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士奇:一生辅佐了五位皇帝,最后结局如何?

杨士奇:一生辅佐了五位皇帝,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30 更新时间:2023/12/8 6:40:20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促使明朝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其中,距本文所要说的杨士奇,更是为仁宣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杨士奇这位明朝大臣。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杨士奇生于江西袁州宜春县,一岁时丧父。建文年间,建文帝朱允炆召集文臣修撰《明太祖实录》,王叔英以史之才推荐杨士奇。之后,他进入翰林,充当编纂官。随后,吏部对进入史馆的文臣进行考试,吏部尚书张紞看到杨士奇的答卷后,奏请为第一名。该授吴王府副审理,仍然供其编纂馆职位。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改杨士奇为翰林院编修。永乐二年(1404年),选拔宫僚,杨士奇为左中允,三年后再升为左谕德。杨士奇为官非常谨慎,回家时从不言公事,即使是至亲都不得听闻。他在明成祖前,举止恭慎,善于对答,谈事有灼见。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北征,命杨士奇与蹇义、黄淮一同留守辅佐太子监国。因此,如同《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一样,在历史上,杨士奇可以视为太子朱高炽的支持者。

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返回京师,稍微听闻了汉王夺嫡的打算以及其他不轨行径,于是问杨士奇。在杨士奇的建议下,朱棣削汉王的两个护卫营,并安置其到乐安。永乐十五年(1417年),晋升他为翰林学士,兼任旧职。永乐十七年,改为左春坊大学士,兼任翰林学士。永乐十八年(1420年),因为辅导太子有失职被连坐,下锦衣卫狱,十天后即被释放。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太子朱高炽登基称帝,这就是明仁宗。

明仁宗即位后,杨士奇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成为华盖殿大学士后,杨士奇得以进入明朝内阁,从而直接参与朝政的处理。众所周知,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后,明朝内阁担负着处理朝政的职责,而就内阁首辅,更是可以称之为明朝宰相了。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召杨士奇与蹇义、黄淮、杨荣到思善门,命杨士奇书写遗敕召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因此,在笔者看来,杨士奇等人可以视为明仁宗的托孤大臣了。在这几位托孤大臣的帮助下,明宣宗朱瞻基顺利继承了明朝皇帝的宝座。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杨士奇负责修撰《明仁宗实录》。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明宣宗亲征平定叛乱。

当时明朝屡遭水旱灾害,明宣宗召见杨士奇讨论下诏宽恤免灾租税等事。杨士奇于是请奏免除百姓所欠的薪鱼钱、减官田租赋、免除粮税、清理冤假积案、裁汰工役等建议,使百姓获益。

明宣宗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内阁廷臣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朝议中的论奏,明宣宗均虚心倾听采纳。此外,朝廷上内阁大臣相处融洽、风气为正。明宣宗即位时,内阁臣七人中陈山、张瑛被改为其他职位,黄淮以疾致仕,内阁中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三杨”。正是在这三位贤臣的辅佐下,明朝迎来了仁宣之治这一盛世。

明宣宗在位时,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促使明朝的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但是,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对此,在笔者看来,明宣宗朱瞻基的英年早逝,自然是明朝的一大损失了。

明宣宗驾崩后,明英宗即位,年仅九岁,朝政均由张太皇太后负责。皇太后命令朝廷各个部门的议案,均先经过“三杨”咨议后,再进行裁决。三人当时亦很自信,杨士奇首推训练士卒坚守边疆,并设置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遣文武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等地,并罢免侦事校尉。又请求减免租税,并慎刑牢狱,此外严格官员考核机制。对于杨士奇的这些建议,均得到太皇太后的批准并执行。正统初年,朝政清明,杨士奇等人功不可没。

正统三年(1438年),《明宣宗实录》制成,杨士奇晋少师。次年,乞求致仕,不予批准。之后明英宗下敕归省墓,不久批准归还。对于内阁首辅杨士奇来说,因为年事已高,实际上已经有退隐的想法了。不过,对于明英宗朱祁镇,并不愿意杨士奇这样的人才告老还乡。但是,明英宗朱祁镇宠幸的宦官王振,却准备对三杨发难。

最后,凭借着朱祁镇的宠幸,王振欲弹劾杨荣,此时杨士奇出面力解。不过,随着杨荣去世,杨士奇、杨溥日益孤立。到了正统四年(1439年),明英宗大兴兵马征讨麓川,藏帑金数万。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势力越大并作威作福,百官若有不满均被逮捕。面对这一局面,杨士奇同样无能为力。

此时,杨士奇之子杨稷为人傲横,犯了法。之后,各位御史相继弹劾杨稷,朝廷商议不予加法,但把罪状给了杨士奇。随后有人再次告发杨稷横虐的数十件事情,杨士奇只能以老疾告辞。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背后很可能还是王振在顺水推舟,想要彻底排挤掉杨士奇这位老臣。明英宗朱祁镇恐怕伤害杨士奇,下诏安慰。杨士奇感恩哭泣,不久忧虑不起。

