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禄山还敢造反,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禄山还敢造反,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26 更新时间:2024/1/6 13:10:35

每当一提起王忠嗣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爆发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蕃将权力尾大不掉、玄宗过于宠信安禄山杨国忠和安禄山互相猜疑致使安禄山不得不反等。但以唐朝经营百年的强大军事力量而言,一场叛乱为什么竟能持续八年之久?

这其实与一位唐朝名将的冤死有关。他是忠烈之后,能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他威震四方,镇守万里江山,令吐蕃、契丹、突厥闻风丧胆;可他却因心怀将士,不愿为了一城之利而让万千部下陷入不测,为此顶撞圣上,受到了唐玄宗的猜忌而蒙冤,最终被夺去兵权,郁郁而终。这位名将就是王忠嗣,其在职期间曾多次上书提醒玄宗小心安禄山,却不被理睬。如果这位大唐守护神仍在,安禄山必不敢造反。

王忠嗣原名王训,他出身于军旅家庭,其父亲王海宾也是一位征战沙场的骁将。王海宾在一次抗击吐蕃的战斗中立下大功,然而他的骁勇善战却遭到了其他将领的嫉妒。当他深陷吐蕃反扑而孤军奋战的时候,后方将领竟然见死不救,导致王海宾战死沙场。也许是出于愧疚,唐玄宗将年仅九岁的王训接到宫中抚养,赐名曰“忠嗣”。

虎父无犬子,王忠嗣的英勇更在其父之上,不仅深谙兵法还勇猛善战,身负血仇的他在与吐蕃作战时堪称悍不畏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人品格高尚,仁德宽厚,在军队中有极高的威望,被尊称为“儒将”。但正是他在军队中显赫的威名和地位,为他之后与唐玄宗的不和埋下了嫌隙。

在王忠嗣的军事生涯中,西征吐蕃,北平突厥,与奚怒皆三战桑乾河,立下了赫赫战功。唐玄宗也对他颇为倚重,让他执掌四方将印,兼任朔方、河西、陇右、河东四镇节度使。拥有这样大的军权,在整个唐朝都是无人能出其右的。

可惜的是,纵然王忠嗣忠心无二,皇上还是渐渐生出了不满。开元中期后,唐玄宗变得好大喜功了。他对内急征暴敛,对外穷兵黩武,一心想发动对外战争,为此不断向边防将领施压,对王忠嗣也不例外。但王忠嗣作为一名征战多年的武将,反而注重持重安边,并不追求建功立业。

他秉持的理念与唐玄宗相反,不愿意倾尽国家的力量来争夺功名,想安稳地镇守边疆,与民休息。但此时的唐玄宗满脑子都是吞并四夷,做真正的天下之主,二者的矛盾在“石堡城事件”中激化了。

石堡城是被吐蕃侵占的边陲重镇,城池易守难攻,形势险固。唐玄宗一门心思要收复石堡,以振大唐之威。可偏偏委以重任的王忠嗣唱起了反调,他认为强攻石堡城根本得不偿失,这将是一场惨烈的消耗战,得不到此城对国家没有害处,胜了也不会对局势产生什么影响。为了占领一座城池而付出数万将士的生命,他宁愿不要这胜利。

这番话可以说把王忠嗣“儒将”风采展现得彻底。其实作为统筹全军的将帅,只要有仗可打,能打胜仗,前线战死多少士兵都是国家兜底,他只需坐享功劳就好了。明明遵循圣旨是一举两得的事,他却为此和玄宗闹翻脸,拒不出战。后来果真如王忠嗣所料,他培养的将领哥舒翰攻打石堡城付出了数万人代价,却只俘获了数百吐蕃守军。

石堡城事件使唐玄宗对他失去了信任,河东节度使职位被交给了善于阿谀的安禄山。祸不单行,李林甫、董延光等奸臣也趁此机会落井下石,诬陷王忠嗣与忠王李亨有篡立之心,“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唐朝有边将入相的传统,身为宰相的李林甫长期以来深深忌惮王忠嗣的功名,早就欲除掉这个封疆大吏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在小人的构陷下,唐玄宗怒不可遏,将王忠嗣交予三司会审,一代名将几陷极刑。还好哥舒翰拼死力保,以官爵赎罪,王忠嗣才免去了冤死的命运,被贬为汉阳太守。但即使是这样,这位戍边多年的将领依然一蹶不振,年仅四十五岁就抑郁而亡。

王忠嗣离任后,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安思顺虽然也战功累累,但其军事才能与个人威望都无法与王忠嗣匹敌。更糟糕的是,作为都城屏障的这两人向来不和。安史之乱爆发后,哥舒翰竟然不顾大局诬陷安思顺与安禄山私通,导致安思顺含冤而死。之后哥舒翰又与杨国忠交恶,相互牵制,更是在灵宝战役中轻敌冒进,葬送了二十万军队,潼关因此失守。

