候皇帝。然而郑众却凭借智谋,帮助汉和帝除掉了专横跋扈、不可一世的大将军窦宪

汉和帝当皇帝时只有十岁,他的母亲梁贵人早已去世。朝廷大权落在窦太后手中,窦太后因为皇帝不是自己亲生的,于是在朝廷中拼命培养娘家人的势力,结果,她窦宪的哥哥当了大将军,掌握数十万大军,还有两万户封地,另外三个兄弟窦笃、窦景、窦环也都封了侯爵。就这样,窦氏四兄弟加上他们的儿子、女婿、亲家几乎把持了整个朝政。各地的刺史、郡守以至县令大多数都是通过窦家的关系才当上的,窦家的势力简直顶破了天。

窦宪曾经杀死汉和帝的伯父都乡侯刘畅,还先后逼死尚书仆射郅寿和乐恢,却没有人敢治他的罪。窦家的卫队、家人买东西从来不给钱,还在大街上劫掠良家妇女,可没有一个人敢告发,也没有一个地方官敢多管闲事。

汉和帝十四岁那年,朝廷中最后一个正直的大司徒袁安眼看着窦家无法无天,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气得病重而死。汉和帝虽然年轻,却很聪明,他认为这样下去一定会亡国,便想办法要除掉窦宪。虽然朝中还有几个忠臣,但是宫中到处都是窦太后的人,汉和帝怕走漏风声,只敢和天天侍候自己的中侍郎郑众商议。

郑众早就不满窦家的作为,现在时机到了,他便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想法,他说:“窦家四兄弟把持朝政,无法无天,靠的是窦太后给他们撑腰。窦太后是皇上名义上的母亲,要把她杀掉会遭到非议。再说,窦家四兄弟握有实权,杀了窦太后,他们兴师问罪,皇上连逃都没地方逃。因此,应当窦家四兄弟下手。四兄弟中,窦宪权力最大,他手握兵权镇守边境,如果听到皇上把他的兄弟抓起来,他带兵打进京城,一定无人可抵挡。”

汉和帝听到这里,止不住叹气道:“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吗?”

郑众说:“蜘蛛有八只脚,你砍断它两只,其六只会抓住你。只有一下子把八条腿全部砍掉,才是彻底解决的方法。皇帝下道诏书,就说西域已经平定,边境无战事了,大将军窦宪应当回到京城来主持朝政,而且允许他带着兵马回京,等窦宪四兄弟和他们的主要帮凶都回到京城,就像蜘蛛把八只脚都捆在一起,下起手来就方便了。”

汉和帝照计行事,下诏调窦宪回京。窦宪接到诏书,见皇帝允许他带兵回京,一点都没其疑心,高高兴兴带着几十万大军开拔,一路上耀武扬威,浩浩荡荡。各地的刺史、郡守殷勤献媚,把窦宪招待得无微不至,窦宪被捧上了天。

大军离京城还有二十里,汉和帝便派了大臣拿着节杖代表自己去欢迎窦宪,汉和帝还让大臣带去大量金银绸缎,犒赏将士。眼看天快黑了还没犒赏完。按理说,窦宪应当等第二天大臣代表皇帝犒赏完之后才能进城,但窦宪骄横惯了,又贪图享受,便把军队仍在城外,带着亲信副手邓迭进京,回将军府休息。

窦宪哪里想到,自己的作为早在郑众的预料之中。郑众让汉和帝大肆犒赏将士的目的就是拖延时间,诱使窦宪脱离军队,孤身回到京城。

现在,猛虎已经进了笼子,郑众便开始动手。

掌管京城卫兵的司徒兼卫尉丁鸿是忠于汉和帝的大臣,郑众传汉和帝的命令,让他派兵关上城门,然后分别派卫兵先把窦宪家的帮凶邓迭和他的弟弟灯磊、窦宪的女婿郭举、其父郭璜等窦家的党羽全部抓获。