正统九年(1444年)三月十四日,杨士奇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对此,在笔者看来,杨士奇的去世,意味着宦官王振几乎失去了一切制衡力量。在此基础上,正是因为王振的唆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爆发,这可以说是让仁宣之治的成果一下子就损失殆尽了。总的来说,杨士奇辅佐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这五位皇帝,为明朝的繁荣和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杨士奇还是一位著名学者,先后主导了《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的编撰。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裕早没有了汉朝后裔的身份,那么他有着怎样的发家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刘裕是汉朝后裔,他是刘邦弟弟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但到了刘裕这一代,他早已没有了皇室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刘裕是从最底层一路闯到最顶层,最终代晋自立,登基称帝。刘裕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一定的运气成分,不过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关键在于,刘裕抓住了一个能让他翻身的机会,如果了解刘裕的发家

  • 在位三年的秦昭襄王有何贡献?奠定了秦国统一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位三年的秦昭襄王有何贡献?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大型历史剧《大秦赋》上线后,好评不断,该剧虽然是以秦始皇嬴政为主线,但却横跨秦国四大君王,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对于《大秦赋》来说,前四集以宏大的战争场景和典型的士兵

  • 豫让与智伯是什么关系?为了能刺杀赵襄子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春秋刺客豫让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智氏被韩、赵、魏三家击败,惨遭灭族的厄运。智伯的头骨被赵襄子做成了饮酒的器具,每逢大宴会,必定要拿出来显摆一番。智氏被灭族,智伯死后还要遭受如此屈辱,这让从前效忠于智氏的忠臣义士愤愤不平。其中就有一个叫豫让的人,智伯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怨恨三家——尤

  • 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禄山还敢造反,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王忠嗣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爆发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蕃将权力尾大不掉、玄宗过于宠信安禄山、杨国忠和安禄山互相猜疑致使安禄山不得不反等。但以唐朝经营百年的强大军事力量而言,一场叛乱为什么竟能持续八年之久?这其实与

  • 陈平和周勃都是汉朝的功臣 汉文帝为什么会区别对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陈平和周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简单说其实就是文臣与武将的威胁谁更大?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五代十国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彼时“占山为王”的都是武将,您见过五代十国有文臣出身的皇帝吗?没有,一个都没有!即便是结束了五代十国乱世的宋

  • 循贵妃是什么出身?日夜侍寝的她为何会失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循贵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位非常风流的皇帝,他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长最久的皇帝,也是儿女最多的一位皇帝。乾隆四十年时,乾隆皇帝的淳妃又为乾隆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也是乾隆皇帝的最后一位小女儿,但此时,乾隆皇帝已经是65岁的高龄了。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算得上是高寿,普通人很少有能活

  • 吕师囊作为方腊的部下,他是怎么让梁山损失三位好汉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与波澜不惊的三大战争首战相比,梁山大军征讨方腊的首战——润州之战不仅惊险刺激、意外频发,而且成为了自招安以来首次出现好汉阵亡的战事。在此战中,梁山面对的对手是方腊集团枢密使吕师囊。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师囊,歙州富户,因为参与作乱有功,得到方腊的垂青,官拜东厅枢密

  • 吕后临朝称制后 陈平为什么敢整天喝花酒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陈平喝花酒。吕后临朝称制后,陈平作为刘邦安排的辅政大臣整天喝花酒,这只是表面现象。陈平整天喝花酒其用意是为了迷惑吕后,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以便关键时刻出手,完成刘邦交代的辅政使命。为什么这样说呢?小编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一,吕后的焦虑。吕后临朝称制后,面临刘邦安

  • 刘邦对戚夫人如此宠爱 刘邦临死前有留给她后路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当时吕后被项羽抓了两年之久,等人被放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刘邦早就已经有了新的女人。尽管说刘邦作为汉王,妻妾成群,实属不过正常,但对于吕雉来说,实在有点受不了,恨戚夫人,但恨的人恐怕更是刘邦,我在敌营担心受怕,自己的丈夫却美人在怀,夜夜笙歌。让吕雉没有想到的是,身为妾的戚夫人抢了丈夫不

  • 张中彦的为人如何?他为何既受南宋俸禄又为金朝效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正所谓宁当太平犬,不为离乱人。在祸乱纷起的年代,个人在大局的裹挟下,往往身不由己。张中彦虽然官至节度使,也难以有坚定的立场,反而受局势所左右,既受南宋俸禄,又为金朝效忠。但他一生,勤政爱民,在乱世中,给治下百姓以一隅乐土,虽于大事无补,却也不失“父母官”的本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