可以看出,没有了王忠嗣这名统帅的压制,唐军将领谁都不服谁,比如李光弼郭子仪都是元勋,难以相互统属,诺大的军队直接不置元帅,而让宦官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来监军。这样的一盘散沙,难怪唐军在兵力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平叛过程中却一再溃败。安史之乱就这样持续了八年之久,祸国殃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陈平和周勃都是汉朝的功臣 汉文帝为什么会区别对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陈平和周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简单说其实就是文臣与武将的威胁谁更大?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五代十国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彼时“占山为王”的都是武将,您见过五代十国有文臣出身的皇帝吗?没有,一个都没有!即便是结束了五代十国乱世的宋

  • 循贵妃是什么出身?日夜侍寝的她为何会失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循贵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位非常风流的皇帝,他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长最久的皇帝,也是儿女最多的一位皇帝。乾隆四十年时,乾隆皇帝的淳妃又为乾隆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也是乾隆皇帝的最后一位小女儿,但此时,乾隆皇帝已经是65岁的高龄了。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算得上是高寿,普通人很少有能活

  • 吕师囊作为方腊的部下,他是怎么让梁山损失三位好汉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与波澜不惊的三大战争首战相比,梁山大军征讨方腊的首战——润州之战不仅惊险刺激、意外频发,而且成为了自招安以来首次出现好汉阵亡的战事。在此战中,梁山面对的对手是方腊集团枢密使吕师囊。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师囊,歙州富户,因为参与作乱有功,得到方腊的垂青,官拜东厅枢密

  • 吕后临朝称制后 陈平为什么敢整天喝花酒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陈平喝花酒。吕后临朝称制后,陈平作为刘邦安排的辅政大臣整天喝花酒,这只是表面现象。陈平整天喝花酒其用意是为了迷惑吕后,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以便关键时刻出手,完成刘邦交代的辅政使命。为什么这样说呢?小编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一,吕后的焦虑。吕后临朝称制后,面临刘邦安

  • 刘邦对戚夫人如此宠爱 刘邦临死前有留给她后路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当时吕后被项羽抓了两年之久,等人被放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刘邦早就已经有了新的女人。尽管说刘邦作为汉王,妻妾成群,实属不过正常,但对于吕雉来说,实在有点受不了,恨戚夫人,但恨的人恐怕更是刘邦,我在敌营担心受怕,自己的丈夫却美人在怀,夜夜笙歌。让吕雉没有想到的是,身为妾的戚夫人抢了丈夫不

  • 张中彦的为人如何?他为何既受南宋俸禄又为金朝效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正所谓宁当太平犬,不为离乱人。在祸乱纷起的年代,个人在大局的裹挟下,往往身不由己。张中彦虽然官至节度使,也难以有坚定的立场,反而受局势所左右,既受南宋俸禄,又为金朝效忠。但他一生,勤政爱民,在乱世中,给治下百姓以一隅乐土,虽于大事无补,却也不失“父母官”的本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段昭仪:出身尊贵的名门千金,一生两嫁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妃子,因容貌秀丽获得宠爱,高洋死后还改嫁给了大臣,也算是善终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说段氏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段氏出身尊贵,她是太后娄昭君的外甥女,北齐开国元勋段荣的女儿。高洋登基后许多大臣请立段氏为皇后,但高洋最后选择立结发妻子李祖娥为皇后,而立段氏为昭

  • 孙氏为何没能在毫无大志的刘表手下夺得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荆州刺史刘表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在这个时期,各路诸侯纷纷起兵独立,而刘表就是其中的一人。最初,刘表也算是一个狠人,他虽然是汉室后代,又是董卓上书特批的荆州牧,但当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

  • 和珅被杀是因为贪吗 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和珅被杀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初闻这句话的时候,潜意识里面都会认为嘉庆之所以下旨诛杀和珅,是为了查封和珅的万贯家财。因为传闻当中和珅死后,嘉庆从和珅家中査抄出来的财物,足以抵得上清政府十年的财政收入,所以也难怪人人说起和珅的死因,往往都会归咎于

  • 史上最牛大臣:亲手射杀皇帝妃子只因勾引未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由林心如主演的电视剧《倾世皇妃》成为近来的热播剧。故事以五代十国为背景,讲述了蜀国皇帝孟祈佑与倾倒了几个帝王的绝色皇妃的爱情故事。而在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蜀国的确有一位“倾世皇妃”,她的故事比影视作品更传奇,她就是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网络配图人物故事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贵妃,五代十国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