天快要塌了,可窦宪还蒙在鼓里。等他舒舒服服睡个好觉醒来,门外全是京城卫兵。汉和帝的诏书到了,免去窦宪的大将军兵权,封他为冠军侯。窦宪只好老老实实交出将军印。

不马上杀掉窦宪也是郑众的主意,因为窦家的门生做官的实在太多了,杀了他或许有人觉得反正也是死,一定会铤而走险的。等汉和帝把各州府的官员撤换之后,又开始收拾窦宪,终于逼得窦宪兄弟,除窦环之外全部自杀。没过多久,窦太后又气又怕,也病死了。

有人说,智慧是用不尽的财富,如果再补充一句,智慧是最大的力量,大家一定会认同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承业是什么人?李克用的托孤之人,李存勖更视他为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宦官张承业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承业唐代末年同州人,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唐末中央权威低落,朝廷令不出中央,拿地方军阀一点方法也没有,常常必须仰赖军阀之间互相牵制才能存活。张承业这人非常忠心,并且识大体,懂谋略,就常被安排出使各方军阀

  • 薄姬是“天子之母”,吕后为什么不杀她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吕雉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虽然对于她一生的功绩后人褒贬不一,但是吕雉的残忍手段还是让很多感到发指,刘邦去世后,吕雉成为了宫中掌握唯一大权的人,那时的她是相当耀眼的,可以说,如果当时的吕后看谁不顺眼,就可以灭谁,而且必定成功,参照戚夫人,针对一切威胁她权力的人,吕雉都斩杀遗尽,可是吕雉为何明知薄姬被称

  • 在长坂桥面对曹操的张飞,为何要说自己时阉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飞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

  •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后结局为何是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孔融很多人首先想起的都是孔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话,但是最讽刺的是,孔融晚年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很多人都疑惑,甚至感觉不可置信,甚至有人怀疑是曹操为了报复孔融所谓,孔融“不孝”的言论究竟是真是假?曹操处死孔融,是为了报复,还是确有其事?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首

  • 宇文赟为何并立五位皇后?看看他的荒唐政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赟,字乾伯,武乡郡武乡县(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北周第四位皇帝(578年6月21日~579年3月)。周武帝宇文邕长子,母为帝太后李娥姿。如果说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么他就是驳斥这句话站不住脚的最好例证,将登位后的劣形演绎到极致。二十岁登基二十一岁就禅位当了太上皇,害一口气封了五个皇后,是历史上同时拥有

  • 史学家为何对汉武帝褒贬不一?是因他在位时穷兵黩武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帝王,他的一生都没有闲着,在位五十四年有余,有40年的时间是在对外征战的,而正是因为这位帝王的穷兵黩武,才造就了一千多年后的大清版图,他就是汉武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对于汉武帝这个帝王,后代的历史学家对他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好大喜功

  • 明朝的大将徐达和常遇春是什么出身?竟然拥有一身好武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元末明初的最强将领,非徐达、常遇春莫属,这两位帮助朱元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徐达的是难得的帅才,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游刃有余,常遇春则是明军的利刃,所到之处锐不可当,没有攻克不下的城池。徐达、常遇春都对兵法极其精通,在战场上对时机把握十分准确,能抓住敌人片刻破绽,毕其功于一役。

  • 子婴为秦朝做了哪些为政举措?他投降义军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06年,大秦帝国的第三任统治者,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子婴被项羽所杀,“秦诸公子宗族”也被斩草除根,全部诛杀。由此,子婴成为了毁掉大秦帝国的替罪羊,尤其是他投降义军导致宗族被灭一事颇受后世指责。那么,子婴乃何许人也?在他统治大秦帝国的短短46天,他为奄奄一息的大秦帝国做了哪些苟延残喘的为政举措?他

  • 子婴跟秦始皇究竟是什么关系?历史上都有哪些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子婴是秦朝继秦始皇嬴政、二世胡亥之后的第三位皇帝。子婴最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纵火,杀害了子婴。关于子婴跟秦始皇的关系,历来都众说纷纭,有的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有的说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还有的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 后唐皇帝李存勖,本是一代英雄,却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后唐皇帝李存勖是什么结局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907年,曾经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唐在经历了一段苟延残喘的时间后,终于迎来了它的灭亡。而由此也拉开了五代十国,一个纷争不断的年代。正所谓乱世出枭雄,五代十国承晚唐的衰败,启于荒淫无道的梁王朱温,可谓是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也正因如此,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